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88 lines
10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8 | 长期主义:从产品到职场、人生
你好,我是苏杰。最后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聊聊长期主义这个话题。
整个加更的内容,主题是“长大以后”。产品长大了、用户变多变复杂了、团队扩张了,我们必须考虑赚钱养家的问题,并且思索怎么通过组织能力让基业长青。
总的来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我说过一句话:**每个产品经理最终的产品其实是自己**。所以,这背后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成长,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在空间上看得更大,时间上看得更长。
接下来,我们就跳出日常工作,来聊聊“长期主义”,因为当拉长时间后,我们会自然地关注到一些非工作、甚至非产品业务的事情。毕竟工作、职场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甚至,连主干都算不上。
所以,在加更的最后一节里,我会感性一些,和你一起跳出具体的产品和业务,和你一起用更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从大了说,我希望可以让你重新思考人活一世的意义,从小了说,我希望能帮你减轻日常的焦虑,不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在我2021年看过的书里《最好的告别》绝对可以排进前三这是一本讲衰老和死亡的书改天写个书评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而我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就是在做事之前,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去思考,也就是“认为自己还有很长时间”,也许,有些原来不存在的选项就会浮现。
极端一点,就像有些宗教里“轮回”的概念,相当于给了教徒永续的时间,给了他们慢下来、停下来的信心,所以,我们会感觉那些教徒很从容。反之,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观下,其实我们很难和长期主义共处,和时间做朋友。
比如在企业里,各级职业经理人都有任期的问题,而很多事从短期看是负收益,但长期有利;或者是局部负收益而全局有利。所以,职业经理人为什么要长期主义呢?只有创始人,这种和企业同生共死的人,才会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那如何让更多人可以长期主义?是靠规则?还是靠价值观?我也不知道。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换个视角,个体的死亡是对种群的最后一次贡献,释放资源。**
所以,**个体的视角不管怎样都是“短视”的,毕竟我们最多活百八十年,要想把视角拉得更长,就必然要摆脱自我中心,站在更大的群体利益的视角去思考**,这当然很难。
说具体一点的,怎么长期主义一些呢?其实可以尝试在思考的时候,除了个体视角,再加上群体视角,多做些传承的事情,把好的东西给后辈、给团队、给你认为值得的他人和组织,等等。这样,我们会减少对短期得失的关注。举个例子,当组织把培养人看得比具体某个业务的成败更重的时候,就相对长期主义了;当父母愿意承担一定损失,让孩子自己尝试而不是代劳的时候,就相对长期主义了。
事的得失,都是相对短期的,人的成长,才是真正长期的。
我有一个2060计划是在疫情期间列的一个表格。在表格中从2020到2060年每年一行一直到我80岁而每一列则写了对我很重要的人的年龄还有那一年可能发生的大事。比如2030到2035年期间儿子大概率会离家去读书这对我们“老两口”的生活会带来巨大改变。那会儿工作应该不是生活的重心了那我们应该住在哪里需要住什么样的房子每天做什么简单想想都觉得会和现在很不一样。
时间尺度不一样了,对一周一月一年的得失就不是很在意了,对这一生重要的事情也可以慢慢浮现出来,而仅仅把表格列出来,你就会发现有新的思考。
以上这些思考,也许让我很难在大组织里长期待得住。毕竟我的能力也做不了创始人,所以很难获得一片净土,让我一门心思几十年做一件小事。而我想做的,也只是一些小事而已,就如下面这个得到里的截图,罗振宇老师所言。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f/86/ff528da1433683a51cb139d84df5f386.png?wh=1080x1979)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在一个往前冲的组织里,显得挺讨厌的吧?不过我更在意的是目标和方向,然后设置一个永远完不成的使命。使命就是要是没法完成的才好,然后,不在意短时间尺度的结果。这有点理想化,所以我创造条件,只是为了让自己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一些。
## 从产品生命周期看人生
接下来,我想用课里提到过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来理解人的一生,并且说说我对每个人生阶段的应对之策。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产品一样分为四个阶段:
* **未成年直到大学阶段,是探索期/验证期;**
* **刚工作开始那三五年,长一点到十几年,是爆发期/成长期;**
* **中年危机是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进入平台期;**
* **老年就是平台阶段无法维系,进入衰退期。**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8/9c/284d53e307757f523b084671514b559c.jpg?wh=2000x1131)
在**验证期**,我们应该充分尝试各种职业、各种人生,交各种朋友,风险偏好大一点,这时候没什么可失去的。
**爆发期**是初入职场的阶段正在学习这门课的你可能已经有至少三五年的工作经历了。这时候你应该尽力去做“吃青春饭”的事情努力积累为了自己“996”而不是为了公司。同时你需要意识到没有永续的爆发期每个人总会进入平台期要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平台期**应该在进入职场10年左右出现少数很强的人可以把平台期推后但总会碰到。这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时期人生没了剧本不再被关注又承担着最大的责任。我们需要花10年以上的时间去转型从吃青春饭的环境转到一个有“老师傅”的环境。我自己做法就是前几年吃互联网的青春饭之后转做咨询顾问。
而**衰退期**,虽然对我们来说还比较遥远,但我们的长辈可能已经在面对了,而我们也终将面对,所以我反而想“以终为始”,和你深入地聊一聊。
## 改变面对衰退期的态度
在衰退期的职场,我们会面对“退休”这个课题,你是否对这个词很渴望?如果是的话,那就要想一下,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你,每天都在做不想做的事情?而经典的退休模式,好像是一个突变,前一天还在工作,后一天就啥也不用干了,这真的妥当吗?自由是一种责任,一个原来不用规划自己时间的人,忽然有了大笔的空闲时间,你真的能处理好吗?类比一下,就有点像没什么钱的人突然中了巨额彩票,但好像很少有人能把它处理好的。
所以,我有一个设想,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践行渐变式的退休方式,学习如何退休。具体地说,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让自己每周(相对而言是为了赚钱的、没那么喜欢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平滑过渡比如二十多岁是all in工作的三十多岁每周工作50小时四十多岁每周工作40小时五十多岁每周工作20小时六十多岁每周工作几个小时……
当非工作时间越来越多以后,也是需要练习如何使用的。我最近也问了好几位更年长一些的朋友,他们给了我一些经验:
* **对世界不冷漠;**
* **对他人不迎合;**
* **对自己不放纵。**
不冷漠意味着好奇心;不迎合则可以用平等的心态与各种人交流;而不放纵意味着做每件事之前“想清楚”利弊得失,想清楚以后,玩游戏、刷剧也不算放纵,做过又后悔才算放纵。当然,这三点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并且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开心,这也是一个努力方向。
在衰退期的最后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必将进入那个医学也无能为力的阶段,“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且不可逆。目前大多数做法是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不只是自己,还包括家人朋友的),来换取一个无可避免的结局,并且邻近结局的那一段时间体验极差。
我们都知道**服务设计里有一个“峰终体验”的概念,**从人的一生来看,峰值体验很可能是在爆发期**,是每个人在老了之后都会无数次回忆,讲给后辈听的东西,而**终值体验就是死亡前的一段时间\*\*,如果我们面对死亡如上述所言,那这辈子的终值体验一定是很糟糕的。
但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是采取姑息疗法,还是医学抢救治疗**。两者的优先顺序正好相反,医学抢救治疗以治病为先,以延长寿命为先;而姑息治疗则以病人的舒适度为先,根据病人身心情况来调整治疗手段。插一句,对于产品的衰退期,也是如此,延长寿命并不是唯一目标。
**我们终将有一个转折点,从努力医治,转换为放弃治疗而追求“更开心的终值体验”**,比如是为了“止痛、和亲友开心的聚一次”而服药,而不是为了治好病而服药……我似乎被说服了,平静的接受衰退期似乎是一个更好的态度,将来我可以很平静地和后辈沟通这件事。但,如何与长辈沟通这件事,似乎非常难。
## 小结
好了,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回到当下,我想用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一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
希望这节课能让你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这一生应该怎么过这样的话题,产生一点重新思考的冲动。还是那句话,作为产品经理,或者说产品创新者,以真正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最终的产品其实是自己。
共勉,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