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CLAP模型: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 你好,我是张鹏。 在这门课程的第1讲,我想跟你一起探讨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 ## 为什么要学复盘模型 你可能会想:“学会一些技巧不就能做复盘了吗,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学模型呢?” 首先,技巧虽然可能很管用,但却是零散的,而模型是体系化的,所以掌握了模型,你就不容易遗漏关键环节,考虑问题会比较周全。 其次,技巧虽然可能很巧妙,但是往往对使用条件有要求,而模型的通用性比较强,所以掌握了模型,你就不容易突然傻眼,哪怕遇到少见的、复杂的情况,也能不慌不忙地应对。 复盘模型,就相当于出门前“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和钱包)的口诀,解数学方程的万能公式,你说重不重要呢? ## 复盘常见的模型 不过,模型本身也有高下之分。在开篇词中我提到过,**复盘的目的是对未来的优化**,所以一个模型到底好不好用,就要看它帮助我们做优化的能力怎么样。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先介绍两个常见的复盘模型,看看它们是怎么做优化的。 ### 模型一:PDCA(Plan-Do-Check-Act) 第一个模型是**PDCA模型**,它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的,后来因为另一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的宣传推广而得到普及,所以又叫**戴明环**。 PDCA这4个字母分别代表4个环节: 1. **Plan(计划):**制定目标和计划。 2. **Do(执行)**:展开任务、组织实施。 3. **Check(检查)**:检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最终结果。 4. **Act(处理)**:处理检查结果,肯定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流程;总结失败的教训,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次PDCA循环中去解决。 整个模型的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c/11/cc86d756d66cd03cc090f0e614316a11.jpg?wh=2700*1000 "PDCA模型示意图")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Check检查环节和Act处理环节,这两个环节要审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PDCA的优化体现在对具体做事标准的修订**,比如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财务规范等,常见易错点可以整理成Checklist,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固化到流程中。PDCA每循环一次,做事的标准就验证或优化了一次。 这也跟它的历史起源有关,因为最早它是用来做**质量管理**的,就是要狠抓品控,“死磕”标准,精益求精。 使用PDCA的典型代表就是**诺基亚(Nokia)公司**了。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前10年,诺基亚可以说引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在行业内是无敌的存在。 你可能没有用过诺基亚的手机,但你一定听过“诺基亚手机可以砸核桃”的段子,江湖上甚至流传着“诺基亚手机挡子弹”的传说。这些质量品控方面的口碑,就有PDCA的功劳。 直到3G时代初期,诺基亚仍然是手机行业的老大,当时在通信质量、制作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初代iPhone做得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PDCA这么管用,为什么诺基亚会在后面的竞争中一败涂地呢? 这就要说到PDCA模型的局限性了。刚才我们提到,PDCA的优化体现在修订具体做事的标准,这也意味着它**缺乏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机制**。 换句话说,PDCA只会教你实现目标,不会教你调整目标;只会告诉你怎么把事情做好,不会告诉你是不是该做别的事情了。 诺基亚的确能把手机做好,但是苹果公司的iPhone却重新定义了手机。 所以PDCA模型比较适合**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比的是**质量、成本和效率**等传统核心价值。 但是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又叫VUCA时代,因为它的特点包括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市场需求要靠自己去发掘和创造,我们甚至连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质量、成本和效率,这些当然还是很重要,但是这方面的能力早已经不是决胜能力,而只是必备的基础能力。在这个时代,**洞察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或者说面向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应地,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就要能够**分析需求、调整目标**,今年行,明年行,而且五年十年以后还能行。 ### 模型二:PDF(Preview-Do-FuPan) 第二个模型是**PDF模型**,它是由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引入做事过程中的,所以也叫**柳传志环**。 PDF这3个字母分别代表3次行动: 1. **Preview(沙盘推演)**:在做事之前把所有的可能性推演一遍,找出最佳方案。 2. **Do(执行)**:具体的方案落地执行。 3. **FuPan(复盘)**:事后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复盘。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PDF模型的时候,会觉得它跟PDCA模型很像:Preview就是Plan,Do和Do完全一样,FuPan就相当于Check和Act。 其实这是不对的,两个模型完全不是一回事。PDCA是把一件事情分成4个环节来做;而PDF是把一件事情重复做3次,其中第1次的沙盘推演和第3次的复盘是虚拟地做,只有第2次执行是实际地做。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PDF模型的复盘部分,它可以分为4个环节,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d/da/cdec0bff73yyyyf6efefe67d1a3e66da.jpg?wh=2700*1000 "PDF模型复盘部分示意图") 1. **目标**:当初设定的目标是什么,设定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2. **结果**:对照目标评估现在的工作成果,是完成了,没有完成,还是部分完成。 3. **分析**:通过不停地追问,找到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 4. **总结**:继续深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规律还要经过其他案例验证从而避免偶然性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PDF的优化体现在**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比如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和目标客群等,可以根据行业趋势、竞品策略和用户需求等因素来灵活调整,适应变化。 2002年,戴尔在中国的PC市场异军突起,联想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于是联想集团内部组织了复盘。因为联想采用的是分级代理分销模式,而戴尔采用的是直销模式,拥有低库存、去中间商和按需定制等优势,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份额下降的原因是“直销模式比分销模式好”,结论是要变更销售模式。 但是核心高层经过周密的推演得到一条关键的战略洞察:**与戴尔的竞争,本质上是组织效率和客户价值感受的竞争**。所以后来的结论是: 第一,针对内部沟通成本太高、决策流程固化和反应慢的问题,将结构扁平化,把全国7个大区重组为18个分区,决策权进一步下放,从而更高效地响应市场。 第二,针对戴尔的直销优势,把销售模式调整为直销与分销结合,针对个人客户采用直销模式,针对大客户和企业客户,采用增值服务更好的的分销模式。 最终,联想在一年之内夺回了丢失的市场份额。直到2020年,联想在全球和中国的PC市场份额都名列前茅,稳居行业前两名。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PDF模型这么管用,为什么联想的手机业务却做不起来呢? 要知道,中国国产手机市场也曾有过“中华酷联”(中兴、华为、联想和酷派)的时代,现在却变成了华为、OPPO、VIVO和小米的天下。 这说明,PDF模型也有它的局限性。虽然PDF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因为缺乏颗粒度更细的流程和标准,所以它**严重依赖复盘者的个人能力,可复制性不强**。 也就是说,这个人成功了,换一个人不一定成功;甚至这个人这次成功了,下一次也不一定成功。 事实上,PDF模型要想用出效果,复盘者不但要有摸爬滚打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跨部门跨领域的大局观,因为这样才能洞察到业务问题的关键;也要得到老板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因为这样才有魄力去否定大部分人的错误认知,才有底气去坚持自己的看法。 但是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机会注定是非常稀缺的,而且在VUCA时代会更加稀缺。 因为VUCA时代特点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市场碎片化和用户碎片化**。 自上而下的业务规划和指令传达当然还是很重要,但光靠这一点已经很难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个时代,**让更多的员工能直接参与到洞察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来**,同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现在企业趋向于结构扁平化和服务多元化。层级变少了,高管变少了,束缚也变少了;但是虚拟团队或行动小组变多了,独立负责一小块业务的人变多了,基层的能量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相应地,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要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用出效果、互相赋能**,我用我行,你用你也行,不但自己行,还带动团队和公司一起行。 ## CLAP模型 分析到这里,我想起了达尔文的一句关于进化的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其实,**复盘的本质就是进化**,**复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VUCA时代,环境的变化更快、更复杂、更模糊、更加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企业更加需要复盘,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复盘。这也对复盘模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基于开篇词对复盘目的的解读和这一讲对复盘模型的分析,我构建了一个CLAP模型。CLAP这4个字母,分别组成一次循环的4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7/95/c7b4607d9ee15f543da436592c094495.jpg?wh=2700*1000 "CLAP模型示意图") 1. **对比(Comparison)**:陈述结果,和最初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也就是对事实的总结。 2. **逻辑(Logic)**:梳理逻辑,解释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对原因的分析。 3. **认知(Acknowledge)**:提出假设,更新对业务和用户的理解,也就是对认知的修正。 4. **规划(Project)**:制定改进规划,在实践中验证,也就是对未来的优化。得到的结果,又可以作为下一次循环的依据。 CLAP模型不但能优化做事细节,也能优化业务战略,从而弥补了PDCA模型的局限性。 当然,如果光是这样,CLAP模型看上去似乎和PDF模型的复盘部分并没有本质区别。 不过别着急,我在CLAP的基础上,还补充了OPTM框架。OPTM这4个字母,分别代表复盘的3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yy/d5/yy616cyy5bfbebff8fa123bbc783fdd5.jpg?wh=2700*2910 "OPTM框架下的CLAP模型") 1. **组织(Organization)层**:一支专业的复盘团队,负责组织复盘行动,建设和维护流程、方法和工具,以及分享复盘结论等工作,这是**人**的层级。 2. **流程(Process)层**:一套标准的复盘流程,包括会前准备、召开复盘会议和会后执行三个阶段,具体展开就是CLAP模型,这是**事**的层级。 3. **工具&方法(Tools & Methods)层**:一系列实用的复盘工具和方法,拿来就能用,保证每个步骤都能顺利落地,这是**物**的层级。 CLAP模型有了OPTM的框架加持,实际应用时的颗粒度就更细了,可复制性大大提高,非核心高层的普通人也可以用出效果,互相赋能,从而弥补了PDF模型的局限性。 实际上,OPTM是英文单词Optimize的缩写,意思是优化,正好是复盘的目的。 CLAP在英文中有掌声的意思,它也是你在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复盘之后会收获的东西。 那么,OPTM框架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CLAP模型又要怎么使用呢?别着急,下一讲,我会用一个具体案例为你详细讲解。 ## 小结 这一讲我们探讨了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我先为你分析了两个常见的模型,然后向你介绍了我自己提出的OPTM框架下的CLAP模型。现在,我们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1. PDCA模型包括4个环节,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修订具体做事标准,但是局限性在于缺乏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机制。 2. PDF模型的复盘部分包括4个环节,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业务战略,但是局限性在于严重依赖复盘者的个人能力、可复制性不强。 3. CLAP模型包括4个环节,对比、逻辑、认知和规划,它既能优化做事细节,也优化业务战略;而且在OPTM框架下,从组织、流程、工具&方法这三个层级细化了实际应用时的颗粒度,提高了可复制性。 ##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思考题给你吧。你或者你所在的团队之前是怎么做复盘的呢?学完这一讲,你觉得以前的复盘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