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48 lines
11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1 | 时势与英雄HTTP的前世今生
HTTP协议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只要你上网不论是用iPhone、Android、Windows还是Mac不论是用浏览器还是App不论是看新闻、短视频还是听音乐、玩游戏后面总会有HTTP在默默为你服务。
据NetCraft公司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16亿个网站、2亿多个独立域名而这个庞大网络世界的底层运转机制就是HTTP。
那么在享受如此便捷舒适的网络生活时你有没有想过HTTP协议是怎么来的它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几乎“统治”了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呢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今天我就和你来聊一聊HTTP的发展历程看看它的成长轨迹看看历史上有哪些事件推动了它的前进它又促进了哪些技术的产生一起来见证“英雄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够顺便了解一下HTTP的“历史局限性”明白HTTP为什么会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
## 史前时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ARPA建立了ARPA网它有四个分布在各地的节点被认为是如今互联网的“始祖”。
然后在70年代基于对ARPA网的实践和思考研究人员发明出了著名的TCP/IP协议。由于具有良好的分层结构和稳定的性能TCP/IP协议迅速战胜其他竞争对手流行起来并在80年代中期进入了UNIX系统内核促使更多的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
## 创世纪
![unpreview](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2/9a/a2960d0e44ef6a8fedd4e9bb836e049a.jpg)
蒂姆·伯纳斯-李
1989年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在互联网上构建超链接文档系统的构想。这篇论文中他确立了三项关键技术。
1. URI即统一资源标识符作为互联网上资源的唯一身份
2. HTML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超文本文档
3. 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用来传输超文本。
这三项技术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已经是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却是了不得的大发明。基于它们就可以把超文本系统完美地运行在互联网上让各地的人们能够自由地共享信息蒂姆把这个系统称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Web。
所以在这一年我们的英雄“HTTP”诞生了从此开始了它伟大的征途。
## HTTP/0.9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互联网世界非常简陋计算机处理能力低存储容量小网速很慢还是一片“信息荒漠”。网络上绝大多数的资源都是纯文本很多通信协议也都使用纯文本所以HTTP的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限制。
这一时期的HTTP被定义为0.9版,结构比较简单,为了便于服务器和客户端处理,它也采用了纯文本格式。蒂姆·伯纳斯-李最初设想的系统里的文档都是只读的所以只允许用“GET”动作从服务器上获取HTML文档并且在响应请求之后立即关闭连接功能非常有限。
HTTP/0.9虽然很简单但它作为一个“原型”充分验证了Web服务的可行性而“简单”也正是它的优点蕴含了进化和扩展的可能性因为
“把简单的系统变复杂”,要比“把复杂的系统变简单”容易得多。
## HTTP/1.0
1993年NCSA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开发出了Mosaic是第一个可以图文混排的浏览器随后又在1995年开发出了服务器软件Apache简化了HTTP服务器的搭建工作。
同一时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1992年发明了JPEG图像格式1995年发明了MP3音乐格式。
这些新软件新技术一经推出立刻就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热情更的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研究HTTP并提出改进意见甚至实验性地往协议里添加各种特性从用户需求的角度促进了HTTP的发展。
于是在这些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草案HTTP/1.0版本在1996年正式发布。它在多方面增强了0.9版形式上已经和我们现在的HTTP差别不大了例如
1. 增加了HEAD、POST等新方法
2. 增加了响应状态码,标记可能的错误原因;
3. 引入了协议版本号概念;
4. 引入了HTTP Header头部的概念让HTTP处理请求和响应更加灵活
5. 传输的数据不再仅限于文本。
但HTTP/1.0并不是一个“标准”,只是记录已有实践和模式的一份参考文档,不具有实际的约束力,相当于一个“备忘录”。
所以HTTP/1.0的发布对于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各方势力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图继续在市场上奋力拼杀。
## HTTP/1.1
1995年网景的Netscape Navigator和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开始了著名的“浏览器大战”都希望在互联网上占据主导地位。
![unpreview](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4/42/9470d41cab80f36438ebb06a71672242.png)
这场战争的结果你一定早就知道了最终微软的IE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网景则“败走麦城”但后来却凭借Mozilla Firefox又扳回一局
“浏览器大战”的是非成败我们放在一边暂且不管不可否认的是它再一次极大地推动了Web的发展HTTP/1.0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受了实践检验。于是在“浏览器大战”结束之后的1999年HTTP/1.1发布了RFC文档编号为2616正式确立了延续十余年的传奇。
从版本号我们就可以看到HTTP/1.1是对HTTP/1.0的小幅度修正。但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它是一个“正式的标准”而不是一份可有可无的“参考文档”。这意味着今后互联网上所有的浏览器、服务器、网关、代理等等只要用到HTTP协议就必须严格遵守这个标准相当于是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立法”。
不过说HTTP/1.1是“小幅度修正”也不太确切它还是有很多实质性进步的。毕竟经过了多年的实战检验比起0.9/1.0少了“学术气”更加“接地气”同时表述也更加严谨。HTTP/1.1主要的变更点有:
1. 增加了PUT、DELETE等新的方法
2. 增加了缓存管理和控制;
3. 明确了连接管理,允许持久连接;
4. 允许响应数据分块chunked利于传输大文件
5. 强制要求Host头让互联网主机托管成为可能。
HTTP/1.1的推出可谓是“众望所归”互联网在它的“保驾护航”下迈开了大步由此走上了“康庄大道”开启了后续的“Web 1.0”“Web 2.0”时代。现在许多的知名网站都是在这个时间点左右创立的例如Google、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
不过由于HTTP/1.1太过庞大和复杂所以在2014年又做了一次修订原来的一个大文档被拆分成了六份较小的文档编号为7230-7235优化了一些细节但此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动。
## HTTP/2
HTTP/1.1发布之后整个互联网世界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度过了十多年的“快乐时光”更涌现出了Facebook、Twitter、淘宝、京东等互联网新贵。
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对HTTP不满的意见主要就是连接慢无法跟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但HTTP/1.1标准一直“岿然不动”无奈之下人们只好发明各式各样的“小花招”来缓解这些问题比如以前常见的切图、JS合并等网页优化手段。
终于有一天搜索巨头Google忍不住了决定“揭竿而起”就像马云说的“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那么它是怎么“造反”的呢
Google首先开发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然后推出了新的SPDY协议并在Chrome里应用于自家的服务器如同十多年前的网景与微软一样从实际的用户方来“倒逼”HTTP协议的变革这也开启了第二次的“浏览器大战”。
历史再次重演不过这次的胜利者是GoogleChrome目前的全球的占有率超过了60%。“挟用户以号令天下”Google借此顺势把SPDY推上了标准的宝座互联网标准化组织以SPDY为基础开始制定新版本的HTTP协议最终在2015年发布了HTTP/2RFC编号7540。
HTTP/2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现今互联网的现状宽带、移动、不安全在高度兼容HTTP/1.1的同时在性能改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主要的特点有:
1. 二进制协议,不再是纯文本;
2. 可发起多个请求废弃了1.1里的管道;
3. 使用专用算法压缩头部,减少数据传输量;
4. 允许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
5. 增强了安全性,“事实上”要求加密通信。
虽然HTTP/2到今天已经四岁也衍生出了gRPC等新协议但由于HTTP/1.1实在是太过经典和强势目前它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大多数网站使用的仍然还是20年前的HTTP/1.1。
## HTTP/3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HTTP/2这么好是不是就已经完美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一次还是Google而且它要“革自己的命”。
在HTTP/2还处于草案之时Google又发明了一个新的协议叫做QUIC而且还是相同的“套路”继续在Chrome和自家服务器里试验着“玩”依托它的庞大用户量和数据量持续地推动QUIC协议成为互联网上的“既成事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然也是因为QUIC确实自身素质过硬。
在去年也就是2018年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提议将“HTTP over QUIC”更名为“HTTP/3”并获得批准HTTP/3正式进入了标准化制订阶段也许两三年后就会正式发布到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跳过HTTP/2直接进入HTTP/3。
## 小结
今天我和你一起跨越了三十年的历史长河回顾了HTTP协议的整个发展过程在这里简单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 HTTP协议始于三十年前蒂姆·伯纳斯-李的一篇论文;
2. HTTP/0.9是个简单的文本协议,只能获取文本资源;
3. HTTP/1.0确立了大部分现在使用的技术,但它不是正式标准;
4. HTTP/1.1是目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功能也非常完善;
5. HTTP/2基于Google的SPDY协议注重性能改善但还未普及
6. HTTP/3基于Google的QUIC协议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你能够对HTTP有一个初步但清晰的印象知道了“来龙”才能更好地知道“去脉”。
## 课下作业
1. 你认为推动HTTP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
2. 你是怎么理解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欢迎你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留言区,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暂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紧,你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后续的课程里寻找答案。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unpreview](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0/00/2016d4e0ab9698c3d2cd560f0fa89a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