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2 lines
17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2 | 心驰神往:受众到底喜欢怎样的故事?
你好,我是涵柏。
今天继续我们的故事旅程。经过第一课的学习,我想你已经明白了说者与听者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差异,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差异。
但是学完了上节课,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写故事、讲故事是服务于受众的,那受众到底喜欢怎样的故事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把一个整体的故事拆解为几个故事元素,再通过这些故事元素来寻找好故事的窍门。
现在请你停顿5秒先回忆下你脑海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我来揭晓下我的答案。我想一个优秀的故事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元素:
* 场景;
* 情节冲突;
* 价值。
## 场景:气氛、对话和情绪
我们先看第一个元素,场景。
我听很多学新闻的前辈都讲过,他们去哈佛大学进修“叙事类非虚构写作”时,第一堂正课要讲的内容就是场景。
所谓场景就是有事发生的地方:人们在这个地方做什么、追求什么、决定什么。**通过场景,叙事者可以揭示角色的欲望、习性、困难,从而让这个人物、事件更加饱满。**
要理解场景的重要性,我们先来举个《史记》中项羽乌江自刎的例子。乌江自刎是项羽人生的谢幕时刻,经历了垓下之败的项羽被汉军包围,不得不东奔西突,逃到了乌江边。最终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了自杀。在整个过程中,战斗无疑是残酷的,项羽的结局也无疑是悲壮的。
好了,现在有人提出个要求,让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你会怎么讲呢?
我相信每个人讲的情节内容大致相同,但对故事的叙述重点却会不尽相同。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把这个故事的**场景**着重给受众讲出来。
原因很简单,只有把场景建构好了,才能让受众明白这场战斗的激烈以及项羽的自负和英勇。简而言之,就是用场景来烘托人物和事件。
接下来我就在《史记》[原文](https://hanyu.baidu.com/s?wd=%E9%A1%B9%E7%BE%BD%E4%B9%8B%E6%AD%BB&from=poem)的基础上,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在垓下之围这场战役中,项羽惨败后被汉军追杀,他知道自己没法逃跑了,于是登山集结,感慨地说道:“我带兵起义已经八年,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最后没有不被我降服的。我从来没有输过,因而能够称霸天下。可是现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天要亡我,肯定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我是必死无疑了,我愿为你们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一战突围、二战斩将、三战夺旗,让你们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而不是作战的过错。”
这时汉军到了,项羽和兵士都被包围了起来,里外数重。项羽从容地对部下说:“我领一队先行,为诸君斩杀一员敌将。”然后指着远方说:“山的东边有三处高地,我们分头突围,到那三处集合。”话音刚落,项羽就率先突入汉军军阵。项羽的突然行动打乱了汉军的部署,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项羽果然杀掉了一名汉将。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杨喜的汉军骑将迎面与项羽撞个正着。项羽怒目圆睁呵斥他,杨喜见状,连人带马都吓坏了,掉头一阵狂奔,逃出几里地外。
后来项羽与他的骑兵在三处高地会合了,汉军不知道项羽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羽再次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了百八十个敌军。项羽这边查点人员,仅仅是损失了两名骑兵。项羽自负地说:“我打得怎么样?”部下们都膜拜地说:“就像大王您说的那样。”
项羽随后领着剩下的人突围到了乌江边(也就是今天安徽和县乌江镇)。这时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亭长对项羽说:“我们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也有几十万,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不然汉军待会到了就走不了啦!”
项羽笑了笑说:“天要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了,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岂能问心无愧?”项羽又对亭长说:“我知道你忠厚,我这匹马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你吧。”
最后项羽命令骑兵全部下马步行,手持盾牌刀剑与追兵交战。血战中的项羽已经负伤十多处,这时,项羽回头时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这时才跟项羽打了个对脸,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项羽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来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享年三十一岁。
我们来分析下,我是如何为这个故事设置场景的?
第一,**气氛**。要让受众感受到场景,你要做的不单是描述事物的样子。在你讲故事时,关于声音、气温、温度的描述都非常重要。比如“**话音刚落,项羽就率先突入军中**”,这句话就会提供一个很强的画面感。
第二,**对话**。场景中的人物必须有对话或互动,不然描述就没有生气。想想你在跟朋友聊天时,是不是会经常说“某某和我说、我和某某说”。当然,说话的内容要有特色,得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比如项羽斩敌后,对部下说:“**我打得怎么样?**”,这句话就很符合项羽自负的性格。
第三,**情绪**。你必须知道故事中的这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样的情绪,通过情绪来进一步塑造场景。比如项羽有机会渡江,但他却从容选择不过江维护自己的尊严;项羽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故人”想要杀项羽以邀功,项羽却慷慨赠头……在这些场景中,你可以去进一步放大人物的情绪。
**概括来说,设置场景就是要去营造故事的氛围,让它变得有生气。**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f/7f/dfb253a6cf71115e1dbc9cfa972e697f.jpg?wh=1832x1141)
## 情节冲突:内心冲突和人际冲突
我们接着看第二点,情节冲突。
**有冲突才会有好故事。**所谓冲突,就是指某种因素打破了主人公惯常的生活。在这个“打破”的过程中,也就有了冲突。
故事情节的冲突实际上就两种:**内心的冲突和人际冲突**。内心冲突主要就是抉择,而人际冲突是两种以上具体势力的对抗。
有了抉择、对抗,自然就会有反应。此时,主人公必须试图克服这种反常来重新达到平衡,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在这个如何反应的过程里,也就有了故事。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为“冲突-反应”模式。
具体到情节冲突的设置,常见会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密室破题型**。主人公在破解一个难关后,紧接着又是下一个难关,这种充满悬念和压力的情节会给故事带来巨大的张力。
这种情节设置在悬疑类电影里广泛应用比如西班牙电影《极限空间》它讲述了一群人收到一个神秘的费马数学研讨会邀请函能解答出里面数字规律的人才能参加最终聚齐了5个人。
后来这5个人被邀请到荒郊的一座粮仓内这座粮仓被改造成了密室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破解多道数学题才能过关否则就会被不断收缩的四面墙壁压成肉泥。在这样的情节设置下观众的情绪也会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而起伏。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c/c7/1cb924771a2b1e5ff7a02b53d26473c7.jpg?wh=1142x640)
第二种,**反转型**。反转顾名思义,就是你以为是这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我记得前两年很流行一种问禅师系列的故事,就是对反转型模式的应用。比如,有一天,我问大师:“可不可以用一部电影形容我的人生?”大师想了想说:“《无间道》吧。”我说:“你是说我的人生是在好人与坏人间纠结交错中选择吧?”大师微微一笑说:“我是说你的人生这部电影里没有女主角……”
当然,这种反转套路被受众摸透以后,就会变得无趣。所以历代那些伟大的小说家,始终都在为设置新的反转套路而伤透脑经。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2/30/52fcc6506a4ce1409a562a543f8a2130.jpg?wh=1142x640)
第三种,**解惑型**。这种模式可能不会充满悬念、压力和反转,往往是通过对话和自言自语的形式,起到解惑的目的。这种解惑型的故事情节安排,通常会用在内心冲突的戏码中。
在和朋友聊起理想中父子或父女关系时,我都会讲起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里面的一段情节安排。
情节是这样的:男主的女儿有很多困惑在母亲这里得不到解答,慢慢地,女儿和母亲的关系不断恶化,母女二人经常吵架。后来女儿谈了恋爱,在一次出门约会时,又和母亲吵了起来。母亲怕她做错事,看错了人,教育女儿别冲动。这再次引起了女儿的反感,她破门而出。
约会当天晚上,女儿的男朋友邀请她在家过夜,她内心十分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在这个时候,她想到了她的父亲,一个愿意听她倾诉的父亲,于是她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在电话里,女儿胆怯地问道:“爸爸,我想去,但是我没想好今晚就去,如果我不同意的话,他可能会很生气,我该怎么办?”
爸爸先是严肃地告诉女儿,不要仅仅因为男朋友会生气就去他家,因为这不是唯一的理由。女儿连忙否定了这个说法。爸爸紧接着表示,别指望我会有多么支持你。女儿只能继续拜托爸爸,希望获得父亲的支持。
父亲在这个时候开口温柔地说道:“但是有些话我还是要说,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这件事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电影里的这段故事安排就是典型的解惑型情节冲突。面对女儿内心冲突里艰难的抉择,父亲用他特有的方式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不知道这段情节是否打动了你,但它的的确确打动了我。至于听了父亲的话后女儿是如何抉择的,你可以去电影中寻找一下答案。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2/9a/02719c2914a330edf691859124cb4e9a.jpg?wh=1142x640)
## 价值:故事本身为何重要?
最后,我们来说说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情景:你给别人讲完一个故事,别人会问一句然后呢?你想说明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在指向同一个点,那就是你讲的故事本身对听者而言是否有价值。所以,**为了让受众知道故事的重要性,你得说出它的价值。**尽管这个价值可能很傻,傻到像“我就是讲出来让大家乐呵一下”这么傻,那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会让故事指向性变得明确。
当然,像这种段子式的故事不是我们这门课的重点。相信你或多或少都能讲出一些段子式的八卦故事,在这里我想上升一个层面,就是听众真正喜欢从一个故事中寻求到某种更大的价值。
这种价值关乎世界、关乎人生,它一定是和一种更大的东西相联系的。这个更大的东西可能是一种情感,比如爱、孤独;也可能是一种观念,比如自由、平等;还可能是一种反思,比如对公共安全的拷问等等(我在《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第四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0534)中,专门介绍了怎么去寻找到这个更大的东西,你要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比如同性恋的故事,两个男人和他们家人之间、邻里之间、社会之间、同性恋者之间以及看不见的社会意识之间,他们的关系是互动的。我们讲故事,就要把这个互动关系给讲出来,然后讲出互动中所透露出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人类的爱和依恋,也可以是中国同性婚姻的启蒙等等。你需要根据你的目的,来调整故事的价值。
## 总结
学到这里,你应该知道受众喜欢怎样的故事了吧。知道这点,我们才好对症下药,讲出让他们满意的故事。
根据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我来给你小小总结下。假如现在我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给台下的人讲一个主题故事。那么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我们得站在受众的角度,从场景、情节冲突以及价值三个元素方面来考虑这个故事。
第一个元素是场景。具体来说,场景就是有事发生的地方:人们在做什么、追求什么、决定什么。设置场景是为了让人物、事件更加饱满。
为了设置一个更好的场景,我们通常会考虑这三个方面:
* 气氛。气氛包括温度、声音、气味等等,故事越复杂,越需要注意营造气氛。
* 对话。毫无疑问,对话是我们生活场景最直观地体现,我们和人交流时,最常见的就是,他说了什么、你说了什么、我说了什么。注意在故事中的对话一定要体现人物特色。
* 情绪。故事要带有情绪,没有人会喜欢平平淡淡的故事。不仅故事中的人物要有情绪,或喜或悲,最终讲出来的整个故事也得有情绪,或褒或贬。
第二个元素,就是情节冲突。简单来说,有冲突才能算好故事。概括来说,冲突分为内心冲突和人际冲突。为了建构这样的冲突,故事情节的安排往往会有三种模式:
* 密室破题型。一环扣一环,用充满悬念和压力的情节给故事以具体的张力。
* 反转型。这种情节安排受到了很多人喜爱。不过,随着反转套路越来越被人所熟知,这种情节设置变得困难,搞不好就会被人说“为了反转而反转”。
* 解惑型。这种模式不像密室破题或者反转型那样如此有张力。它通常会用在内心冲突的戏码中。人物在一段经历或者对话之后,有了某种顿悟、收获,而这种顿悟和收获如果有意义,是可以打动受众的。
第三个元素是价值。所谓价值,就是要回答故事本身有什么意义。尽管可能这个意义价值很傻,但也需要点出来或者通过草蛇灰线表达出来。
在价值这个部分你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有时,人们表达的某个故事价值可能关乎世界、关乎人生,它一定是和一种更大的东西相联系的(比如自由、平等、生死)。这样充满价值的故事,会更为受众所喜爱。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场景、情节冲突以及价值这三个元素并不是割裂的,这里我只是为了讲述清晰,才把他们分开了。一个好的故事自然包括上面的三个元素。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3/56/030145ec7519205ac1674286c97b2d56.jpg?wh=1868x1257)
## 作业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我来给你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中国南朝宋时,有一本“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其中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故事,放在今天来看也是十分有趣。我摘选一段文言文,希望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它进行拓展,写下来并讲给朋友听。注意,不是翻译成白话文,而是要当作故事讲出来。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
——摘自《世说新语·栖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