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空间检索(上):如何用Geohash实现“查找附近的人”功能? 你好,我是陈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在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这些基于地理位置服务,本质上都是检索附近的人或者物的服务。比如说,社交软件可以浏览附近的人,餐饮平台可以查找附近的餐厅,还有出行平台会显示附近的车等。那如果你的老板希望你能为公司的应用开发相关的功能,比如说实现一个“查询附近的人”功能,你会怎么做呢? 一个很容易想到的方案是,把所有人的坐标取出来,计算每个人和自己当前坐标的距离。然后把它们全排序,并且根据距离远近在地图上列出来。但是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这种方案在大规模的系统中并不可行。 这是因为,如果系统中的人数到达了一定的量级,那计算和所有人的距离再排序,这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代价。尽管,我们可以使用堆排序代替全排序来降低排序代价,但取出所有人的位置信息并计算距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开销。 那在大规模系统中实现“查找附近的人功能”,我们有什么更高效的检索方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 使用非精准检索的思路实现“查找附近的人” 事实上,“查找附近的人”和“检索相关的网页”这两个功能的本质是非常相似的。在这两个功能的实现中,我们都没有明确的检索目标,也就都不需要非常精准的检索结果,只需要保证质量足够高的结果包含在Top K个结果中就够了。所以,非精准Top K检索也可以作为优化方案,来实现“查找附近的人”功能。那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限定“附近”的范围来减少检索空间。一般来说,同一个城市的人往往会比不同城市的人距离更近。所以,我们不需要去查询所有的人,只需要去查询自己所在城市的人,然后计算出自己和他们的距离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大大缩小检索范围了。那在同一个城市中,我们也可以优先检索同一个区的用户,来再次缩小检索范围。这就是**非精准检索的思路了**。 在这种限定“附近”区域的检索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检索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做好编号,然后以区域编号为key做好索引。这样,当我们需要查询附近的人时,先快速查询到自己所属的区域,然后再将该区域中所有人的位置取出,计算和每一个人的距离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划分检索空间以及对其编号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 如何对区域进行划分和编号? 对于一个完整的二维空间,我们可以用二分的思想将它均匀划分。也就是在水平方向上一分为二,在垂直方向上也一分为二。这样一个空间就会被均匀地划分为四个子空间,这四个子空间,我们可以用两个比特位来编号。在水平方向上,我们用0来表示左边的区域,用1来表示右边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我们用0来表示下面的区域,用1来表示上面的区域。因此,这四个区域,从左下角开始按照顺时针的顺序,分别是00、01、11和10。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b/64/7b5fe4f79b6b5515e10fd6ea3fc26064.jpeg "区域划分和编号") 接下来,如果要继续划分空间,我们依然沿用这个思路,将每个区域再分为四块。这样,整个空间就被划分成了16块区域,那对应的编号也会再增加两位。比如说,01编号的区域被划分成了4小块,那这四小块的编号就是在01后面追加两位编码,分别为 01 00、01 01、 01 10、 01 11。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将整个空间持续细分。具体划分到什么粒度,就取决于应用对于“附近”的定义和需求了。 这种区域编码的方式有2个优点: 1. 区域有层次关系:如果两个区域的前缀是相同的,说明它们属于同一个大区域; 2. 区域编码带有分割意义:奇数位的编号代表了垂直切分,偶数位的编号代表了水平切分,这会方便区域编码的计算(奇偶位是从右边以第0位开始数起的)。 ## 如何快速查询同个区域的人? 那有了这样的区域编码方式以后,我们该怎么查询呢?这就要说到区域编码的一个特点了:**区域编码能将二维空间的两个维度用一维编码表示**。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使用一维空间中常见的检索技术快速查找了。我们可以将区域编码作为key,用有序数组存储,这样就可以用二分查找进行检索了。 如果有效区域动态增加,那我们还可以使用二叉检索树、跳表等检索技术来索引。在一些系统的实现中,比如Redis,它就可以直接支持类似的地理位置编码的存入和检索,内部的实现方式是,使用跳表按照区域编码进行排序和查找。此外,如果希望检索效率更高,我们还可以使用哈希表来实现区域的查询。 这样一来,当我们想要查询附近的人时,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坐标,计算出自己所属区域的编码,然后在索引中查询出所有属于该区域的用户,计算这些用户和自己的距离,最后排序展现即可。 不过,这种非精准检索的方案,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我们找到的所谓“附近的人”,其实只是和你同一区域的人而已,并不一定是离你最近的。比如说,你的位置正好处于一个区域的边缘,那离你最近的人,也可能是在你的邻接区域里。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2/b8/f2039589483ba7a9d4c2c73568d55cb8.jpeg "邻接区域距离可能更近") 好在,在“查找附近的人”这类目的性不明确的应用中,这样的误差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另一些有精准查询需求的应用中,是不允许存在这类误差的。比如说,在游戏场景中,角色技能的攻击范围必须是精准的,它要求技能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敌人都应该受到伤害,不能有遗漏。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你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再来看我的分析。 ## 如何精准查询附近的人? 既然邻接区域的人距离我们更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更大的候选集合,把这些邻接区域的用户都加进去,再一起计算距离和排序,这样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我们先试着操作一下。 对于目标所在的当前区域,我们可以根据期望的查询半径,以当前区域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从而将周围的区域都包含进来。假设,查询半径正好是一个区域边长的一半,那我们只要将目标区域周围一圈,也就是8个邻接区域中的用户都加入候选集,这就肯定不会有遗漏了。这时,虽然计算量提高了8倍,但我们可以给出精准的解了。 如果要降低计算量,我们可以将区域划分的粒度提高一个量级。这样,区域的划分就更精准,在查询半径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检索的用户的数量就会更少(查询范围对比见下图中两个红框部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d/dd/3d3559effa9a38c7e05f85b75d497add.jpeg "更细粒度地划分区域") 知道了要查询的区域有哪些,那我们怎么快速寻找这些区域的编码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区域编码的方案本身了。前面我们说了,区域编码可以根据奇偶位拆成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这两块,如果一个区域编码是0110,那它的水平编码就是01,垂直编码就是10。那该区域右边一个区域的水平编码的值就比它自己的大1,垂直编码则相同。因此,**我们通过分解出当前区域的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对对应的编码值进行加1或者减1的操作,就能得到不同方向上邻接的8个区域的编码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d7/e7e2973d140c951ad1b150f9e0186cd7.jpeg "区域编码规则") 以上,就是精准查询附近人的检索过程,我们可以总结为两步:第一步,先查询出自己所属的区域编码,再计算出周围8个邻接区域的区域编码;第二步,在索引中查询9次,取出所有属于这些区域中的人,精准计算每一个人和自己的距离,最后排序输出结果。 ## 什么是Geohash编码? 说到这,你可能会有疑问了,在实际工作中,用户对应的都是实际的地理位置坐标,那它和二维空间的区域编码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别着急,我们慢慢说。 实际上,我们会将地球看作是一个大的二维空间,那经纬度就是水平和垂直的两个切分方向。在给出一个用户的经纬度坐标之后,我们通过对地球的经纬度区间不断二分,就能得到这个用户所属的区域编码了。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来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地球的纬度区间是\[-90,90\],经度是\[-180,180\]。如果给出的用户纬度(垂直方向)坐标是39.983429,经度(水平方向)坐标是116.490273,那我们求这个用户所属的区域编码的过程,就可以总结为3步: 1. 在纬度方向上,第一次二分,39.983429在\[0,90\]之间,\[0,90\]属于空间的上半边,因此我们得到编码1。然后在\[0,90\]这个空间上,第二次二分,39.983429在\[0,45\]之间,\[0,45\]属于区间的下半边,因此我们得到编码0。两次划分之后,我们得到的编码就是10。 2. 在经度方向上,第一次二分,116.490273在\[0,180\]之间,\[0,180\]属于空间的右半边,因此我们得到编码1。然后在\[0,180\]这个空间上,第二次二分,116.490273在\[90,180\]之间,\[90,180\]还是属于区间的右半边,因此我们得到的编码还是1。两次划分之后,我们得到的编码就是11。 3. 我们把纬度的编码和经度的编码交叉组合起来,先是经度,再是纬度。这样就构成了区域编码,区域编码为 1110。 你会发现,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只二分了两次。实际上,如果区域划分的粒度非常细,我们就要持续、多次二分。而每多二分一次,我们就需要增加一个比特位来表示编码。如果经度和纬度各二分15次的话,那我们就需要30个比特位来表示一个位置的编码。那上面例子中的编码就会是11100 11101 00100 01111 00110 11110。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e/35/5eb820345e2ccce69ed84a96eeba7135.jpeg "计算编码的过程示意图") 这样得到的编码会特别长,那为了简化编码的表示,我们可以以5个比特位为一个单位,把长编码转为base32编码,最终得到的就是wx4g6y。这样30个比特位,我们只需要用6个字符就可以表示了。 这样做不仅存储会更简单,而且具有相同前缀的区域属于同一个大区域,看起来也非常直观。**这种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字符串的编码方式,就叫作Geohash编码**。大多数应用都会使用Geohash编码进行地理位置的表示,以及在很多系统中,比如,Redis、MySQL以及Elastic Search中,也都支持Geohash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e/ef/cee63fc368d7c7a765ce887f9b201fef.jpg "十进制转为base32编码字符对照表") 那在实际转换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长度的Geohash代表不同大小的覆盖区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GeoHash字符长度和覆盖区域对照表,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选择合适的Geohash编码长度。这个对照表让我们在使用Geohash编码的时候方便很多。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d/92/3de8e51e2746d77eeeeb9bbfefc2a492.jpeg "字符长度和覆盖区域对照表") 不过,Geohash编码也有缺点。由于Geohash编码的一个字符就代表了5个比特位,因此每当字符长度变化一个单位,区域的覆盖度变化跨度就是32倍(2^5),这会导致区域范围划分不够精细。 因此,当发现粒度划分不符合自己应用的需求时,我们其实可以将Geohash编码转换回二进制编码的表示方式。这样,编码长度变化的单位就是1个比特位了,区域覆盖度变化跨度就是2倍,我们就可以更灵活地调整自己期望的区域覆盖度了。实际上,在许多系统的底层实现中,虽然都支持以字符串形式输入Geohash编码,但是在内存中的存储和计算都是以二进制的方式来进行的。 ## 重点回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利用空间检索的技术来查找附近的人。 首先,我们通过将二维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停二分,可以生成一维的区域编码,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维空间的检索技术对区域编码做好索引。 在查询时,我们可以使用非精准的检索思路,直接检索相应的区域编码,就可以查找到“附近的人”了。但如果要进行精准检索,我们就需要根据检索半径将扩大检索范围,一并检索周边的区域,然后将所有的检索结果进行精确的距离计算,最终给出整体排序。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非精准Top K检索-精准Top K检索”的应用案例。因此,当你需要基于地理位置,进行查找或推荐服务的开发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使用今天学习到的检索方案。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Geohash编码,Geohash编码是很常见的一种编码方式,它将真实世界的地理位置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编码,再使用base32编码生成一维的字符串编码,使得区域编码在显示和存储上都更加方便。 ## 课堂讨论 1. 如果一个应用期望支持“查找附近的人”的功能。在初期用户量不大的时候,我们使用什么索引技术比较合理?在后期用户量大的时候,为了加快检索效率,我们又可以采用什么检索技术?为什么? 2. 如果之前的应用选择了5个字符串的Geohash编码,进行区域划分(区域范围为4.9 km \* 4.9 km),那当我们想查询10公里内的人,这个时候该如何进行查询呢?使用什么索引技术会比较合适呢? 欢迎在留言区畅所欲言,说出你的思考过程和最终答案。如果有收获,也欢迎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