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数据中台实战课/docs/224516.md
2022-09-03 22:05:03 +08:00

17 KiB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06 | 数据模型无法复用,归根结底还是设计问题

你好,我是郭忆。

上一节课,我带你了解了数据中台如何管理指标,如果我们把指标比喻成一棵树上的果实,那模型就是这棵大树的躯干,想让果实结得好,必须让树干变得粗壮。

先来看一幕真实的场景。

大多数公司的分析师会结合业务做一些数据分析(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通过报表的方式服务于业务部门的运营。但是在数据中台构建之前,分析师经常发现自己没有可以复用的数据,不得不使用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加工、计算指标。

由于他们大多是非技术专业出身写的SQL 质量比较差我甚至见过5层以上的嵌套。这种SQL 对资源消耗非常大,会造成队列阻塞,影响其他数仓任务,会引起数据开发的不满。数据开发会要求收回分析师的原始数据读取权限,分析师又会抱怨数仓数据不完善,要啥没啥,一个需求经常要等一周甚至半个月。分析师与数据开发的矛盾从此开始。

这个矛盾的根源在于数据模型无法复用,数据开发是烟囱式的,每次遇到新的需求,都从原始数据重新计算,自然耗时。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搞清楚我们的数据模型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

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数据模型设计?

来看一组数据这两个表格是基于元数据中心提供的血缘信息分别对大数据平台上运行的任务和分析查询Ad-hoc进行的统计。

下图是数仓分层架构图,方便你回忆数据模型分层的设计架构:

我们首先来看表1。表1中有2547张未识别分层的表占总表6049的40%,它们基本没办法复用。 重点是在已识别分层的读表任务中ODSDWDDWSADS的读取任务分别是1072545187433直接读取ODS 层任务占这四层任务总和的47.9%,这说明有大量任务都是基于原始数据加工,中间模型复用性很差。

我们再来看看表2在已识别的分层的查询中ODSDWDDWSADS的命中的查询分别是8921008152305有37.8%的查询直接命中ODS层原始数据说明DWD、DWS、ADS层数据建设缺失严重。尤其是ADS和DWS查询越底层的表就会导致查询扫描的数据量会越大查询时间会越长查询的资源消耗也越大使用数据的人满意度会低。

最后我们进一步对ODS层被读取的704张表进行分解发现有382张表的下游产出是DWSADS尤其是ADS达到了323张表占ODS层表的比例45.8%说明有大量ODS层表被进行物理深加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数仓模型设计应该具备的因素,那就是“数据模型可复用,完善且规范”。

如何衡量完善度

**DWD 层完善度:**衡量DWD层是否完善最好看ODS层有多少表被DWS/ADS/DM层引用。因为DWD以上的层引用的越多就说明越多的任务是基于原始数据进行深度聚合计算的明细数据没有积累无法被复用数据清洗、格式化、集成存在重复开发。因此我提出用跨层引用率指标衡量DWD的完善度。

跨层引用率ODS层直接被DWS/ADS/DM层引用的表占所有ODS层表仅统计活跃表比例。

跨层引用率越低越好在数据中台模型设计规范中我们要求不允许出现跨层引用ODS层数据只能被DWD 引用。

**DWS/ADS/DM 层完善度:**考核汇总数据的完善度,我认为主要看汇总数据能直接满足多少查询需求(也就是用汇总层数据的查询比例衡量)。如果汇总数据无法满足需求,使用数据的人就必须使用明细数据,甚至是原始数据。

汇总数据查询比例DWS/ADS/DM层的查询占所有查询的比例。

你要明确的是这个跟跨层引用率不同汇总查询比例不可能做到100%,但值越高,说明上层的数据建设越完善,对于使用数据的人来说,查询速度和成本会减少,用起来会更爽。

如何衡量复用度

数据中台模型设计的核心是追求模型的复用和共享,通过元数据中心的数据血缘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差的模型设计,自下而上是一条线。而一个理想的模型设计,它应该是交织的发散型结构。

我提出用模型引用系数作为指标,衡量数据中台模型设计的复用度。引用系数越高,说明数仓的复用性越好。

模型引用系数:一个模型被读取,直接产出下游模型的平均数量。

比如一张DWD层表被5张DWS 层表引用这张DWD层表的引用系数就是5如果把所有DWD层表有下游表的引用系数取平均值则为DWD层表平均模型引用系数一般低于2比较差3以上相对比较好经验值

如何衡量规范度

表1中超过40%的表都没有分层信息,在模型设计层面,这显然是不规范的。除了看这个表有没有分层,还要看它有没有归属到主题域(例如交易域)如果没有归属主题域,就很难找到这张表,也无法复用。

其次你要看表的命名。拿stock这个命名为例当你看到这个表时知道它是哪个主题域、业务过程是全量数据的表还是每天的增量数据总的来说通过这个表名获取的信息太有限了。一个规范的表命名应该包括主题域、分层、表是全量快照还是增量等信息。

除此之外如果在表A中用户ID的命名是UserID在表B中用户ID 命名是ID就会对使用者造成困扰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所以我们要求相同的字段在不同的模型中它的命名必须是一致的。

讲了这么多,你要如何吸收经验呢?在这里,我给你几点建议。

  • 你可以拿着这些指标去评估一下,自己的数仓现状如何。
  • 然后制订一些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比如把这些不规范命名的表消灭掉把主题域覆盖的表比例提高到90%以上。
  • 在尝试完一段时间的模型重构和优化后,再拿着这些指标去测一测是不是真的变好了。我见过很多数据开发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喜欢用重构了多少模型说明工作成果,很多老大会想,这些重构到底对数据建设有多少帮助?有没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可以衡量?我想有上面的知识,你可以应对这个问题了。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好的数仓设计了,可目前已经存在了大量烟囱式开发,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它变成一个数据中台呢?

如何从烟囱式的小数仓到共享的数据中台

建设数据中台本质就是构建企业的公共数据层,把原先分散的、烟囱式的、杂乱的小数仓,合并成一个可共享、可复用的数据中台(我在03讲提到过,建议你回顾一下)。结合我在网易的实践经验,我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接管ODS层控制源头。

ODS是业务数据进入数据中台的第一站是所有数据加工的源头控制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一个重复的数据体系的出现。

数据中台团队必须明确职责全面接管ODS 层数据,从业务系统的源数据库权限入手,确保数据从业务系统产生后进入数据仓库时,只能在数据中台保持一份。这个可以跟业务系统数据库管理者达成一致,只有中台团队的账号才能同步数据。

ODS层表的数据必须和数据源的表结构、表记录数一致高度无损对于ODS 层表的命名采用ODS_业务系统数据库名_业务系统数据库表名方式比如ods_warehous_stockwarehous是业务系统数据库名stock是该库下面的表名。

第二,划分主题域,构建总线矩阵。

主题域是业务过程的抽象集合。可能这么讲,稍微有点儿抽象,但其实业务过程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个个不可拆分的行为事件,比如仓储管理里面有入库、出库、发货、签收,都是业务过程,抽象出来的主题域就是仓储域。

主题域划分要尽量涵盖所有业务需求,保持相对稳定性,还具备一定的扩展性(新加入一个主题域,不影响已经划分的主题域的表)。

主题域划分好以后,就要开始构建总线矩阵,明确每个主题域下的业务过程有哪些分析维度,举个例子:

第三,构建一致性维度。

售后团队的投诉工单数量有针对地区的分析维度,而配送团队的配送延迟也有针对地区的分析维度,你想分析因为配送延迟导致的投诉增加,但是两个地区的分析维度包含内容不一致,最终会导致一些地区没办法分析。所以我们构建全局一致性的维表,确保维表只存一份。

**维度统一的最大的难题在于维度属性(如果维度是商品,那么商品类别、商品品牌、商品尺寸等商品的属性,我们称为维度属性)的整合。**是不是所有维度属性都要整合到一个大的维表中,也不见得,我给你几个建议。

  • 公共维度属性与特有维度属性拆成两个维表。在自营平台中,通常也会有一些第三方的商家入驻,但是数量很少。大部分商品其实都没有店铺的属性,这种情况,就不建议将店铺和商品的其他维度属性,比如商品类别、品牌设计成一个维表。

  • 产出时间相差较大的维度属性拆分单独的维表比如有些维度属性产出时间在凌晨2点有些维度属性产出时间在凌晨6点那2点和6点的就可以拆成两个维表确保核心维表尽早产出。

  • 出于维表稳定性产出的考虑,你可以将更新频繁的和变化缓慢的进行拆分,访问频繁的和访问较少的维表进行拆分。

对于维表的规范化命名建议你用“DIM_主题域_描述_分表规则”方式。**分表你可以这样理解:**一个表存储几千亿行记录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需要把一个表切割成很多小的分区,每天或者每周,随着任务被调度,会生成一个分区。我提供给你一个常见的分区规则(这个规则你在用的时候,查阅就可以了)。

第四,事实表整合。

我觉得事实表整合遵循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统计粒度必须保持一致,不同统计粒度的数据不能出现在同一个事实表中。来看一个例子:

在数据中台构建前,供应链部门、仓储部门和市场部门都有一些重复的事实表,我们需要将这些重复的内容进行去除,按照交易域和仓储域,主题域的方式进行整合。

对于仓储部门和供应链部门都有的库存明细表,因为仓储部门的统计粒度是商品加仓库,而供应链部门的只有商品,所以原则上两个表是不能合并,而是应该独立存在。

对于市场部门和供应链部门的两张下单明细表,因为统计粒度都是订单级别,都归属于交易域下的下单业务过程,所以可以合并为一张事实表。

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将不全的数据补齐。对于ODS 层直接被引用产出DWS/ADS/DM层的任务通过血缘找到任务清单逐个进行拆解。没有ODS对应的DWD的应该生成DWD表对于已经存在的应该迁移任务使用DWD层表。

DWD/DWS/ADS/DM的命名规则适合采用“[层次][主题][子主题][内容描述][分表规则]”的命名方式。

第五,模型开发。

模型设计完成后,就进入模型开发阶段,我想提几个你需要注意的点:

  1. 所有任务都必须严格配置任务依赖,如果没有配置任务依赖,会导致前一个任务没有正常产出数据的情况下,后一个任务被调度起来,基于错误的数据空跑,浪费资源,同时增加了排查故障的复杂度;
  2. 任务中创建的临时表,在任务结束前应该删除,如果不删除,会发现有大量的临时表存在,占用空间;
  3. 任务名称最好跟表名一致,方便查找和关联;
  4. 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于ODS和DWD一般尽可能保留所有历史数据对于
    DWS/ADS/DM 需要设置生命周期730天不等
  5. DWD 层表宜采用压缩的方式存储可用lzo压缩。

第六,应用迁移。

最后一步就是应用的迁移,这个过程的核心是要注意数据的比对,确保数据的完全一致,然后进行应用迁移,删除老的数据表。

总的来说,建设数据中台不是一口气就能吃成一个胖子,它的建设往往是滚雪球的方式,随着一个个应用的迁移,中台的数据也越来越丰满,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数仓建模工具EasyDesign

当然了这些步骤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好用的工具作为支撑为了规范化数据模型的设计我们研发了EasyDesign的模型设计产品让这些流程实现系统化管理。而我希望你了解如何去设计这个工具或者在选用工具的时候应该考虑有哪些功能。

EasyDesign 构建于元数据中心之上通过API调用元数据中心的数据血缘接口结合数仓模型设计的指标给出了模型设计度量。

EasyDesign按照主题域、业务过程、分层的方式管理所有的模型。

它还提供了维度、度量和字段基础字典的管理,同时具备模型设计审批流程的控制。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带你了解了数据中台的模型设计。从确立设计目标,到通过一系列步骤,将一个个分散的、杂乱的、烟囱式的小数仓逐步规整到一个可复用、可共享的数据中台,最后通过产品化的方式实现系统化的管理。在最后,我想再强调几个点:

  • 完善度、复用度和规范度构成了衡量数据中台模型设计的度量体系,可以帮助你评估数仓设计的好坏。
  • 维度设计是维度建模的灵魂,也是数据中台模型设计的基础,维度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一致性维度。
  • 事实表的统计粒度必须保持一致,不同统计粒度的数据不能出现在同一个事实表中。

你要知道数据中台的构建往往需要花费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但是数据中台建成后对研发效率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在网易电商业务中中台构建后相比构建前数据需求的平均交付时间从一周缩短到3天内需求响应速度的提升为企业运营效果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我相信通过数据中台的构建你所在企业的数据研发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思考时间

在数据中台实际实施落地的过程中,数据团队不但要建设公共数据层,形成数据中台,还要承担着巨大的新需求的压力。而且,往往需求的优先级都高于建设公共数据层的优先级,导致中台建设的进度难以保障。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最好,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节课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