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Redis源码剖析与实战/docs/436330.md

213 lines
13 KiB
Markdown
Raw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答疑5 | 第25~32讲课后思考题答案及常见问题答疑
你好我是蒋德钧。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解答第25讲到32讲的课后思考题。
今天讲解的这些思考题主要是围绕哨兵命令实现、Redis Cluster实现以及常用开发技巧提出来的。你可以根据这些思考题的解答思路进一步了解下哨兵实例命令和普通实例命令的区别、Redis Cluster对事务执行的支持情况以及函数式编程方法在Redis测试中的应用等内容。
## [第25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2627)
**问题:**如果我们在哨兵实例上执行publish命令那么这条命令是不是就是由pubsub.c文件中的publishCommand函数来处理的呢?
这道题目主要是希望你能了解哨兵实例会使用到哨兵自身实现的命令而不是普通Redis实例使用的命令。这一点我们从哨兵初始化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
哨兵初始化时,会调用 **initSentinel函数**。而initSentinel函数会先把server.commands对应的命令表清空然后执行一个循环把哨兵自身的命令添加到命令表中。哨兵自身的命令是使用 **sentinelcmds数组**保存的。
那么从sentinelcmds数组中我们可以看到publish命令对应的实现函数其实是 **sentinelPublishCommand**。所以我们在哨兵实例上执行publish命令执行的并不是pubsub.c文件中的publishCommand函数。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initSentinel 函数先清空、再填充命令表的基本过程以及sentinelcmds数组的部分内容你可以看下。
```plain
void initSentinel(void) {
    ...
    dictEmpty(server.commands,NULL);  //清空现有的命令表
    // 将sentinelcmds数组中的命令添加到命令表中
    for (j = 0; j < sizeof(sentinelcmds)/sizeof(sentinelcmds[0]); j++) {
        int retval;
        struct redisCommand *cmd = sentinelcmds+j;
        retval = dictAdd(server.commands, sdsnew(cmd->name), cmd);
        …
    }
    ...}
 
//sentinelcmds数组的部分命令定义
struct redisCommand sentinelcmds[] = {
    ...
    {"subscribe",subscribeCommand,-2,"",0,NULL,0,0,0,0,0},
    {"publish",sentinelPublishCommand,3,"",0,NULL,0,0,0,0,0}, //publish命令对应哨兵自身实现的sentinelPublishCommand函数
    {"info",sentinelInfoCommand,-1,"",0,NULL,0,0,0,0,0},
    ...
};
```
## [第26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4827)
**问题:**在今天课程介绍的源码中你知道为什么clusterSendPing函数计算wanted值时是用的集群节点个数的十分之一吗
Redis Cluster在使用clusterSendPing函数检测其他节点的运行状态时**既需要及时获得节点状态,又不能给集群的正常运行带来过大的额外通信负担。**
因此clusterSendPing函数发送的Ping消息其中包含的节点个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Ping消息体较大给集群通信带来额外的负担影响正常的请求通信。而如果Ping消息包含的节点个数过少又会导致节点无法及时获知较多其他节点的状态。
所以wanted默认设置为集群节点个数的十分之一主要是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
## [第27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5404)
**问题:**processCommand函数在调用完getNodeByQuery函数后实际调用clusterRedirectClient函数进行请求重定向前会根据当前命令是否是EXEC分别调用discardTransaction和flagTransaction两个函数。
那么你能通过阅读源码知道这里调用discardTransaction和flagTransaction的目的是什么吗?
```plain
int processCommand(client *c) {
clusterNode *n = getNodeByQuery(c,c->cmd,c->argv,c->argc,
                                        &hashslot,&error_code);
if (n == NULL || n != server.cluster->myself) {
   if (c->cmd->proc == execCommand) {
      discardTransaction(c);
   } else {
      flagTransaction (c);
   }
   clusterRedirectClient(c,n,hashslot,error_code);
   return C_OK;
}
}
```
这道题目,像@Kaito、@曾轼麟等同学都给了较为详细的解释,我完善了下他们的答案,分享给你。
首先你要知道当Redis Cluster运行时它并不支持跨节点的事务执行。那么我们从题目中的代码中可以看到当getNodeByQuery函数返回null结果或者查询的key不在当前实例时discardTransaction或flagTransaction函数会被调用。
这里你要**注意**getNodeByQuery函数返回null结果通常是表示集群不可用、key找不到对应的slot、操作的key不在同一个 slot中、key正在迁移等这些情况。
那么当这些情况发生或者是查询的key不在当前实例时如果client执行的是EXEC命令**discardTransaction函数**就会被调用它会放弃事务的执行清空当前client之前缓存的命令并对事务中的key执行unWatch操作最后重置client的事务标记。
而如果当前client执行的是事务中的普通命令那么 **flagTransaction函数**会被调用。它会给当前client设置标记CLIENT\_DIRTY\_EXEC。这样一来当client后续执行EXEC命令时就会根据这个标记放弃事务执行。
总结来说就是当集群不可用、key找不到对应的slot、key不在当前实例中、操作的key不在同一个slot中或者key正在迁移等这几种情况发生时事务的执行都会被放弃。
## [第28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6420)
**问题:**在维护Redis Cluster集群状态的数据结构clusterState中有一个字典树slots\_to\_keys。当在数据库中插入key时它会被更新你能在Redis源码文件db.c中找到更新slots\_to\_keys字典树的相关函数调用吗
这道题目也有不少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我来给你总结下。
首先,**dbAdd函数是用来将键值对插入数据库中的**。如果Redis Cluster被启用了那么dbAdd函数会调用slotToKeyAdd函数而slotToKeyAdd函数会调用slotToKeyUpdateKey函数。
那么在slotToKeyUpdateKey函数中它会调用raxInsert函数更新slots\_to\_keys调用链如下所示
> dbAdd -> slotToKeyAdd -> slotToKeyUpdateKey -> raxInsert
然后,**dbAsyncDelete和dbSyncDelete是用来删除键值对的**。如果Redis Cluster被启用了这两个函数都会调用slotToKeyUpdateKey函数。而在slotToKeyUpdateKey函数里它会调用raxRemove函数更新slots\_to\_keys调用链如下所示
> dbAsyncDelete/dbSyncDelete -> slotToKeyDel -> slotToKeyUpdateKey -> raxRemove
另外,**empytDb函数是用来清空数据库的**。它会调用slotToKeyFlush函数并由slotToKeyFlush函数调用raxFree函数更新slots\_to\_keys调用链如下所示
> empytDb -> slotToKeyFlush -> raxFree
还有在 **getKeysInSlot函数**中它会调用raxStart获得slots\_to\_keys的迭代器进而查询指定slot中的keys。而在 **delKeysInSlot函数**中它也会调用raxStart获得slots\_to\_keys的迭代器并删除指定slot中的keys。
此外,@曾轼麟同学还通过查阅Redis源码的git历史提交记录发现slots\_to\_keys原先是使用跳表实现的后来才替换成字典树。而这一替换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方便通过slot快速查找到slot中的keys。
## [第29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7126)
**问题:**在addReplyReplicationBacklog函数中它会计算从节点在全局范围内要跳过的数据长度如下所示
```plain
skip = offset - server.repl_backlog_off;
```
然后,它会根据这个跳过长度计算实际要读取的数据长度,如下所示:
```plain
len = server.repl_backlog_histlen - skip;
```
请你阅读addReplyReplicationBacklog函数和调用它的master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函数你觉得这里的skip会大于repl\_backlog\_histlen吗
其实在master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函数中从节点要读取的全局位置对应了变量psync\_offset这个函数会比较psync\_offset是否小于repl\_backlog\_off以及psync\_offset是否大于repl\_backlog\_off加上repl\_backlog\_histlen的和。
当这两种情况发生时master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函数会进行**全量复制**,如下所示:
```plain
int master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client *c) {
// psync_offset小于repl_backlog_off时或者psync_offset 大于repl_backlog_off加repl_backlog_histlen的和时
if (!server.repl_backlog ||
        psync_offset < server.repl_backlog_off ||
        psync_offset > (server.repl_backlog_off + server.repl_backlog_histlen)) { 
  
   goto need_full_resync;  //进行全量复制
}
```
当psync\_offset大于repl\_backlog\_off并且小于repl\_backlog\_off加上repl\_backlog\_histlen的和此时master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函数会调用addReplyReplicationBacklog函数进行**增量复制**。
而psync\_offset会作为参数offset传给addReplyReplicationBacklog函数。因此在addReplyReplicationBacklog函数中计算skip时就不会发生skip会大于repl\_backlog\_histlen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已经在masterTryPartialResynchronization函数中处理了。
## [第30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7537)
**问题:**Redis在命令执行的call函数中为什么不会针对EXEC命令调用slowlogPushEntryIfNeeded函数来记录慢命令呢
我设计这道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你能理解EXEC命令的使用场景和事务执行的过程。
**EXEC命令是用来执行属于同一个事务的所有命令的**。当程序要执行事务时会先执行MULTI命令紧接着执行的命令并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缓存起来。等到EXEC命令执行时在它之前被缓存起来等待执行的事务命令才会实际执行。
因此EXEC命令执行时实际上会执行多条事务命令。此时如果调用slowlogPushEntryIfNeeded函数记录了慢命令的话并不能表示EXEC本身就是一个慢命令。而实际可能会耗时长的命令是事务中的命令并不是EXEC命令自身所以这里不会针对EXEC命令来调用slowlogPushEntryIfNeeded函数。
## [第31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8471)
**问题:**你使用过哪些Redis的扩展模块或者自行开发过扩展模块吗欢迎分享一些你的经验。
我自己有使用过Redis的 **TimeSeries扩展模块**用来在一个物联网应用的场景中保存一些时间序列数据。TimeSeries模块的功能特点是可以使用标签来对不同的数据集合进行过滤通过集合标签筛选应用需要的集合数据。而且这个模块还支持对集合数据做聚合计算比如直接求最大值、最小值等。
此外,我还使用过 **RedisGraph扩展模块**。这个模块支持把图结构的数据保存到Redis中并充分利用了Redis使用内存读写数据的性能优势提供对图数据进行快速创建、查询和条件匹配。你要是感兴趣可以看下RedisGraph的[官网](https://redisgraph.io/)。
## [第32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28474)
**问题:**Redis源码中还有一个针对SDS的小型测试框架你知道这个测试框架是在哪个代码文件中吗?
这个小型测试框架是在testhelp.h文件中实现的。它定义了一个**宏test\_cond**而这个宏实际是一段测试代码它的参数包括了测试项描述descr以及具体的测试函数\_c。
这里你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小框架中测试函数是作为test\_cond参数传递的这体现了函数式编程的思想而且这种开发方式使用起来也很简洁。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这个小测试框架的主要部分,你可以看下。
```plain
int __failed_tests = 0;  //失败的测试项的数目
int __test_num = 0;    //已测试项的数目
#define test_cond(descr,_c) do { \
    __test_num++; printf("%d - %s: ", __test_num, descr); \
    if(_c) printf("PASSED\n"); else {printf("FAILED\n"); __failed_tests++;} \  //运行测试函数_c如果能通过则打印PASSED否则打印FAILED
} while(0);
```
那么基于这个测试框架在sds.c文件的sdsTest函数中我就调用了test\_cond宏对SDS相关的多种操作进行了测试你可以看看下面的示例代码。
```plain
int sdsTest(void) {
    {
        sds x = sdsnew("foo");  //调用sdsnew创建一个sds变量x
        test_cond("Create a string and obtain the length",
sdslen(x) == 3 && memcmp(x,"foo\0",4) == 0)  //调用test_cond测试sdsnew是否成功执行
 
       
        x = sdscat(x,"bar");  //调用sdscat向sds变量x追求字符串
        test_cond("Strings concatenation",
sdslen(x) == 5 && memcmp(x,"fobar\0",6) == 0); //调用test_cond测试sdscat是否成功执行
         …}
```
## 小结
今天这节课也是我们最后一节答疑课希望通过这5节答疑课程解答了你对咱们课后思考题的疑问。同时也希望你能通过这些课后思考题去进一步扩展自己对Redis源码的了解以及掌握Redis实现中的设计思想。
当然,如果你在看了答疑后,仍然有疑惑不解的话,也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疑问,我会和你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