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 SSD硬盘(上):如何完成性能优化的KPI? 随着3D垂直封装技术和QLC技术的出现,今年的“618”,SSD硬盘的价格进一步大跳水,趁着这个机会,我把自己电脑上的仓库盘,从HDD换成了SSD硬盘。我的个人电脑彻底摆脱了机械硬盘。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互联网用户在2008年之后开始爆发性增长,大家在网上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隐藏在精美App和网页之后的服务端数据请求量,呈数量级的上升。 无论是用10000转的企业级机械硬盘,还是用Short Stroking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IOPS,HDD硬盘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了。上面这些优化措施,无非就是,把IOPS从100提升到300、500也就到头了。 于是,SSD硬盘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主流的商业应用。我们在[第44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13809)看过,一块普通的SSD硬盘,可以轻松支撑10000乃至20000的IOPS。那个时候,不少互联网公司想要完成性能优化的KPI,最后的解决方案都变成了换SSD的硬盘。如果这还不够,那就换上使用PCI Express接口的SSD。 不过,只是简单地换一下SSD硬盘,真的最大限度地用好了SSD硬盘吗?另外,即便现在SSD硬盘很便宜了,大部分公司的批量数据处理系统,仍然在用传统的机械硬盘,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么接下来这两讲,就请你和我一起来看一看,SSD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怎么最大化利用SSD的工作原理,使得访问的速度最快,硬盘的使用寿命最长。 ## SSD的读写原理 SSD没有像机械硬盘那样的寻道过程,所以它的随机读写都更快。我在下面列了一个表格,对比了一下SSD和机械硬盘的优缺点。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5/7c/a53e407311293609cb0753c7889a367c.jpeg) 你会发现,不管是机械硬盘不擅长的随机读写,还是它本身已经表现不错的顺序写入,SSD在这些方面都要比HDD强。不过,有一点,机械硬盘要远强于SSD,那就是耐用性。如果我们需要频繁地重复写入删除数据,那么机械硬盘要比SSD性价比高很多。 要想知道为什么SSD的耐用性不太好,我们先要理解SSD硬盘的存储和读写原理。我们之前说过,CPU Cache用的SRAM是用一个电容来存放一个比特的数据。对于SSD硬盘,我们也可以先简单地认为,它是由一个电容加上一个电压计组合在一起,记录了一个或者多个比特。 ### SLC、MLC、TLC和QLC 能够记录一个比特很容易理解。给电容里面充上电有电压的时候就是1,给电容放电里面没有电就是0。采用这样方式存储数据的SSD硬盘,我们一般称之为**使用了SLC的颗粒**,全称是Single-Level Cell,也就是一个存储单元中只有一位数据。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6/a7/0698c240459faa11254932905675dba7.jpeg) 但是,这样的方式会遇到和CPU Cache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同样的面积下,能够存放下的元器件是有限的。如果只用SLC,我们就会遇到,存储容量上不去,并且价格下不来的问题。于是呢,硬件工程师们就陆续发明了**MLC**(Multi-Level Cell)、**TLC**(Triple-Level Cell)以及**QLC**(Quad-Level Cell),也就是能在一个电容里面存下2个、3个乃至4个比特。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4/79/949106cb0ca5985a47388caef6925a79.jpeg) 只有一个电容,我们怎么能够表示更多的比特呢?别忘了,这里我们还有一个电压计。4个比特一共可以从0000-1111表示16个不同的数。那么,如果我们能往电容里面充电的时候,充上15个不同的电压,并且我们电压计能够区分出这15个不同的电压。加上电容被放空代表的0,就能够代表从0000-1111这样4个比特了。 不过,要想表示15个不同的电压,充电和读取的时候,对于精度的要求就会更高。这会导致充电和读取的时候都更慢,所以QLC的SSD的读写速度,要比SLC的慢上好几倍。如果你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导致这个QLC更慢,可以去读一读这篇[文章](https://www.anandtech.com/show/5067/understanding-tlc-nand/2)。 ### P/E擦写问题 如果我们去看一看SSD硬盘的硬件构造,可以看到,它大概是自顶向下是这么构成的。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a/5e/6ac3cfd51d39d3e3022effc7e4255e5e.jpeg) 首先,自然和其他的I/O设备一样,它有对应的**接口和控制电路**。现在的SSD硬盘用的是SATA或者PCI Express接口。在控制电路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块,叫作**FTL**(Flash-Translation Layer),也就是**闪存转换层**。这个可以说是SSD硬盘的一个核心模块,SSD硬盘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FTL的算法好不好。现在容我卖个关子,我们晚一会儿仔细讲FTL的功能。 接下来是**实际I/O设备**,它其实和机械硬盘很像。现在新的大容量SSD硬盘都是3D封装的了,也就是说,是由很多个裸片(Die)叠在一起的,就好像我们的机械硬盘把很多个盘面(Platter)叠放再一起一样,这样可以在同样的空间下放下更多的容量。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e/d3/0eee44535a925825b657bcac6afb72d3.jpeg) 接下来,一张裸片上可以放多个**平面**(Plane),一般一个平面上的存储容量大概在GB级别。一个平面上面,会划分成很多个块(Block),一般一个块(Block)的存储大小, 通常几百KB到几MB大小。一个块里面,还会区分很多个页(Page),就和我们内存里面的页一样,一个页的大小通常是4KB。 在这一层一层的结构里面,处在最下面的两层块和页非常重要。 对于SSD硬盘来说,数据的**写入**叫作Program。写入不能像机械硬盘一样,通过**覆写**(Overwrite)来进行的,而是要先去**擦除**(Erase),然后再写入。 SSD的读取和写入的基本单位,不是一个比特(bit)或者一个字节(byte),而是一个**页**(Page)。SSD的擦除单位就更夸张了,我们不仅不能按照比特或者字节来擦除,连按照**页**来擦除都不行,我们必须按照**块**来擦除。 而且,你必须记住的一点是,SSD的使用寿命,其实是每一个块(Block)的擦除的次数。你可以把SSD硬盘的一个平面看成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写入数据,就好像用铅笔在白纸上写字。如果想要把已经写过字的地方写入新的数据,我们先要用橡皮把已经写好的字擦掉。但是,如果频繁擦同一个地方,那这个地方就会破掉,之后就没有办法再写字了。 我们上面说的SLC的芯片,可以擦除的次数大概在10万次,MLC就在1万次左右,而TLC和QLC就只在几千次了。这也是为什么,你去购买SSD硬盘,会看到同样的容量的价格差别很大,因为它们的芯片颗粒和寿命完全不一样。 ### SSD读写的生命周期 下面我们来实际看一看,一块SSD硬盘在日常是怎么被用起来的。 我用三种颜色分别来表示SSD硬盘里面的页的不同状态,白色代表这个页从来没有写入过数据,绿色代表里面写入的是有效的数据,红色代表里面的数据,在我们的操作系统看来已经是删除的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6/81/966e51db8354922b533e1db236337e81.jpeg) 一开始,所有块的每一个页都是白色的。随着我们开始往里面写数据,里面的有些页就变成了绿色。 然后,因为我们删除了硬盘上的一些文件,所以有些页变成了红色。但是这些红色的页,并不能再次写入数据。因为SSD硬盘不能单独擦除一个页,必须一次性擦除整个块,所以新的数据,我们只能往后面的白色的页里面写。这些散落在各个绿色空间里面的红色空洞,就好像硬盘碎片。 如果有哪一个块的数据一次性全部被标红了,那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块进行擦除。它就又会变成白色,可以重新一页一页往里面写数据。这种情况其实也会经常发生。毕竟一个块不大,也就在几百KB到几MB。你删除一个几MB的文件,数据又是连续存储的,自然会导致整个块可以被擦除。 随着硬盘里面的数据越来越多,红色空洞占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于是,你会发现,我们就要没有白色的空页去写入数据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一次类似于Windows里面“磁盘碎片整理”或者Java里面的“内存垃圾回收”工作。找一个红色空洞最多的块,把里面的绿色数据,挪到另一个块里面去,然后把整个块擦除,变成白色,可以重新写入数据。 不过,这个“磁盘碎片整理”或者“内存垃圾回收”的工作,我们不能太主动、太频繁地去做。因为SSD的擦除次数是有限的。如果动不动就搞个磁盘碎片整理,那么我们的SSD硬盘很快就会报废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这是不是说,我们的SSD硬盘的容量是用不满的?因为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红色空洞?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74/e7fcd994384145eefde614aaf3b45874.jpeg) 没错,一块SSD的硬盘容量,是没办法完全用满的。不过,为了不得罪消费者,生产SSD硬盘的厂商,其实是预留了一部分空间,专门用来做这个“磁盘碎片整理”工作的。一块标成240G的SSD硬盘,往往实际有256G的硬盘空间。SSD硬盘通过我们的控制芯片电路,把多出来的硬盘空间,用来进行各种数据的闪转腾挪,让你能够写满那240G的空间。这个多出来的16G空间,叫作**预留空间**(Over Provisioning),一般SSD的硬盘的预留空间都在7%-15%左右。 ## 总结延伸 到这里,相信你对SSD硬盘的写入和擦除的原理已经清楚了,也明白了SSD硬盘的使用寿命受限于可以擦除的次数。 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SSD硬盘,特别适合读多写少的应用。在日常应用里面,我们的系统盘适合用SSD。但是,如果我们用SSD做专门的下载盘,一直下载各种影音数据,然后刻盘备份就不太好了,特别是现在QLC颗粒的SSD,它只有几千次可擦写的寿命啊。 在数据中心里面,SSD的应用场景也是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我们拿SSD硬盘用来做数据库,存放电商网站的商品信息很合适。但是,用来作为Hadoop这样的Map-Reduce应用的数据盘就不行了。因为Map-Reduce任务会大量在任务中间向硬盘写入中间数据再删除掉,这样用不了多久,SSD硬盘的寿命就会到了。 好了,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 这一讲,我们从SSD的物理原理,也就是“电容+电压计”的组合,向你介绍了SSD硬盘存储数据的原理,以及从SLC、MLC、TLC,直到今天的QLC颗粒是怎么回事儿。 然后,我们一起看了SSD硬盘的物理构造,也就是裸片、平面、块、页的层次结构。我们对于数据的写入,只能是一页一页的,不能对页进行覆写。对于数据的擦除,只能整块进行。所以,我们需要用一个,类似“磁盘碎片整理”或者“内存垃圾回收”这样的机制,来清理块当中的数据空洞。而SSD硬盘也会保留一定的预留空间,避免出现硬盘无法写满的情况。 到了这里,我们SSD硬盘在硬件层面的写入机制就介绍完了。不过,更有挑战的一个问题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怎么尽可能延长SSD的使用寿命呢?如果要开发一个跑在SSD硬盘上的数据库,我们可以利用SSD的哪些特性呢?想要知道这些,请你一定要记得回来听下一讲。 ## 推荐阅读 想要对于SSD的硬件实现原理有所了解,我推荐你去读一读这一篇[Understand TLC NAND](https://www.anandtech.com/show/5067/understanding-tlc-nand)。 ## 课后思考 现在大家使用的数据系统里,往往会有日志系统。你觉得日志系统适合存放在SSD硬盘上吗?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如果有收获,你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