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99 lines
12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1 | 长大以后:从 4 轮到 6 轮 MVPM2V6P
你好,我是苏杰。
现在是2022年春天时隔两年多我们又相遇了。最近我会给《苏杰的产品创新课》一次性做不少于8期的加更内容聊一聊我对产品创新这个课题的新理解。
翻看之前的结束语还是在2019年底这两年多世界和我自己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说几件对我、也许对你的影响也很大的事情。
先是新冠疫情开始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居然到现在还没有结束旅游、餐饮、电影等很多行业损失惨重。然后是2020年与2021年中概股表现的强烈对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接下来各种政策重拳出击互联网平台、教育、游戏、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广受影响。此外还有中美关系、人口趋势、共同富裕等等热议话题。我想这些也或多或少让你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变化。
我也不例外2020年我本想去做大量的咨询积累案例但因疫情影响了很多出差于是我改变策略窝在家里写书具体说就是在这门课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内容出版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03低成本的产品创新》。2021年我把自己之前写过的几本书都迭代了一遍出版了一套4本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套装。2022年初我又和10位朋友一起合写了一本关于产品人个人成长的书叫《向上突破不一样的产品经理》。
以上这些都是我2C的引流型产品它们会给我带来2B的客户。所以这两年我也在继续给很多企业做咨询顾问类的服务。诚然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很多出差都会临时取消对咨询业务有不少影响我们团队也都习惯了而且已经修炼出一句口诀不预测、只应对。
回顾我们在[02](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54495)那一节里提到的VUCA时代还真是所言不虚。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太快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果我们还遵循传统的方法做事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产品创新更是如此。
在之前的课程里我用四轮MVP框架帮你解决了 VUCA 时代产品创新从无到有的各个环节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组织的成功都不可能靠单一产品实现每个产品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都会消失。因此如何让产品不断进化从单一产品走向产品矩阵在VUCA时代做大做强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这也是我此次回归的主要原因。在这次的课程更新中我给你带来了全新的低成本产品创新框架——6轮MVP框架它是在原来4轮MVP的基础上增加了2轮。现在你可能心里已经产生了不少疑惑单一产品如何发展为产品矩阵会有哪些挑战这新增的2轮MVP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有用吗
为了让你深刻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先回归MVP的本质看看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MVP再理解
MVP的思想源头来自人们对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的迭代。
早在欧洲中世纪的晚期,人们就在“演绎”和“归纳”这两种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叫做“假说-演绎”。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2/9b/d205a99205f91548ee20094af139a99b.jpg?wh=1920x1198)
“假说-演绎”就是先提出一个假说,注意,这个假说是待验证的“新知识”,然后去演绎它,观察结果。如果结果符合假说,则认为假说暂时有效,即在发现反例之前,先用着,如果结果与假说不符,则否定原有假说,提出新的假说,继续循环。
这样,人类的知识大厦就可以不断演化,添砖加瓦。心态上接受被否定,就可以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不失实用性。后来的科学革命,实验方法等等,都可以说是这个思想源头的发扬光大。
到了十九世纪,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科学的特征就是“可证伪性”,在我看来,这进一步认可了人类是通过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从而不断进步的事实。在波普尔“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无法被证实”的观点上,我提出自己的一句话——**产品只能被完善,而无法被完成。**
我认为这就是十几年前MVP方法论被提出背后的思想源头。
通过MVP方法不断完善产品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次产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作为目的创造了用户价值、满足了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它也作为手段让我们获得反馈知道了下一次迭代应该做什么。
## 从4轮MVP到6轮MVP做了哪些升级
下面我就和你聊一聊我的低成本产品创新框架是怎么从4轮MVP扩展到6轮的。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6/86/168b254b16yy575e532414becd579c86.jpg?wh=1920x1198)
前4轮的4个P分别是Paperwork案头研究、Prototype原型设计、Product产品开发、Promotion营销推广我们是在探讨单一产品如何成功。但任何一家公司、甚至一个业务都不会依赖单一产品而是靠一个产品矩阵以及背后的人与团队。所以新增的Portfolio、People这两个关键词就是在单一产品的4个P之上做的扩展。
因为每个单一产品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都会消失。所以第五个P用了Portfolio这个词借用了投资组合的意思意味着产品组合。随着单一产品的“长大”必然会进入产品矩阵阶段那么我们就需要实现从单一产品的成功到可持续的成功。而对于产品创新者来说随着你的成长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也不会只局限于负责某一个产品、满足某一类用户。这时你就会碰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对平台和生态的思考又如对收入和盈利的探索。
第六个P是People进入产品矩阵阶段为了一个又一个产品的持续成功除了用上之前产品的积累以外人的因素也没法避而不谈。对公司和个人都是这样当产品矩阵足够复杂以后就必须要投入足够多的关注在团队和组织建设上不是靠一个英雄而是靠可以持续不断培养出新英雄来推进产品矩阵的发展。
在我的方法论工具包里,这方面也有不少。比如,如何定义特定组织里的产品岗位模型、如何分级别、如何确定成长路径、如何做产品经理的选育用留、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团队、如何建立产品创新的文化和机制等等。
有了后两个P的跃迁就意味着你不会再只想着给手头的唯一产品续命而是更宏观地去想哪些产品该加大投入哪些产品该减少投入减少到极致就是哪些产品该去死……而背后的团队又应该如何与产品互相成就。
讲到这我想你应该明白了这次框架升级的重要意义这里我按照更常见的缩写习惯把整个框架的命名也做个迭代我称它为M2V6P
* M是最小化minimum的意思意味着每一步都要尽量小的投入
* 2V是可行的Viable加上有价值的Valuable分别对抗创新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 前两个PPaperwork+Prototype对应着前产品阶段
* 接下来两个PProduct+Promotion对应着单一产品阶段
* 最后两个PPortfolio+People对应着产品矩阵阶段。
随着产品不断进化,你会发现,我们碰到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有一句话说得好,“**技术的尽头是产品,产品的尽头是商业,商业的尽头是组织**”很多下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要到上层去解决。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在后面的几节课中我会基于升级后的M2V6P和你聊聊这些话题
* 产品从小到大的几个阶段,特别是突破单一产品到产品矩阵阶段以后的新问题;
* 产品大了,用户自然多样起来,聊聊对用户生态的更多思考;
* 产品和用户都复杂了,团队自然也要扩张,所以接着聊产品经理的选育用留,如何与产品达人做朋友,更好地助力产品成功;
* 团队变大花钱变多,必须有收入有盈利,于是聊有关商业模式的一个简单理解;
* 行业都有兴衰,背后可持续成功的是团队和组织的能力,所以再聊聊组织效率的话题;
* 各种“空间”上变大,所以需要“时间”上拉长,最后谈我对长期主义的理解,不只是对产品,也可以应用在职场、甚至人生上。
如果你有什么新的需求,也欢迎反馈给我,我会视情况进一步完善这个专栏。
## 延伸话题:方法论真的包治百病吗?
在这节的最后,我想和你再聊聊方法论的局限性。
因为我的整个课里,很多节都是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法论。作为行事的依据,方法论必不可少。但我也希望你不要忽视方法论的局限性。
如果你碰到一个人和你说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场景的方法论那我会觉得要么他是个骗子要么这个方法论是一个没法落地的废话。任何方法论都一定有它的适用场景比如我的M2V6P框架在开始就能确定需求、且需求不变的场景下并无必要。就像文章里的配图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用户要的是什么样的跑车那显然不用一步步做滑板车、自行车、摩托车。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1/aa/2122cbaff920db6f47aeaa3fee0ec4aa.jpg?wh=1920x1198)
而方法论另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要点,是我最近意识到的,即方法论只能用来提高下限,却无法提升上限。在探索产品改进方向、新业务的时候,不少公司都希望有一套方法论来严格推导出最优选择,经过多年的尝试,我基本已经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方法论只能告诉我们哪些方向是大概率要失败的即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天坑、做减法。具体一点M2V6P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发现错误从而减少时间、人员、金钱的损失。这有点像很多伟大的球星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做好每一个基本动作然后成功的概率就自然提升了。
这一点我在知名脱口秀公司笑果文化那里也得到过印证。2021年我和一些企业家朋友去拜访笑果文化的CEO贺晓曦。我本以为对于文创行业手里有一堆“孙悟空”笑果他们会有打磨爆款的方法论。但聊下来发现他们也是去努力提高下限的通过海选、交叉读稿会、开放麦等等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让每一个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段子和演员都不会太差然后通过概率自然会出现爆款。
所以我会说我做的产品创新顾问有点像职业杀手任务是根据M2V6P把明显不靠谱的产品杀死在摇篮之中而且是“早死早超生”。我的任务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就是资源被释放并且能够自然流向成功概率更高的地方。
提高下限可以利用方法论,那突破上限的事情怎么做?
貌似运气、灵感、情怀这些更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很关注现场讨论的气氛,大家的情绪也很重要。在聊到某些方向的时候,如果多数人眼里无光、心中没火,只关注数字计算,那估计也是成不了的。
好了2022加更的第一讲就到这里我迭代更新了方法论也说了它的局限性如果你还有什么关于方法论局限性的思考、或者有什么提升上限、保持激情、做出爆款的法门欢迎提出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