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64 lines
8.3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结束语 | 进入时间裂缝,持续学习
你好,我是吴磊。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要和你说再见的时候。首先要感谢你们的支持和陪伴,坦白地说,现在的我,有些恍惚,不敢相信专栏已经结束了。
从7月份开始筹备《零基础入门Spark》这门专栏以来赶稿子、改稿子、录制音频、回复留言这些任务已经变成了我每天的日常。回忆起这4个月的经历我脑海中闪现出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夹缝中求生存**”。
为什么说是夹缝中求生存呢?作为一名有家庭的中年职场男来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夹击”,让原本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个人发展的基础,自然需要全力以赴。而咱们国人也讲究“家事如天”,所以家里再小的事情,优先级也远超任何其他事情。
毫无疑问一天下来工作与家庭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样算下来如果把时间比作是一面墙的话那么一天24小时留给我专心写专栏的时间就像是墙上的一道夹缝或是一道裂缝。
记忆最深刻的是11月初的那两周。由于工作的原因党政机关妻子需要集中封闭两周她和我们处于完全失联的状态。那么自然照顾娃的生活起居的“重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在“闭关”前妻子甚至特意为我这个“大老粗”列出了一份详细的清单上面洋洋洒洒地记录着每一天的日常。还没生儿育女的同学就别看了容易劝退。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9/86/c93d22a604c6b97cce9dd2c68d456c86.png?wh=1434x984 "闭关修炼日常")
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看到妻子列出的这份“取乎其上”的清单,我就知道,以我对于闺女脾气的了解、以及我那粗线条的性格,我一定会把这份清单执行得“得乎其下”。
原因很简单这份清单的最佳候选人应当是全职奶爸而我显然并不是。因此在执行层面免不了要打折扣。我只好围绕着“让娃吃饱、穿暖、不着急、不生气、不生病”的大原则尽可能地参考妻子给出的Best Practices来个“曲线救国”。
举例来说,为了让娃睡个安稳觉,也为了我自己能早点赶稿子,我只好祭出独创的“扛娃入睡”大法。我会扛着她在屋子里左晃右晃、溜达来溜达去,最后小心地把她移到床上。
说真的,保证娃儿在哄睡过程中不被上下文(体感温度,光线变化,声波抖动等)的切换惊醒,是一件比拆装炸弹还要精细的作业。孩子是天生的多功能传感器,能够捕获外界多种信号源,而且捕获信号后她回调什么函数(仅仅翻个身,还是哭喊出来)来响应你,全看造化。
哄睡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这之后,我基本上已经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就差瘫倒在地上了。可问题是,时间都被工作和带娃占据了,稿子什么时候写呢?
熬夜的方案看似可行,牺牲睡眠时间,来赶稿子。但是,我不敢这么做,并不是我不肯吃熬夜的苦,而是我要保证内容生产的质量,而且也担心第二天因为精力涣散、在送娃的路上有所闪失。
所以在多个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同时压在身上的时候,我会更加注重睡眠质量,只有保持精力充沛,才有可能“多进程工作”。
在常规时间被占满的情况下,我只好钻进时间裂缝,也就是利用零散时间完成片段。对我来说,能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就是上下班的地铁通勤。从家到公司,每天来回大概要两个小时,除去换乘的时间,满打满算,还剩一个多小时让我可以用拇指在手机上码字。
尽管地铁上的环境嘈杂而又拥挤不过我发现人在压力之下反而更容易专注那段时间我每天在地铁上都能码出800字左右的片段。
为了让你更轻松地学会Spark我还会主动思考有什么生活化的比喻或是类比。专栏里工地搬砖、斯巴克集团的故事以及玻璃杯牛奶等等例子不少都来自通勤时的灵光一闪。到了晚上或是周末我会把一周积累的片段系统化地进行整理、配图、配代码、加注释并最终编辑成一篇完整的文稿。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们的时间被切割得不成样子。人们总是拿时间过于细碎作为拒绝学习的理由:“上下班通勤不过 2 个小时,中间还要换乘几次,思路总被打断,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学什么东西,还不如刷刷视频呢!”
然而实际上,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与碎片化的内容摄取,并不冲突。构建知识体系,确实需要大段的、集中的时间,但是一旦建立,体系内的一个个知识点,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 20-30 分钟来搞定——番茄时间以 25 分钟为单位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以Spark MLlib为例经过那个模块的学习想必你会觉得Spark MLlib支持的特征处理函数和模型算法好多啊数量多到让人想从入门到放弃的地步。但是在一番梳理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特征处理函数也好模型算法也好它们都可以被归类到某一个范畴中去。至于不同的类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咱们在课程中都做了系统化的梳理。
因此要想掌握Spark MLlib其实咱们不需要每天刻意抽出大段的时间去学习。不太谦虚地说专栏里的Spark MLlib模块已经足够系统化从范畴划分到适用场景从基础分类到典型案例解析。
通过这样的“分类指南”咱们已经掌握了Spark MLlib的主要脉络。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钻进时间裂缝去学习每一个具体的函数或是模型算法为已有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Spark MLlib模块如此Spark整体的学习也道理相通。关键在于上了一天班累得跟三孙子似的你是否还愿意钻进时间裂缝、利用一切空余时间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3/c8/c35e71832c00752a509ea950be1039c8.png?wh=1920x670)
实际上,像这种时间裂缝,并不仅仅是被动的通勤时间,在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地把时间切割为一个又一个裂缝。在每一个裂缝中,我们只专注于一个事件,不接受任何干扰。
比方说在每天工作的8小时里我们可以切割出来多个不连续的coding time在这些时间里我们不理会任何的即时消息只醉心于编写代码。当然从这8小时中我们也可以切割出来多个meeting裂缝这时我们暂且不管是不是还有个bug需要修复只专注于讨论、沟通以及如何说服对方。
总之**时间裂缝的核心要义就是专注100%专注于一件事情**。这其实有点像CPU的工作原理CPU的时钟周期是固定的每个时钟周期实际上只能处理一个任务。串行的工作方式看上去很笨但是一天下来你会发现这颗CPU实际上做了许多的事情。
拿我自己来说在过去的4个月里时间裂缝还帮我读完了一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完成了一门极客时间课程[《技术管理实战36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00014301?tab=catalog)。在忙碌于产出的同时,还能有持续性的输入,我心里会觉得非常踏实,也会觉得很开心。
**做一名坚定的(技术内容)生产者,是我为自己设立的长期目标。而要想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持续学习必不可少**。水柔弱而又刚强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且从不向困难屈服。李小龙就曾经说过“Be water, my friend”。
让我们抓住每一个成长精进的契机,进入时间裂缝,持续学习,与君共勉。
最后,我还给你准备了一份[毕业问卷](https://jinshuju.net/f/lYgjdu),题目不多,两分钟左右就能填好,期待你能畅所欲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