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苏杰的产品创新课/docs/171460.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34 lines
12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18 | 我的实践:这门“产品创新课”本身
你好,我是苏杰。今天是第四篇番外篇,主题比较特别,让我们聊一个正在发生的,你正在参与的案例——苏杰的产品创新课。这一讲里,我会把很多知识点都串起来。
这门课的缘起于2019年7月我在台北参加了极客邦组织的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GTLC
在会上我遇到了主办方的老板Kevin他邀请我做一门和产品有关的课。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产品相关课程都已经那么多了可能找不到空隙还是算了吧。但大家跟我说空隙挤一挤总是有的。
## MV Paperwork
于是,我扫了一圈已有的产品课,看看有没有定位的空间。
### 竞品分析
这其实就是进入了第一轮MVP——Paperwork的分析阶段。那我们来重点说说我是怎么做竞品分析的。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d/36/4d62d46f76efe2c648e5dd61cfce8a36.png)
先是直接竞品避不开的是“得到”上梁宁的《产品思维》《增长思维》我自己都看过看下来也有明确区别梁宁的专栏主要教你怎么想更宏观我的课主要教你怎么从0到1地做更微观。
在这门课的打磨过程中,拉勾也推出了薛军的《腾讯产品启示录》,主要是向腾讯学习。而我的课程中,有更多阿里的、我做孵化器时遇到的、做产品顾问时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案例。
然后是极客时间上本身已经有三门和产品有关的课——邱岳的《产品手记》《产品实战》曲晓音的《硅谷产品实战36讲》如果这几门课程你都订阅过你也可以试试做个竞品分析看看它们的区别都在哪。
那么这门课的间接竞品是什么呢,我还是用了四象限的分析思路:
* 问题同方案异:比如各种产品创新相关主题的图书,包括我自己的书;
* 问题异方案同:比如其他主题的音频内容,特别是极客时间上的其他课程,大家一起消耗了用户有限的时间和预算;
* 问题异方案异:主要是考虑行业里的其他玩家,做工具的、做平台的,会不会自己来做内容?貌似不会。
### 理解用户
在我对竞争情况做分析的同时,再来聊聊我对用户的理解,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小插曲了。
吴晓波频道几乎也是同时找到我,想做一门产品主题的课程,我觉得两边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而且受众差异化很大,极客时间是广义的“程序员”,而吴晓波频道那边是广义的“企业家”,在和双方都充分交流沟通之后,我最终选择了极客时间。
理由很简单,创新有两大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程序员少了企业家会做出没市场的东西,企业家少了程序员啥也做不出来。但程序员可以通过做出海量的创新来试错,还可以通过我的课来提高试错效率,而企业家们本身已经很强了,似乎我帮不上太多忙。
## MV Prototype
然后做这门课程的想法通过了我自己的点子过滤器框架进入了第二个MVPPrototype的阶段。
我并没有一上来就做正式的内容而是做了很多测试有些测试并不是当下做的而是很久前就做过的。比如我在2018年自己试着推出过一个叫“产品36计”的付费音频课主要讲一些产品方法在生活中的有趣应用这让我体会到了内容型产品分为开阔视野和解决问题两个方向相比于前者目前更广泛受众对音频课的期待还是集中在“要解决问题”上。
又比如,我和极客时间的编辑一起在正式决定做课之前,反复打磨了三篇样稿,以对焦**用户需求**与**课程内容**。
再比如,我们一起试录了一些课程片段,光是开篇词,我自己就尝试了多种风格,有轻快的、激情的、理性的,甚至还有午夜电台风格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极客时间之前几门产品课的学员有参与进来一起打磨,因为他们是最精准的用户。
## MV Product
打磨到一定程度后这门课就进入了第三轮MVPProduct阶段正式设计、开发了。
大体的流程你也想得到,对于某一篇文章,是这样的,我写初稿,极客时间加用户给反馈,我改稿,如此多轮,定稿,然后把文字转化为适合朗读的音频逐字稿,最后我把稿子读熟,用相对自然的说法把它变成音频。
这门课一共20多讲所以在任意时刻不同篇章会处于不同的阶段很像我们开发产品时多个分支并行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起约定了协作的方法这里只说一个版本号管理的小点我们把所有的内容都完全在线编辑管理我的初稿会叫作0.5版然后极客时间的编辑反馈完毕会改为0.6我再改为0.7小修小改会增加诸如0.71这样的版本号以此类推到了终稿我们会定义为1.0版。
随着这门课程内容的逐步成型,比如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大框架和每一篇的主题,初稿基本都定了,我就会开始思考更后面的事情,比如这门课里提到的产品服务系统,简单分享一下。
这门产品创新课其实只是一个小产品它会是将来一个产品服务系统里的很小一部分它主要承担的是2C的线上交付2C的线下交付呢会在这门课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变成我的第四本书。而所有2C的交付属于更大体系里的引流部分在落地到2B的深度服务类产品上去比如企业咨询的业务、创业孵化的业务毕竟仅仅靠几个小时的在线音频学习只能管中窥豹地了解一些片段。
然后我会通过这些2B的业务积累更多更精彩的案例梳理出更靠谱的方法论再转化为2C的内容呈现以此形成我整个产品服务系统的闭环。
## MV Promotion
内容做得差不多课程也上线了产品创新课就要进入第四轮MVP——Promotion阶段了。
推广上那肯定不能一上来就猛推我自己是先观察几天看看用户对内容的反馈感觉稳了之后再推。然后试探各种可能的渠道大V合作、自己多年积累的流量池、让已购买用户转介绍返利……等等。当你听到这里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也可以分享一下生成自己的海报每推荐成功一位用户有18元的返利还是不错的哦。相信你也发现了这也是一种提高“推出去”效率的做法。
我一直说,用户和产品是一体的,协同演化,那么在共同提升产品创新课的价值上,你的每一次分享、转发,都为它做了贡献。
于是乎,我最在乎的成功指标,也一定是和**主动分享**相关的,而不是付费用户数和收入。
不知道你听到这一段时候是不是清楚“产品创新课”这个产品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了是应该继续拉新的听众呢还是应该为已有的听众再做点什么来激活亦或是把部分听众转化为我的B类客户期待和你一起共创各种玩法。
## 产品创新的价值在何处
这一讲的最后,我也想再分享一下我对产品创新能创造的价值的思考。我认为**产品创新的价值**一共有四个层次,这些价值的达成,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促使我做这门课的原动力。
### 1.发明价值
我只要原创性的做出了这门课,这个价值就有了。发明价值是能被称为创新的最最基础的前提,也就是说你得弄点世上原本不存在的新东西出来。有些做产品的人,只是抄抄抄,就是连第一层价值都没有。
我对**发明**和**创新**这两个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发明,只需要东西新,但创新,还需要“有用”。
有很多被发明出来的科研成果都被束之高阁,只能在实验室里等待适合的应用场景,你可以说它们有发明价值,但暂时还不是创新。因为它们还没有没找到用户价值。
注意,这不是说科研不重要,科学研究当然很重要,如果拉长时间的尺度,你会发现底层的发明经常能带来重大的产业变革。只不过,在商业环境下,我们做产品,不能局限于发明价值。
额外提一句在这个AI当道的时代你更要警惕那些连发明价值都难有的工作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某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毕竟按规则执行标准动作机器比活人更擅长。
### 2.用户价值
要有相当多的听众,认为我的课有价值,才算有用户价值。
任何一个产品要达到第二层价值都不容易。毫不夸张地说每年上市的新产品中有90%都缺乏用户价值,是“没人需要的新玩意”。
可你该如何达成用户价值呢?
这需要我们去理解用户、去深挖需求、感受场景,分析竞品等等,这叫**想清楚**;再把问题转化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多快好省地**做出来**;还需要**推出去**,让尽可能多的目标用户用上我们的产品。这些内容课程里已经说过很多了、也是做好产品创新,最最基础的标准动作。
### 3.商业价值
要求这门课赚到的钱足够cover各方的投入这个要后面才能核算清楚。
有用户价值的产品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没法赚钱盈利,它们要么靠团队的情怀加资金积蓄、要么靠一个更大组织里的其他团队来输血、要么靠风险投资人对未来可能性的认可。
但这些都只能短期解决问题,长期来看,是无法支撑的。所以,一个可以长期独立生存的产品,一定要有**自我造血能力**。没法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只能是一个真正的闭环产品的部分模块。
一个产品是否有商业价值,也是评判一个产品人是否具备**“端到端”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大公司里做产品总监、甚至产品副总裁,也未必能训练到这个能力,但要自己创业成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
### 4.社会价值
如果这门课的内容,给很多产品带来了正向的改变,那我想,也算是一种社会价值吧。
社会价值的厉害之处在于,一个产品不但自给自足,还产生了正向的外部性影响,可以让更多的社会角色受益。比如,淘宝让有些残疾人,可以通过开网店自给自足。又比如快手,让一些有才华的小镇青年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产品有了社会价值,也就意味着,它在该领域的生态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生态位,不那么容易“死”掉了。
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社会价值这一层,最常见的模式是“依次实现”的。如果跳级的话,总会让人感觉哪里有点不对,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如果一个产品没实现发明价值,而是通过“抄”别人的产品,实现了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这就是一种偷盗的行为。
而一个产品,在还没实现商业价值,没赚到钱的情况下,就想着社会价值,整天谈理想、谈使命、谈情怀的话,则是陷入了一种自以为是的空谈。
这一讲的最后,我祝福一下自己吧,希望这门产品创新课,可以创造更多、更高层次的价值。
## 思考题
我希望你可以结合自己手头的在做的产品,思考一下,应用这门课讲的方法,你能够创造什么层次的价值?
你可以在留言区写出自己的答案,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