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面向对象编程第3步:支持继承和多态 你好,我是宫文学。 经过前面两节课对面向对象编程的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终于要来实现到面向对象中几个最核心的功能了。 面向对象编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范式之一。通常,我们说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特性有封装、继承和多态这几个方面。只要实现了这几点,就可以获得面向对象编程的各种优势,比如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提高编程效率,等等。 这节课,我们就先探讨一下面向对象的这些核心特性是如何实现的,然后我会带着你动手实现一下,破解其中的技术秘密。了解了这些实现机制,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现代计算机语言更深层次的机制。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面向对象的几个核心特性,并梳理一下实现思路。 ## 面向对象的核心特性及其实现机制 **第一,是封装特性。** 封装是指我们可以把对象内部的数据和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只对外提供一些公共的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安全性,因为内部实现细节只有代码的作者才能够修改,并且这种修改不会影响到类的使用者。 其实封装特性,我们在上两节课已经差不多实现完了。因为我们提供了方法的机制,让方法可以访问对象的内部数据。之后,我们只需要给属性和方法添加访问权限的修饰成分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可以声明某些属性和方法是private的,这样,属性和方法就只能由内部的方法去访问了。而对访问权限的检查,我们在语义分析阶段就可以轻松做到。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分析了如何处理点符号表达式。你在程序里可以分析出点号左边的表达式的类型信息,也可以获得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再进一步,我们可以给这些属性和方法添加上访问权限的信息,那么这些私有的属性就只可以在内部访问了,比如使用this.xxx表达式,等等。而公有的属性仍然可以在外部访问,跟现在的实现没有区别。 **第二,我们看看继承。** 用直白的话来说,继承指的是一个class,可以免费获得父类中的属性和方法,从而降低了开发工作量,提高了代码的复用度。 我写了一个示例程序,你可以看一下: ``` function println(data:any=""){ console.log(data); } class Mammal{ weight:number = 0; // weight2; color:string; constructor(weight:number, color:string){ this.weight = weight; this.color = color; } speak(){ println("Hello, I'm a mammal, and my weight is " + this.weight + "."); } } class Human extends Mammal{ //新的语法要素:extends name:string; constructor(weight:number, color:string, name:string){ super(weight,color); //新的语法要素:super this.name = name; } swim(){ println("My weight is " +this.weight + ", so I swimming to exercise."); } } class Cat extends Mammal{ constructor(weight:number, color:string){ super(weight,color); } catchMouse(){ println("I caught a mouse! Yammy!"); } } function foo(mammal:Mammal){ mammal.speak(); } let mammal1 : Mammal; let mammal2 : Mammal; mammal1 = new Cat(1,"white"); mammal2 = new Human(20, "yellow", "Richard"); foo(mammal1); foo(mammal2); ``` 在这个示例程序中,Human和Cat都继承了Mammal类。但人类和猫当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类通常会有一个姓名,具备游泳的能力,而猫则有抓老鼠的能力。 但因为它们都属于哺乳动物,所以也一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体重和颜色,也都可以发出声音。这里,使用了继承功能以后,像weight、color和speak()这样的属性和方法,我们就不需要Human和Cat去重复实现了。 那实现继承特性的关键点是什么呢?你可以基于我们现在的技术实现来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当我们调用cat.color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对color属性进行定位**。在编译期,我们需要通过引用消解,把color属性定位到声明它的地方,也就是在父类Mammal中。而在运行期,我们需要知道父类的属性的存储位置,这样才可以访问它们。 具体实现,我们在接下来的讲解中依次展开。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面向对象的第三个特性,也就是多态。 **第三,多态特性。** 多态指的是一个类的不同子类,都实现了某个共同的方法,但具体表现是不同的。多态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抽象的层面上编程,而不被更加具体的、易变的实现细节干扰。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发送信息。那么在抽象的层面上,我们只需要提供sendData和receiveData这样的编程接口。而在具体实现上,这些信息可能是通过Wi-Fi传递的,也可能是通过5G网络或蓝牙传递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选择不同的机制,但是我们上层使用sendData和recieveData接口来编写的应用程序,不需要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而修改应用逻辑,这样就降低了整体系统的维护成本。 我们也可以修改一下示例程序来说明多态特性。我们给Human和Cat都增加了一个speak()方法,覆盖掉了父类的缺省实现,分别执行了不同的逻辑。 ```plain class Human extends Mammal{ //新的语法要素:extends name:string; constructor(weight:number, color:string, name:string){ super(weight,color); //新的语法要素:super this.name = name; } swim(){ println("My weight is " +this.weight + ", so I swimming to exercise."); } speak(){ println("Hello PlayScript!"); } } class Cat extends Mammal{ constructor(weight:number, color:string){ super(weight,color); } catchMouse(){ println("I caught a mouse! Yammy!"); } speak(){ println("Miao~~"); } } ``` 你要注意speak()方法后面的几行代码,这里就展现了多态的强大之处。你可以声明多个Mammal类型的变量,给每个变量赋予Mammal的不同子类的对象实例。而在foo函数程序里,我们接受一个Mammal类型的参数,并让它speak()。 你会看到,无论Mammal的子类将来扩展到多少种,都不会影响到foo函数的逻辑,foo函数只要保持它的抽象性就好了。这种在抽象层面上编程的技术,是实现可重用的编程框架的基础,也通常是一个公司里资深的技术人员的职责。 那如果要实现多态功能,其实我们不能在编译期做什么事情,这主要是运行期的功能。因为你编译foo函数的时候,只知道传进来的参数是Mammal类型,去调用Mammal的speak()方法就好了。而在运行期,这个speak()方法要正确地定位到具体子类的实现上。这个技术,就做动态绑定(Dynamic Binding),或者后期绑定(Late Binding),这也是面向对象之父阿伦 · 凯伊(Alan Kay)所提倡的面向对象应该具备的核心特征。 接下来,我们会分别在AST解释器和静态编译的两个版本上,讨论运行期绑定的实现细节。 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修改一下编译器的前端,让它能够支持今天我们讲到的特性。 ## 修改编译器前端 在编译器前端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增强一下语法规则,并进行一些语义分析工作。 语法方面,主要是**增加类继承的语法**,比如:“class Humman extends Mammal”。我们把原来类声明的语法规则稍加修改就行: ```plain classDecl : Class Identifier ('extends' Identifier)? classTail ; ``` 另外,在实现了继承以后,我们还需要用到跟this相对应的另一个关键字,super。通过super关键字,我们可以调用父类的方法。特别是,我们需要在子类的构造方法里,通过super()这样的格式,来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相对来说,我们在语义分析方面要做的工作会更多一点,主要包括: * 在calss的符号信息里,要增加与继承关系有关的信息; * 在NamedType类型信息里,也要建立起正确的父子关系,便于进行类型计算; * 在子类的构造方法里,第一个语句必须用super()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这些工作倒是没有太复杂的实现难度,你参考一下[semantic.ts](https://gitee.com/richard-gong/craft-a-language/blob/master/31/semantic.ts)中的代码。 接下来,我们仍然增强一下AST解释器,来支持继承和多态特性。 ## 修改AST解释器 AST解释器方面需要增强的工作包括: * 为了实现继承特性,要能够在子类中访问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 为了实现多态特性,在调用方法时,要能够正确调用具体的子类的实现。 **首先我们看如何继承父类的属性。**对于AST解释器这种运行机制来说,属性的继承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因为我们是用PlayObject来存放对象数据的,具体存储方式是一个Map。无论是父类还是子类的属性,都保存在这个Map中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再以对象属性的Symbol为Key去访问这些数据就行了。 刚才讲的是属性的继承,那么继承父类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吗?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在PlayObject中包含了该对象所属的类的符号信息。而这个符号里,又引用了它的父类的符号。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父子关系的信息,逐级向上查找,直到在某一级父类里找到这个方法。 你有没有看出这里面的关键点?**我们是在运行时才知道,到底要调用那个层级的父类所实现的方法的。这也说明,我们在前端的语义分析阶段,不能把方法的调用跟具体的实现绑死,绑定的动作要留到运行时。**虽然在做引用消解的时候,我们把方法调用指向了某个方法的Symbol,但这个Symbol只是用来在运行时去定位真正要调用的方法。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a/2a/da9714cce08d6e95d440fc292ae5f92a.png?wh=956x566) 这个在运行时绑定的原则,其实也是实现多态特性的背后机制。在上面的示例程序中,虽然foo函数的签名针对的都是Mammal类型,但在运行时具体调用方法的时候,我们传递给方法的都是PlayObject对象,而PlayObject对象中保存的ClassSymbol呢,是具体的子类的符号信息,这当然就会导致调用不同子类的方法,从而也就实现了多态。 所以说,**方法的继承和多态这两件事,落实到实现上是同一件事,都是根据PlayObject中的符号信息,去查找到真正应该调用的方法就好了**。 具体实现上,你可以参考[play.ts](https://gitee.com/richard-gong/craft-a-language/blob/master/31/play.ts)的中的示例程序。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c/b8/2c0f8aa02fb6cc0d726196554eaedfb8.png?wh=476x154) 整个实现下来,你会感觉到似乎也不太难呀。对于解释执行的运行时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编译执行的运行时机制来说,就需要更多的技巧才能实现继承和多态的机制。 ## 在可执行程序中实现继承和多态 在解释执行的运行机制中,我们在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之前可以做很多工作,能让我们确定属性的地址,或者定位具体的方法。但这个过程会导致不少的额外开销。 比如,在AST解释器中,去访问一个属性的时候,需要查找一个Map。这样的话,一次赋值过程可能要导致内部多次函数调用。对比我们生成的汇编语言的代码,在访问一个对象数据的时候,只需要用几个指令做内存地址的计算和数据的访问就可以了,性能很高。 调用方法也是如此。在C++这样的语言中,函数调用不可以有太多的额外开销,因为它毕竟是一门系统级的语言,是用于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这类软件的,所以要求性能尽量高,资源占用尽量少。 所以,我们就要细致地设计一下对象的内存布局和方法的动态绑定机制,让我们的程序既具备面向对象带来的灵活性,又不会导致额外的开销。 在这节课的实现中,我们就借鉴一下C++的实现机制。这个实现方式很经典,值得好好掌握。 首先说一下对象的内存布局。在对象继承的情况下,怎么保存所有的属性数据呢?包括自己这一级的属性和各级父类的属性。 你可以稍作思考。有了前面我们设计对象内存布局的经验,我相信你一定会拿出正确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不管父类和子类的数据,都集中在一块内存里连续存放。并且,我们要先放父类的数据,再放子类的数据。你可以参考一下这张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c/37/2c4657922d729039f9cb74ab51c92737.png?wh=524x196) 那为什么要先放父类的数据,再放子类的数据呢? 这是因为,这可以让我们在程序中无缝的进行类型的转换。比如,你可以把一个Cat对象的引用赋给一个Mammal变量。因为Cat对象的指针和Mammal的指针是同一个地址。反过来,你在知道一个Mammal变量的具体类型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一个Mammal引用强制转换成一个Cat引用,来访问cat特有的属性。在TypeScript的前端,这种类型转换是用as关键字实现的。在运行时,可以从基地址开始,加上一定的偏移量,就可以计算出各级子类的属性的地址。 好了,如何访问对象属性的机制就搞清楚了。那么如何在运行时找到正确的对象方法呢?这就要提一下著名**vtable机制**了。 vtable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对于普通的函数,我们是怎么调用的。这很简单,就是用一个标签标记一下函数的入口,然后从调用者那里就可以直接跳转过来。在编译期,我们就知道对这个函数的调用肯定要跳转到这个标签。而这个标签,最后会变成内存里文本段的确定的代码地址。这就是静态绑定。 那我们如何把它改成动态绑定呢?我们可以借鉴AST运行时中的机制。在AST的运行时中,我们是在获得了PlayObject对象之后,根据PlayObject对象中的ClassSymbol来绑定具体的方法。 所以,vtable也是采用了这么一个机制。vtable是一个表格,保存了对象的每个可被覆盖的方法的代码地址。vtable中的每个条目,都对应了一个方法。 比如一个Human对象的vtable中,条目1对应的是speak()方法,条目2对应的是swim()方法。如果Human没有重载父类的speak()方法,那条目1里存的就是父类的方法地址。那么如果Human重载了这个方法呢?那我们就用新的方法地址覆盖掉它。这样在程序执行的时候,我们通过Mammal对象的指针,再查找vtable来获得speak()方法的地址的时候,不同的子类的speak()方法的地址就是不同的。这样也就实现了方法的继承和多态。 那具体要生成什么样的汇编代码,来支持我们刚才说到的vtable机制和程序的跳转机制呢?我们可以看看C++是怎么实现的。 我写了一个C++的示例程序([class2.cpp](https://gitee.com/richard-gong/craft-a-language/blob/master/31/class2.cpp)),仍然实现了Mammal、Human和Cat这三个类。其中父类有两个方法speak()和run()可以被子类覆盖,也就是带有virtual关键字;它还有一个breath()方法不可以被子类覆盖。在foo函数中,我们分别调用了mammal的speak()方法和breath()方法。 ```plain #include "stdio.h" class Mammal{ public: double weight; //这个方法不可被子类覆盖 void breath(){ printf("mammal breath~~\n"); //这里用c语言的库,而不是c++的cout,是为了让生成的汇编代码更简洁 } //这个方法以virtual开头,可以被子类覆盖 virtual void speak(){ printf("I'm mammal.\n"); } //第二个virtual方法 virtual void run(){ printf("I'm mammal.\n"); } }; class Cat : public Mammal{ public: double jumpHeight; //覆盖了父类的speak方法 void speak(){ printf("I can jump %lf m.\n", jumpHeight); } //子类自己的方法 void catchMouse(){ printf("I can catch mouse.\n"); } }; class Human : public Mammal{ public: double age; //覆盖了父类的speak方法 void speak(){ printf("I'm %lf years old.\n", age); } }; void foo(Mammal* mammal){ mammal->breath(); mammal->speak(); } int main(){ Cat * cat = new Cat(); cat->weight = 10; cat->jumpHeight = 5; Human * human = new Human(); human->weight = 80; human->age = 18; foo(cat); foo(human); delete cat; delete human; return 0; } ``` 然后我们用“clang++ class2.cpp -o class2”命令,把这个C++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然后再运行这个class2程序,就可以得到下面的输出: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f/b6/af91bf2d11f2bae3c60d2267a92d6bb6.png?wh=1032x242) 你能看到,对于breath()方法,程序调用的是父类Mammal的实现,这是继承。而对于speak()方法来说,程序调用的是两个子类各自的实现,这是重载。 接下来,你可以用“clang++ -S class2.cpp -o class2.s”命令生成汇编文件[class2.s](https://gitee.com/richard-gong/craft-a-language/blob/master/31/class2.s),观察C++语言是怎么实现vtable的。 这个汇编代码有点长,如果你不熟悉它的结构,可能一下子会有点晕。不过,在你找到了规律,知道了生成汇编代码的思路以后,就会觉得容易接受了。 在这里,我带你分析一下它里面的主要代码,让你理解C++程序编译后,到底是如何形成vtable的,又是如何实现动态绑定的。 首先看看main函数所生成的代码。我从里面截取了一段,对应于源代码中的前三行代码。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c/22/5c309c80211b980d5688acf472b28422.png?wh=1216x1256) 从这段代码中你能看出,程序为Cat对象申请了24个字节的内存。其中前8个字节存的就是vtable的指针,后面16个字节分别是weight和jumpHeight。其中weight来自父类,而jumpHeight则是在Cat类中声明的。 其中的\_\_ZN3CatC1Ev是做Cat的对象初始化工作。你跟踪这个函数的代码,会发现它又调用了\_\_ZN3CatC2Ev。而在\_\_ZN3CatC2Ev中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b/b3/fb81f9e086b1057b0927a8443d1896b3.png?wh=892x1114) 首先,是它调用了一个为父类Mammal做初始化的函数。然后是一条重要的语句“movq \_\_ZTV3Cat@GOTPCREL(%rip), %rax”。它的意思是,把\_\_ZTV3Cat这个标签的地址,相对于代码寄存器中的值的偏移量,存到rax寄存器中去。 \_\_ZTV3Cat这个标签指向的是一个数据段,里面保存了一些常量,就像我们之前用过的double常量和字符串常量一样。而这里的一些常量,是关于Cat类的一些描述,其中包括类型信息,以及vtable。编译后这些信息进入可执行程序的数据区,并且可以用刚才的的指令访问。 接下来,后面几条指令,是把\_\_ZTV3Cat的地址值加上16个字节,写到了Cat对象的对象头里,也就是前8个字节。 那为什么要加上16个字节呢?这就需要我们到\_\_ZTV3Cat这个标签下,看看这个数据段里到底有一些什么数据。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图。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2/74/525f677789c763240bb323abfcaa5774.png?wh=1156x478) 你会看到,在这个段中,一共有4个8字节常量。其中第一个常量是0,这个常量我们不用管它。第二个8字节常量,则是另一个标签,指向另一个数据区,里面保存了Cat的一些类型信息,包括类型名称等等。这些信息可被用于RTTI功能,也就是运行时的类型判断功能。 这里的重点在第三和第四个8字节区域,它们分别保存了两个虚函数的标签。第一个虚函数是speak函数,这个函数指向的是Cat所实现的speak函数,而不是父类的函数。而第二个虚函数,则是指向Mammal的实现,因为Cat并没有覆盖父类中的实现。这最后的16个字节,就是Cat类的vtable。 那么,程序里具体是如何使用vtable来调用函数的呢?你可以再接着看看foo函数的实现。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8/6a/4850e2dc23c647892a60e721ed38d76a.png?wh=1190x1156) 函数调用了3个函数。在调用breath()方法的时候,是直接使用了breath()方法的标签,并没有经过vable。这是由C++的语言特性决定的。如果一个方法前面没有用virtual来修饰,那它就不可以被子类覆盖,因此自然也就不需要vtable了。 而在调用speak()方法的时候,代码里使用了“callq _(%rcx)”。这条指令的意思是,%rcx寄存器里保存了一个内存地址。这个内存地址里保存了要执行的代码的地址,然后去执行这个代码。实际上,%rcx寄存器就是刚才的数据区的起始地址加上16字节后的值,这个值正是vtable的地址。而_(%rcx),实际上就是vtable中记录的第一个虚函数的地址。如果你要调用第二个虚函数,那么需要使用callq \*8(%rcx)指令,基于vtable开头的位置偏移8个字节。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把C++实现继承和多态,以及vtable的技术细节都分析清楚了。那么,我们在后端同样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参考实现。我们实现起来可以比C++的机制更加简化。这是因为,首先,我们目前还不需要运行时类型机制,可以简化掉这部分。第二,我们把所有父类的方法都放在vtable中,因为目前所有父类的方法都是公共的,都是允许被覆盖的。 我提供的参考实现,仍然在[asm\_x86-64.ts](https://gitee.com/richard-gong/craft-a-language/blob/master/31/asm_x86-64.ts)中。 ## 课程小结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关于面向对象的核心特性,我希望你记住以下几个知识点: 首先,继承和多态的核心点,都是来自动态绑定技术。也就是说,在编译期并不知道实际调用的是哪一级的方法,只有在运行期根据对象的具体类型才知道。 第二,在AST解释器中,我们借助PlayObject中存储的ClassSymbol信息,就能动态地找到方法的正确实现。 第三,在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时,我们要借助vtable技术来实现继承和多态特性。vtable是在编译时就生成了的,保存在一个数据区。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我们就把数据区中vtable的地址写入到对象头中。最后,我们只用一条类似于callq \*8(%rcx)指令,就能查找出vtable中记录的函数地址,从而跳转过去执行。 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使用过C++技术,那么今天我带你剖析了C++的汇编代码后,你会对C++的实现机制理解得更加深入。如果你没有使用过C++,那你也一定要记住vtable这种技术,因为它是静态编译的语言实现面向对象特性的关键。 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实现了面向对象最核心的一些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扩展到支持更多的特性,比如TypeScript是支持接口的,我们可以把接口特性添加上。再比如,我们还可以把Norminal的类型系统改成Structural的,让类型之间的兼容更灵活,并且还可以看看这个时候用vtable来实现多态还行不行。 ## 思考题 我们今天讨论了用vtable在静态编译中实现多态。那么你能不能挑战一下,看能不能提供另外的方案来实现多态?你可以天马行空地想一想,并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并且,如果我们的类型系统改成Structural的,那么我们需要如何修改现在的vtable机制,才能准确地在运行时绑定正确的方法呢?对于这个问题,你也可以谈谈想法。 欢迎你把这节课分享给更多感兴趣的朋友。我是宫文学,我们下节课见! ## 资源链接 [这节课的代码目录在这里!](https://gitee.com/richard-gong/craft-a-language/tree/master/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