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50 lines
13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12 | 管理战略上的聚焦和放弃:有舍才有得
你好,我是乔新亮,很高兴又和你见面了。
上一讲,我们聊了聊全局思维和持续完善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拔高自己的视角,赋能整个团队。但有一个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视角拔高了,看到的问题也就变多了,需要做的工作也就变多了,怎么办?
你可能会想,做啊,成长的机会来啦!
心态很好,很棒!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管理者不是超人,一个人很难同时在多个有挑战的任务上,全部实现突破。
如果你不去区分工作的重点,就可能就会引发种种连锁问题。好一点的情况是,你把任务都完成了,累得够呛,但全都没有亮点和突破,流于平庸;坏一点的情况是,你高估了自己的执行能力,多个任务严重 delay产生协作问题也非常影响自身心态。
你可能会想,这么吓人,那我还是不要主动给自己找活干了?
当然也不要这么想。我认为,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那些价值大、急迫、有挑战的工作任务,如果看到了,就可以去主动接下。但接任务的同时,要学会聚焦,在企业战略上聚焦、在管理工作上聚焦、在个人成长上聚焦,先实现单点突破,再横向扩展至其他领域。
用直白的话说,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越是宏大的成长目标,越要徐徐图之。
比如说,我们的专栏到现在已经更新超过十讲了,单是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就有“三板斧”之多,你听了、学了之后,要怎么实践呢?肯定是一点一点实践,一口一口“吃饭”。**在一定时间内,只将注意力聚焦在其中一个板块上。对于初级管理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以前,我们常常只在讨论企业战略时谈聚焦,就像阿里巴巴曾鸣说的:“战略,就是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但本质上,无论是对于一名普通程序员来说,还是对于一名初/中级管理者来说,聚焦都很重要。
在我刚毕业时,就曾经切实尝到过「聚焦」带来的益处。
## 普通技术人聚焦个人成长
刚毕业时,我在神州数码做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后来跳槽至麒麟远创,薪资变成了 2.5 倍。
如果你还记得专栏「认知」部分的内容,应该会知晓我的这段经历。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在工作不到两年后的第一次跳槽中,就能让薪资上涨 2.5 倍呢?
在做个人成长的复盘时,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不经意间,做到了个人成长的战略聚焦。
刚到神州数码,我就在负责工作流引擎的研发工作,这个工作内容持续近两年。到我离职时,我在团队内的标签就是:“工作流引擎方向的技术专家”。
请注意一个程序员身上可以有非常多的标签比如Java 专家、架构专家、算法专家、存储专家……但在那时,我身上的标签只有一个,也就是工作流引擎专家,这就是聚焦。
而麒麟远创愿意以 2.5 倍薪资招募我,也是因为我能在非常重要的岗位上,承担起与“工作流引擎”相关的工作。这就成了我的突破点,是我能上台阶的核心原因。
这就像我和咱们专栏许多读者都说过的一定要做“T”型人才也就是说首先要在某个维度成为专家广度都是深度的附属。
如果在神州数码时,我今天学学存储、明天学学算法,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所突破呢?很多同学在极客时间是什么都学,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这种学习精神固然是可贵的,但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可能你还要谈恋爱、还要和朋友聚会,最后留给每一项技能的时间都不是很多。说白了,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一些基础技能很简单。
我有信心在三个月内,成为一门编程语言的专家。而且,学习能力像我一样,或者比我更强的人一定很多。这就意味着,你耗时一年,分心学到的 Java 编程知识,可能还比不上别人认真投入三个月的学习成果。
更别提许多人工作了三年、五年后,还不敢称自己为某一门编程语言的绝对专家。
现在,我越发明显地感觉到:这个社会不会奖励面面俱到,但都很平庸的人,光环永远属于那些有明显优势、有明显长处的人。
**成长就是为了变得更优秀,而优秀的含义是:做同样的事情,表现比别人更好。**
我也曾见过一个朋友,在创业公司做到技术总监,去到大厂却拿不到一个高级技术专家的职称,非常可惜。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在分布式、数据库还是团队管理领域,他都是浅尝辄止。面试一问到深度技术问题,立刻就傻眼了 —— 完全没接触过。
请注意,他可不是不努力。他也会天天加班,只是不够聚焦而已。
所以,聚焦不但会影响成长的速度,还会影响成长的质量。
这里,我们说的是在程序员阶段,如何在成长中贯彻聚焦的思想。因为这一阶段,你的角色是 “Do”执行公司派发的任务。所以所谓「聚焦」更偏向个人成长。比如花两周的时间让自己的代码变得优雅整洁。
注意,此处的重点在于“有目标”,用目标指引自己的学习,找到工作的重点。找到重点,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一领域变得更优秀。目标可以很小,但长年坚持下来,优秀就会变成一种习惯。积累得多了,更宏伟的目标就是实现了。
当然,这种成长不是线性的。到了初/中级管理者阶段,要做到「聚焦」,也会相对复杂一些。
## 初/中级管理者聚焦双线成长
作为初/中级管理者你的角色变成了“Manage”职责是协调团队完成任务。
话虽如此,但很多身处这一阶段的管理者,并未脱离一线工作(我也不建议大家过早脱离一线技术工作)。
因此,你可能会问:乔老师,这时我到底是聚焦个人技术成长,还是聚焦管理能力呢?我感觉我的技术还没那么强,能直接聚焦管理工作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尤其是后一个,**如果你非常纠结,可能就说明你的技术能力还不够,两手都要抓。**
当初我在下定决心走管理路线时,对自己的技术实力是有很大信心的。而这种对于技术的坚持和信心,也为我后来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可以说,越往高处走,越能感受到这种技术积累对自己的价值。
技术与管理两手抓,肯定是加倍的累,这毫无疑问。但反过来看,这也是成长的好机会,你很幸运,这么早就有了跨台阶的机会。我们前面讲了,五年就要登上一个新台阶,多难啊,这样的机会多宝贵啊。
想要加速成长,就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世界上没有容易走的路,如果走得太容易、太顺遂了,也可能会给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
那么,技术钻研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放心聚焦管理技能呢?我认为,当你的技术深度,足以辅导团队做技术选型和决策时,就可以聚焦管理了。但具体时机,要靠你自己去判断,因为每个团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打好技术基础后,先别急着聚焦管理层面的工作,最后问问自己:**你真的想做管理吗?**
其实在 IBM 的一段时间里,我是向公司申请在纯技术路线发展的,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成为了 IBM 认证架构师、全球技术学院成员……
促使我转向管理岗位的直接原因,是我意识到:有许多工作价值,只能靠团队的力量实现,个人能力再强大也于事无补。我认为,管理的价值会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在一般情况下,会超过大部分技术专家的价值。
但这毕竟是我的想法,于你而言,还是要慎重考虑。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已经思考得很充分了,那么恭喜你,可以聚焦管理工作了,尝试去思考管理的价值所在,让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专业度,成为做技术选型、技术决策的重要支撑。
如果你没有头绪,可以按照我们前面分享的内容,一步一步聚焦「管理三板斧」的落地。
比如说,先聚焦「组织调整到位」,把组织建设做好。你可能会说,老乔,我的团队只有五个人,怎么聚焦组织调整啊?你讲的那些我都用不上。
错了,我们讲的许多管理内容,其实和管理者下辖的团队规模关系不是特别大。团队只有五个人?没关系,你要同直属领导说清楚:你所负责的技术或业务,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理想状态下需要多少人?
我是在 2020 年三季度末,开始接手彩食鲜的 BBC 业务。当时,整个 BBC 平台部门的人数还比较少,我接手后,直接将编制调整到原来的两倍以上。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目标是,部门业绩要季度环比增长 70%,这个人员编制,是按我的业务目标来配置的。
千万不要觉得团队有多少人,就承担多少人的工作量。如果你是这么想的,可以重读一下上一讲:「全局思维和持续完善体系的建立,让团队持续成长」,再深入地理解一下,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了。
你看,上面所说的就是聚焦「组织调整到位」。当然,你还可以聚焦「加强协同效率」、「激发团队活力」或者「管理的人性哲学」,只要合理,就都没关系。
重点是要聚焦,实现突破,啃下一块硬骨头,再去啃下一块。
对于管理工作来说,聚焦的终极目标是「组织成功」,这是个体系性问题。要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忘记个人的辛苦和努力,因为那只能代表你的个人成长**。
## 舍九取一,聚焦和放弃紧密相连
讲到这,你不妨思考一下:做好聚焦,难吗?
我认为,只要认知到位了,做聚焦其实不难。很多人其实都了解「聚焦」的概念和价值,但真正去实践的人却不多。
因为困难的不是聚焦,而是舍弃。
许多人会下意识地忽视这一部分,心里盼望着:在一定时间里,我聚焦了重要的工作,同时又没落下其他任务。
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个人经常出席一些技术或管理会议,这样的分享机会让我个人非常受益,因为我的准备通常很充分,对这样的交流和分享机会也很重视。在筹备每场演讲时,我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高度聚焦的。
但也有很多技术管理者,虽然参加了会议,却十分敷衍,说自己:太忙了,又要加班、又要陪家人、又要聚会,没有时间好好准备。
什么都舍不得放弃,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现场演讲效果不理想,不但花了时间,还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
所以,你一定要留意:在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放弃,就意味着没有真正聚焦;有舍弃,才有收获。**
我常常说,舍九取一,只有舍弃掉 90% 干扰事项的人,才可能真正聚焦那 10% 的核心任务。
那么聚焦哪些,放弃哪些,如何决策呢?这就又回到了我们上一讲的内容:培养全局思维,只有看到全局,才能做好聚焦。**看清问题全貌,是做好聚焦的大前提。**
## 结语
今天,我们聊了许多关于聚焦的问题,也有一些关于舍与得的思考。但对于高级管理者来说,如何在 “Lead” 的角色下,做好企业战略层面的聚焦,则没有谈。
因为对于企业和高级管理者来说,对聚焦的思考,要与企业情况、产业趋势紧密相关。每家公司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是不存在标准的答案的。
对于普通程序员和初/中级管理者,也要灵活、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所谓聚焦,不是让你随心所欲地乱选发展方向。要多问问自己,企业现阶段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行业目前最稀缺、最有市场的能力是什么?如果公司目前需要 Golang 开发,结果你去学了三个月 Java 开发,学完以后发现工作中用不上,就有点尴尬了;
第二,不要因为做了聚焦,就回避其他一切任务和需求。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还是不要吝啬,只是要时刻记得:自己是有目标的,自己是做过聚焦的,要为之努力。
到这里,本节内容就基本结束了。后面,我们还有两篇关于「全局思维」和「战略聚焦」的延伸分享,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名字分别叫作「需求做不完,应该怎么办?」(初/中级管理者篇)、(高级管理者篇),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启发,也欢迎你持续关注,多提意见。
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