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 | 如何把常见的生活问题变成专利? 你好,我是林外,欢迎回到我们的专利课。 到这里,咱们的课程进度就已经过半了,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分别从Why、How和What的角度,建立了对撰写专利的系统了解。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8/85/48b92d613fbc92f27d049bf5ac109185.jpg?wh=1920x976) 那么在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们将进入到非常私房的案例分享环节:我会把专利交底书中“核心思路和示意图”单拆出来,以我这几年写过的专利为示范,给你展示最真实、最直接的专利申请案例到底长成什么样,供你学习和临摹。 另外在撰写专利前,很多人还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的想法,比如: * 我的这个想法,能不能写专利,够不够格? * 我脑子里很乱,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写的? * 别人撰写专利的时候,是在什么条件下、怎么想出来的? 所以,基于这些考虑,我会在展示授权案例的时候,也尽我所能来还原产生这些创意的所思、所想,让你能从中看到一些门路,发现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也重申一下,为了还原真实状态,**这些交底书会是“素颜的”,我并没有进行加工和包装,有些甚至是有瑕疵的,有些立意也未必高远。**因为我觉得真实的东西,才有可信度和可学习性。 好了,我们就正式开始吧。 ## 案例一:节假日不响起闹钟 光听这个名字,我估计你应该已经了解这个专利的大致创作背景以及市场价值了,甚至可能有些人会觉得: > * 我有过这个经验; > * 我脑海里就有这个问题的解法; > * 你居然剽窃了我的想法; > * 这个也能申请专利? 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正常的想法。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专利创新类型:**显而易见的生活问题,谁先意识到、谁先注册了,就是谁的专利。**既然我们对这个闹铃体验都有类似很不爽的经历,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先自己想想创新解法,再带着这些解法学完课程后面的内容。另外,我举这个例子作为第一个案例的重要原因,就是想告诉你,专利真的可以很简单,只要你掌握了撰写技巧和思维方式,还有行动力。 这个专利目前已经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对照着看看专利文书和专利交底书,充分了解该专利创作的前因后果吧。 ### 名称对比 我们先来看看专利中针对关键术语的阐述上的区别。 > **专利文书名称**:提醒服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专利交底书名称**:一种本地化工作日的提醒机制 这两个名称差别其实并不大,正式的专利名称会更加抽象一些。我们在上节课讲“关键词和名称”的时候有提到,在交底书中**不能使用过于具象的词**,因为这会导致专利的保护范围太小。而在这次的申请中,我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所以就把原始想法中的“闹钟”替换成了“提醒”,这是一个更加抽象或者本源的词汇。 当然,语言的精确性,最后还是由专利代理人来把握。但我们可以通过将自己的专利浓缩成一句话,一方面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关键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识别和提取该创新的核心。 ### 核心思路和示意图对比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专利文书中,这个专利申请中的三个关键内容具体讲了什么。 * **专利背景技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使用终端中的多种应用,来满足生活和工作中的多种需求。目前,部分应用提供了循环提醒服务,用于提高用户工作或生活的效率,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时钟App,创建周一上午7点的闹钟,如此用户只需进行一次设置,即可实现每周一的定时提醒,而无需多次重复设置。 >   >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循环提醒服务中的某次提醒服务是用户不需要的,如果仍然提供此次服务,有可能打扰到用户生活,影响用户体验。例如,某个周一是劳动节,用户不需要7点起床去上班或上学,这种情况下,7点响起的闹铃将给正在酣睡的用户带来糟糕的体验。 >   >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的方案,可以提升用户使用循环提醒服务的服务体验。 * **专利发明内容**: > 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提醒服务的实现方法,在判断出下次提醒服务的服务时间落入预设时间范围的情况下,提示用户是否使用下次提醒服务,并根据用户输入的取消指令取消下次提醒服务,如此,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 **权利项:** 这部分内容整体会非常长,我只摘取了前面一小部分的核心权利内容。这是专利律师所擅长的领域,对于这一块,我们能做得很少,咬文嚼词也未必看得多明白。所以,我还是之前的观点,**我们把决定权交给专利代理人,相信他们**。在后续的案例中,我也不会再展现这部分内容。 > 1.一种提醒服务的实现方法,包括: > > * 获取循环提醒服务中下次提醒服务的服务时间; > * 判断所述服务时间是否落入预设时间范围; > * 当所述服务时间落入所述预设时间范围时,生成服务使用确认消息,以使用户确认是否使用所述下次提醒服务; > * 所述服务时间包括服务时刻,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包括预设时间区间; > * 所述判断所述服务时间是否落入预设时间范围,包括:判断所述服务时刻是否落入所述预设时间区间; > >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区间基于以下步骤确定: > > * 获取历史提醒服务的历史服务时刻,所述历史提醒服务与所述下次提醒服务具有以下关系中的任一种:同为工作日、同为节假日、同为周内的某天; 好,看完了背景技术、发明人内容和权利项之后,我们再对比一下专利交底书当中的内容。 * **专利交底书核心逻辑:** > 用户设置了一个循环闹铃(eg: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 8 点闹钟)。 >   > 在闹铃触发的某个时间(eg:前 12 小时),检测闹铃触发的时间是否在节假日区间(从服务器获取节假日调休表)。 >   > > * 如果闹铃触发时间在调休的节假日区间(意味着当天原来是工作日,后被调休为休息日),那么触发“关闭当天闹铃”的通知; > * 如果不在以上区间,同时当天又是闹铃预设时间,就正常操作。 > > 通知触发的方式,可以通过弹窗等多种模态告知用户。 * **专利交底书示意图:** 这里为了配合核心逻辑,我补充了一个流程图,主要是针对关键逻辑进行了**可视化说明**。 不过,因为这个通知的方式已经相对比较清楚了,所以我在原有的申请案例中,并没有补充闹钟提醒的示意图,这算是一个专利老手的偷懒习惯。但是你也别学我,你在开始写交底书的时候,建议还是把细节内容都完善好。 具体的示意图如下: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e/05/ce343a52f33114f1305820132de1ae05.jpg?wh=1920x1080) 最后,根据上面的流程图,我的专利代理人也在专利文书中,制作了几张示意图,也非常清楚地表达了逻辑。所以,如果你的专利中确实存在一些歧义信息,建议还是尽可能自己补上示意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f/34/4f2b605736553d9b26244bfaef867334.jpg?wh=1920x1080) * **有哪些可替代方案:**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对自己专利的结构,来逐项补充各种方案漏洞。给你参考下我在交底书里,是怎么形容这个闹钟的操作和功能的: > 第一条,某个时间,可以定义成提前若干小时,也可以提前若干月、年,甚至提前至用户设置闹铃的时候。 >   > 第二条,终端询问服务器,可以由终端发起,也可以是服务器自动下发给终端。 >   > 第三条,向服务器获取节假日信息,不局限于官方发布的调休表,也可以是获取用户私人日历或者手动输入的调休表。 >   > 第四条,通知触发的方式,可以弹窗、浮窗、消息等多种视觉反馈方式,也可以声音、震动等听觉、触觉的反馈方式,也可以是以上多种反馈方式的组合方式。 >   > 第五条,除了实现在原工作日被调休成休息日时,提示“不响闹铃的选项”,也可以实现反向逻辑,在原休息日被调休成工作日时,提示“打开闹铃的选项”。 不过,我在梳理这节课思路的时候,其实有针对以上方案进行一些二次创作,主要是希望能让你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我们在写核心思路和示意图的时候,前者需要**逻辑缜密地表达创意核心**,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后者,要**具象化地举出一个场景**,让大家明白这个公式是可用的。而最后的可替代方案,要尽可能**把每个环节的漏洞都补上去**,避免被人绕开。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逐项解释一下,这里的可替代方案到底该怎么写。 * 第一条,是为了扩大参数范围,在时间维度上堵住缺口。 * 第二条,服务发起的双向关系,技术上我们让设备终端主动向服务器发起轮询,调用服务器存在的顺序,但也不排斥服务器主动下发信息的途径。 * 第三条,补充预设表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节假日的预设表都是国务院统一下发的,但是专利上我们扩展用户或者小团队自己维护这张预设表的可能性,比如:公司会有自己调休表,或者个人自己日历中,也会设计一些特殊表。所以在这一项里,我们会保证其他不同的调休表输入。 * 第四条,通知方式的多样性,这是人机交互的多变体现。虽然时间推移,界面交互常见的组件和模式一定会更新,比如:弹窗很多就被抽屉给替代了。但是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味嗅觉和基础定位的五感,却不会变化。所以,我会在这一部分补充五感的反馈,以及它们组合的各类方式。 * 第五条,补充反向逻辑。 ### 创作背景 这个案例的创作背景,其实我们都非常容易理解。因为设置循环闹铃,本来就是一个场景的动作,而我国的节假日调休就很多。我经常就会在清明节、五一节调休的周一,被闹钟吵醒;或者是调成工作日的周六早上,没听到闹钟,从而上班迟到,一身狼狈。 所以,这个创作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技巧,更多的只是把生活中那些不好的体验给记录下来,并自然而言地产生解决方案。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记录下来,并通过自己的执行力变成专利。** 所以,**创新的“新”,也可以是一个常见问题的首发方案。** ## 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先是带你回顾了整个课程上半场的内容,主要讲了专利申请的 Why、How、What,让你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同时我也想说,很多人止步于想,而无法付诸行动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对专利的认识太少,对写专利能带来的好处认识太少。 所以,前半部分的课程内容真的很重要,如有必要你也可以再学习一遍,这能减少你前行的阻力,增加你出发的动力。 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我们是进入了实战部分,讲解了一个授权专利的申请过程。你在看完之后,可能会觉得“这都可以写专利”,或者“写成这样就能通过专利申请了”,诸如此类的想法。我想说,这个想法非常正常,这也是我挑选这个案例的初衷:**写专利,就这么简单。** 实际上,从生活中找来创意,对交底书有的放矢地选择重点部分进行阐述,就能让你的想法更快、更好地变成一个专利。 ## 思考题 你平时生活中,有遇到过哪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有没有可行的解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出你的想法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