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5 KiB

13《甄嬛传》曲为什么古代男子喜欢学女子说话

好诗相伴,千金不换。你好,我是天博。

今天是我们“见天地”的最后一讲,我们最后一讲的意象是美人。我们从《甄嬛传》讲起。

《甄嬛传》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神剧,讲的是甄嬛入宫之后,一步一步和其他嫔妃斗争,最终当上皇太后的事。这部剧一经播出,好评如潮,火遍大江南北,甚至火遍海内外。

当年《甄嬛传》刚刚热播的时候,我正在读研。我哥们给我强烈安利这个剧的时候,我是不屑的,我觉得一部宫廷中娘娘斗来斗去的戏,我一男的,看这干嘛。

后来我还是勉为其难地看了两集,结果可想而知,一看就停不下来了,谁也逃不过“真香定律”。我之所以觉得这部剧好,除了这部剧本身的质量以外,还因为这部剧里的诗词运用得都非常巧妙。这部剧每一首诗词都恰如其分地和剧中人物融合到了一起,而在其中,以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最为典型。

这首词在《甄嬛传》中被改编成了歌曲,这首歌占据了极高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片头曲和片尾曲,写得非常好。

不过当你仔细看了这首词的内容后,可能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一个问号,甚至会得出跟我完全相反的结论。你想的可能是:这不就是写女孩子梳洗打扮的词么?好在哪儿呢?

如果你再知道这首词出自一个长相貌似钟馗的男性笔下,会不会连仅有的一点美感都没有了呢?就像我原来认为男性不会对宫斗戏感兴趣一样,我保证在这一讲之后,你会对着这首词说真香!

小山重叠金明灭

这首词意思也不难****说的就是女子梳洗打扮的事,但是其中有很多小细节需要你了解一下。

比如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很多诗词解释的书中说,“小山”写的是画着山川的屏风,“金明灭”写的是屏风上面金光闪烁,忽明忽暗。这个解释我是不认同的,整首词说的都是梳洗打扮的事情,这里提到屏风的话就很突兀。我认为在这里的**“小山”指的应该是古代女子的小山眉。**

小山眉就是修成小山一样的眉毛,这种眉形层层叠叠,非常精致。这里的“金明灭”应该是眉毛在光线的变化下,忽明忽暗的样子。

接下来的“鬓云欲度香腮雪”写的是女子刚睡醒还没起床时,她的头发散乱在如雪的脸颊上。“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则是说这个女子懒洋洋地开始起床梳洗打扮了。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女子簪花之后,要看看自己花戴得是否好看,于是拿起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镜子,看见自己的美丽容颜和戴上的花交相呼应。

温庭筠的这首词,写得非常细腻。虽然词的事件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子起床梳洗的过程,但整首词里的细节里充满了矛盾。**这个女子对于梳妆既“懒”又“迟”,但却反复照镜簪花,细致讲究。**一方面是说明这个女子本身已经形成了细致的生活习惯,侧面地反映了她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是反映了这个女子在无人欣赏的“怨”和自我欣赏的“美”之间的纠结矛盾。

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镜头一转,给到衣服一个大特写。这个女子的新衣之上,是用金线绣着一对鹧鸪鸟。鹧鸪鸟在古时候和鸳鸯、燕子一样,象征着爱情。而新衣之上用金线绣着鹧鸪鸟,既说明了这个女子家庭条件的优越,同时也可以确定,她已经嫁作人妇。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看到了一幅美人梳妆图呢?你可能会觉得,美人虽美,花面交映,但也没我夸得那么好呀。不着急,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花间“枪手”温庭筠

前面说了,写这首词的温庭筠是个长相如同钟馗一般的男子。不过温庭筠虽然长得丑,却是很有才华。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人,原名叫温岐,字飞卿。当时的科举考试要考律赋,就是要求你用固定的字作为韵脚写诗,而且要写够八韵。据说温庭筠双手一叉便能写出一韵,双手来回叉八次,一首诗就做成了,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温八叉”的绰号。

温庭筠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他这人放荡不羁,又喜好讥讽权贵,前后得罪了好几个当朝宰相。在那时的科举,判卷子要看考官的主观因素。温庭筠得罪的人太多,屡试不第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于自己科举的不顺利,温庭筠特别喜欢给人当考试的“枪手”。他才思敏捷,卷子答得很快。相传他一个人能把周围考生的卷子都包了,因此还得了个“救数人”的绰号。理所当然的,温庭筠上了“考试不诚信人员黑名单”。有的考官甚至在考试时把温庭筠单独拉出来,就是这样,温庭筠还是帮八个人作弊成功了。

替考自然是错误的,不过通过这段替考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温庭筠的才华横溢和晚唐政治的黑暗。毕竟,同样都是温庭钧答的卷子,不写温庭钧的名字就能考中,可以说很讽刺了。

不过毕竟是才名在外,到了晚年,温庭筠终于当上了个官,还恰恰管着考试的事情。他想到当年被考官针对的不公平待遇,来了个试卷结果大公开,把所有上榜考生的文章都贴了出来。

温庭钧本意是为了彰显科举的公正,也受到了时人好评,可是却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又被贬谪出去了。温庭钧一辈子让人打压,到了这把年纪又被贬谪外地,在第二年就郁郁而终了。

说完了温庭钧的人生经历,我们本来该讲《菩萨蛮》这首词了。不过,你知道这首词在唐诗宋词的书里是找不到的吗?这是因为《菩萨蛮》是一首词,自然是没法归到唐诗里的。而且温庭筠是唐朝人,写词的时候比宋朝早,所以宋词也不会收录这首词。其实,温庭筠可以算得上是“词”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后人谈到词的起源和发展时,说“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说的是词在唐朝产生,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开始有所发展。

“温岐受命”其中提到的温岐就是温庭筠。温庭筠和韦庄是推动词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通过为固定的曲子不断地填词,形成了“词”这种文体的最初模式。

后蜀时期,有人把温庭筠等人的五百多首词收集成了一本书,起名为《花间集》。这个名字出自张泌的“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这是我国最早的词总集,这一派词人也就被称为“花间词派”。

当然了,花间派写的词,就和“花间”这个名字一样旖旎,写的多是闺房之事,详细地描写妇女的服饰和体态,文辞香软,温柔浪漫。而诗人在词中,经常把自己比作女子的。

男子为何作闺音

可是,为什么诗人一男的,偏偏要把自己比作女人呢?这必须得从封建礼教下的男女地位说起。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谓夫为妻纲,女性只是男性附属品,是卑下的代名词。而中国有习惯于把自己往低了类比的传统。把自己比作女性,也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就像说自己的儿子“犬子”,说自己的夫人“贱内”一样。

那么如此类比的目的是什么呢?诗人笔下的女性,往往都是以一种闺怨的题材出现的,美貌的女子得不到男性的疼爱,甚至连自己丈夫的面都见不着,包括这首《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明明是已婚人士,可女主角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已经懒得打扮了。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妻子却懒得梳洗打扮,夫妻二人的感情可想而知。

结合温庭筠的自身经历,你会不难发现,诗人写的美人,其实就是自己。女子的美貌,其实就是自己的才华,而那个连面都不愿露的夫婿,就是能提携自己的人,乃至是皇帝。自己满腹才华得不到明主的青睐,不就正如同美丽女子得不到丈夫的喜爱一样么?经历了这么多的浮浮沉沉,最后虽然换来了“新帖绣罗襦”的生活,但女子对待丈夫的心还会完好如初么?

现在,你再看这首《菩萨蛮》,是不是读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呢?

诗人**通过这样一种巧妙的类比,把他想要表达的情感,隐蔽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懂的人自然懂,大多数人不懂也没关系,至少不会因为这首诗而得罪人。

而此时我们再回头看一下《甄嬛传》选择这首词的原因?《甄嬛传》中的女子本就是为了博取君王垂爱,而不得不用尽办法的人。想想这首词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场景,甄嬛刚刚赢了和皇后的斗争,她最好的朋友沈眉庄却被害死了。无论是甄嬛还是沈眉庄,此时的她们还在乎皇帝的垂爱么?

这一刻她们对皇帝是完全没有感情的,所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可她们又不得不依靠君王的权势,去逢迎皇帝,才能换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歌就是她们一生的写照。

当整部剧结束的时候,甄嬛当上了太后,一切尘埃落定,甄嬛开始午睡,这首歌又响了起来。这个时候,姐妹已死,真爱已去,自己美貌虽然还在,可哪还有为情郎梳妆打扮的心思了呢?纵使生活优越,纵使地位超然,可现在的她是真的快乐么?

讲完了《甄嬛传》中的《菩萨蛮》,我想带你再来看几首古代诗人以女性自比的诗:

这首诗是考生朱庆馀快要考试了,写给主考官张籍的。写的是什么呢?刚结婚的女子,婚后第一天,要拜见公婆了,连忙问自己的丈夫,你看我这眉毛画得怎样啊?这诗意思很明显了,学生要考试了,老师您看我这水平行不行啊?潜台词自然是,老师您得多多提携我啊。

你看,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作新媳妇,而把主考官张籍比作自己的丈夫,其实就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和主考官拉近了距离。而“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舅姑是谁?主考官的父母,那自然就是当今天子了。

朱庆馀的这首拜谒诗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张籍看到了就给朱庆馀回了一首诗,回得也非常精妙:

要不说张籍是大佬呢,这首回赠的诗也是相当有水平的。你朱庆馀不是把自己比作新媳妇么,张籍给你再加个“人设”——一个来自江南地区明艳动人的美女。

“齐纨未足时人贵”,说的是有许多姑娘身上穿着山东一带出产的精美绸衣,可她们没什么值得被人看重的。这里指的自然是有点家室背景却没有才华的考生了。

而你朱庆馀“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是高雅的曲子,在这里指的是朱庆馀的真才实学。这首诗言下之意就是:“小朱你放心,你是有真才实学的,和那些虚有其表的人不一样,我很欣赏你,考试肯定没问题。”

这两首诗一唱一和,都是自比为女性的,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圆满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我想朱庆馀以这样的一首诗进行拜谒,可能还是受到张籍的启发,因为要说用以女性自比而委婉地表达自己观点,张籍才是真正的大佬。

大约在朱庆馀给张籍写这首拜谒诗的八到十年之前,唐朝正值藩镇割据的混乱时期,势力最大的军阀是山东的李师道。李师道为人非常狠,不仅派刺客暗杀了当朝宰相武元衡,还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

李师道想要拥兵自重,需要招揽名人,张籍就这样被看上了。张籍对朝廷忠心耿耿,但面对李师道这样一个狠人的招揽,该如何拒绝呢?李师道连当朝宰相都敢暗杀,得罪他还不得性命难保吗?

面对李师道抛来的橄榄枝,张籍回了这样一首诗:

当你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之后,是不是会给张籍伸出大拇指,由衷地称赞一声“高!真的高”呢?他把自己比作已嫁人的妇人,而把李师道比作另一个欣赏她的男子。我知道你对我的心日月可鉴,但无奈我已经嫁人了,就得和丈夫同生共死。谢谢你的好意,只怪没有相逢在我未嫁之时吧。

天博说

通过这一讲,你是不是已经明白了为何男性诗人那么愿意在诗词中自比为女性了呢?女性作为一种意象,既是自谦,也可以用被冷落的美人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政治理想等。

我们还一起欣赏了几首巧妙地自比女性的诗词。自比女性,可以清新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令人读来会心一笑,瞬间拉近自己和交流对象的距离。

现代社会,我们男女地位已经非常平等了,自比女性的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已经不能直接套用了。但是过刚易折,这种方式的委婉,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到这一讲为止,我们就讲完了“见天地”中的四讲。关于诗词中的意象,我们说了山水,聊了花,还看了长安,最后今天我们还说了美人。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有一点散,不过这一主题的特色就在于万千事物的不同风情。

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我在“见天地”中,想让你体会的是世界物质和人的精神之间的一种联系。学了这一主题,希望你再看到山水,见到花草的时候能有种不同的体会,能想到我们课程中的诗词,让你的生活多一份诗意。下一讲,我们将开始“见众生”的主题,来一起看看诗词中的众生百态。

煮酒论诗

最后,我们来看一首李商隐自比为女性的诗:

从这首诗里,你读出什么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一讲,喜欢温庭筠的“懒起画峨眉”,欢迎你把它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