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9.6 KiB

结束语 | 你我共同成长,早日财富自由

你好,我是炒炒。

到今天我们的《体验设计案例课》算是全部结束了加上结束语总共是31节课程。

这门课程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一个系统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帮助你在体验设计的职场上少踩一些坑、多走正确的路。

非常感谢你陪我一起走过这一段有挑战性的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我也感受到了你的学习热情。

每次看到小伙伴们认真写的留言,有人分享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思考,也有人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实践课程知识的心得,还有人分享了自己在体验设计这个领域的经验……

看到这些分享,我非常开心和感恩。从这些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知识的认知,对知识的领悟,也让我感受到自己的经验真的给你们带来了帮助。历经千帆,你我都“人间值得”。

最后,我还要感谢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压力非常大。白天要忙公司的事情,晚上回到家了继续打磨课程,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过,付出都是值得的,你们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

所以,今天虽然是结束语,但我还是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体验设计,量化是一种全新的方式

我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通过自己公众号的关注量我做了一个粗测算。从事体验行业的人大概有50w从业人员的总数相对于其他研发领域的数量来说其实并不多。

同时在一些薪酬平台上我还做了一个统计调研。体验行业的80%的小伙伴月薪酬在15-18k这个区间上升的空间很大。但是顶端的体验设计师能达到百万年薪有着3%的比例。

随着人文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未来,体验设计一定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它可能不一定叫体验设计,也有可能会叫一个更玄乎的名字,比如说,心流设计、体感设计、初心向往设计等等。就像现在,有了类似增长体验设计师这样的名头、产品设计师这样的岗位名称,以前也是想不到的。

但无论怎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文的教育,体验设计会越来越重要。

与之对应地,对设计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我一毕业就从事UI设计那时候的岗位名称还叫设计工程师。当时交互+视觉都需要我们自己做。更别提有单独的用研岗位了,只有市场部有个市场研究员岗位。

那时候,体验设计相关的概念和一些方法论也不是很常见,每个人对于产品设计的要求还都停留在美观、能用的层面上,对设计价值的评判也是凭感觉、拍脑袋。

不过,我那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更理性的标准能够去更客观地衡量设计师的能力、产品功能的体验等等?这或许就是设计量化在我心里的种子。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也会有意识地往这个方向去靠,自己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相关的深度研究。

随着行业的发展,我逐步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体验设计相关知识,而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我就尝试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引入到工作中,通过在项目中不断地实践、验证,进一步丰富自己在设计量化上的沉淀。

比如说用户画像、体验地图、可用性测试、GSM模型、产品体验评估……都是一步一步在工作中进行应用和实践的。我也逐步培养了评估产品和设计的量化思维对于产品的好坏、设计的好坏等我都能够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视角去做判断。

随着能力的成长,我开始带团队。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我的领导抛给了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怎样客观地评估你们设计团队的投入产出比,你心里要有数。

这就是我带团队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在那个时候,行业里的设计师成长体系都不是很完善,也没有一套标准的工作方法,都是需求来了就做,感觉设计师们就是一个来料加工人,或者称为流水线上的打工人。

而且,我对设计师能力的评估也是大多数凭主观印象,看协作方的主观反馈。

但是,领导的话的确点醒了我。为了能够让公司直观地感受到设计模块带来的价值,也让我们团队的设计师可以更高效地成长,我就结合自己团队的情况,梳理出了我们的设计师能力评估体系、设计团队的工作流程规范、设计方案验证模型等相关工具和流程方法。

比如说,通过设计师能力评估体系,我就可以尽量客观地对你的能力进行评价,把设计师的能力拆分成和工作相关的细项能力,并且针对每个能力进行评分。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评分,就可以直观地评估这个设计师是否达到要求,处于哪个级别,避免了个人感觉式的评估。让评估更加趋向公平。

同时,这种评估也能够让设计师评判自己有没有成长。

但是,于整个行业来说,设计量化是一个在发展中的东西。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帮助行业里的更多人,有幸一起对设计量化做出探索,也为体验设计这个行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用户体验,你是你最好的产品

其实,在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也会用量化设计的思维方式帮助自己。找到需要提升的方向,确定要提升的目标,再把这个目标拆分成一件件可以落地执行的事项,最后按照计划坚定地执行。就这样,我一步步获得了成长,从一个菜鸟设计师进阶到如今的近百人设计团队的负责人。

所以,量化的这种思维,你不仅可以用在设计里,还可以用在生活中。

毕竟,我们是我们自己最好的产品。从用户体验这个大的课题来说,它会培养一种底层思维模式,让我们在跟别人交互的时候,去考虑怎样让协同更加高效、更加友好。你跟我合作,我就是我自己的产品,你就是我的用户。如何让你的体验更好,就是我要去思考的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产品经理,我是设计师。我在给你讲设计方案的时候,要是完全站在了我自己的角度去讲,完全不讲产品层面相关的事情。你肯定会觉得我讲的是什么呀,好多地方都听不懂。

假设我换个思路在讲设计方案时把相关产品角度的内容做一些陈述你能清晰地get到设计方案和产品需求之间的关联点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会认为我讲得好我的方案也很棒

再举个反向的例子,你遇到一位产品经理,经常被人投诉合作度差。这个时候,你跟他合作了,你发现他沟通上比较强势,专业上没有自己的思辨,出问题时,责任心也比较弱。

你是这个产品经理的合作方,同时也是这个产品经理的用户。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产品经理给你的体验感也不太好。对这个产品打分的话,是不是也需要打低分?

如果此产品不能进行优化迭代,那是不是在职场这个大河中,会逐渐地出现被替换的趋势?

所以,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来妥善经营,这也是一位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实践出真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最后,如果让我只能与你讲一句话,我想说,实践和学习很重要,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是不是觉得有一点点残忍,都到了最后一讲的结尾,我想跟你强调的还是学习、学习、学习。其实,在我的团队里,也是这样,我总强调多学习,为此,我还收获了“女魔头”的称号。

那为了不辜负这个称号,我还是得敲黑板,再强调一下重要性。

你能看出来,整个课程的知识都是我结合行业里成熟的方法和自己实际项目经历总结出来的。虽然不一定是拿过来就能用的“标准答案”,但一定可以作为你有力的“参考资料”。

我希望你能够在我的经验与案例中,拆解我的思路,得到自己的思考,并且把这些思考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实践。你实践了、尝试了、验证了,这些知识才有可能转换成属于你的知识。

让我的经验变成你的知识,这是我最乐意看到的。

所以,你要记住,学完这门课程并不等于你的学习就完成了。针对那些引起你思考的知识点,你要反复地看,遇到那些和课程中案例类似的场景,你可以试着用我介绍的经验去尝试。

这或许就是你一个新的成长阶段的开始。

对于我来说,这门课程也不等于我对体验设计的探索就结束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是会不断地去实践、总结、沉淀,不断地去丰富和打磨相关的知识体系,让自己也获得成长。你在课程的学习中有任何的问题,以及思考,我都非常欢迎你分享给我。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在体验设计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美好的风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快速提升自己的路径,早日获得升职加薪,实现财富自由。

愿我们成为工作中的恶魔,生活里的天使。

山高水长,天涯未远,“江湖”再见!

《体验设计案例课》课程结束了,这里有一份毕业问卷,题目不多,希望你能花两分钟填一下。十分期待能听到你说一说,你对这个课程的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