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 进程间通信:遇到大项目需要项目组之间的合作才行 前面咱们接项目的时候,主要强调项目之间的隔离性。这是因为,我们刚开始接的都是小项目。随着我们接的项目越来越多,就难免遇到大项目,这就需要多个项目组进行合作才能完成。 两个项目组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与合作呢?作为老板,你应该如何设计整个流程呢? ## 管道模型 好在有这么多成熟的项目管理流程可以参考。最最传统的模型就是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所谓的瀑布模型,其实就是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分成多个阶段,往往是上一个阶段完全做完,才将输出结果交给下一个阶段。就像下面这张图展示的一样。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d/c9/ed1fd2ede7a8fef5508c877e722345c9.png) 这种模型类似进程间通信的**管道模型**。还记得咱们最初学Linux命令的时候,有下面这样一行命令: ``` ps -ef | grep 关键字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9 ``` 这里面的竖线“|”就是一个管道。它会将前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后一个命令的输入。从管道的这个名称可以看出来,管道是一种单向传输数据的机制,它其实是一段缓存,里面的数据只能从一端写入,从另一端读出。如果想互相通信,我们需要创建两个管道才行。 管道分为两种类型,“|” 表示的管道称为**匿名管道**,意思就是这个类型的管道没有名字,用完了就销毁了。就像上面那个命令里面的一样,竖线代表的管道随着命令的执行自动创建、自动销毁。用户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用管道这种技术,就已经解决了问题。所以这也是面试题里面经常会问的,到时候千万别说这是竖线,而要回答背后的机制,管道。 另外一种类型是**命名管道**。这个类型的管道需要通过mkfifo命令显式地创建。 ``` mkfifo hello ``` hello就是这个管道的名称。管道以文件的形式存在,这也符合Linux里面一切皆文件的原则。这个时候,我们ls一下,可以看到,这个文件的类型是p,就是pipe的意思。 ``` # ls -l prw-r--r-- 1 root root 0 May 21 23:29 hello ``` 接下来,我们可以往管道里面写入东西。例如,写入一个字符串。 ``` # echo "hello world" > hello ``` 这个时候,管道里面的内容没有被读出,这个命令就是停在这里的,这说明当一个项目组要把它的输出交接给另一个项目组做输入,当没有交接完毕的时候,前一个项目组是不能撒手不管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连接一个终端。在终端中,用下面的命令读取管道里面的内容: ``` # cat < hello hello world ``` 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管道里面的内容被读取出来,打印到了终端上;另一方面,echo那个命令正常退出了,也即交接完毕,前一个项目组就完成了使命,可以解散了。 我们可以看出,瀑布模型的开发流程效率比较低下,因为团队之间无法频繁地沟通。而且,管道的使用模式,也不适合进程间频繁地交换数据。 于是,我们还得想其他的办法,例如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传统外企的沟通方式——邮件。邮件有一定的格式,例如抬头,正文,附件等,发送邮件可以建立收件人列表,所有在这个列表中的人,都可以反复地在此邮件基础上回复,达到频繁沟通的目的。 ## 消息队列模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c/a4/ac6ad6c9e7e3831f6d813113ae1c5ba4.png) 这种模型类似进程间通信的消息队列模型。和管道将信息一股脑儿地从一个进程,倒给另一个进程不同,消息队列有点儿像邮件,发送数据时,会分成一个一个独立的数据单元,也就是消息体,每个消息体都是固定大小的存储块,在字节流上不连续。 这个消息结构的定义我写在下面了。这里面的类型type和正文text没有强制规定,只要消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约定好即可。 ``` struct msg_buffer { long mtype; char mtext[1024]; }; ``` 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消息队列,使用**msgget函数**。这个函数需要有一个参数key,这是消息队列的唯一标识,应该是唯一的。如何保持唯一性呢?这个还是和文件关联。 我们可以指定一个文件,ftok会根据这个文件的inode,生成一个近乎唯一的key。只要在这个消息队列的生命周期内,这个文件不要被删除就可以了。只要不删除,无论什么时刻,再调用ftok,也会得到同样的key。这种key的使用方式在这一章会经常遇到,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System V IPC进程间通信机制体系中。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messagequeueid; key_t key; if((key = ftok("/root/messagequeue/messagequeuekey", 1024)) < 0) { perror("ftok error"); exit(1); } printf("Message Queue key: %d.\n", key); if ((messagequeueid = msgget(key, IPC_CREAT|0777)) == -1) { perror("msgget error"); exit(1); } printf("Message queue id: %d.\n", messagequeueid); } ``` 在运行上面这个程序之前,我们先使用命令touch messagequeuekey,创建一个文件,然后多次执行的结果就会像下面这样: ``` # ./a.out Message Queue key: 92536. Message queue id: 32768. ``` System V IPC体系有一个统一的命令行工具:ipcmk,ipcs和ipcrm用于创建、查看和删除IPC对象。 例如,ipcs -q就能看到上面我们创建的消息队列对象。 ``` # ipcs -q ------ Message Queues -------- key msqid owner perms used-bytes messages 0x00016978 32768 root 777 0 0 ```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发送信息。发送消息主要调用**msgsnd函数**。第一个参数是message queue的id,第二个参数是消息的结构体,第三个参数是消息的长度,最后一个参数是flag。这里IPC\_NOWAIT表示发送的时候不阻塞,直接返回。 下面的这段程序,getopt\_long、do-while循环以及switch,是用来解析命令行参数的。命令行参数的格式定义在long\_options里面。每一项的第一个成员“id”“type”“message”是参数选项的全称,第二个成员都为1,表示参数选项后面要跟参数,最后一个成员’i’‘t’'m’是参数选项的简称。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msg_buffer { long mtype; char mtext[1024];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ext_option; const char* const short_options = "i:t:m:"; const struct option long_options[] = { { "id", 1, NULL, 'i'}, { "type", 1, NULL, 't'}, { "message", 1, NULL, 'm'}, { NULL, 0, NULL, 0 } }; int messagequeueid = -1; struct msg_buffer buffer; buffer.mtype = -1; int len = -1; char * message = NULL; do { next_option = getopt_long (argc, argv, short_options, long_options, NULL); switch (next_option) { case 'i': messagequeueid = atoi(optarg); break; case 't': buffer.mtype = atol(optarg); break; case 'm': message = optarg; len = strlen(message) + 1; if (len > 1024) { perror("message too long."); exit(1); } memcpy(buffer.mtext, message, len); break; default: break; } }while(next_option != -1); if(messagequeueid != -1 && buffer.mtype != -1 && len != -1 && message != NULL){ if(msgsnd(messagequeueid, &buffer, len, IPC_NOWAIT) == -1){ perror("fail to send message."); exit(1); } } else { perror("arguments error"); } return 0; } ``` 接下来,我们可以编译并运行这个发送程序。 ``` gcc -o send sendmessage.c ./send -i 32768 -t 123 -m "hello world" ```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如何收消息。收消息主要调用**msgrcv函数**,第一个参数是message queue的id,第二个参数是消息的结构体,第三个参数是可接受的最大长度,第四个参数是消息类型,最后一个参数是flag,这里IPC\_NOWAIT表示接收的时候不阻塞,直接返回。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msg_buffer { long mtype; char mtext[1024];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next_option; const char* const short_options = "i:t:"; const struct option long_options[] = { { "id", 1, NULL, 'i'}, { "type", 1, NULL, 't'}, { NULL, 0, NULL, 0 } }; int messagequeueid = -1; struct msg_buffer buffer; long type = -1; do { next_option = getopt_long (argc, argv, short_options, long_options, NULL); switch (next_option) { case 'i': messagequeueid = atoi(optarg); break; case 't': type = atol(optarg); break; default: break; } }while(next_option != -1); if(messagequeueid != -1 && type != -1){ if(msgrcv(messagequeueid, &buffer, 1024, type, IPC_NOWAIT) == -1){ perror("fail to recv message."); exit(1); } printf("received message type : %d, text: %s.", buffer.mtype, buffer.mtext); } else { perror("arguments error"); } return 0; } ``` 接下来,我们可以编译并运行这个发送程序。可以看到,如果有消息,可以正确地读到消息;如果没有,则返回没有消息。 ``` # ./recv -i 32768 -t 123 received message type : 123, text: hello world. # ./recv -i 32768 -t 123 fail to recv message.: No message of desired type ``` 有了消息这种模型,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就像咱们平时发邮件一样,你来一封,我回一封,可以频繁沟通了。 ## 共享内存模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f/38/df910e4383885b1aceaafb52b9bb5638.png) 但是有时候,项目组之间的沟通需要特别紧密,而且要分享一些比较大的数据。如果使用邮件,就发现,一方面邮件的来去不及时;另外一方面,附件大小也有限制,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经常采取的方式就是,把两个项目组在需要合作的期间,拉到一个会议室进行合作开发,这样大家可以直接交流文档呀,架构图呀,直接在白板上画或者直接扔给对方,就可以直接看到。 可以看出来,共享会议室这种模型,类似进程间通信的**共享内存模型**。前面咱们讲内存管理的时候,知道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虚拟内存空间,不同的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映射到不同的物理内存中去。这个进程访问A地址和另一个进程访问A地址,其实访问的是不同的物理内存地址,对于数据的增删查改互不影响。 但是,咱们是不是可以变通一下,拿出一块虚拟地址空间来,映射到相同的物理内存中。这样这个进程写入的东西,另外一个进程马上就能看到了,都不需要拷贝来拷贝去,传来传去。 共享内存也是System V IPC进程间通信机制体系中的,所以从它使用流程可以看到熟悉的面孔。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共享内存,调用shmget。在这个体系中,创建一个IPC对象都是xxxget,这里面第一个参数是key,和msgget里面的key一样,都是唯一定位一个共享内存对象,也可以通过关联文件的方式实现唯一性。第二个参数是共享内存的大小。第三个参数如果是IPC\_CREAT,同样表示创建一个新的。 ``` int shmget(key_t key, size_t size, int flag); ``` 创建完毕之后,我们可以通过ipcs命令查看这个共享内存。 ``` #ipcs ­­--shmems ------ Shared Memory Segments ------ ­­­­­­­­ key shmid owner perms bytes nattch status 0x00000000 19398656 marc 600 1048576 2 dest ``` 接下来,如果一个进程想要访问这一段共享内存,需要将这个内存加载到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的某个位置,通过shmat函数,就是attach的意思。其中addr就是要指定attach到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地址的设定难度比较大,除非对于内存布局非常熟悉,否则可能会attach到一个非法地址。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addr设为NULL,让内核选一个合适的地址。返回值就是真正被attach的地方。 ``` void *shmat(int shm_id, const void *addr, int flag); ``` 如果共享内存使用完毕,可以通过shmdt解除绑定,然后通过shmctl,将cmd设置为IPC\_RMID,从而删除这个共享内存对象。 ``` int shmdt(void *addr); int shmctl(int shm_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 ## 信号量 这里你是不是有一个疑问,如果两个进程attach同一个共享内存,大家都往里面写东西,很有可能就冲突了。例如两个进程都同时写一个地址,那先写的那个进程会发现内容被别人覆盖了。 所以,这里就需要一种保护机制,使得同一个共享的资源,同时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在System V IPC进程间通信机制体系中,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就是信号量(Semaphore)。因此,信号量和共享内存往往要配合使用。 信号量其实是一个计数器,主要用于实现进程间的互斥与同步,而不是用于存储进程间通信数据。 我们可以将信号量初始化为一个数值,来代表某种资源的总体数量。对于信号量来讲,会定义两种原子操作,一个是**P操作**,我们称为**申请资源操作**。这个操作会申请将信号量的数值减去N,表示这些数量被他申请使用了,其他人不能用了。另一个是**V操作**,我们称为**归还资源操作**,这个操作会申请将信号量加上M,表示这些数量已经还给信号量了,其他人可以使用了。 例如,你有100元钱,就可以将信号量设置为100。其中A向你借80元,就会调用P操作,申请减去80。如果同时B向你借50元,但是B的P操作比A晚,那就没有办法,只好等待A归还钱的时候,B的P操作才能成功。之后,A调用V操作,申请加上30元,也就是还给你30元,这个时候信号量有50元了,这时候B的P操作才能成功,才能借走这50元。 所谓**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就是任何一块钱,都只能通过P操作借给一个人,不能同时借给两个人。也就是说,当A的P操作(借80)和B的P操作(借50),几乎同时到达的时候,不能因为大家都看到账户里有100就都成功,必须分个先来后到。 如果想创建一个信号量,我们可以通过semget函数。看,又是xxxget,第一个参数key也是类似的,第二个参数num\_sems不是指资源的数量,而是表示可以创建多少个信号量,形成一组信号量,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多种资源需要管理,可以创建一个信号量组。 ``` int semget(key_t key, int num_sems, int sem_flags); ``` 接下来,我们需要初始化信号量的总的资源数量。通过semctl函数,第一个参数semid是这个信号量组的id,第二个参数semnum才是在这个信号量组中某个信号量的id,第三个参数是命令,如果是初始化,则用SETVAL,第四个参数是一个union。如果初始化,应该用里面的val设置资源总量。 ``` int semctl(int semid, int semnum, int cmd, union semun args); union semun { int val; struct semid_ds *buf; unsigned short int *array; struct seminfo *__buf; }; ``` 无论是P操作还是V操作,我们统一用semop函数。第一个参数还是信号量组的id,一次可以操作多个信号量。第三个参数numops就是有多少个操作,第二个参数将这些操作放在一个数组中。 数组的每一项是一个struct sembuf,里面的第一个成员是这个操作的对象是哪个信号量。 第二个成员就是要对这个信号量做多少改变。如果sem\_op < 0,就请求sem\_op的绝对值的资源。如果相应的资源数可以满足请求,则将该信号量的值减去sem\_op的绝对值,函数成功返回。 当相应的资源数不能满足请求时,就要看sem\_flg了。如果把sem\_flg设置为IPC\_NOWAIT,也就是没有资源也不等待,则semop函数出错返回EAGAIN。如果sem\_flg 没有指定IPC\_NOWAIT,则进程挂起,直到当相应的资源数可以满足请求。若sem\_op > 0,表示进程归还相应的资源数,将 sem\_op 的值加到信号量的值上。如果有进程正在休眠等待此信号量,则唤醒它们。 ``` int semop(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emoparray[], size_t numops); struct sembuf { short sem_num; // 信号量组中对应的序号,0~sem_nums-1 short sem_op; // 信号量值在一次操作中的改变量 short sem_flg; // IPC_NOWAIT, SEM_UNDO } ``` 信号量和共享内存都比较复杂,两者还要结合起来用,就更加复杂,它们内核的机制就更加复杂。这一节我们先不讲,放到本章的最后一节重点讲解。 ## 信号 上面讲的进程间通信的方式,都是常规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对应到咱们平时的工作交接,收发邮件、联合开发等,其实还有一种异常情况下的工作模式。 例如出现线上系统故障,这个时候,什么流程都来不及了,不可能发邮件,也来不及开会,所有的架构师、开发、运维都要被通知紧急出动。所以,7乘24小时不间断执行的系统都需要有告警系统,一旦出事情,就要通知到人,哪怕是半夜,也要电话叫起来,处理故障。 对应到操作系统中,就是信号。信号没有特别复杂的数据结构,就是用一个代号一样的数字。Linux提供了几十种信号,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信号之间依靠它们的值来区分。这就像咱们看警匪片,对于紧急的行动,都是说,“1号作战任务”开始执行,警察就开始行动了。情况紧急,不能啰里啰嗦了。 信号可以在任何时候发送给某一进程,进程需要为这个信号配置信号处理函数。当某个信号发生的时候,就默认执行这个函数就可以了。这就相当于咱们运维一个系统应急手册,当遇到什么情况,做什么事情,都事先准备好,出了事情照着做就可以了。 ## 总结时刻 这一节,我们整体讲解了一下进程间通信的各种模式。你现在还能记住多少? * 类似瀑布开发模式的管道 * 类似邮件模式的消息队列 * 类似会议室联合开发的共享内存加信号量 * 类似应急预案的信号 当你自己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 * 管道,请你记住这是命令行中常用的模式,面试问到的话,不要忘了。 * 消息队列其实很少使用,因为有太多的用户级别的消息队列,功能更强大。 * 共享内存加信号量是常用的模式。这个需要牢记,常见到一些知名的以C语言开发的开源软件都会用到它。 * 信号更加常用,机制也比较复杂。我们后面会有单独的一节来解析。 ## 课堂练习 这节课的程序,请你务必自己编译通过,搞清楚参数解析是怎么做的,这个以后你自己写程序的时候,很有用,另外消息队列模型的API调用流程,也要搞清楚,要知道他们都属于System V系列,后面我们学共享内存和信号量,能看到完全类似的API调用流程。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疑惑和见解 ,也欢迎可以收藏本节内容,反复研读。你也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的朋友,和他一起学习和进步。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c/37/8c0a95fa07a8b9a1abfd394479bdd6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