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数据处理框架:批处理还是流处理? 你好,我是郭朝斌。 在[第4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08366)中,我分析了物联网系统的数据技术体系。它包括 5 个部分: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整体的认识框架。数据技术体系涉及的内容很多,虽然我在第4讲已经介绍了**数据应用**中用到的分析方法和算法,但是你还需要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其他几个部分的知识。 所以我会从今天开始,用连续3讲的篇幅,分别讲一讲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涉及的技术。每一讲分别专注其中一个主题,把它们都剖析透。至于数据源的数据采集,它跟具体的行业应用有关,不同的行业差别很大,所以我们这门课就不展开讲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c/38/6c871e4476c3aa93f37c9c3e030e1c38.jpg) ## 处理海量数据时的难题 我们知道,数据分析需要用到很多算法,比如支持向量机和K-means。那么在物联网系统的应用中,我们要怎么使用这些算法呢? 你可能会想:这算什么问题?从文件中或者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然后使用一个算法工具,比如 Python 语言的机器学习框架 **Sklearn**(也称为 Scikit-Learn),不就可以快速应用算法处理数据了吗? 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种方式一般只适合用来学习和做研究。在真实的物联网场景中,你面临的是海量的数据。当我们面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时,一切就不是这么直接和简单了。先不说高效地处理,首先你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把高达几GB甚至数TB的数据直接读取到内存中计算,显然直接加载到内存是不现实。 所以,对于海量数据,我们要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 ## 经典思路:MapReduce的分而治之 那么,大数据处理技术是采用什么思路解决海量数据的处理任务的呢?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跟你讲一个故事。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为了提前体验一下工作招聘的流程,我参加过一些公司的笔试。笔试题目中有很多是关于**大文件处理**的,比如给你一个或者几个很大的文件,问你怎么找出其中出现频次 Top 100 的词。搜索引擎公司尤其爱出这种题。 对于这种问题,如果我们要提高处理的效率,就需要考虑**“分而治之”**的策略了:把数据分成几份,分配给几台计算机同时处理;每台计算机统计它负责的文件块中每个词出现频次,然后再将所有计算机统计的结果进行汇总,最终得到所有数据中最高频的100个词。 虽然这只是一道笔试题,但是它来源于搜索引擎公司真实的业务需求。搜索引擎需要对海量的网页内容进行处理,建立索引,计算权重。为此,工程师们要做很多事: * 数据切分:把大文件分成小文件 * 数据传输:把文件分发给可用的计算机 * 结果汇总:把每台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做汇总处理,得到最终结果 * 容错处理:解决多台计算机协作过程中出现的机器故障 * 灵活扩展:根据计算机临时的增加,随时调整计算任务的分配和汇总 显然,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还涉及到很多分布式系统的技术。如果每次有不同需求的时候,我们都得重新走一遍这个过程,就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太不划算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当然有很多。在大数据技术的早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MapReduce ,流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分享和开源。 首先,**谷歌**(Google)基于公司内部的实践,在2004年发表了**分布式计算框架**的[论文](https://users.soe.ucsc.edu/~sbrandt/221/Papers/DataManagement/dean-osdi04.pdf)。这篇论文提出了 **MapReduce** 计算框架的设计思想,主要用于解决海量网页的索引生成问题。 接着,开源搜索引擎项目 **Nutch** 的开发人员,基于这个设计思想开发出了开源的 [**Hadoop MapReduce**](https://hadoop.apache.org/docs/r1.2.1/mapred_tutorial.html) 实现。 MapReduce 是怎么设计的呢?其实他们的想法跟刚才那道笔试题的解法一样,也是分而治之。 具体来说,就是把数据分成相同大小的多份,然后相应地创建多个任务,并行地处理这些数据分片,这个的过程被定义为**Map**过程;接着,再将Map过程中生成的计算结果进行最终的汇总,生成输出结果,这个过程被定义为**Reduce**过程。 这两个过程合起来就是MapReduce了。 这个设计思路本身,还不是最关键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把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容错和扩展功能都实现了。同时,它也提供了统一的开发接口,我们只需要基于业务目标,定制 Map 和 Reduce 的具体计算任务就行了。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分析海量数据的难度。 当出现一个好用的工具时,人们就会试图用它来解决一切问题。随着 MapReduce的流行,人们开始把它应用在各种场景中,而不仅仅是计算索引,比如执行 Hive 中的 HQL 查询(这是一种 SQL样式的交互式计算)。 这个时候,MapReduce就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MapReduce的计算模型非常简单,只有Map和Reduce两种类型。就连对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这样简单且常见的任务时,都需要转换成Map和Reduce来进行;而像上面说到的 HQL 查询,更是需要使用多个 Map 和 Reduce过程才能实现。 这有点像函数调用。我们使用C、Java和Python这些高级语言的时候,直接引用函数名,填上函数参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的是汇编语言,就需要自己写代码实现函数入参的压栈、返回地址压栈、跳转到函数代码的地址、执行完成后的出栈和返回等操作。 这非常不直观,也容易出错。 另一方面,MapReduce 是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 来实现数据存取的。注意,不只是读取源数据和写入计算结果,包括中间的计算结果的存储和数据交换也是基于HDFS的。 HDFS 是磁盘上的文件系统,读写的效率要远远低于内存。HDFS之所以选择磁盘作为存储介质,是因为它出现的时代计算机内存还是很昂贵的。 这就导致 MapReduce的效率不高。 ## 高效率开源框架:以“快如闪电”为目标的Spark 高效是工程师们一直追求的,不管是开发还是处理,我们都希望越快越好。为了实现高效,新的设计思想和数据处理框架开始出现,其中的翘楚是 Spark 项目。 那么,Spark是如何打造高效率框架的呢? 首先,在计算模型上,Spark 抛弃了MapReduce的两个过程模型,采用了**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模型。为什么采用DAG呢?我给你挖掘一下这背后的本质。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 MapReduce 处理数据时的数据流: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f/da/8f34418d89dfa6318024444596206cda.jpg) 学过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你,一定知道这就是**有向无环图**。所以,采用DAG来描述数据处理的过程,应该说是反映了数据处理过程的本质。这样一方面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描述复杂的计算逻辑,另一方面计算框架也能更方便地自动优化整个数据流,比如避免重复计算。 其次,Spark 的数据存取充分地利用了**内存**。 它的数据分片被称为**Partition**。然后它基于Partition,提出了**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概念。 所谓的**“弹性”**就是指,数据既可以存储在磁盘中,也可以存储在内存中,而且可以根据内存的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存储位置。这就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 另一种思路:为实时计算而生的流处理 到这里,你可以想要问:怎么还没有说到批处理和流处理呢? 其实我刚才介绍的MapReduce就是批处理的经典思路和框架,而Spark就是目前更高效、更流行的数据批处理开源框架。 之所以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提出来,是因为“批处理”这个概念一定是相对于其他处理方式来说的,比如流处理。如果后来没有流处理模式,我们也只会说“大数据处理”或者“分布式数据处理”,而不会专门定义一个批处理出来。 那流处理为什么会出现呢?当然是因为业务需求。随着社交网络的出现,产品中的个人**信息流**(Feeds)需要基于好友关系和好友的发布动态,快速地计算和显示出和本人有关系的信息。类似的需求还有个性化的广告和消息推送服务。 而在物联网中,当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系统后,我们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处理之后再存储起来。 这些需求在现在的应用中很常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数据像流水一样流入系统,然后被处理,而数据的快速处理,也就是实时计算,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点。这就是流处理出现的背景。 那怎么实现呢?考虑到数据输入的速度和数据处理的速度不一定一致,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分配策略,将数据输入多个消息队列中缓存数据,每个消息队列由一个进程或者线程处理数据。 但是和我一开始提到的计算词语出现频次的例子一样,这种基于消息队列自己开发的系统,同样会遇到拓展性、容错性的问题;另外,还要保证消息队列中消息的可靠传输。 所以一些流处理框架开始出现,一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给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开发接口,从而方便流处理的任务的开发和实现。 ## 流处理开源框架:Storm、Spark Streaming 和 Flink 这其中最早的代表就是社交网络公司Twitter开发的**Storm**框架。 Storm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数据流**(Stream)。相对于批处理针对数据块的处理方式,所谓的流处理,就是针对数据流的处理方式。Storm把Stream描述成是**元组**(Tuple)构成的一个无限的序列,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4/40/840228bf5b3ffc00af6a890f10e31040.jpg) Stream 从**水龙头**(Spout)中产生,也就是说,Spout把需要处理的数据转换为由Tuple构成的Stream。然后Stream经过**转接头**(Bolt)的处理,输出新的Stream。其中,Bolt的处理可以是过滤、函数操作、Join等任何操作。你可以参见下面的流程图示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c/9a/4c251b0abc56d4f8438fd832ab94229a.jpg) 图片中的Spout、Bolt 和Stream共同构成了Storm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拓扑**(Topology)。 你应该可以看出来Topology是一个DAG(有向无环图)。Storm框架中运行的正是一个个Topology,而且因为是流处理,它会一直运行直到被手动终止。 基本上和Storm同时出现的流处理开源框架是Spark Streaming。看到Spark Streaming,你可能疑惑,Spark的计算引擎不是基于RDD数据集,也就是**数据块**来处理数据的吗?它要怎么处理**数据流**呢? 其实无论是数据块还是数据流,都只是数据的不同使用和处理方式,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这就像在一些编程语言标准库中的**File**操作接口,File本身在磁盘中是按照块存储的,但是File操作的接口可以按照流(Stream)的方式读写文件。同样地,用户键盘输入的Stream,或者通过网络连接Socket接收的数据流,也可以先缓存起来,然后作为整块的数据统一处理。 Spark Streaming 正是将数据流转换成一小段一小段的**RDD**。这些小段的RDD构成一个流式的RDD 序列,称为**DStream**,所以它的流处理被称为**“微批处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1/95/71yyf920db9b1619ee4ee700108fd995.jpg) 显然,它的实时性取决于每小段RDD的大小,实时性不如Storm框架;不过,这种方式也使它的吞吐能力要大于 Storm。 整体来看,你可以认为Spark(包括Spark Streaming)基于数据块的数据模型,同时提供了批处理和流处理的能力。 那么既然数据块和数据流可以相互转换,是否存在基于数据流的数据模型,然后同时支持批处理和流处理的开源框架呢?毕竟数据输入系统的本来方式就是数据流,这样理论上可以获得更好的实时性。 答案是有的,比如**Flink**。Flink将数据块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流,通过从文件等持久存储系统中按照Stream(流)的方式读入和处理,来提供批处理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Flink提供了统一的批处理和流处理框架,也就是所谓的**“流批一体”**的数据处理框架。 Flink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凭借着优秀的设计,性能非常强,延迟可以低到微秒级别,是对实时计算性能要求的高的场景的理想选择。行业内,阿里云和腾讯云对于 Flink 的支持都非常好;很多企业也在实践中逐渐尝试使用Flink来替代Storm框架。 ## 小结 总结一下,在这一讲中,我介绍了物联网系统的两类数据处理框架,顺便讲了很多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起源和设计思想。这不是我想啰嗦,而是因为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搞清楚它的底层原理,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只有这样,每个知识点才能各归其位,遇到问题时你就可以顺藤摸瓜地去分析、去解决。 今天的重点,这里我再概括一下: 1. 批处理适合海量静态数据的非实时处理,延迟比较高,也叫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离线报表、历史数据汇总等场景。 2. 流处理适合动态输入的流式数据的实时处理,延迟低,也叫实时计算,主要用于实时监控、趋势预测、实时推荐等场景。 3. 批处理可以选择的开源框架有Spark和Flink。至于Hadoop MapReduce,你了解一下基本原理就可以了,它在应用中应该已经被放弃了。当然,如果你有遗留系统仍然使用MapReduce,那就只能维护着,或者找机会迁移到新的框架。 4. 流处理的开源框架可以选择 Storm、 Spark Streaming和Flink等。 另外,我还做了一张思维导图,供你在使用中参考。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4/5c/74c223220482f0151a023fee44a8125c.jpg) 技术的发展是需求推动的。随着互联网上网页数量的增多,从搜索引擎开始,大数据处理相关的技术经历了萌芽到成熟的快速发展过程,已经在电商推荐系统、广告营销、金融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的领域应用越来越多,数据量更是极速膨胀。这一定会对大数据技术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新的计算框架也许也会出现,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技术分支。不过,你在了解、学习新的框架时,都可以回到我这里讲的数据处理的本质来思考。 ## 思考题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吧。 这一讲我们讨论了很多批处理和流处理的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一般既需要批处理,也需要流处理,那这些不同的数据处理框架在系统中应该如何配合呢?或者说数据处理系统的架构应该是怎样的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分享一下你工作中应用的架构方式。如果你有朋友对物联网感兴趣,也欢迎你将本课程分享给他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