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60 lines
19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9 | 人才培养御人也是育人人才培养的5个维度
你好,我是许健。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培养人”。
我的老板说:“管理的本质跟教育是一样的。”这句话放在四五年前我还没有理解,现在却越发觉得有道理。我在女儿出生后,也看了不少育儿的书,发现教育的思路和培养员工的思路是相通的。
我们带领着一个团队,不仅仅是为了把事情做成、交付业务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团队成员提高能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即使他们有一天离开这一家公司,我们不再是他们的领导,他们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作为经理,就是要给员工赋能。
那我们该如何给员工赋能呢?我们可以参考自己的成长经验,提取思路,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从五个维度,一起来梳理怎么做好人才培养这件事儿。
## 1.积极主动,态度先行
刚工作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技术不错,但是却不受领导重用。直到工作两年以后,偶然看到一本《动物职场进化手册》,才让我开始思考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员工。
曾经有高级别员工指导我,让我要“拔高层级”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和领导对齐思路。我开始意识到,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从领导的角度、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而不是单单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当我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我明显感觉到领导对我的态度有了改变。
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经理我对自己更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优秀的员工不是坐等领导安排工作而是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去理清问题他会跟领导说这个问题我考虑过很多种解决方案优劣的分析结果在这里我觉得应该选方案X 原因是ABC。”
如果问题的解决已经超越这名员工的权限范围,他会清楚地告诉我需要帮忙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想想看,这样的员工,他具备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呢?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积极主动性。
那怎么衡量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呢?我们可以借用《别让猴子跳到我背上》的书里提到的“安肯自由度量表”做判断,这是一个用来衡量员工自由度的工具。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5/4a/d551e2ac962f503841ea1ddacd4fac4a.jpeg)
你会发现第一层、第二层的员工占用经理的时间更多,而越高层级的员工其实会得到主管更多授权,同时占用经理的时间更少。
落到具体的工作里,经理可以这样考量部下的积极主动性:
* 小S负责跟总部做新的流量管理系统集成他是等着总部催进度还是会主动汇报进度虽然在内部技术评估会议上我们已经明确了新的流量管理需要保证10个典型客户场景不会出问题但他是否需要等我去催才会给我一个时间点拿出针对这10个场景的具体书面分析报告呢
* 小沈在做一个模版系统,总架构说总部也出了一个方案,于是我让小沈找总部的工程师聊一下。那小沈谈完会主动找我做分析吗?还是他在等我去找他?
* 老王在做一个高风险的自动化项目,我不去找他的话,他会不会主动找我分析项目风险并讨论对策?要知道这事情我心里一直在惦记着。
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很重要,作为经理人,学会怎样激发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更重要。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标准,告知期待。**经理应该明确地告诉员工,自己对他们积极主动性的期待,包括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的期待。
**第二步,赏罚分明,落地要求。**提供对员工积极主动性的激励(如态度上的认可、口头表扬、和绩效挂钩等等)或惩罚措施。积极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习惯的养成。员工距离我们的标准接近了一些,就可以给出适当的反馈,鼓励他们向这个方向前进。
**第三步,循序渐进,带头提升。**经理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自己做事儿就要注意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促进团队形成积极主动的氛围。比如,经理也要主动约自己的上级做工作汇报,甚至可以主动询问领导有什么烦心事儿。拿我自己来说,像两个组同时做流量管理的问题,还有未来平台安全的里程碑定义和组织配套……这些问题都来源于我向领导主动询问,才慢慢明晰。
## 2.实战积累为主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亮剑》这部电视剧。我觉得李云龙这样在实战中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关键的。李云龙是先打仗,后上的军事院校,而不是反过来。
工作中也一样,前面我们聊过了如何提高员工积极主动性,解决了工作意愿的问题。态度问题解决了,技能不达标就是白搭。所以怎么解决技能(工作能力)的问题呢?
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先解决技术原理问题我之前的学习方法一直就是先彻底搞清楚理论再动手。我学C++,先买一本《 C++ Primer》来啃学Linux就去上一个RHCE 培训班。
那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呢?我发现当时花了很多时间,但只是纸上谈兵,没产生什么实际效果。
后来在交付时间的压力下我才意识到不结合实际需求去真实的战场上锻炼提高就很慢。所以必须先动手一边干一边学。学React ,自己去拿一个项目练练手,先学会怎么用再去查资料搞清楚原理。遇到问题别有畏难情绪,因为遇到问题是提升能力的起点。最好在学的过程中多碰到点问题,在排查的过程中自己的动手能力就上去了。
我们部门曾讨论过新员工如何培养这个问题,还做了投票表决。结果在众多选项中,得票率最高的就是“放到一线去锻炼”:
* 去一线做产品的客户服务,这样能让新员工更了解产品,还能积累基础问题的解决能力。
* 让新员工完成难度适中的Bug Fixing任务或者做外围管理监控系统的增强都能让他真切了解系统的内部实现。这样还能让新人亲手走一遍开发流程——比如Code Review、测试、发布流程。
但在实战积累方面,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要**控制压力**。曾经有一个新毕业的学生被我们放到一线,每天都在经历信息轰炸,除了要学习云计算的系统知识,熟悉一大堆公司内部的名词和系统之外,他还要做客服和生产环境应急事故处理。
一系列的任务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精力投入和实际能力的提高根本不成正比。久而久之,他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经理必须去控制压力,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做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实战训练外必须配合定期谈心,了解新员工的实际困难,帮忙疏通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安排专门的师傅带新人,而且要让师傅的业绩和徒弟成长挂钩。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自己还是新员工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很好的同事,我的网络知识基本上都是他教的。我问他什么叫组播,他把单播、组播、广播、任意播全部都给我讲了一遍,这样还不够,还要给我演示来帮助我实际操作。
我也见过新人向同事提问,被问到的人却像挤牙膏一样地传授知识,或者面露鄙夷:“这个你都不懂!”这种情况如果总是出现,时间一久,新员工就会对请教问题本身产生抗拒。所以,我现在会跟团队明确要求,不要让我看到“挤牙膏”现象的存在。
但即使我们这样强调了,团队里还是会出现新员工不愿意主动请教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经理去了解问题出在哪里,并且及时解决。做得好的,我们要当面表扬。要是发现问题,不管被请教的老员工是多高的级别,都要纠正。
如果是理念不同导致矛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谈心会沟通。员工培养关乎我们团队的未来,这些年轻员工不起来,我们团队的发展后劲就会不足,所以从领导到高级别员工都必须重视员工的培养,并且要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在年轻人身上。
## 3.提高软实力
除了技术动手能力,一个人要成长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我们公司经常要跟总部一起做设计审核。新员工做的设计常常会被打回来,备受挫折。很多时候备受挫折并不是技术原因导致的,而是员工软实力不足。
软实力具体可以从这些角度思考:你自己的逻辑够不够强?说服力如何?讲话气场够不够?碰到高级别领导能否有理有据坚持自己?
你可能要问了,这些问题都好难啊,怎么提高啊?一个字,练!
比如做系统设计我们都是要去跟总部领导做设计审核的虽然可以客客气气地在内部先做一次Review但是不能暴露员工临场高压下反应不足面对技术领导不敢直言辩论的问题。
所以,经理和技术骨干要跟员工做真实工作的情境模拟。虽说是模拟,其实跟真的一模一样,区别就是没有总部领导在,这里的目的不是检查员工的技术能力,而是通过模拟来锻炼他的思维、逻辑和表达等软实力。
怎么模拟呢,我举个具体案例来说明。我们监控组为提高安全性,要对客户使用的监控系统加上权限管理流程。下面是真实模拟中的一些问话:
* **检验员工有没有极简思维**。这个客户Onboard为什么要客户发申请默认给客户权限不行吗我们要同时从技术和用户体验极简两方面考虑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想想在客户体验和技术复杂度上要怎么做权衡。
* **考察员工逻辑是否清晰**。这里多了一个校验真的能够更安全吗?我们来理一下思路,什么时候会出现校验失败呢?如果现在实际的场景都是校验成功,而我们为了这个永远成功的校验,却要客户多输入额外的参数,这里的逻辑是不是存在问题呢?
事后,我问了这些同学对于模拟的反馈,他们都说很好。但是跟他们关系很近的人给我的反馈却是:跟我模拟这些,这些同学压力很大,希望我以后要多给一些鼓励。
根据这样的反馈,我注意到除了模拟高压场景,最后还是要给一些鼓励。比如经理可以鼓励员工对领导直抒己见,关于这点,这里有一个具体的例子:
我和小D完成系统设计审核的演练后我让小D就当前的工作安排反驳我并和他说如果做到会给他加分。小D有点急了憋了半天说“许总你老盯着我去跟总部的工程师死磕Onboard体验但我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定系统Schema我现在需要专注你这样要求我最后可能两件事都做不好。”
这个回答有点惊到我了虽然他没有反驳我的技术决策逻辑但他说出了我要求他同时搞两件事的风险而且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希望他以后跟领导讲话自信心强一些。后来小D把自己对这个项目不满意的点写了一个长总结我还分享给了副总副总看完也认可了。
还有就是Mentor导师机制。这里的Mentor 跟我前面谈的师傅是不一样的。我入职eBay以后我的老板就给我找过导师而且这个导师一般会由不在同一个汇报线上的高级别员工担任。
为啥找不在同一个汇报线上的人呢因为这样能让被培养人讲话时减少一些负担。资深高级别员工可以给出建设性意见很多都是这些导师多年经验所得。“拔高两个汇报级别考虑问题”“组织内的很多问题本质上都是信任问题”这些金玉良言都是我当年的Mentor跟我说的让我受益匪浅。
## 4.给员工提供专注的机会
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员工,想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需要积累,而想要不断积累,必须要有专注作为保障。有一本叫《异类》的书提出成为专家要投入一万小时,还有一本《刻意练习》提过,要有效的投入而不是纯粹重复。其实两本书都是在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我觉得人在同一个时间点只能专注一件事,什么叫专注?就是我们的心思都在这个事情上面,但凡有空余精力就都在思考这个事情。一个人什么事儿都做但方向上总是换来换去,和他在某一方向上专注发展三年不换方向,明显是后一个情况他更有可能成为所选方向上的专家。
我这里有一个反例这个例子也是我自己觉得有愧于老T的地方。老T是我们部门的高级别人才思路清晰人又有担当是我在有困难搞不定时会想到的人。
最近三年我先是在项目A快垮了的时候找他出山。花了一年项目A才转危为安。后来我又因为支付问题和很多业务开发抱怨防火墙影响上线效率找他解决防火墙自动化的问题。期间还有关于PaaSCloud UXTraffic Rebalancing的问题……诸事不决我总会找他。
但是这一切导致了老T精力被分散没有办法在某一个方向上做长期积累提高自己技术竞争优势老T曾跟我说过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输出大于输入。
而反观老J 一直在监控耕耘。后因为要搞AIOps所以在业务指标异常检测这个方向上继续深耕从零开始持续投入近三年时间最近他的文章还被AI顶会接受。
我上个月做反思发现身为经理我做得不够好没有给老T留出一个让他专注提升的空间。我不但应该抑制自己遇事动不动找老T帮忙的冲动还应该把让老T分心的非核心事务给砍了不让老T分散注意力。我后来跟老T商量明确了他主攻“平台安全”这个方向并约定说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坚持这个方向至少三年。
安全方面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老T现在会有针对性地去学习Web安全跟公司安全部门谈合作把安全审核流程集成到软件开发流程中自己负责云计算SSO单点登录的事情。对组织领导来说也已经明确了老T的方向所以会主动帮他在这个安全方向上寻找机会构建他的支撑结构。我也为老T有这样的发展而感到高兴。
## 5.把握“挫折”的度
最重要的这点放在最后这里说。经历挫折是促使自己成长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我前面讲到,管理的本质跟教育是一样的。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学走路摔两跤是必须的,学游泳喝两口水才学得快。就连学习专栏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读十遍都不如你去吃一遍苦,经历一些难相处的人、困难的事提高才快。
经历挫折不难,难的是度的把握。做父母的可以接受孩子摔两跤,但是肯定不希望骨折和意外。做经理的可以接受一两件事情没有做成,但是不希望员工的自信给打击没了。
小沈从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行业,一年不到,他提出离职,我问他:“你我认识这么多年,你就这样放弃了吗?你现在放弃之前的苦就白受了,小沈,你相信我再坚持一下,你一定行的。”
小沈却回答说,他太压抑了,哪怕知道我说的都是对的,却觉得自己让我失望了。他在这时已经受不了了,只想早点解脱。
这件事就是做经理的只专注了锻炼而没有关注心理建设,小沈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和有经验的人切实与及时的指导。我当时的问题是直到他扛不住了才去鼓励,太晚了。
后来我从管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直接升级成管理五十人的团队,我当时搞砸了,甚至一度撑不住想退出,所幸后来坚持下来了。自己遇到这样的挫折,再回过头反思小沈那件事,我才发现小沈为什么扛不住这件事儿,其实本质上是做经理的没有把握好挫折的度。
到底怎么掌握度呢?我见过两种方法。一种中规中矩,逐步提高难度。切忌把人扔进火坑自生自灭。另一种是压一压被培养人的耐受性,评估他的心理承受力在哪个点上。这种方法跳过了之前的逐步提高阶段,就跟孩子入学后的摸底考试一样。
具体操作时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要保持跟被培养人的频繁沟通1:1、散步、吃饭不要让他的自信心垮了他可以吃苦但是经理要不停地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并且还能在他跨不过去的时候拉他一把。
经历挫折和授权是有关系的,做家长的老是护着孩子担心这担心那,你的孩子老也长不大。做经理的不愿意授权,担心这个做不好,那个不完美,员工就永远也成长不起来。对于高级别员工,经理特别要坚持高要求,但是要把具体实施留给员工自己做。
老板就曾给过我这样的反馈,说我激情有余,拉着一帮兄弟一起冲锋,但是我对部下的要求其实不高。而且我对细节的关注也不足,很少针对具体的细节,指出部下做得不好的地方,导致我们部门的员工很少经历挫折,即使没有达到更高目标也很少被经理提醒,于是成长速度有限。
## 总结
人才培养是组织的重中之重,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要一把手亲自抓。我们先要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管理不单单是御人,还是育人,一字之差,后面这个“培养教育”的格局高很多。
从我自己的成长之路总结我认识到员工要成长进步首先要有自己的主动性这是内驱然后去实战锻炼理论辅助除了技术之外的人情世故、逻辑、影响力也要锻炼这里要讲究实用相信真实模拟的效果人不是神不是计算机不要多线程就是要独占CPU做一些艰难取舍来专注一个方向发展。
相应地,作为经理,我们要给员工创造能够专注发展的空间。捷径无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方能增益其所不能。
最后请记住,作为经理人我们要对自己说,我可以承认我有差距,但我绝不怀疑自己有能力赶上。培养员工,我们要让员工足够强,强到他随时可以离开;对员工又要足够好,好到让他选择留下来。
## 思考题
你团队里的员工按照能力分有顶级,中等,垫底三类。你在这三类员工中如何分配你的时间?
管理的本质跟教育是一样的,回顾你自从有记忆开始到现在的经历,找回那些促使你成长的关键时刻,想一想怎么复制这些时刻?
欢迎在留言区晒出你的经历和疑问。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