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81 lines
17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4 | 重新认识视觉(上):色彩有重量吗?
你好我是Rocky。
在上节课里,我给你讲了如何在设计中正确理解人的感觉,我们学习了感知觉的几大特性:整体性、选择性、对比性、理解性、恒常性、联觉性和错觉,以及这些特性在具体设计中如何运用。
在感知觉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因为人类获取世界80%信息都是来自于视觉。你以前理解的视觉大部分是从美学角度去理解,但这远远不够。我这门课就是深挖设计背后的理性逻辑。**所以我们至少要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这三个角度来理解视觉。**接下来我会用三节课详细和你谈谈视觉对设计的影响。
视觉是怎么产生的?套用圣经创世纪的第一句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但是有了光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
光作为一种电磁波,从光源开始在空间内传播。光要穿过媒介照到被照物,或反射、或折射,然后光波被视网膜底的感光细胞感觉到,最后再由感光细胞传到大脑形成视觉。在这个过程中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e/48/8ee8337ecdfa240c378ecb440eec1448.png)
## 光源和被照物
咱们先从光源谈起。在用户体验的设计领域,光源非常重要。一般如果要在画面空间中营造某种氛围的话,至少要有一种稳定的主光源。画面的明暗关系、投影方向都要和主光源对应。再复杂一点儿可以有多个光源,包括主光源和辅助光源。辅助光源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实体光源,也可以是一个反光板。
正确地使用辅助光源能减少阴影,让画面更柔和、人物更加有亲和力,达成多角度的光线平衡。但即便是辅助光源,咱也不能打破主光源的地位。
比如本来就是背光,你非要把人物正面搞得特别亮,这就是典型的违背光源的常识了。这种错误,很多插画师都会犯。下面这个图体现出了光从不同方向打到一个人物的的脸上,会呈现出的不同阴影关系。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c/4a/ecc0a755b35e0cb203035277796dcc4a.jpg)
## 人的眼睛
接下来我们谈谈人的眼睛。人眼是个很有精致的感光仪器晶状体就是可调节透镜视网膜下的感光细胞就是感光元件。我们眼睛可以分辨约一千万种颜色360到830纳米可见光波长范围内
### 最大视野
人眼从眼球视网膜的生理结构来看动态视野范围最大也就是左右220度上下135度。人的立体感知是左右眼的双眼视野决定的大约120度。
以上是人眼生理的极限实际上头不动舒适的范围是左右各30度再加上上20度下12度。我们颈部不会下意识地运动如果你通过头部运动那么你的人眼舒适区域可以到154度到204度。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0/d8/d0016f0e75d4a0605c989cc6dfddd7d8.png)
我们在设计定义VR的虚拟空间主页面大小的时候这个视野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我们在屏幕中的主页面让用户聚焦的操作区域不能超出左右60度上下32度的舒适区范围。但是我们设计空间交互的主页面的整个范围可以达到左右154度的广阔的空间。
### 感光细胞和中央凹
带你从宏观层面了解了我们的视野范围后,我们接下来进入微观层面来看看我们的眼睛。
人眼有 700 万视锥细胞和 1亿2000万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帮助我们看到颜色视杆细胞帮助我们分辨明暗。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外边缘越靠近中心越少。绝大部分的视锥细胞都分布在视网膜中心仅仅直径1.5mm的圆形面积,这小块面积叫中央凹。
可别小瞧中央凹这么小一个面积它直接决定了我们人眼看世界的方式。虽然中央凹仅占视网膜面积的1%但是人接受的视觉信息有50%都是来自中央凹的视觉输入。当你用眼睛聚焦看某个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感觉除了聚焦点以外的周边都是模糊的?这就是中央凹在起作用。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9/c2/99bab1565c620984c10d1ca8e4a131c2.jpg)
中央凹外围就是边界视觉在边界视觉里人眼看不清图像但可以分辨明暗。用图像压缩技术的话来说在中央凹面积内你看到的是一个高分辨率的TIFF图像而在其它的边界视觉面积里你只能看到低分辨率的JEPG图像。
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我看周边都很清楚啊。
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球老是在不停运动(大约以每秒三次的速度快速跳动),有选择性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注视。大脑再根据这些视觉输入,以及我们已看过部分的记忆,去填充视野周边的其他部分,最后脑补出一个对周围环境相对清晰的感知。
这个中央凹的面积,对应我们瞬间看清的视野有多大呢?
这个和光学透镜原理有关。我们看得越远对应的外部世界的面积越大越近你能看清周边的面积越小。举个例子其实我们在看电脑屏幕的时候对应中央凹在电脑上能看清的面积也就是大约直径2厘米。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在一个颠簸的汽车上看书会头晕,就是因为我们眼球运动受到车颠簸的干扰,加重了人眼的聚焦负担,产生了额外的疲惫。
你可以自己做个不太精准的实验尝试眼球不动看准屏幕上一段文章的某个字然后告诉我距离这个字周围有3个字符远的另外一个字是什么
不要欺骗自己眼球不要动看看你能不能说出来。如果3个字间隔远的能看得见4个字间隔远的其他字呢这样可以测试一下你的这个焦点视野到底有多大。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e/fd/dedbb2yy87b0fc2d197cbf37ac6b44fd.jpg)
人因学研究表明人对文字或数字的记忆一般在7±2。而一个直径2厘米范围内的字如果超过了9个人一般就会感觉排版过密了。你看通过人因学我们可以从一个科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个看似美学的问题。
再回到视杆细胞。视杆细胞能分辨明暗,对色彩不敏感,但是对物体的外轮廓以及物体的运动变化非常敏感。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红衣美女的例子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红衣美女走过,会快速地捕捉到?这就是因为边界视觉的视杆细胞在起作用。
一旦捕捉到信息,我们就会迅速把焦点移到那个物体上,然后由中央凹的视锥细胞来分辨细节。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能力要感谢人类数百万年里的进化。世界危险重重,我们要不停地去感知周边的危险,才能避免自己被猛兽吃掉。
你或许又会问了,我现在知道了视杆细胞和边界视觉,对体验设计有什么用处啊?
如果你了解到我们中央凹对应到电子设备上视野面积很小,又明白通过视杆细胞来捕获动态信息。那么,你就懂得如何在一个交互设计中,去设计引导用户的交互步骤了。
我们可以通过动效牵引人边界视觉中某些关键交互项的感知,然后迅速把焦点从一个操作引导到下一个操作上。
举个例子输入密码这个动作对我们而言都不算陌生。当你密码输入错误后需要提醒你输错了。如果这个提醒是用Toast或者Notification提醒你你会很容易忽略掉。因为这两个提醒很可能不在你的焦点视觉上。
正确的处理手法是把这个错误提醒直接设计在输入区域,比如颜色变红,有一个输入错误的抖动提醒动效,这样就相对合理多了。
再比如在电子商城的购物体验中,在用户找到合适的商品进行购物后,物品会直接进入购物篮。由于需要不影响正常购物的体验,一般购物篮在右下边缘以某些小圆按钮来表示。可能这个按钮上还会多一个小红点数据角标来提醒你的购物量。
但这其实是不够的。因为你购物的点击按钮与右下角购物篮之间的距离,很可能超出了焦点视觉。你一般看不到那个小红点的数字角标变化。
好的设计要通过一个连贯动效,让你的采购物品通过一个弧线自动落入购物篮,告知你已经加入购物篮成功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1/25/51ec69a4de6cdf6fbbb0095c66907025.png)
我这里举一个反例:二维码扫描授权数据登录确认。这是一个咱们平时都会用到的设计,在你扫描二维码登录时,你会立即看到下面的这个页面。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a/e4/9a0d129abab9392636a640412cea91e4.png)
如果用户是第一次见到这个页面,那么在阅读完授权数据后,必须跳脱中央凹去寻找那个确认按钮。但由于绿色按钮不可点击,用户就得去搞明白为什么不可点击,经过一个迟疑的过程,然后去遍历整个屏幕,尝试找到突破口。
突破口就是这个字小并且色彩不鲜明的复选框。由于复选框不在正常焦点视觉范围内,所以找这个复选框就尤其费劲。相当多的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扫描二维码的授权时,都会抱怨复选框的位置。这实在是一个糟糕的设计。
## 色彩心理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色彩是眼、脑对光的颜色类别描述出的视觉感知。不同生物之间的视觉色彩感知能力差异巨大。
狗没有能辨别红色的视锥细胞所以狗看不到红色。蝴蝶有四种色彩的视锥细胞可以看到紫外线相信蝴蝶的世界会更加绚紫一些。而皮皮虾有16种视锥细胞除了紫外线还能看到红外线那一定是能把红玫瑰都给看出个五彩缤纷出来。
我们只有红、蓝、绿三种视锥细胞,我们对不同频率的光波敏感度不同。我们对于低频的红色最为敏感,对于中频的黄色、橙色敏感度一般,而对蓝色、紫色的高频光波最不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要紧的事物(比如消防车、消防栓、安全警示牌等),色彩都会选择红色。
### 色彩的重量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感知觉的对比性吗?大脑对理解颜色理解很多都是对比出来的,甚至受到对比性的影响还会产生颜色的错觉。
颜色有心理重量的差异性。颜色在心理由轻到重依次为: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红色、黑色。某个产品要给人结实的心理感觉,大多选用黑色(比如保险柜)。心理学家们做过测试,黑色甚至比白色在心理重量上相差接近一倍。
你在设计用色时候一定要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凡是希望营造轻盈、漂浮、上升、敏捷、灵活、流畅、明快、简洁、平和感受的,一定要记得选择重量感轻的色彩。反之,如果你希望营造沉重、下坠、稳重、沉静、大气、贵重、庄严和沉甸甸的重量感受,一定要选择重量感重的色彩。
越浅的两种颜色就越难分别出来。也许从美学上看过浅的配色没有错误,但是从人因学来看,**整体过浅的配色会让用户无法很好地分辨色彩,更无法通过对比性来快速聚焦选择。**
过浅的色彩会导致整体界面看起来缺乏重心和焦点,不能称为一个好的界面设计。比如下面这个界面。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f/ff/3f9b2fdafc900d4d79afcbdf428f7cff.jpg)
### 色彩的心理属性
经过人类的长期发展,我们对很多颜色的认知都产生了某种形式的心理共识。这些共识,让我们在选择品牌宣传、海报设计、界面的主色副色搭配上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接下来我和你讲讲几种颜色的心理属性。
红色光波长最长,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兴奋、激动以及紧张,同时给视觉以迫近感和扩张感,称为前进色。红色还给人留下艳丽、芬芳、青春、富有生命力、饱满、成熟、富有营养、喜庆的印象。更为明亮的粉红色会带有女性化和浪漫的特征,而偏暗的栗色则显得柔和、高级而传统。
橙色的波长居红与黄之间。橙色是非常暖的颜色,也是一种非常能引起食欲的颜色,会给人香甜略带酸味的感觉。橙色是一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颜色,一般用来表现变化和运动的感觉。
黄色的波长适中,它是最明亮的色。能够给人留下明亮、辉煌、灿烂、愉快、亲切、柔和的印象,同时又容易引起味蕾的条件反射,给人一种甜美、香酥的感觉。黄色由于鲜明的特征容易辨识,也用在比红色次一级的警告色中。
绿色的波长恰恰居中。人的视觉对绿色反应最平静,眼睛最适应绿色光的刺激。绿色是植物王国的色彩,它的表现价值是丰饶、充实、平静与希望。
蓝色波长短于绿色,它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浅,属于冷色。蓝色一般给人崇高、深远、纯洁、透明、智慧、清凉、科技、理性的感觉。
紫色波长最短。我们眼睛对紫色光的细微变化分辨力弱,容易感到疲劳。紫色给人高贵、优越、奢华、幽雅、流动、不安的感觉。灰暗的紫色则是伤痛、疾病,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忧郁、痛苦和不安的感觉。在设计中,紫色要慎用。
白色,作为全部可见光的均匀混合,经常是代表明亮、干净、卫生、畅快、朴素、雅洁。在人们的感情上,白色比任何颜色都清静、纯洁。但用之不当也会给人以虚无、凄凉之感。
黑色本质上是吸收了大多数的光。黑色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可分为两类。
* 消极类。例如在漆黑之夜或漆黑的地方,人们会有失去方向、阴森、恐怖、烦恼、忧伤、消极、沉睡、悲痛、绝望甚至死亡的印象。
* 积极类。黑色使人得到休息、安静、沉思、坚持、准备、考验,严肃、庄重、刚正、坚毅。黑色一般用作衬托色会比较有质感。
灰色是一种中等明度的无色。灰色的运用可谓是千变万化,不同明度的灰会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高明度的灰会给人以高雅、含蓄、耐人寻味的感觉,低明度的灰则给人以沉稳、厚度、高端的感受。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不同颜色通常会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很多颜色也有专属的偏好和憎恶。
黑色在中国文化里有沉重神秘之感,它象征严肃、正义。比如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均用黑色脸谱。而黑色在西方文化中基本为禁忌色,它象征了死亡、凶兆、灾难。
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财富和爱情,而红色在西方国家被赋予了流血、牺牲、暴力和激进的文化意义,贬义的味道更重一些。
白色与红色相反,白色在中国代表了死亡、反动和投降,以白色为主的设计常常会被视之为过于「素」,认为不够吉利。西方国家却认为白色高雅、纯洁和幸运。
由于世界文化的融合,以上的认知也在随着时代不停动态变化,因此你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根据当地文化情况去使用不同的色彩,才能更好地降低被误解的风险。
下图列出了不同地区文化色彩运用的差异性你可以简单参考一下。这个圆环分为84个小的扇型数字标号从1到84分别代表84种常用的文化相关的关键词。10个环字母标号从A到J分别代表10个地区西欧/美国、日本、印度、美洲原住民、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东欧、阿拉伯、非洲、南美洲。
举个例子,比如死亡在西欧、日本和北美洲习惯用黑色表达,在中国和印度却是白色,而阿拉伯是银色,南美洲却是绿色。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a/yy/daf3a039d6fb1bd805b1f9e7d6891eyy.png)
## **总结**
好了,讲到这里,今天的内容也就基本结束了。最后我来给你总结一下今天讲的要点。
由于从今天开始3节课都是谈重新认识视觉所以内容会比较多。今天我主要是从视觉是如何生成、如何被感知到进行讲解。
你需要正确认识光源,理解光源方向的不同,实现符合自然逻辑的被照物明暗关系、投影方向。同时理解某些环境光对被照物产生的柔光影响,对我们刻画出更符合自然的人物至关重要。
要做到正确认识人的眼睛就要先从认识人的眼球结构和人的视野开始。左右60度上下32度的舒适区视野请你着重记一下。在设计中我们要保证关键交互物大小不要超出我们在空间包括虚拟空间中的舒适区。
一旦你理解了中央凹和对应的聚焦视野,就会触类旁通,懂得尽量让连贯性的交互不要超出焦点视野。如果一定要超出,需要对超出焦点视野的交互有合适的动效引导。
人对色彩会产生重量感的错觉。从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红色到黑色,依次是越来越重。再加上不同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人对色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层面认知。因此我们在色彩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 作业
最后,我给你留了一个小作业。从今天我讲的内容,你能找到一个你身边的没有遵循视觉产生原理的错误案例吗?再想想看,如何改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