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383 lines
17 KiB
Markdown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 01 | 堆、栈、RAIIC++里该如何管理资源?
你好,我是吴咏炜。
今天我们就正式开启了C++的学习之旅,作为第一讲,我想先带你把地基打牢。我们来学习一下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大致的学习路径是:先讲堆和栈,然后讨论 C++ 的特色功能 RAII。掌握这些概念是能够熟练运用 C++ 的基础。
## 基本概念
**堆**,英文是 heap在内存管理的语境下指的是动态分配内存的区域。这个堆跟数据结构里的堆不是一回事。这里的内存被分配之后需要手工释放否则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C++ 标准里一个相关概念是自由存储区,英文是 free store特指使用 `new``delete` 来分配和释放内存的区域。一般而言,这是堆的一个子集:
* `new``delete` 操作的区域是 free store
* `malloc``free` 操作的区域是 heap
`new``delete` 通常底层使用 `malloc``free` 来实现,所以 free store 也是 heap。鉴于对其区分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在本专栏里除非另有特殊说明我会只使用堆这一术语。
**栈**,英文是 stack在内存管理的语境下指的是函数调用过程中产生的本地变量和调用数据的区域。这个栈和数据结构里的栈高度相似都满足“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 或 LIFO
**RAII**,完整的英文是 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是 C++ 所特有的资源管理方式。有少量其他语言,如 D、Ada 和 Rust 也采纳了 RAII但主流的编程语言中 C++ 是唯一一个依赖 RAII 来做资源管理的。
RAII 依托栈和析构函数,来对所有的资源——包括堆内存在内——进行管理。对 RAII 的使用,使得 C++ 不需要类似于 Java 那样的垃圾收集方法也能有效地对内存进行管理。RAII 的存在,也是垃圾收集虽然理论上可以在 C++ 使用,但从来没有真正流行过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将会对堆、栈和 RAII 进行深入的探讨。
## 堆
从现代编程的角度来看,使用堆,或者说使用动态内存分配,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下面这样的代码,都会导致在堆上分配内存(并构造对象)。
```c++
// C++
auto ptr = new std::vector<int>();
```
```java
// Java
ArrayList<in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
```python
# Python
lst = list()
```
从历史的角度,动态内存分配实际上是较晚出现的。由于动态内存带来的不确定性——内存分配耗时需要多久?失败了怎么办?等等——至今仍有很多场合会禁用动态内存,尤其在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飞行控制器和电信设备。不过,由于大家多半对这种用法比较熟悉,特别是从 C 和 C++ 以外的其他语言开始学习编程的程序员,所以提到内存管理,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使用堆的编程方式。
在堆上分配内存,有些语言可能使用 `new` 这样的关键字,有些语言则是在对象的构造时隐式分配,不需要特殊关键字。不管哪种情况,程序通常需要牵涉到三个可能的内存管理器的操作:
1. 让内存管理器分配一个某个大小的内存块
2. 让内存管理器释放一个之前分配的内存块
3. 让内存管理器进行垃圾收集操作,寻找不再使用的内存块并予以释放
C++ 通常会做上面的操作 1 和 2。Java 会做上面的操作 1 和 3。而 Python 会做上面的操作 1、2、3。这是语言的特性和实现方式决定的。
**需要略加说明的是,上面的三个操作都不简单,并且彼此之间是相关的。**
第一,分配内存要考虑程序当前已经有多少未分配的内存。内存不足时要从操作系统申请新的内存。内存充足时,要从可用的内存里取出一块合适大小的内存,做簿记工作将其标记为已用,然后将其返回给要求内存的代码。
需要注意到,绝大部分情况下,可用内存都会比要求分配的内存大,所以代码只被允许使用其被分配的内存区域,而剩余的内存区域仍属于未分配状态,可以在后面的分配过程中使用。另外,如果内存管理器支持垃圾收集的话,分配内存的操作还可能会触发垃圾收集。
第二,释放内存不只是简单地把内存标记为未使用。对于连续未使用的内存块,通常内存管理器需要将其合并成一块,以便可以满足后续的较大内存分配要求。毕竟,目前的编程模式都要求申请的内存块是连续的。
第三,垃圾收集操作有很多不同的策略和实现方式,以实现性能、实时性、额外开销等各方面的平衡。由于 C++ 里通常都不使用垃圾收集,所以就不是我们专栏的重点,不再展开讲解。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分配过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8/5a/1814fb6093744c64ac9d3861fb4d3a5a.png)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7/3b/a7b72d6062c5cd798a2de991bffd713b.png)
注意在图 1e 的状态下,内存管理器是满足不了长度大于 4 的内存分配要求的;而在图 1f 的状态,则长度小于等于 7 的单个内存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只是为了让你能够对这个过程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在不考虑垃圾收集的情况下,内存需要手工释放;在此过程中,内存可能有碎片化的情况。比如,在图 1d 的情况下,虽然总共剩余内存为 6但却满足不了长度大于 4 的内存分配要求。
幸运的是,大部分软件开发人员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内存分配和释放的管理,是内存管理器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介入。我们只需要正确地使用 `new``delete`。每个 `new` 出来的对象都应该用 `delete` 来释放,就是这么简单。
但真的很简单、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事实说明,漏掉 `delete` 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这叫“内存泄漏”——相信你一定听到过这个说法。为什么呢?
我们还是看一些代码例子。
```c++
void foo()
{
bar* ptr = new bar();
delete ptr;
}
```
这个很简单吧,但是却存在两个问题:
1. 中间省略的代码部分也许会抛出异常,导致最后的 `delete ptr` 得不到执行。
2. 更重要的,这个代码不符合 C++ 的惯用法。在 C++ 里,这种情况下有 99% 的可能性不应该使用堆内存分配,而应使用栈内存分配。这样写代码的,估计可能是从 Java 转过来的🤭——但我真见过这样的代码。
而更常见、也更合理的情况,是分配和释放不在一个函数里。比如下面这段示例代码:
```c++
bar* make_bar(…)
{
bar* ptr = nullptr;
try {
ptr = new bar();
}
catch (...) {
delete ptr;
throw;
}
return ptr;
}
void foo()
{
bar* ptr = make_bar(…)
delete ptr;
}
```
这样的话,会漏 `delete` 的可能性是不是大多了?有关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在下一讲还会提到。
好,堆我们暂时就讨论到这儿。下面,我们看看更符合 C++ 特性的栈内存分配。
## 栈
我们先来看一段示例代码,来说明 C++ 里函数调用、本地变量是如何使用栈的。当然,这一过程取决于计算机的实际架构,具体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但原理上都是相通的,都会使用一个后进先出的结构。
```c++
void foo(int n)
{
}
void bar(int n)
{
int a = n + 1;
foo(a);
}
int main()
{
bar(42);
}
```
这段代码执行过程中的栈变化,我画了下面这张图来表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e/3b/6ef3d653af7fa6c9728ea4bea348093b.png)
在我们的示例中,栈是向上增长的。在包括 x86 在内的大部分计算机体系架构中,栈的增长方向是低地址,因而上方意味着低地址。任何一个函数,根据架构的约定,只能使用进入函数时栈指针向上部分的栈空间。当函数调用另外一个函数时,会把参数也压入栈里(我们此处忽略使用寄存器传递参数的情况),然后把下一行汇编指令的地址压入栈,并跳转到新的函数。新的函数进入后,首先做一些必须的保存工作,然后会调整栈指针,**分配出本地变量所需的空间**,随后执行函数中的代码,并在执行完毕之后,根据调用者压入栈的地址,返回到调用者未执行的代码中继续执行。
注意到了没有,本地变量所需的内存就在栈上,跟函数执行所需的其他数据在一起。当函数执行完成之后,这些内存也就自然而然释放掉了。我们可以看到:
* 栈上的分配极为简单,移动一下栈指针而已。
* 栈上的释放也极为简单,函数执行结束时移动一下栈指针即可。
* 由于后进先出的执行过程,不可能出现内存碎片。
顺便说一句,图 2 中每种颜色都表示某个函数占用的栈空间。这部分空间有个特定的术语叫做栈帧stack frame。GCC 和 Clang 的命令行参数中提到 frame 的,如 `-fomit-frame-pointer`,一般就是指栈帧。
前面例子的本地变量是简单类型C++ 里称之为 POD 类型Plain Old Data。对于有构造和析构函数的非 POD 类型,栈上的内存分配也同样有效,只不过 C++ 编译器会在生成代码的合适位置,插入对构造和析构函数的调用。
这里尤其重要的是编译器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包括在函数执行发生异常的情况。在发生异常时对析构函数的调用还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栈展开stack unwinding。事实上如果你用 MSVC 编译含异常的 C++ 代码,但没有使用上一讲说过的 `/EHsc` 参数,编译器就会报告:
> warning C4530: C++ exception handler used, but unwind semantics are not enabled. Specify /EHsc
下面是一段简短的代码,可以演示栈展开:
```c++
#include <stdio.h>
class Obj {
public:
Obj() { puts("Obj()"); }
~Obj() { puts("~Obj()"); }
};
void foo(int n)
{
Obj obj;
if (n == 42)
throw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
int main()
{
try {
foo(41);
foo(42);
}
catch (const char* s) {
puts(s);
}
}
```
执行代码的结果是:
> `Obj()`
> `~Obj()`
> `Obj()`
> `~Obj()`
>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也就是说,不管是否发生了异常,`obj` 的析构函数都会得到执行。
在 C++ 里,所有的变量缺省都是值语义——如果不使用 `*``&` 的话,变量不会像 Java 或 Python 一样引用一个堆上的对象。对于像智能指针这样的类型,你写 `ptr->call()``ptr.get()`,语法上都是对的,并且 `->``.` 有着不同的语法作用。而在大部分其他语言里,访问成员只用 `.`,但在作用上实际等价于 C++ 的 `->`。这种值语义和引用语义的区别,是 C++ 的特点,也是它的复杂性的一个来源。要用好 C++,就需要理解它的值语义的特点。
对堆和栈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继续往下,聊一聊 C++ 的重要特性 RAII。
## RAII
C++ 支持将对象存储在栈上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对象不能,或不应该,存储在栈上。比如:
* 对象很大;
* 对象的大小在编译时不能确定;
* 对象是函数的返回值,但由于特殊的原因,不应使用对象的值返回。
常见情况之一是,在工厂方法或其他面向对象编程的情况下,返回值类型是基类(的指针或引用)。下面的例子,是对工厂方法的简单演示:
```c++
enum class shape_type {
circle,
triangle,
rectangle,
};
class shape { … };
class circle : public shape { … };
class triangle : public shape { … };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shape { … };
shape* create_shape(shape_type type)
{
switch (type) {
case shape_type::circle:
return new circle(…);
case shape_type::triangle:
return new triangle(…);
case shape_type::rectangle:
return new rectangle(…);
}
}
```
这个 `create_shape` 方法会返回一个 `shape` 对象,对象的实际类型是某个 `shape` 的子类,圆啊,三角形啊,矩形啊,等等。这种情况下,函数的返回值只能是指针或其变体形式。如果返回类型是 `shape`,实际却返回一个 `circle`编译器不会报错但结果多半是错的。这种现象叫对象切片object slicing是 C++ 特有的一种编码错误。这种错误不是语法错误,而是一个对象复制相关的语义错误,也算是 C++ 的一个陷阱了,大家需要小心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保,在使用 `create_shape` 的返回值时不会发生内存泄漏呢?
答案就在析构函数和它的栈展开行为上。我们只需要把这个返回值放到一个本地变量里,并确保其析构函数会删除该对象即可。一个简单的实现如下所示:
```c++
class shape_wrapper {
public:
explicit shape_wrapper(
shape* ptr = nullptr)
: ptr_(ptr) {}
~shape_wrapper()
{
delete ptr_;
}
shape* get() const { return ptr_; }
private:
shape* ptr_;
};
void foo()
{
shape_wrapper ptr_wrapper(
create_shape(…));
}
```
如果你好奇 `delete` 空指针会发生什么的话,那答案是,这是一个合法的空操作。在 `new` 一个对象和 `delete` 一个指针时编译器需要干不少活的,它们大致可以如下翻译:
```c++
// new circle(…)
{
void* temp = operator new(sizeof(circle));
try {
circle* ptr =
static_cast<circle*>(temp);
ptr->circle(…);
return ptr;
}
catch (...) {
operator delete(ptr);
throw;
}
}
```
```c++
if (ptr != nullptr) {
ptr->~shape();
operator delete(ptr);
}
```
也就是说,`new` 的时候先分配内存(失败时整个操作失败并向外抛出异常,通常是 `bad_alloc`),然后在这个结果指针上构造对象(注意上面示意中的调用构造函数并不是合法的 C++ 代码);构造成功则 `new` 操作整体完成,否则释放刚分配的内存并继续向外抛构造函数产生的异常。`delete` 时则判断指针是否为空,在指针不为空时调用析构函数并释放之前分配的内存。
回到 `shape_wrapper` 和它的析构行为。在析构函数里做必要的清理工作,这就是 RAII 的基本用法。这种清理并不限于释放内存,也可以是:
* 关闭文件(`fstream` 的析构就会这么做)
* 释放同步锁
* 释放其他重要的系统资源
例如,我们应该使用:
```c++
std::mutex mtx;
void some_func()
{
std::lock_guard<std::mutex> guard(mtx);
// 做需要同步的工作
}
```
而不是:
```c++
std::mutex mtx;
void some_func()
{
mtx.lock();
// 做需要同步的工作……
// 如果发生异常或提前返回,
// 下面这句不会自动执行。
mtx.unlock();
}
```
顺便说一句,上面的 `shape_wrapper` 差不多就是个最简单的智能指针了。至于完整的智能指针,我们留到下一讲继续学习。
## 内容小结
本讲我们讨论了 C++ 里内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强调栈是 C++ 里最“自然”的内存使用方式,并且,使用基于栈和析构函数的 RAII可以有效地对包括堆内存在内的系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 课后思考
最后留给你一道思考题。`shape_wrapper` 和智能指针比起来,还缺了哪些功能?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观点。
## 参考资料
\[1\] Wikipedia, “Memory manage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mory\_management](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mory_management)
\[2\] Wikipedia, “Stack-based memory alloc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ck-based\_memory\_alloc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ck-based_memory_allocation)
\[3\] Wikipedia, “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II](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II)
\[3a\] 维基百科, “RAII”. [https://zh.wikipedia.org/zh-cn/RAII](https://zh.wikipedia.org/zh-cn/RAII)
\[4\] Wikipedia, “Call sta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l\_stack](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l_stack)
\[5\] Wikipedia, “Object slic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ject\_slicing](https://en.wikipedia.org/wiki/Object_slicing)
\[6\] Stack Overflow, “Why does the stack address grow towards decreasing memory addresses?”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4560720/why-does-the-stack-address-grow-towards-decreasing-memory-addresses](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4560720/why-does-the-stack-address-grow-towards-decreasing-memory-addresses)
注意:有些条目虽然有中文版,但内容太少;此处单独标出中文版条目的,则是内容比较全面、能够补充本专栏内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