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239 lines
13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30 | 真正的大杀器异步I/O探索
你好我是盛延敏这里是网络编程实战的第30讲欢迎回来。
在性能篇的前几讲中我们谈到了阻塞I/O、非阻塞I/O以及像select、poll、epoll等I/O多路复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线程技术实现了以事件分发为核心的reactor反应堆模式。你或许还听说过一个叫做Proactor的网络事件驱动模式这个Proactor模式和reactor模式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在今天的内容中我们先讲述异步I/O再一起揭开以异步I/O为基础的proactor模式的面纱。
## 阻塞/非阻塞 VS 同步/异步
尽管在前面的课程中,多少都涉及到了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的概念,但为了避免看见这些概念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一下这几个概念。
第一种是阻塞I/O。阻塞I/O发起的read请求线程会被挂起一直等到内核数据准备好并把数据从内核区域拷贝到应用程序的缓冲区中当拷贝过程完成read请求调用才返回。接下来应用程序就可以对缓冲区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9a/e7f477d5c2e902de5a23b0e90cf9339a.png?wh=730*480)
第二种是非阻塞I/O。非阻塞的read请求在数据未准备好的情况下立即返回应用程序可以不断轮询内核直到数据准备好内核将数据拷贝到应用程序缓冲并完成这次read调用。注意这里最后一次read调用获取数据的过程**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这里的同步指的是内核区域的数据拷贝到缓冲区的这个过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f/0c/4f93d6e13fb78be2a937f962175c5b0c.png?wh=718*602)
每次让应用程序去轮询内核的I/O是否准备好是一个不经济的做法因为在轮询的过程中应用进程啥也不能干。于是像select、poll这样的I/O多路复用技术就隆重登场了。通过I/O事件分发当内核数据准备好时再通知应用程序进行操作。这个做法大大改善了应用进程对CPU的利用率在没有被通知的情况下应用进程可以使用CPU做其他的事情。
注意这里read调用获取数据的过程**也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a/dc/ea8552f28b0b630af702a9e7434f03dc.png?wh=756*446)
第一种阻塞I/O我想你已经比较了解了在阻塞I/O的情况下应用程序会被挂起直到获取数据。第二种非阻塞I/O和第三种基于非阻塞I/O的多路复用技术获取数据的操作不会被阻塞。
无论是第一种阻塞I/O还是第二种非阻塞I/O第三种基于非阻塞I/O的多路复用都是**同步调用技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同步调用、异步调用的说法是对于获取数据的过程而言的前面几种最后获取数据的read操作调用都是同步的在read调用时内核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应用程序空间这个过程是在read函数中同步进行的如果内核实现的拷贝效率很差read调用就会在这个同步过程中消耗比较长的时间。**
而真正的异步调用则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就来介绍第四种I/O技术当我们发起aio\_read之后就立即返回内核自动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应用程序空间这个拷贝过程是异步的内核自动完成的和前面的同步操作不一样应用程序并不需要主动发起拷贝动作。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e/71/de97e727087775971f83c70c38d6f771.png?wh=732*462)
还记得[第22](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41573)[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41573)中讲到的去书店买书的例子吗? 基于这个例子,针对以上的场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第一种阻塞I/O就是你去了书店告诉老板你想要某本书然后你就一直在那里等着直到书店老板翻箱倒柜找到你想要的书。
第二种非阻塞I/O类似于你去了书店问老板有没有一本书老板告诉你没有你就离开了。一周以后你又来这个书店再问这个老板老板一查有了于是你买了这本书。
第三种基于非阻塞的I/O多路复用你来到书店告诉老板“老板到货给我打电话吧我再来付钱取书。”
第四种异步I/O就是你连去书店取书的过程也想省了你留下地址付了书费让老板到货时寄给你你直接在家里拿到就可以看了。
这里放置了一张表格总结了以上几种I/O模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7/32/17191523d4dc62acf48915b7e601e832.png?wh=1056*127)
## aio\_read和aio\_write的用法
听起来异步I/O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其实异步I/O用起来倒是挺简单的。下面我们看一下一个具体的例子
```
#include "lib/common.h"
#include <aio.h>
const int BUF_SIZE = 512;
int main() {
int err;
int result_size;
// 创建一个临时文件
char tmpname[256];
snprintf(tmpname, sizeof(tmpname), "/tmp/aio_test_%d", getpid());
unlink(tmpname);
int fd = open(tmpname, O_CREAT | O_RDWR | O_EXCL, S_IRUSR | S_IWUSR);
if (fd == -1) {
error(1, errno, "open file failed ");
}
char buf[BUF_SIZE];
struct aiocb aiocb;
//初始化buf缓冲写入的数据应该为0xfafa这样的,
memset(buf, 0xfa, BUF_SIZE);
memset(&aiocb, 0, sizeof(struct aiocb));
aiocb.aio_fildes = fd;
aiocb.aio_buf = buf;
aiocb.aio_nbytes = BUF_SIZE;
//开始写
if (aio_write(&aiocb) == -1) {
printf(" Error at aio_write(): %s\n", strerror(errno));
close(fd);
exit(1);
}
//因为是异步的,需要判断什么时候写完
while (aio_error(&aiocb) == EINPROGRESS) {
printf("writing... \n");
}
//判断写入的是否正确
err = aio_error(&aiocb);
result_size = aio_return(&aiocb);
if (err != 0 || result_size != BUF_SIZE) {
printf(" aio_write failed() : %s\n", strerror(err));
close(fd);
exit(1);
}
//下面准备开始读数据
char buffer[BUF_SIZE];
struct aiocb cb;
cb.aio_nbytes = BUF_SIZE;
cb.aio_fildes = fd;
cb.aio_offset = 0;
cb.aio_buf = buffer;
// 开始读数据
if (aio_read(&cb) == -1) {
printf(" air_read failed() : %s\n", strerror(err));
close(fd);
}
//因为是异步的,需要判断什么时候读完
while (aio_error(&cb) == EINPROGRESS) {
printf("Reading... \n");
}
// 判断读是否成功
int numBytes = aio_return(&cb);
if (numBytes != -1) {
printf("Success.\n");
} else {
printf("Error.\n");
}
// 清理文件句柄
close(fd);
return 0;
}
```
这个程序展示了如何使用aio系列函数来完成异步读写。主要用到的函数有:
* aio\_write用来向内核提交异步写操作
* aio\_read用来向内核提交异步读操作
* aio\_error获取当前异步操作的状态
* aio\_return获取异步操作读、写的字节数。
这个程序一开始使用aio\_write方法向内核提交了一个异步写文件的操作。第23-27行是这个异步写操作的结构体。结构体aiocb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传递的异步申请数据结构这里我们使用了文件描述符、缓冲区指针aio\_buf以及需要写入的字节数aio\_nbytes。
```
struct aiocb {
int aio_fildes; /* File descriptor */
off_t aio_offset; /* File offset */
volatile void *aio_buf; /* Location of buffer */
size_t aio_nbytes; /* Length of transfer */
int aio_reqprio; /* Request priority offset */
struct sigevent aio_sigevent; /* Signal number and value */
int aio_lio_opcode; /* Operation to be performed */
};
```
这里我们用了一个0xfa的缓冲区这在后面的演示中可以看到结果。
30-34行向系统内核申请了这个异步写操作并且在37-39行查询异步动作的结果当其结束时在42-48行判断写入的结果是否正确。
紧接着我们使用了aio\_read从文件中读取这些数据。为此我们准备了一个新的aiocb结构体告诉内核需要把数据拷贝到buffer这个缓冲区中和异步写一样发起异步读之后在第65-67行一直查询异步读动作的结果。
接下来运行这个程序,我们看到屏幕上打印出一系列的字符,显示了这个操作是有内核在后台帮我们完成的。
```
./aio01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writ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Reading...
Success.
```
打开/tmp目录下的aio\_test\_xxxx文件可以看到这个文件成功写入了我们期望的数据。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7/90/2759999db41b8b4e7c493f7513c75890.png?wh=1158*310)
请注意,以上的读写,都不需要我们在应用程序里再发起调用,系统内核直接帮我们做好了。
## Linux下socket套接字的异步支持
aio系列函数是由POSIX定义的异步操作接口可惜的是Linux下的aio操作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级别支持的它只是由GNU libc库函数在用户空间借由pthread方式实现的而且仅仅针对磁盘类I/O套接字I/O不支持。
也有很多Linux的开发者尝试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直接支持aio例如一个叫做Ben LaHaise的人就将aio实现成功merge到2.5.32中这部分能力是作为patch存在的但是它依旧不支持套接字。
Solaris倒是有真正的系统系别的aio不过还不是很确定它在套接字上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和磁盘I/O相比效果如何。
综合以上结论就是Linux下对异步操作的支持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什么使用epoll等多路分发技术加上非阻塞I/O来解决Linux下高并发高性能网络I/O问题的根本原因。
## Windows下的IOCP和Proactor模式
和Linux不同Windows下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支持套接字的异步编程接口这套接口一般被叫做IOCompletetionPort(IOCP)。
这样就产生了基于IOCP的所谓Proactor模式。
和Reactor模式一样Proactor模式也存在一个无限循环运行的event loop线程但是不同于Reactor模式这个线程并不负责处理I/O调用它只是负责在对应的read、write操作完成的情况下分发完成事件到不同的处理函数。
这里举一个HTTP服务请求的例子来说明
1. 客户端发起一个GET请求
2. 这个GET请求对应的字节流被内核读取完成内核将这个完成事件放置到一个队列中
3. event loop线程也就是Poractor从这个队列里获取事件根据事件类型分发到不同的处理函数上比如一个http handle的onMessage解析函数
4. HTTP request解析函数完成报文解析
5. 业务逻辑处理,比如读取数据库的记录;
6. 业务逻辑处理完成开始encode完成之后发起一个异步写操作
7. 这个异步写操作被内核执行,完成之后这个异步写操作被放置到内核的队列中;
8. Proactor线程获取这个完成事件分发到HTTP handler的onWriteCompled方法执行。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由于系统内核提供了真正的“异步”操作Proactor不会再像Reactor一样每次感知事件后再调用read、write方法完成数据的读写它只负责感知事件完成并由对应的handler发起异步读写请求I/O读写操作本身是由系统内核完成的。和前面看到的aio的例子一样这里需要传入数据缓冲区的地址等信息这样系统内核才可以自动帮我们把数据的读写工作完成。
无论是Reactor模式还是Proactor模式都是一种基于事件分发的网络编程模式。**Reactor模式是基于待完成的I/O事件而Proactor模式则是基于已完成的I/O事件**,两者的本质,都是借由事件分发的思想,设计出可兼容、可扩展、接口友好的一套程序框架。
## 总结
和同步I/O相比异步I/O的读写动作由内核自动完成不过在Linux下目前仅仅支持简单的基于本地文件的aio异步操作这也使得我们在编写高性能网络程序时首选Reactor模式借助epoll这样的I/O分发技术完成开发而Windows下的IOCP则是一种异步I/O的技术并由此产生了和Reactor齐名的Proactor模式借助这种模式可以完成Windows下高性能网络程序设计。
## 思考题
和往常一样,给你布置两道思考题:
1. 你可以查一查Linux的资料看看为了在内核层面支持完全的异步I/OLinux的世界里都发生了什么
2. 在例子程序里aio\_error一直处于占用CPU轮询异步操作的状态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改进一下比如挂起调用者、设置超时时间等
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交流进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