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54 lines
9.2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050 | 大杀器Lotus Notes 和被收购的莲花公司
莲花公司在电子表格市场大获成功但并不甘于局限在电子表格软件里。1984年公司CEO吉姆 · 曼兹Jim Manzi秘密开始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开发计划基于莲花公司的设计委托Iris公司开发一个“大杀器”也就是后来长期独霸企业协同市场的Lotus Notes系统。
Iris公司的创立者是雷 · 奥茨Ray Ozzie一个在计算机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曾是莲花公司的早期员工但是对电子表格兴趣寥寥对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的企业协同软件却极有兴趣因此1984年他离职创立了Iris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莲花公司之所以委托Iris公司来开发这款软件一方面是奥茨是自己人知根知底他的兴趣和能力所在都很清晰另外一方面是莲花公司内部都沉浸在电子表格软件成功的喜悦中将电子表格视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因此大部分人对于开始一项全新软件的研发持观望乃至反对态度。
然而微软节节胜利尤其是推出Windows 2.0以后基于图形界面的Excel可以同时跑在苹果机和PC机上从而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优势而Lotus 1-2-3却依旧基于古老的DOS字符界面。因此莲花公司面临一个重要抉择是继续全力以赴地开发基于图形界面的电子表格还是集中精力做公司已经秘密投资的办公协同软件Lotus Notes
选择前者,就意味着要在微软领先的战场与对方真刀真枪地竞争。然而,电子表格的灵魂人物米切尔 · 卡普尔Mitch Kapor已经离开莲花公司CEO对自己能否战胜比尔 · 盖茨领导的微软缺乏信心。而如果选择后者虽然这意味着公司要做大转型但是公司CEO曼兹对奥茨这个人充满了信心。
曼兹最终说服了董事会决定将公司主力投入新战场Lotus Notes以避免和微软正面冲突。Iris公司和莲花公司联合开发的Lotus Notes在1989年推向市场并大获成功。但是伴随时间的推移这种联合开发方式造成了很多不便最大的问题是作为项目总架构师的奥茨身在Iris公司却要指挥莲花公司的大量员工。于是1994年莲花公司收购了Iris让奥茨回归莲花并主导Lotus Notes的开发。
Lotus Notes这个产品是一个主打企业级通信与协同办公的软件。简单来说它是一个局域网内联网的客户端/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装在每个办公人员的机器上,服务器则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种信息。
它主要针对让办公人员方便地交流文件、电子邮件,以及讨论问题等各种协同办公的场景,并集合了日历、邮件、通讯录、文件存储、定制化的审批流程等功能,同时提供大量的接口供用户进行定制化操作和二次开发。
整体来说这个软件给人的感觉非常超前就类似于在汽车还没怎么跑起来的年代里混进了一辆跑车。所以有人笑称奥茨是从2004年穿越回1984年主导开发了这样一套软件。因为其中的很多东西到了21世纪以后大家才司空见惯但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Lotus Notes就给企业客户开发出来了。
Lotus Notes不仅仅是最早的客户端/服务器软件,还可能是最复杂的客户端/服务器软件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封闭性。一但用上了这个系统企业整个办公流程都被套牢在这套系统里非常难从里面迁移出去。比如华为公司就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才终于于2015年迁移出了Lotus Notes系统。
这种集先进性和封闭性为一体的软件,既给莲花公司带来了大量客户,也把客户牢牢地捆绑在了莲花公司的战车上。莲花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大大增强了。
莲花公司在缺乏电子表格的精神领袖米切尔 · 卡普尔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和比尔 · 盖茨领导下的微软在电子表格战场正面厮杀,通过另起炉灶,在企业协同办公战场把众多企业捆绑进来,成功完成了转型。
然而这次转型并非没有代价。Lotus 1-2-3可谓莲花公司诸多员工乃至高层的信仰虽然CEO说服了董事会进行转型但对Lotus 1-2-3有着浓厚情感的高管们却没有被说服在转型过程中陆陆续续就有12个副总裁离职。好在Notes最终大卖特卖。
而与此同时个人计算机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IBM这个发明个人计算机的企业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起于微软和IBM的博弈当时IBM在DOS时代失去了对操作系统的控制试图在和微软联合开发的操作系统OS/2中重新取得统治地位。但祸不单行此时的IBM因为采用了Intel 80286芯片而导致Intel壮大失去了对芯片的控制权。
于是当Intel再次推出80386芯片时IBM放弃了支持这款芯片自然地打起如意算盘换用自己和摩托罗拉研发的PowerPC芯片。加之它在和微软开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OS/2中掌握主导权IBM想着通过双管齐下来巩固自己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控制力。
却不料聪明的比尔 · 盖茨和IBM玩起了虚与委蛇的游戏应付着派几个人去开发OS/2却自己秘密开发Windows。并且盖茨还和其他兼容的PC机厂商合作为对方推出的基于Intel 80386的兼容机提供DOS和Windows系统。
出现重大战略失误的IBM不但没能够重新控制个人计算机市场反而被各大兼容机厂商包围。在个人计算机市场IBM第一的位置很快被兼容机制造厂商康柏超越。落后的IBM兼容机在1993年给IBM带来了80亿美元的亏损很多经济评论家分析师认为IBM将在几年内破产。
此时后来大名鼎鼎带领IBM转型成功的董事长兼CEO郭士纳临危受命开始拯救IBM。他决定把IBM从一个硬件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制造厂商转变为以软件为高优先级以企业服务为核心的企业。这就是IBM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的转型。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转型后来者众说纷纭。我的理解是一方面IBM试图以自己的垄断地位掌控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操作系统和芯片的走势并不明智地拒绝使用Intel更先进的处理器从而导致被各大兼容机厂商超越也在消费者市场让消费者失去了信心无法继续攫取大量的利润反而不断亏损。另外一方面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是利润丰厚的行业而且IBM一直都很有根基。舍弃亏钱又没太多希望的个人计算机行业专注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是迅速扭亏为盈走出困境的好选择。
IBM在企业级市场传统上有很多的市场份额包括大型机、小型机、专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都在企业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这个转型既有利于IBM甩掉赔钱的业务又有利于巩固利润丰厚且自己早有根基的企业软件市场。
为了成为企业软件和服务的主导者IBM一边内部整合自己的软件体系一边开始搜罗外界可以收购的对象。作为企业协同软件领域的唯一主导者莲花公司很快进入了IBM的视线。1995年IBM决定恶意并购莲花公司。当时莲花公司的股价32美元一股IBM开出60美元一股的股价后来又涨到了64.5美元一股。
但是莲花公司不想卖还找到了AT&T求助。但AT&T对于莲花公司并非必须要收购加之IBM又已经将股价翻倍AT&T不想做“冤大头”。IBM历史上很少有这样强行收购的行为那为什么当时郭士纳决定不惜成本收购呢公开的说法是郭士纳觉得莲花公司的Lotus Notes对IBM转型成为企业软件和服务公司至关重要。
收购之后莲花公司CEO就直接辞职了IBM非常担心其他核心开发人员和高管纷纷离职于是花大价钱收买了高层包括Lotus Notes的总架构师奥茨同时对莲花公司员工保证说收购之后你们公司依旧会保持独立运作。IBM最终通过种种措施稳住了员工在一定时间里没有让莲花公司变成一个空壳。
然而2001年IBM对莲花公司进行了一次重组。简单来说就是把在剑桥的原莲花公司开发人员和机构都重组到了IBM总部从而结束了自1995年收购以来IBM承诺的莲花公司独立运作的历史。伴随重组Lotus.com网站上也被悄悄抹去了莲花公司的痕迹代之以IBM的商标。奥茨也离开了IBM。
失去首席架构师的Notes在IBM的开发维护下开始呈现颓势新功能增加得杂乱不堪新版客户端有严重的内存泄漏问题。2008年我在IBM研究院实习的时候使用过Notes这个软件对内存的消耗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机器经常毫无缘由地卡顿半分钟到几分钟不等。
Notes原本是一个功能上非常先进的产品性能也很不错后来被IBM硬生生做成了性能堪忧的产品。再后来Notes在大部分公司里也渐渐消失了。我有时候在想如果莲花公司没有被收购继续独立发展的话今天不知道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