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全链路压测实战30讲/docs/436108.md

163 lines
12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08 | 基础设施:全链路压测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你好,我是高楼。
这节课,我们来聊一聊全链路压测的环境特点。
全链路压测在技术市场上叫嚣了好几年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企业处在懵懂的状态。在开篇词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会涉及到很高的人工、资金和时间成本。另外,组织协调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成本呢?其实这里的根源,都离不开全链路压测的环境。
全链路压测涉及到的基础设施范围不仅复杂,而且非常庞大。在复杂的网络结构、应用架构中,有数不胜数的可能影响性能的因素。如果只是简单地这么说,你可能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地看一看。
## 线上环境中复杂的网络结构
下面是一个大企业的双数据中心的拓扑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7/7c/273b931e7bc05a61f7ffa2b6286c6d7c.jpg?wh=1048x563)
图中所展示的这个网络结构是为了高可用而设计的。因为是双数据中心,所以在这个结构的中心,两个设备虚拟化成了一个设备,汇聚层同理。
在这样的网络里数据进来之后会先接入防火墙FW、负载均衡SLB但它们还没到具体的分区。如果要进入分区还要接入另一层网络设备然后才能到达生产业务区、办公业务区、开发测试区、NAS资源区等。
这就完了吗?其实还没有。比方说,生产业务区就还有不同的子分区,你要经过子分区才能到达具体的系统里。
而现在的压测市场通常都接触不到这么完整的网络架构很多企业只是在内网的一些服务器上做些压测的操作大一点的也就是跨几个VLAN虚拟局域网了事。还有一些大的企业据我所知虽然对外宣传全链路压测做得多么完备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分段玩的。
可以看到,两中心的网络结构已经这么复杂了,但这还远不是最复杂的。我们再来看看两地三中心的网络结构是什么样子。
我依旧用拓扑图来展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起见,外网的部分我就不画了。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a/5e/bae1238cebff5eeyye0142497933bf5e.jpg?wh=1031x574)
在这种两地三中心的网络架构中各中心之间是用专线连接的数据中心A、B会同时提供服务数据中心C主要是用于异地灾备。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添加一下网络结构就会成为下面的样子。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e/37/0ed1a732fde4631abcb89cb1fda04037.jpg?wh=1031x574)
在这个网络结构中数据中心之间使用的是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协议数据中心A、B之间使用的是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各分区之间使用的是二层VLAN。
我们不仅要在二层VLAN的网络结构中做压测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也不能忽略。
那再来延伸一下。由于微服务分布式技术的发展,以及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撑,两地三中心也快成为过去式了,随之而来的是**多地多中心的网络结构**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6/f7/26174507df0f6465a65e2f8yy5526ff7.jpg?wh=1920x877)
图中有四个中心,对于一些重要的业务来说,四个中心都需要灵活部署的。
你还可以看到数据中心A、B可以组成一个联邦数据中心C、D是另一个联邦。每个数据中心都有两个生产业务区这两个生产数据区之间是可以数据同步的。不过数据中心A、B和数据中心C、D之间是数据异步的。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整个企业的业务高可用。
我们把这些数据中心对应到地域上再来看一下。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8/6b/58e9136b51d8f05bb3849121f627cd6b.jpg?wh=1920x1353)
这四个数据中心分布在不同的城市。每个数据中心需要的硬件设备总量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的体量,有的几十万台,有的几万台,也有的几千台。
之所以需要这么多设备,是为了满足这么大的容量要求,当然这里也包括了容灾冗余的要求。
如果只是考虑接口级的请求这个网络结构大概就够了无非是再加上一些ISP的DNS服务器。但是我还想再多讲一点因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大头CDN。
对于CDN网络架构来说像上面这样规划显示是过于集中了。如果我们使用CDN架构它的地域分布应该是这样的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b9/e793d1510149e442b677e920a8344db9.jpg?wh=1920x1442)
可以看到针对全国所有的省市我们都要放CDN的节点。这样一些静态资源就可以从最近的CDN服务器上获取了比如电商系统中的商品图片、视频系统中的视频等。这样不仅速度快也可以节省更多的主干网络资源。
不过现在各厂商的全链路压测的逻辑中其实是不包括CDN的部分的我之所以讲它是希望你可以对线上环境有个更全面的认知。由于做全链路压测的重点在业务系统而CDN是由独立的系统完成的并且CDN服务的稳定性由CDN厂商负责所以CDN没有必要包含在业务系统中也就没有必要包含在全链路压测中了。
讲到这里估计你已经能够感受到了,真正的线上压测要组织起来,从环境上来讲确实是太复杂了。
## 线上环境中复杂的应用架构
说了这么多网络结构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应用架构。先来看下我给你画的这张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2/83/921792c70cd8d4dcafb6a5c90bb90d83.png?wh=1920x1832)
可以看得出,在应用架构方面,一个系统要最终展现到用户面前,还是需要很多技术支撑的。
这些技术大体分为三个层级,也就是 IaaS、PaaS 和 SaaS 。这个层级的划分在不同的企业中并不完全相同,还好无伤大雅,即便划分不同说出来大家也都能理解。
上面这个图可能还是太过笼统了,没有应用、服务细节,看起来还是不太像一个应用系统的架构。我们就再换一个视角,看看一个应用系统架构该有的样子: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b/9e/abd7df412998461cd240fe314104a99e.jpg?wh=1920x1590)
这张图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一些?
在这个应用中用户会从Nginx这样的入口进来请记住一个终端用户要想进到这个入口已经经过了漫长的网络结构经过网关然后根据具体的业务访问不同的服务。
这还只是一个系统而大部分的企业都有很多系统。在我已知的企业级IT架构中一些大的企业怎么也有几百个系统一些中小型企业也能达到几十个系统。在这样的量级下要想把系统完整地搭建起来可想而知需要多少干体力活的劳工不眠不休地干上几个月。
再加上企业的整个IT架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系统都需要反复的迭代。这就是全链路压测的整体环境为什么那么复杂的另一个原因了。
其实,只是像我们专栏这个项目的量级,搭建的部分最快也得近一个月才能完成。如果再遇到一些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技术问题,成本就更加不可控了。
## 线上性能的影响因素
前面我们了解了网络和应用架构的复杂度,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全链路压测出现的前提是,测试环境中构建基础设施和应用资源的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才需要把全链路压测放到线上环境中去执行。
既然要在线上环境中执行,就需要知道影响线上性能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先以应用为核心,对线上资源做个拆解。
基础设施资源方面: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b/c3/0b44ba67f492275af711763494ed03c3.jpg?wh=1920x960)
可以看到从服务器到操作系统、从域名到网络设备、从IDC到机柜等都属于基础设施资源的范畴。
应用资源方面: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2/aa/72608004b9ca6bd2f25efd77c43438aa.jpg?wh=1621x746)
我们知道,很多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都可能是第三方依赖引起的,与此同时,应用的运行参数以及部署方式也对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找齐了这些要素,我们就来总结归纳一下:影响线上性能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我给你画了张图,你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8/34/b86b778a07d8ffe00a95afac28a9f134.jpg?wh=1920x918)
看到这么多影响线上性能的因素,你是不是有点懵?实际上我这里还只列举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小部分。那么,是不是所有项目的线上性能都会被这么多因素影响呢?
当然也不是。我这里举的例子只是上了规模的互联网项目,如果你所在的项目只是 ToB 的企业内网项目,系统拓扑肯定是没有这么复杂的。你也可以尝试着按照“横向-纵向”的逻辑把你所在项目的拓扑图画一画。
从以上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在线上执行全链路压测是符合压测目标的,但是仍然会有不少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也构成了全链路线上压测的复杂性,当然这些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 全链路压测线下环境亦有挑战
好了,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型项目的线上环境,在性能方面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那如果我们知难而退,不做线上压测了,考虑对线上环境做镜像环境、做线下测试,我们又会面临什么挑战呢?
我简要总结了几点:
* 复制线上环境网络环境;
* 复制线上环境基础资源;
* 复制线上环境应用架构;
* 保证网络带宽;
* 准备所有的基础数据;
*
显然,这对于性能工程师来说,压力太大了。要完成上面这些需求,面临巨大的困难:
* 需要沟通协调几乎所有的相关部门(开发、运维、网络……)
* 成本也是个大问题,一些大的企业通常都是多地多中心的,涉及到公网出入口、各层网络设备、防火墙等等内容,搭建一套一样的环境的成本,纵然是大企业也得掂量掂量。可以想象,如果只是使用一两次,那么就是劳民伤财,成本根本兜不住;如果持续维护,维护成本也同样不可持续。
所以,我们很少看到有企业进行这样的“镜像环境”操作。即便做线下的全链路压测,环境问题依旧很复杂,所以在线上做全链路压测仍然是首选的方案。
## 总结
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全链路压测的环境一大特点就是非常复杂,它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互联网环境复杂,这不仅仅体现在层级复杂上,而且还具有显著的地域性。
另外,基础设施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分布式、云计算、云原生的广泛应用导致现如今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庞大,其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不可低估。
还有,影响线上性能的因素也很多,包括代码、应用、服务器及云环境、业务逻辑及应用行为等等,这都给大型互联网项目在性能方面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战。
我们知道,互联网最大的趋势和变化就是海量数据、海量用户导致架构对分布式、云计算、云原生更加依赖,高速发展的独角兽企业会因此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但也催生了许多成熟、成功的全链路压测方案。但是,我们还是得着眼实际,打造适合自己项目的特殊的全链路压测。毕竟,技术太过纯粹,适用才是王道。
## 课后题
学完这节课,请你思考两个问题:
1. 除了线下镜像环境,你还知道哪几种搭建环境的方式?
2. 在线上做全链路压测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环境问题?
欢迎你在留言区与我交流讨论。当然了,你也可以把这节课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他们的一些想法或许会让你有更大的收获。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