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为什么我推荐互联网人要积极写专利? 你好,我是林外。今天是咱们课程的第一讲,我想跟你聊聊写专利这件事儿。 在开篇词中,我提到写专利对于我们这些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自己的好事情。但问题是,在公司撰写专利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既要通过业务部门的审批,又要通过法务部门的审批,还要跟公司外的专利代理人合作,最后耗时半年才能产出专利文书。我本来只是有个想法,就想简简单单做技术,最后因为写专利,被活生生逼成CEO:既要向上售卖价值,还得向下推进项目进度,还要承担结果和分配利益。 实际上,撰写专利之所以难,一个是因为我们平时了解很少,另一个是因为多人协作,这不仅考验我们单独做事的能力,还考验团队协作的能力。所以,在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会从**发明人**这个专利CEO的视角出发,带你解读专利撰写的常见痛点、疑问以及背后的原因,手把手帮你建立起专利认知,并完成人生的第一个专利。 那么,今天的第一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下,国家和公司为什么需要我们写专利。我在开篇词里其实也强调过,撰写专利是一个长远的事情,所以只有很深刻地理解Why ,我们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好了,下面,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 有些公司连免费下午茶都没有,为什么要在专利上撒这么多钱? 不知道你的公司有没有免费的下午茶,或者免费的餐饮?我原来所在的公司,确实没有。然而,公司却在发放专利奖金上,非常活跃和重视;而且据我所知,有不少公司有类似的情况。 实际上,公司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不过我觉得,与其关注公司说什么,不如关心公司花钱做什么。因为愿不愿意花钱,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看不看重这个事情。所以在开始分析具体原因之前,我先给你介绍下目前各家公司都在专利上投入了多少钱,咱们先对专利的物质奖励有个基本的了解。 ### 各家公司的专利奖金统计 由于我之前接触都是一线大厂,为了避免幸存者偏差,我在我的公众号《[林外的日课](https://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action=home&__biz=Mzg5ODU1NDk4Mw==&scene=124#wechat_redirect)》上,做了一轮调研,了解各家公司的专利奖金。 > 我一共设计了6个问题: >   > > 1. 你对本公司的专利奖励政策了解么?(单选) > 2. 你所在的公司市值/估值规模(单选) > 3. 提交奖:只要提交发明专利,公司就给发奖金,无论成不成(RMB)(单选) > 4. 受理奖:只要发明专利被知识产权局受理(接了这案子),公司就发奖金(单选) > 5. 授权奖:只要发明专利被知识产权局授权(判了这案子),公司就给发奖金(单选) > 6. 你们公司对外观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有多少奖金(RMB)(单选) 这次调研,总计回收了35份问卷。参与人当中,34%来自10亿美金规模以下的公司,20%来自10~100亿规模的公司;45%来自100亿美金规模及以上的公司。 具体的调研结果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c/e3/9c8fa5yy86b4cb5d26dea022778debe3.jpg?wh=2000x1125) 我来简单解释一下这张表: * 接近 7 成的公司,是有明确物质激励的,尤其在中型以上的公司; * 受理奖金(包含提交奖金),平均激励在 1000~3000 这个区间; * 授权奖金,平均激励区间在 10000~20000 之间,还有 2 成的公司,会给予 20000 以上激励。 当然,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和样本量是值得细化的。我也对口调研了几家互联网公司的专利奖金情况,大致如下: * 阿里:受理 3500;授权 20000。 * 字节:受理 4000;授权 8000。 * 中型公司:提交 500;受理 1500;授权 2000。 可见,虽然各个公司在奖金数额方面的差异性上丰俭由人,但不得不说,但凡真正鼓励的公司,都会确确实实拿出真金白银出来。 但公司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多钱?我拿这钱,合不合适呢?这钱,好拿么? ### 几个典型案例 在分析公司为什么这么做之前,我们一起来看几个重要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其实也能清晰地感知到,专利对一家公司而言有多么重要,尤其是一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公司。 **第一个,是众所周知的 **[华为5G事件](https://dragonsem.com/kepu/20211022143701.html)**。** 这件事情的背景,我们都有所了解,就不在这里啰嗦了。今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一下截止2021年5G专利的申请,以及商业化付费情况。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2/90/d2ba1d2da6e5fec92299a0af6a898190.jpg?wh=1056x1016) > 从5G专利申报来看,中国华为公司以超过15.39%的份额领先,其次是高通(Qualcomm),占11.24%;中兴(ZTE)占9.81%;三星(Samsung)占9.67%;诺基亚(Nokia)占9.01%。 >   > …… >   > 3月,华为宣布将从今年开始实施5G专利许可收费计划。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表示,华为公司预计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13亿美金之间,并公布了华为对5G多模手机的收费标准:华为对遵循5G标准的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为2.5美元,并提供适用于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 >   > 数据来源:[http://www.elecfans.com/d/1736476.html](http://www.elecfans.com/d/1736476.html) 我给你提取几个关键数字:15%的专利份额,每台设备2.5美金的授权费。可见,华为在5G上的布局,已经强大到让对手国家坐不住的程度。所以,有人会说:**专利,就是一家企业的核武器。**这一点,在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的逻辑里,更加明显。 **第二个故事,我们来看美国的一家公司高智发明。** 美国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高智公司),是一家由微软前CTO内森·麦沃尔德 (Nathan Myhrvold)创建于2000年的专利投机公司,主要靠向其他公司索取专利费而生存。 高智公司目前共运营1276家知名的“空壳”公司,拥有50亿美元的基金,在全球拥有3万至6万件专利。它作为美国第5大专利持有者,在全球位列前15名,迄今为止已经从专利许可中获益近20亿美元。由于这是一家空壳公司,没有具体的业务,这就导致它无法被起诉,因为它没有做出任何产品来侵权。这就像一家不在地球的组织,拥有了3万颗核弹,可以打击其他国家,但其他国家都打不到他,因为他压根不在地球。 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更有意思了,他们会出面去收购专利。由于量大,同时没有苹果这样的实体产品,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拥有专利;然后再把这些专利进行组合,并将组合专利的特许使用权,巨额的价格租给苹果、eBay、Google、英特尔、微软等公司,从而使之能构建专利防御体系,有效防范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骚扰。 所以,本质上这家公司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专利联盟,背后的股东就是欧美的各大互联网企业。这就让外部公司在这个范围内寸步难行。 好了,案例看完了,归根结底,这两个例子其实都在表明一件事情:专利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 ## 天时和地利,这才是撒钱的底层原因 那么,既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国家层面来说为什么要如此重视专利。 ### 天时:从国家的角度出发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我特意摘录出来: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说到这一部分,其实我特别有感触。时间先回溯到2010年,我的一位师兄从德国留学回来,和我们分享了一段IF(工业设计界的最高产品设计奖项)主席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判断,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工业设计是暂时做不起来的,原因有两个: * 中产阶级不够壮大,意味着没有足够基数的人,愿意为好一点的设计花费几倍的价格。比如:当年一支无印良品的圆珠笔要8块钱,而小卖部只要2块钱。 * 知识产权保护太弱,或者说知识产权立法严、执法松,意味着抄袭的成本太低。比如:当年小家电最实用的技能,叫做逆向工程,也就是把新品买来,扫描外形逆向建模再生产。 那么,我们国家在最近的5年,把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正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 * 外部,我国的综合国力达到了世界第二,可能会在15~20年之内成为第一。 * 在生产端,更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和公司,会被鼓励和支持。创新是需要很大成本的,如果做出来,马上被人抄袭,那就没人愿意创新了。这一点,会通过专利诉讼和专利商业化来保证。 * 在消费端,我们的中产阶级开始成熟,尤其是我国提出的共同富裕,这势必对整个中产阶级的壮大有深远的影响。那一刻,会有更多中产消费者愿意为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埋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所以,为了这个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国家就必然会在顶层设计制定很多有利政策,鼓励企业执行。 那接着我们就看看,企业会如何领悟和执行。 ### 地利:从公司的角度出发 最近三十年,每个行业的大力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激励,从房地产到互联网,无一不是。在这波知识产权的政策激励中,企业可以拿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是一家公司为什么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激励个人撰写专利。 那么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核心的利益点。 **第一,获得高新科技企业认证,从而实现企业所得税减免10个点的优惠。** 一般企业需要缴纳25%左右的企业所得税,而认证了高新科技的企业就只需要缴纳15%的企业所得税。由于高新科技企业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对象,所以在显性减税的基础上,政府(尤其地方政府)还会额外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比如:认定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从25%到15%的税率,足足有10个点的优惠,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利润来源。因为很多传统制造业,利润率都达不到 10 个点。 而申请专利,是获得高新科技认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一个初步的计算公式: * 新成立的企业,至少拥有1个发明专利或者5个实用新型专利。 * 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需要拥有15~18个专利,而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拥有的专利数应该是企业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数`*`5。 以上计算公式的来源,是媒体对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政策的解读。那么,细细研究下来,目前我们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主观量化考核指标中,总分100分。其中,知识产权部分占30分,科技成果转化占30分,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长性指标占20分。具体可以研读[这份报告](https://www.sohu.com/a/331607324_100153725),我摘取两个信息供你参考: * 知识产权部分:知识产权类型及数量(8分)、技术先进程度(8分)、业务关联性(8分)、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分)。 * 科技成果转化:平均年成果转化5项及以上得分为 25~30分。 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公司自己员工撰写的,并且和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更有助于获得高新企业认证。 **第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科技认可,提高市盈率。** 所有科技企业的市盈率都很高,有些企业可以做到50~100倍,这在资本市场里,非常受欢迎。 这里我附上一张蚂蚁2018年融资的PPT,你会发现为了彰显蚂蚁是一家科技公司,这里面就特意提到了专利数量。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5/b3/a55ef9579c77cc3280618e8688ca50b3.jpg?wh=2000x1125) **第三,在公司核心领域和未来战略领域上,优先构建防火墙。** 这部分的价值其实很难自证的,因为国内目前对发明专利的纠纷案件并不多。我尝试举一个国外产品的案例,来解释这个事情,因为这是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场景。 北美是一个相对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都很健全的地区,但在几年前,发生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剽窃事件。也就是在Snapchat拒绝Facebook的收购之后,这家社交公司露出了抄袭的獠牙。Facebook在旗下的几个核心产品,陆续复刻了多款功能,包括:阅后即焚、换脸滤镜等功能。 那么,如果Snapchat持有这些功能的各项发明专利,他们是不是就可以通过起诉Facebook专利侵权,来制止这些堂而皇之的剽窃行为?事实上,这条路极度难走,因为Snapchat本质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而Facebook作为这个领域的龙头,已经布局十几年了。在Facebook抄袭Snapchat的时候,Snapchat也不可避免要使用Facebook在即时通讯领域很多的专利。 可以说,**一家公司如果在一个领域有足够多的布局,那么在法理上几乎就是无敌状态。**因为专利诉讼的官司常见打法如下:S 公司起诉 F 公司在某个领域,有 5 项侵犯了专利的事迹;F 公司找出当前领域中,自己持有的且 S 公司侵权的专利 100 项,反诉 S 公司;法院会权衡之后,将 100-5 =95,得出 F 公司反诉成功的判决。这也是我在前面提到像高智发明,为什么在市场行为中会是一种无敌的存在。 也正是这么一个道理,让大公司之间可以互相抄袭,也让大公司可以肆无忌惮地抄袭小公司的产品。谁先构建足够大的防火墙,就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优势。我个人也很同意高智发明的一个观点:**未来,专利会成为比肩资金、流量的生产要素。** 最后,我想再用习近平主席的论断来结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你可以细细品味下这句话,未来对于公司和我们这些一线知识工作者的影响。 ## 小结 这节课里,我们是从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天时和地利的角度,去看待撰写专利这个事情。有朋友试读之后和我反馈,这个高度很高,会不会有些空。 我听完之后,还是坚持这个观点,甚至坚持把这节课放在课程的最前面:**我们在看待事物发生的Why时,站得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超纲的视角来洞悉事物的全貌。**因为国家政策一变化,就会影响公司方向,进而影响个人发展。 在专利撰写和国家政策、公司方向的关系上,我就有一个非常大的体会:有几年,专利审批周期非常长,有些专利方向非常难通过;而像区块链这样的专利,不仅速度快,而且审批的助力还很大。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4/e1/d44a2649a8b24f2d5e3397a5c60378e1.jpg?wh=2000x1090) 当然,后续的课程会更加接地气,会和撰写专利的How和What相关,也和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实际利益都休戚相关。下节课里,我会从“人和”的角度出发,来带你理解下我们个体为什么要撰写专利。 ## 思考题 前面我提到知识产权有三驾马车,分别是专利、著作权和商标。后两者,我们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在著作权领域,诞生了非常多商业化的作家、编剧和歌手等等,独立、有钱、有影响力;在商标领域,又是各家公司品牌的主要资产,可以流通和变现。 而代表技术创新的专利领域,却极少有代表性行业和工种出现,大部分撰写专利的人,都在公司里,成为了组织的一部分。所以我在想,**未来以专利创新为主要任务的知识工作者,他们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呢?** 你的答案是什么?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出你的思考和见解,一起描绘知识工作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