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讲 | Java有几种文件拷贝方式?哪一种最高效? 我在专栏上一讲提到,NIO不止是多路复用,NIO 2也不只是异步IO,今天我们来看看Java IO体系中,其他不可忽略的部分。 今天我要问你的问题是,Java有几种文件拷贝方式?哪一种最高效? ## 典型回答 Java有多种比较典型的文件拷贝实现方式,比如: 利用java.io类库,直接为源文件构建一个FileInputStream读取,然后再为目标文件构建一个FileOutputStream,完成写入工作。 ``` public static void copyFileByStream(File source, File dest) throws IOException { try (InputStream is = new FileInputStream(source); OutputStream os = new FileOutputStream(dest);){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length; while ((length = is.read(buffer)) > 0) { os.write(buffer, 0, length); } } } ``` 或者,利用java.nio类库提供的transferTo或transferFrom方法实现。 ``` public static void copyFileByChannel(File source, File dest) throws IOException { try (FileChannel sourceChannel = new FileInputStream(source) .getChannel(); FileChannel targetChannel = new FileOutputStream(dest).getChannel ();){ for (long count = sourceChannel.size() ;count>0 ;) { long transferred = sourceChannel.transferTo( sourceChannel.position(), count, targetChannel); sourceChannel.position(sourceChannel.position() + transferred); count -= transferred; } } } ``` 当然,Java标准类库本身已经提供了几种Files.copy的实现。 对于Copy的效率,这个其实与操作系统和配置等情况相关,总体上来说,NIO transferTo/From的方式**可能更快**,因为它更能利用现代操作系统底层机制,避免不必要拷贝和上下文切换。 ## 考点分析 今天这个问题,从面试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面试考察的点,针对我上面的典型回答,面试官还可能会从实践角度,或者IO底层实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问。这一讲的内容从面试题出发,主要还是为了让你进一步加深对Java IO类库设计和实现的了解。 从实践角度,我前面并没有明确说NIO transfer的方案一定最快,真实情况也确实未必如此。我们可以根据理论分析给出可行的推断,保持合理的怀疑,给出验证结论的思路,有时候面试官考察的就是如何将猜测变成可验证的结论,思考方式远比记住结论重要。 从技术角度展开,下面这些方面值得注意: * 不同的copy方式,底层机制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零拷贝(zero-copy)可能有性能优势? * Buffer分类与使用。 * Direct Buffer对垃圾收集等方面的影响与实践选择。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 知识扩展 1.拷贝实现机制分析 先来理解一下,前面实现的不同拷贝方法,本质上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首先,你需要理解用户态空间(User Space)和内核态空间(Kernel Space),这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内核、硬件驱动等运行在内核态空间,具有相对高的特权;而用户态空间,则是给普通应用和服务使用。你可以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_spa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_space)。 当我们使用输入输出流进行读写时,实际上是进行了多次上下文切换,比如应用读取数据时,先在内核态将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核缓存,再切换到用户态将数据从内核缓存读取到用户缓存。 写入操作也是类似,仅仅是步骤相反,你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d/85/6d2368424431f1b0d2b935386324b585.png) 所以,这种方式会带来一定的额外开销,可能会降低IO效率。 而基于NIO transferTo的实现方式,在Linux和Unix上,则会使用到零拷贝技术,数据传输并不需要用户态参与,省去了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和不必要的内存拷贝,进而可能提高应用拷贝性能。注意,transferTo不仅仅是可以用在文件拷贝中,与其类似的,例如读取磁盘文件,然后进行Socket发送,同样可以享受这种机制带来的性能和扩展性提高。 transferTo的传输过程是: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0/ea/b0c8226992bb97adda5ad84fe25372ea.png) 2.Java IO/NIO源码结构 前面我在典型回答中提了第三种方式,即Java标准库也提供了文件拷贝方法(java.nio.file.Files.copy)。如果你这样回答,就一定要小心了,因为很少有问题的答案是仅仅调用某个方法。从面试的角度,面试官往往会追问:既然你提到了标准库,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有的公司面试官以喜欢追问而出名,直到追问到你说不知道。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不是那么直观,因为实际上有几个不同的copy方法。 ``` public static Path copy(Path source, Path target, CopyOption... options) throws IOException ``` ``` public static long copy(InputStream in, Path target, CopyOption... options) throws IOException ``` ``` public static long copy(Path source, OutputStream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可以看到,copy不仅仅是支持文件之间操作,没有人限定输入输出流一定是针对文件的,这是两个很实用的工具方法。 后面两种copy实现,能够在方法实现里直接看到使用的是InputStream.transferTo(),你可以直接看源码,其内部实现其实是stream在用户态的读写;而对于第一种方法的分析过程要相对麻烦一些,可以参考下面片段。简单起见,我只分析同类型文件系统拷贝过程。 ``` public static Path copy(Path source, Path target, CopyOption... options)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SystemProvider provider = provider(source); if (provider(target) == provider) { // same provider provider.copy(source, target, options);//这是本文分析的路径 } else { // different providers CopyMoveHelper.copyToForeignTarget(source, target, options); } return target; } ``` 我把源码分析过程简单记录如下,JDK的源代码中,内部实现和公共API定义也不是可以能够简单关联上的,NIO部分代码甚至是定义为模板而不是Java源文件,在build过程自动生成源码,下面顺便介绍一下部分JDK代码机制和如何绕过隐藏障碍。 * 首先,直接跟踪,发现FileSystemProvider只是个抽象类,阅读它的[源码](http://hg.openjdk.java.net/jdk/jdk/file/f84ae8aa5d88/src/java.base/share/classes/java/nio/file/spi/FileSystemProvider.java)能够理解到,原来文件系统实际逻辑存在于JDK内部实现里,公共API其实是通过ServiceLoader机制加载一系列文件系统实现,然后提供服务。 * 我们可以在JDK源码里搜索FileSystemProvider和nio,可以定位到[sun/nio/fs](http://hg.openjdk.java.net/jdk/jdk/file/f84ae8aa5d88/src/java.base/share/classes/sun/nio/fs),我们知道NIO底层是和操作系统紧密相关的,所以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部分特有文件系统逻辑。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e/f7/5e0bf3130dffa8e56f398f0856eb76f7.png) * 省略掉一些细节,最后我们一步步定位到UnixFileSystemProvider → UnixCopyFile.Transfer,发现这是个本地方法。 * 最后,明确定位到[UnixCopyFile.c](http://hg.openjdk.java.net/jdk/jdk/file/f84ae8aa5d88/src/java.base/unix/native/libnio/fs/UnixCopyFile.c),其内部实现清楚说明竟然只是简单的用户态空间拷贝! 所以,我们明确这个最常见的copy方法其实不是利用transferTo,而是本地技术实现的用户态拷贝。 前面谈了不少机制和源码,我简单从实践角度总结一下,如何提高类似拷贝等IO操作的性能,有一些宽泛的原则: * 在程序中,使用缓存等机制,合理减少IO次数(在网络通信中,如TCP传输,window大小也可以看作是类似思路)。 * 使用transferTo等机制,减少上下文切换和额外IO操作。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转换过程,比如编解码;对象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比如操作文本文件或者网络通信,如果不是过程中需要使用文本信息,可以考虑不要将二进制信息转换成字符串,直接传输二进制信息。 3.掌握NIO Buffer 我在上一讲提到Buffer是NIO操作数据的基本工具,Java为每种原始数据类型都提供了相应的Buffer实现(布尔除外),所以掌握和使用Buffer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涉及Direct Buffer等使用,因为其在垃圾收集等方面的特殊性,更要重点掌握。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2/6e/5220029e92bc21e99920937a8210276e.png) Buffer有几个基本属性: * capacity,它反映这个Buffer到底有多大,也就是数组的长度。 * position,要操作的数据起始位置。 * limit,相当于操作的限额。在读取或者写入时,limit的意义很明显是不一样的。比如,读取操作时,很可能将limit设置到所容纳数据的上限;而在写入时,则会设置容量或容量以下的可写限度。 * mark,记录上一次postion的位置,默认是0,算是一个便利性的考虑,往往不是必须的。 前面三个是我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我简单梳理下Buffer的基本操作: * 我们创建了一个ByteBuffer,准备放入数据,capacity当然就是缓冲区大小,而position就是0,limit默认就是capacity的大小。 * 当我们写入几个字节的数据时,position就会跟着水涨船高,但是它不可能超过limit的大小。 * 如果我们想把前面写入的数据读出来,需要调用flip方法,将position设置为0,limit设置为以前的position那里。 * 如果还想从头再读一遍,可以调用rewind,让limit不变,position再次设置为0。 更进一步的详细使用,我建议参考相关[教程](http://tutorials.jenkov.com/java-nio/buffers.html)。 4.Direct Buffer和垃圾收集 我这里重点介绍两种特别的Buffer。 * Direct Buffer:如果我们看Buffer的方法定义,你会发现它定义了isDirect()方法,返回当前Buffer是否是Direct类型。这是因为Java提供了堆内和堆外(Direct)Buffer,我们可以以它的allocate或者allocateDirect方法直接创建。 * MappedByteBuffer:它将文件按照指定大小直接映射为内存区域,当程序访问这个内存区域时将直接操作这块儿文件数据,省去了将数据从内核空间向用户空间传输的损耗。我们可以使用[FileChannel.map](https://docs.oracle.com/javase/9/docs/api/java/nio/channels/FileChannel.html#map-java.nio.channels.FileChannel.MapMode-long-long-)创建MappedByteBuffer,它本质上也是种Direct Buffer。 在实际使用中,Java会尽量对Direct Buffer仅做本地IO操作,对于很多大数据量的IO密集操作,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性能优势,因为: * Direct Buffer生命周期内内存地址都不会再发生更改,进而内核可以安全地对其进行访问,很多IO操作会很高效。 * 减少了堆内对象存储的可能额外维护工作,所以访问效率可能有所提高。 但是请注意,Direct Buffer创建和销毁过程中,都会比一般的堆内Buffer增加部分开销,所以通常都建议用于长期使用、数据较大的场景。 使用Direct Buffer,我们需要清楚它对内存和JVM参数的影响。首先,因为它不在堆上,所以Xmx之类参数,其实并不能影响Direct Buffer等堆外成员所使用的内存额度,我们可以使用下面参数设置大小: ``` -XX:MaxDirectMemorySize=512M ``` 从参数设置和内存问题排查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我们在计算Java可以使用的内存大小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堆的需要,还有Direct Buffer等一系列堆外因素。如果出现内存不足,堆外内存占用也是一种可能性。 另外,大多数垃圾收集过程中,都不会主动收集Direct Buffer,它的垃圾收集过程,就是基于我在专栏前面所介绍的Cleaner(一个内部实现)和幻象引用(PhantomReference)机制,其本身不是public类型,内部实现了一个Deallocator负责销毁的逻辑。对它的销毁往往要拖到full GC的时候,所以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OutOfMemoryError。 对于Direct Buffer的回收,我有几个建议: * 在应用程序中,显式地调用System.gc()来强制触发。 * 另外一种思路是,在大量使用Direct Buffer的部分框架中,框架会自己在程序中调用释放方法,Netty就是这么做的,有兴趣可以参考其实现(PlatformDependent0)。 * 重复使用Direct Buffer。 5.跟踪和诊断Direct Buffer内存占用? 因为通常的垃圾收集日志等记录,并不包含Direct Buffer等信息,所以Direct Buffer内存诊断也是个比较头疼的事情。幸好,在JDK 8之后的版本,我们可以方便地使用Native Memory Tracking(NMT)特性来进行诊断,你可以在程序启动时加上下面参数: ``` -XX:NativeMemoryTracking={summary|detail} ``` 注意,激活NMT通常都会导致JVM出现5%~10%的性能下降,请谨慎考虑。 运行时,可以采用下面命令进行交互式对比: ``` // 打印NMT信息 jcmd VM.native_memory detail // 进行baseline,以对比分配内存变化 jcmd VM.native_memory baseline // 进行baseline,以对比分配内存变化 jcmd VM.native_memory detail.diff ``` 我们可以在Internal部分发现Direct Buffer内存使用的信息,这是因为其底层实际是利用unsafe\_allocatememory。严格说,这不是JVM内部使用的内存,所以在JDK 11以后,其实它是归类在other部分里。 JDK 9的输出片段如下,“+”表示的就是diff命令发现的分配变化: ``` -Internal (reserved=679KB +4KB, committed=679KB +4KB) (malloc=615KB +4KB #1571 +4) (mmap: reserved=64KB, committed=64KB) ``` **注意**:JVM的堆外内存远不止Direct Buffer,NMT输出的信息当然也远不止这些,我在专栏后面有综合分析更加具体的内存结构的主题。 今天我分析了Java IO/NIO底层文件操作数据的机制,以及如何实现零拷贝的高性能操作,梳理了Buffer的使用和类型,并针对Direct Buffer的生命周期管理和诊断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 一课一练 关于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你做到心中有数了吗?你可以思考下,如果我们需要在channel读取的过程中,将不同片段写入到相应的Buffer里面(类似二进制消息分拆成消息头、消息体等),可以采用NIO的什么机制做到呢? 请你在留言区写写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会选出经过认真思考的留言,送给你一份学习鼓励金,欢迎你与我一起讨论。 你的朋友是不是也在准备面试呢?你可以“请朋友读”,把今天的题目分享给好友,或许你能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