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 制定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你好,我是四火。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在面试之前,从宏观上去认识和理解公司和团队需要,和大致的人才甄选标准的重要性。今天,让我们来继续深入这个话题,我将结合实际案例继续分解面试计划,讲解在操作上的要点。 ## 常见问题 你们公司和团队,会为即将到来的面试做计划吗?根据我的观察,计划这件事情,是非常容易遭到轻视的。可能我这样说你感触并不深,下面我列举几个常见的因为不做或者没有做好计划,而导致面试执行有失偏颇的情况。 我曾经作为普通面试官参加过一次面试,那是一个涉及网络安全的职位。在交流过程中,候选人明确地表达了希望成为一名安全领域工程师的决心,只可惜面试团队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我们大体上是按照普通软件工程师的思路来面试的,专业领域方面没有办法做有深度的覆盖。显然,这是欠妥的,候选人也或多或少表露出了失望。最后,我们不得不找来相关领域的同事,重新加了两轮专业面试。 还有一次,是关于软件工程师候选人,5轮现场面试中,只有一轮覆盖了编码。候选人其它四轮表现都不错,可惜编码略失水准。 从正面反馈的比例来看,其实候选人还是挺不错的,其它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编码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硬技能,而面试考察的覆盖明显不合理,coding方面的数据点不够,所以当时我们也是挺纠结的。 综合考虑之下,这位候选人最后还是入职了,但是入职仅仅大半年就离职了,其中一条不佳的反馈就是,几位同事都提到他的代码写得一塌糊涂。 前面描述了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的典型问题,我在这里简单提一下,看看你们公司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 * 面试一位十几年经验的工程师,对方倒是认认真真准备了,结果面试官拿的都是要写个快排之类的简单粗暴的算法题。基本上是拿着面试初级工程师的路子来面试经验丰富的候选人,最后的决策靠谱程度可想而知,而候选人也很不开心。 * 走完了整个面试,候选人拿到offer的时候说:“啊,我不知道这个职位还需要我长期出差办公啊?我不能接受出差办公。” 你看,发生这些问题,几乎都是缺乏面试计划,或者没有做好面试计划造成的。这样的代价,轻则浪费时间,让候选人失望,让面试官尴尬,重则招进来不合适的成员影响团队。 那么,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制定面试计划呢? ## 实例解析 这里我们从一个具体的例子出发,这个例子可以形象化地帮助我们理解,到底一份面试计划应该怎样做。 由于不同的公司、团队,面试的情况有所差异,例如轮次、时间等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请勿照搬照抄,而是把握原则,去因地制宜地执行。 候选人小张,硕士计算机专业毕业,7年工作经验,现就职于某互联网金融公司,面试团队是某互联网大厂的云计算团队,职位是高级软件工程师。 ### 确定人选 以大厂为例,通常来说,电话面试一般1~2轮,现场面试少则3轮,多则5、6轮。 由于错招一个人的成本太高,基本上都会用“车轮战”的方式来尽可能地多收集数据,以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每一轮都有单独的一位面试官(少数情况出于学习和培训的需要,可能安排两位)。 面试团队的人员角色包括这样几个: * 招聘经理(Hiring Manager,HM):一般都是由团队经理担任,这时的招聘也往往是“给他自己的团队”招人。招聘经理特别关注候选人和团队的匹配程度,而将诸多技术考察的活儿,留给其余的面试官。 * 技术负责人(Bartender):这个角色的名称在不同的公司叫法也不同(比如,有叫Bar Raiser的),具体职责也有差异,但是大致的目的,就是要维持整个面试的水准。这个角色往往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他们有比一般的面试官多得多的面试经验,并且,**为了考虑利益相关性和平衡性,他必须来自于一个不同于招聘经理所在大部门的组织**。 * 其他面试官:这些面试官一般都来自于招聘经理的团队,或者兄弟团队。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5/a9/850a9f159c1af7c5e262dccf0de150a9.jpeg) ### 制定计划 电话面试(Phone Screen)安排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8/a9/482d6b979b95c315ceeb3399e36a75a9.jpg) 小张通过了电话面试,现场面试(On-site Interview,当然,疫情期间一般的现场面试也变成远程进行的了)安排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1/4a/a193976eae9e6dae1499d1c3d2da284a.jpg) 让我们来对上面的这两个表格中的安排做个说明。**请注意,在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的是考察重点和考察角度是不是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分配,其比例是不是恰当,而不是具体的考察内容。** 事实上,对于具体的考察内容,不同的面试官也有自己的习惯,我们应当保持尊重。这里面的考察内容,我也仅仅是以举例的方式给你提示,之后的课程我还会详细讲解怎样设计这些考察问题。 ### 计划剖析 **首先,清楚团队的需求和限制,设立合理预期。**我们想把这件事情尽可能做好,但是它本身存在着诸多局限性: * 面试的过程可以轻松自然,但面试本身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其中的责任是巨大的。在我第一次参加Bartender培训的时候,讲师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面试对于我们,可能最终只是其中一个必须要做出的决定,但是对于候选人来说,却可能是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事情。我们当然不希望招错人,但是我们也不希望错过优秀和合适的人。 * 面试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但是对于任何一位软件工程师的评估,是一个远比面试复杂得多的活动。**最理想的面试,其实应该是实习。**因为实习会有更充分的时间,通过深入的项目和团队活动,来得到足够多的可信数据,来帮助决策。但是由于人力、时间成本的原因,招人不可能仅靠实习,面试也不会有实习的时长。因此面试的目的,不是做出100%准确的决定,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通过合理的角度布局,尽可能挖掘到有帮助的信息,从而做出风险范围可接受的决策。 *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时间、人力成本的足够投入,和考察角度的合理覆盖,是两件完全不同且都必不可少的事情。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面试团队通过足够量的投入,得到了可以帮助评估候选人的较为全面的数据,但却没有过度地重复覆盖某一个角度。 * 每位面试官的标准不同,视角不同,最终很可能这个bar参差不齐。但是Bartender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好的实践,去规范和约束整个流程,帮助大家把注意力聚焦在流程上,把判断的依据放在通过面试挖掘到的数据点上。**流程正确了,数据充分了,结果就会是合理的。** **其次,面试团队的职位和角色匹配上,要遵从一致性原则。**换言之,让工程师来选工程师。 在这个例子中,7轮面试(2轮电话面试+5轮现场面试)中,这里面有4位工程师(这里的Bartender也是工程师),和目标职位的一致程度超过了50%,并且另外两个角色团队经理和产品经理,都是工程师日常工作接触比较密切的角色。 **再次,考察角度、考察重点、考察内容,三者也要遵从一致性原则。**还记得我们[上一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59015)介绍的考察角度吗?如果忘记了,不妨回看温习一下。这三者其实是一个从宏观向具体细化的过程,根据考察角度来确定考察重点,而考察内容则是最后的落实。 在这个例子中,纵览考察重点,有3轮考察了代码层面,1轮考察了系统层面,1轮考察了用户接口层面,还有两轮考察了对于软件工程的理解,以及团队匹配度等等。 而具体到了考察内容,电梯系统、限流功能、Email系统等等,你可以看到,无论描述多简洁,这些内容大多都涉及一个实际问题,或者是一个具体的系统。这是和考察重点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相一致的,这也符合做工程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 从这些内容中,你可能注意到了,“讨论”这个词用得很多。其实,这里面几乎所有的主要考察内容,都是以“讨论”的形式展开的。 讨论可以带来很好的交互性,候选人会具备主动的参与感,也可以帮助面试官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数据点,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还会详细介绍。 **最后,考察轮次需要保持渐进性。**我们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到,电话面试做了一个比较初步的筛查,问题难度也相对较低;而现场面试则给出候选人更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难度也相对更高。使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电话面试能够初步筛选掉不靠谱的人选,让所谓的“细筛”,留到现场面试。 另外,现场面试的最后一列是企业和团队的文化关注点,这部分不同的企业和团队变动比较大。 我上面的这一列的例子来自于Amazon,为了保证面试符合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每一轮都要求赋予一个“[领导力准则](https://www.amazon.jobs/zh/principles)”的考察项,在评估的时候考虑在内。这是一种企业文化深入工作方方面面的途径,有些互联网大厂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4/b1/044c6f9c83e48683157f8d1dfedf63b1.jpeg) **当我们理解了团队需要和考察角度,把人选和计划排出来**(一般这个事情是招聘经理或者Bartender主导的),**虽然真正的面试轮次还没正式开始,可是已经成功了一半。** ## 总结与思考 好,上面我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介绍了面试计划制定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我还想对两个相关的常见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 电话面试与现场面试 为什么不直接奔赴现场,直接搞定现场面试?电话面试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确实有这么做的。但是,要让候选人直接来公司,见团队,考虑到时间的成本以及交通食宿的开销,有时候代价还是比较大的,对双方都是。因此,电话面试最大的作用,就是用相对较小的代价,“过滤”掉那些明显不靠谱的人。 因此在计划中,电话面试轮次通常会比较少(1~2轮),因而,电话面试要能覆盖到我们最关心的那部分内容。而电话面试的决策,通常也非常迅速,电话面试的面试官互相碰个头,如果通过,招聘经理也觉得没什么大问题,那就可以继续,进入现场面试。 从上面的例子你也可以看到,从技术角度来看,电话面试的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又要足以过滤掉那些硬条件不符合,或是明显不能达到面试bar的候选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87/e78bccaece91841c74a37f0a885fbb87.jpeg) 而从非技术角度来看,要重点关心对方是否有一些明确的要求,是否和团队能提供的所匹配。比如说,如果这个职位要求外派出差办公,而候选人不能接受这一点,那就必须要在电话面试或者之前就沟通清楚,以节约大家的时间。 ### 应届生与老兵 前一讲已经提到过,应届生与老兵,这是两类截然相反的候选人,我们考察的重点是不同的。对于没什么经验的工程师来说,我们更看重的是潜力;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说,我们更看重的是能力,这从对于系统设计能力的要求上就能看出来。 因此,对于上面的面试计划,如果候选人从7年经验的社招变成了应届,那么可以考虑做的调整有: * 减少总的面试轮次。通常来说,应届生,或者校园招聘,我们的投入时间成本可以适当减少。 * 去掉系统设计的面试轮次。我们当然可以考察系统设计,但是系统设计不应成为主要的考查内容。对于系统的理解,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历逐渐积累的过程。 * 减少对于工程方面理解的考察。如果考察应届生对于项目和任务管理的理解,对于软件工程的理解,往往意义不大,理由同上。 * 增大对于兴趣、热情、学习能力,以及是不是能够接纳意见等“潜力素质”的考察比例。一句话,你觉得他能否在团队的帮助下快速地成长,能不能很快地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 增加对于CS基础能力的考察。这部分反映了候选人技术的“底子”牢不牢靠。 “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我介绍了怎样去给面试活动制定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了良好计划的保障,在下一讲,我们就要开始真正接触实际的面试环节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f/2b/1fa30464412afd50e4c1e3a6f67a422b.jpg) 好了,在文末,我想知道,你所在的团队,是否为面试做计划,又是怎样安排面试实际考察的角度的呢?你能否在评论区聊一聊? 好,我是四火,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