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86 lines
19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23 | 精力管理你知道设计师的7:2:1黄金比例吗
你好,我是炒炒。
作为设计师的你,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一年到头都很忙,但是到了年底一回顾,好像今年也没啥特别大的成长,工作上的绩效也没有很好”“感觉自己在瞎忙,心又很累” ……
那作为设计团队leader的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困惑“老板交代的事情都尽心尽力做好了但为什么还是存在感不强”“整个设计团队一年到头都在被动地做需求就像生产机器一样设计师就像一个工具人工作热情也不高更没有什么亮点成绩出现” ……
我相信在设计职场中,大多数人都遇到过以上的困惑。所以,在本节课的内容中,我们一起来聊聊在设计职场中,怎样合理地分配精力,让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更划算,职场****效果更亮眼**。
说到精力分配,不管是以前做设计师的时候,还是现在作为一名设计管理者,我都会把我的精力**按照7:2:1的比例去划分**。接下来,我就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详细地跟你分享一下。
## 设计leader怎样合理分配精力
我们都知道,体验设计是个服务行业,体验设计的价值需要依附在产品上,是商业的辅助行为。
所以,在企业中,体验设计团队也更多地作为一个**资源项的角色**存在,也就是说,设计团队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对应业务部门提出的设计需求,设计团队通过提供设计服务,协同业务方能够成体系地实现产品落地、产品运营等,依赖产品本身的商业价值,去实现价值变现。
**基于****此****,我会把****团队****70%****的****生产力放在响应业务需求上面**。面对业务方提出的设计需求,快速响应,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设计交付。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会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下放决策权,建立灵活的组织形态**。
由于我们团队的人数比较多同时对接的业务部门也多。所以我会结合每一个项目的需求把整个团队划分成不同的设计小组每个组6~10人不等每个组还会设立1名设计组长组长要全权负责自己组项目的需求排期、设计师人力安排、设计输出的时效和质量。
在面对不同业务部门提出的设计需求时,这种权利的下放,能让设计组长及时地进行响应,提高响应时效。而我呢,只需要管好几个设计组长,就能确保整个设计团队的交付质量和时效。
**第二,完善设计流程,定好设计标准**。
要做好精细化的设计团队管理,一套标准的流程和交付标准就非常必要了。拿我们团队来说,我们设定了设计流程、内审制度、交互和视觉输出文档规范、产能检视制度等。
关于设计流程,你可以跳转到“[19 | 什么样的设计流程是最高效的?](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46324)”里面,去看看详细的内容。
内审制度的权利也是下放到每个设计小组。意思就是每个需求对外交付前,都需要经过对应设计组长的质量审核,这样才会对齐设计交付的品控,避免因为设计师个人的因素,造成设计交付质量的下降。
同时,我们还有针对整个设计团队的交互和视觉输出的文档规范。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一致的输出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设计团队的专业性,而且还能够降低协作方对设计稿的理解成本,让每一个协作方也能够轻松地看懂我们的设计稿。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b/94/2b08edafaf4624b0197a9e684e46bc94.png)
不光如此,我们还制定了产能检视制度。这个制度是一种复盘的思维,我们每双周会进行一次,会复盘每个设计师的输出和投入的时间。通过复盘,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设计师在本双周的投入程度和输出效率,还有对产品本身的设计思考,方便对整体的设计资源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总的来说,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就基本确保了我们团队的设计交付时效和质量。但是,对于一个有追求的设计团队来说,只是做好被动的需求交付就够了吗?当然不够了,我们还需要做更多。
**所以,我会****把****20%的生产力放在设计能力建设上**,我希望期望能够进一步**把单一的资源项变成能力项**,所以我们会主动做一些能力建设和项目探索,实现设计价值和业务价值的彼此成就。同时,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增加业务部门对设计团队的信任程度。
我给你讲讲之前做过的两个项目,让你更深刻地体会下,我们是怎样做设计能力建设的。
**第一个项目,设计中台项目。**
关于设计中台的一些详细内容,你可以看一下“[20 | 怎样利用设计中台让设计师不加班?](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47148)”。
通过搭建这个设计中台,子公司的产品可以直接调用我们设计中台的组件资源,更快地完成相关项目的交付,也让相关联的业务和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产生商业价值。而设计中台就是我们设计团队当时的一项产品,这个产品展现了我们更主动的项目服务能力。
**第二个项目,部门的品牌建设项目。**
按照以往的服务范围来讲,其实品牌建设工作是不在我们的职能范围之内的。但是,当时我们感知到了老板有这方面的意向,与其等老板下命令,我们还不如主动去推进。
这也给你一个启发,除了“一秒变用户”,我们还可以换个视角,“一秒变老板”。
去思考你的老板期望设计团队要帮他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这种视角转换,你会发现更多**设计工作****上****的切入点**,不再被动地等老板吩咐,也更能够展现设计团队的价值。
那我们是怎样做这个部门的品牌建设项目的呢?
当时,我们输出了部门的整体品牌形象、大型活动的品牌视觉设计、吉祥物、表情包以及节日礼品相关的文创设计等。通过这次部门品牌建设工作的设计输出,设计团队的能力直观地展示在了整个部门甚至整个集团的视线中,我们的专业性也也进一步得到了认可。
**最后还有剩下的10%生产力,我会放在设计团队的组织建设上。**
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建设活动,强化团队的自驱力和凝聚力,帮助设计团队去消化交付压力,同时,也让小伙伴在忙于工作时,增加一些趣味性,让我们的团队变成一个更有灵魂的组织。
在组织建设相关的工作中,我也给你准备了三条建议:
**第一,规划好清晰的职业成长通道。**
对于设计师来说,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提高专业能力、获得更多的报酬。所以,一套明确的晋升机制是根本,这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自己的努力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动力支撑。
在我们团队里,就有一个老带新的机制。每个新设计师入职后,我们都会给他安排一位师父,师父要给徒弟介绍我们的项目情况、团队情况、流程规范等等,帮助徒弟快速地融入团队。
当然,我也会经常鼓励团队内的每一个设计师,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疑问,可以直接找我沟通。因为,你只有搞清楚了自己的目标,才能让自己的努力更有成效。
**第二,丰富的团建活动。**
团建活动的好处太多了,可以让我们从工作压力中暂时抽身出来,通过非工作场景的接触,增进团队内成员的彼此了解,打破不同设计组之间的沟通障碍,增进大家的感情和信任。
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加入的新人来讲,团建活动是融入团队的一条快捷途径。而且团建活动不一定要特别花费心力,比如说,我们去年就组织了帆船出海、爬山、羽毛球比赛等活动。
**第三,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了引导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会开设双周分享会,每一期都会有两名分享人员,大家轮流作为分享嘉宾;另外,我们还会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嘉宾,让他们来给我们做一次分享,让大家不执著于眼前的工作,而是创造外部学习的机会。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团队的公众号,把大家日常的知识沉淀都上传到公众号上,用自己的经验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设计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诉求。
以上就是我作为设计leader的精力管理和资源分配经验你可能会想我还不是设计leader我作为设计师的话该怎样进行精力管理呢不用担心接下来我就会讲到设计师了。
## 设计师怎样合理分配精力?
作为设计师来讲你也完全可以参照7:2:1的这个比例来分配自己的精力。那么设计师的70%精力应该放在哪呢?是的,根据业务需求,高质高效地完成设计交付永远都是核心。
所以,设计师**70%的精力还是要放在怎样高质高效****地****完成设计交付上**。你可以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强化主人翁意识,加强自我驱动能力。**
经常有设计师跟我反馈说,设计师没有话语权。我认为,在扁平的项目管理中,越专业才越有话语权,你的话语权来自于协作方感受到你的专业能力有多好。身处于项目之中,还要有主人翁意识——**这产品就是我的,我要做好**,这是能够让你在项目推进中占据主动性的一个小秘诀。
我见过很多人在工作中摸鱼,做事情都是别人推一下,他才动一下,这样的心态是很难做好事情的,同时也会增加整体的沟通成本。我有一个同事,他在自我驱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
每次组长给他分配的需求,他在开始的时候,都会把需求的细节、要求等都沟通清楚,然后会主动给出自己的排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他也会主动地去找对应的人沟通,并且他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不是将就地去解决,是那种能力范围内能做到最好的解决。
我经常看到他在下班后,反复地体验他所服务的项目,而且他还会把体验不好的地方整理出来,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做设计研究,他甚至都把有些功能的优化方案也一起做出来。
他对项目体验优化的这种主动性,对整个项目体验的提升帮助非常大。跟他合作的业务方也经常夸他,说他很专业、而且很负责,能想到很多业务方都想不到的地方。
每次完成工作后,他会主动找组长汇报,看有没有其他需求是他可以帮忙的。所以,我也经常听到周边的设计同事夸他,说跟他合作特别省心,而且自己在这个合作中,成长也非常快。
**主人翁意识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做到却真的很不容易。**
这需要你平时有意识地去自我高要求,并且自我设定目标,主动推进。只要有件事情做不好,就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一定是想尽各种办法去完成目标。
**第二点,深入自己所服务的项目,不要浮于表面。**
对于设计师来讲,你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所服务的项目。这样,你在设计需求的时候,才能思考得更全面,给出的设计方案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毕竟,你的专业性、责任性最终是通过设计交付体现出来的。如果你的设计交付不行,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
以前,我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设计师。每次沟通需求的时候,他都说得很好,要怎样做、会做成什么样子、能解决什么问题等,总之,如果光听他说,你会觉得这个需求交给他绝对没问题。
可是,当他的设计交付拿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看到的设计交付和之前他说的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方案的思考深度不够、对于业务逻辑也没有分析、只是浮于表面地给出了一些页面方案,而且这些页面还一点都经不起推敲,设计方案简直是漏洞百出。
然后,你跟他说交付中的问题时,他还是说得特别好,好像完全明白的样子,让你感觉他再修改后应该就没有问题了。结果,修改后的设计交付还是不行,沟通过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完全改好,你都会怀疑之前是不是没有沟通过。
像这种只浮于表面的沟通,对交付的设计项目本身的业务思考、产品思考都没有,无法把有效结论呈现在项目落地上,会特别影响设计的交付时效,也会让别人对我们的专业产生质疑。
**第三点,****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死磕细节****。**
粗心大意几乎是人的常态,但你在哪里放注意力,哪里就会给你反馈。有一句俗语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对于那些特别注重设计细节的人,我都会特别地欣赏。
我有一个视觉设计的同事就非常具有死磕细节的精神。所以每次评审他的设计方案我基本都挑不出来什么毛病经常一次性地就通过了评审。比如说有个项目快捷入口的icon风格要改成线性风格。这种方向明确的需求大多数设计师可能会直接设计成线性icon就算完成了。
但是这个同事在设计这些icon的时候并不是简单设计一稿就完事了而是尝试了非常多的视觉细节比如尖角还是圆角、线多粗合适、闭合还是开放……经过了各种尝试对比后他最终选了三个方案提交内部评审。
在评审中有人提议说第一个方案的线应该再细一点他就把之前尝试的方案也拿出来现场对比当场决断。最终我们也是在他提议的三个方案中选了一个最终的方案。icon方案的一次性通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位同学对细节的死磕。
假如他没有死磕这些细节,面对评审会上提出的疑问,他只能在评审会结束后,进行调整优化,然后再组织评审会。不但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同时别人对他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
除了设计交付之外,设计师还应该站在现在看未来,去关注行业趋势,提前做出探索。**设计师应该****分配20%的精力****在这块。**“做个有远见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针对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前做预判,提前做投入,在下个阶段的变化中,你就会占据主动地位。
我们都知道在一些个性化的C端产品上C4D的立体风格已经很普遍了但在一些B端产品的风格上还没有很普遍的应用。两年前的时候我们团队中的视觉也都很少用这种风格。
但是有一个设计师就开始自学C4D软件学熟练后他就开始在一些项目中尝试这种风格结果项目上线后各方对这种视觉风格都非常认同。后来很多项目都希望把风格更新成C4D的立体风格。可我们团队中有些设计师才开始进行C4D相关的软件学习而他已经能够很熟练地驾驭相关风格了。凭借这种超前的预投入这个设计师在竞争中就占据了领先的地位。
把70%的精力放在基础的设计交付上把20%的精力花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上那剩下的10%要花费在哪些地方呢? **我建议****你****把剩下10%的精力花在设计之外学科的学习上。**
想做好设计,只懂设计肯定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去学习很多关联学科的知识,因为设计本身就不只是画图,而是对场景、用户、产品的综合思考。
就像我们在“[11 | 设计师的能力水平可以量化吗?](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9363)”中讲到的设计师能力模型那样,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可不只是专业能力。 而且在“[22 | 体验设计如何从基础学科中借力?](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48560)”中,我也跟你分享了设计师怎样从基础学科中借力,你可以去对应的课程中查看详情。
好多年以前那时候我刚晋升为高级设计师晋升之后我就开始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设计也就是说我开始直接对接高级产品经理了。但是对接了一阵子之后我发现我有时候不能很快地get到这个产品经理说的点我对他的关注点和思考方式了解得也不多。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我就参加了一个产品思维的训练营。经过对产品经理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后,我对产品的理解更深了,这也帮助我在工作中更高效地与产品经理沟通,也让我培养了一些产品层面的思考能力。到后面,我们的产品经理都经常来找我讨论一些产品层面的问题。
更令人激动的是,产品思维的学习,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帮助了很多。
当然,学习产品思维是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的决定,在后面的时间里,我也陆续学了其他领域的一些知识,比如说心理学、项目管理等。你可以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来规划你的学习方向。
## 炒炒总结
今天我结合721的原则跟你分享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精力管理的经验。
对于设计leader来说70%的生产力应放在响应业务需求上保证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设计交付20%的生产力放在团队的设计能力建设上要把设计团队由资源项变能力项10%的生产力放在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强化团队的自驱力和凝聚力。
而对于设计师来讲70%的精力应该放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设计交付上因为这是设计师最根本价值的体现20%的精力应放在专业学习和对行业趋势的关注上了解这些可以让你在工作中更有前瞻性最后10%的精力放在设计专业之外的学科学习上,这些关联学科可以提高你的综合能力,为你的专业输出保驾护航;
做好精力管理可以让我们更有方向、更有计划地成长,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 课后题
你在工作中会有意识地进行精力分配和管理吗?你的分配方式是怎样的呢?
记得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交流你的想法,每一次思考都会成为你进步的基石。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也欢迎你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