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71 lines
16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08 | 容量预测第三只眼通过AI预测服务容量瓶颈
你好,我是吴骏龙。在这一讲和下一讲中,我们来扮演一回预言家,看看容量预测是怎么做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也许在工作中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
> “双11期间网站需要举办大促活动我们目前的服务器能不能承载这些大促活动所产生的访问量如果不能用多少服务器可以支撑又不至于太浪费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容量规划的过程,其中既体现了预测的思想,也体现了对成本的考虑。很显然,**容量预测是容量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之一**,容量预测若不准确,容量规划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明确了容量预测的重要性,那么该怎么做呢?很不幸的告诉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在阿里本地生活这样体量的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容量预测也靠的是“直觉”,不要觉得好笑,你或许也经历过这样的对话:
> A马上要双11了服务器撑得住吗
> B要搞大促了肯定要扩容。
> A扩多少
> B依我的经验扩1000核吧。
> A要那么多吗
> B呃…… 那500核吧。
这种将容量预测完全建立在个人经验上的做法,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在我的容量保障生涯中,就没见过拍脑袋能拍的准的,最后往往都是硬生生的把容量规划变成了一门“玄学”,而容量风险依然存在。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科学的容量预测方式它不能依赖于人的经验而且必须足够准确。坦白说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影响服务容量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我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最终找到了一种通过AI手段进行容量预测的实践方案并已经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现在我就把这项实践的核心技术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 用AI进行容量预测的过程
首先我们还是来构建一个场景假设你是某个业务系统的技术负责人这个业务系统在生产环境每时每刻的流量、CPU利用率等数据你都是知道的那么你是不是能通过对这些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某种规律来预测当系统流量达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量级时CPU利用率会是多少呢
如果你暂时没有答案也没关系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下面有8个等式请你通过分析这8个等式的规律解答“8 1 3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f/a0/8fafb24ec9f363b5c3030d87489b2fa0.jpg)
如果你的答案是“8x1-3=5”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用AI进行容量预测的本质和这个问题的解答是类似的只不过我们将等式前面的3个数字变成了影响容量的特征而等式后面的1个数字则对应服务容量的结果。通过寻找规律来预测一个新的等式的结果相当于预测服务在更高流量下的容量表现如何。
了解了原理之后我们赶紧乘热打铁看一下基于AI进行容量预测的三大步骤
**1\. 特征选取:** 选取会对服务容量产生影响的特征作为输入,即预测的条件;再选取一个能表示服务容量结果的特征作为输出,即预测的结果。
**2\. 建立模型:** 也就是寻找某种规律,能够完整地描述已有的输入和输出。
**3\. 准确度评价:**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调整特征或模型,直到结果正确为止(术语叫“收敛”)。
这些步骤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建立出最终模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预测工作了输入特征值如服务流量得到容量结果如CPU利用率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f/9e/af105e893be2ec4023d7d4463c09729e.png)
下面,我开始具体展开每个步骤的技术细节。
### 1.特征选取
特征选取是容量预测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征选择得不合适,会极大影响模型的准确性,甚至导致模型失效。
对于互联网服务,我认为,至少有三类特征会影响服务的容量:
1. **服务的资源配置:** 如CPU核数、内存大小、磁盘大小等。
2. **服务的业务量:** 如TPS、并发量等。
3. **服务的上下游依赖情况:** 如依赖服务的TPS等。
我最终选择了将**服务的TPS以及它所依赖的所有服务的TPS作为输入特征将CPU利用率作为输出结果**。作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是互联网服务的容量风险基本上都是随着流量增长而产生的而体现流量增长最直观的指标就是TPS相应的服务的CPU利用率是服务容量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我更倾向于将**TPS作为“因”**,将**CPU利用率作为“果”**。
可能你还会有疑问上面提到的影响服务容量的特征那么多只考虑TPS会不会太片面同样的判断服务容量是否充足的特征也不止是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和磁盘使用率都是啊为什么没有考虑它们呢
我要提醒你注意的是,特征的选取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过多的特征将很容易产生“过拟合”的情况,即通过这些特征能够构建一个自认为完美的模型,但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又很差劲。用大白话说就是:“想多了,想得太复杂了”。
因此尽可能选择对容量影响较大的少量特征才是正道。我们做了很多的调研工作发现服务的绝大多数业务指标最终都会表现在TPS上比如并发数上升TPS一般也会上升再比如响应时间增加TPS很可能会降低等等因此采用TPS作为特征已经能够比较好的囊括其他特征了。
相应的我们面对的绝大部分服务都是偏计算型的服务CPU利用率是评价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考虑CPU利用率作为容量结果特征也是具有普适性的。
到这里,我主要谈到了特征选取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思考过程,我们应当**选取尽可能少的,但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其中我也为你提炼出了TPS和CPU利用率的这两大特征关系针对绝大多数计算型的互联网服务都是有效的。在下一讲中我还会就特征选取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一些更高级的策略欢迎继续学习。
### 2.模型建立
选完了特征,下一步就是基于已选取的特征建立合适的模型,这个模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必须是回归模型即能够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而且输出值必须是连续值不能是离散值因为我们需要输出的CPU利用率就是一个连续值。
2.能够支持“多输入-单输出”的映射关系因为我们需要输入的是服务的TPS和依赖服务的TPS为多输入输出的是CPU利用率为单输出。
3.能够离线计算,生成的模型要能够持久化,不需要每次都重复计算,否则计算量太大。
满足这些条件的常见回归模型有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神经网络等。我们尝试下来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不佳原因其实也很容易想明白TPS和CPU利用率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也无法用简单的多项式函数表示这与两者之间的关联度有关在“容量预测”一讲中我还会专门探讨下这个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学习能力更强大的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如果你不是出身于机器学习相关专业要深入理解它的原理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和高等数学知识但好在我们身处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有很多的工具和框架TensorFlow、PyTorch、Spark MLlib等已经帮助我们封装了晦涩的底层理论使神经网络成为一种可以开箱即用的技术下面我直接从应用角度介绍一下如何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工作。
下图左边部分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元我们将服务自身的TPS、依赖服务的各TPS作为输入引入神经元每个输入需要乘以一定的权重w后进行求和再与一个外部的偏置b可以认为是一个没有输入的权重相加得到最终的总和结果将这个结果投入一个激活函数进行转换用来保证结果落在规定的区间内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输出即服务的CPU利用率。
我们将多个这样的神经元组合起来,就得到了下图右边部分的神经网络,包含一层输入层,两层隐藏层和一层输出层。通过不断的样本训练,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调整各层的权重,最终我们将所有的权重保存下来,就形成了可供预测的模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c/53/fc0448e84b5e1ee25a68083412940b53.png)
当然神经网络远远不止上面描述的那样简单但你暂时不需要了解太多细节所有的建模过程在TensorFlow等工具中都有现成的方法供调用比如TensorFlow的[首页例子](https://tensorflow.google.cn/overview/)就是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如果你希望获得一些更偏工程化的例子,可以直接参考这个[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adventuresinML/adventures-in-ml-code),它提供了大量现成可用的代码供参考,而且几乎是傻瓜式的。
那么,训练出的模型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可以用一条拟合曲线来可视化观测模型的效果,下图中蓝色的曲线由训练样本构成,橙色的曲线代表训练出的模型,可以看到上半张图的曲线是高度贴合的,拟合较好,而下半张图则拟合不佳。这种可视化的方式非常重要,当我们需要调整模型参数或调整特征时,可以通过观察曲线来判断调整的效果。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f/27/1faa2fecfc2670983c51c9b6ae018b27.png)
总结一下我们选择神经网络作为建模工具寻找服务TPS及其依赖服务的TPS和CPU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的模型形式是一系列的权重值。整个过程可以基于流行的机器学习框架去编写最后通过拟合可视化的方式进行优劣评价。
### 3.准确度评价
紧接着上面谈到的内容,拟合可视化给到我们一个直观的视角去评判模型的优劣,但有时候我们也希望能够以更定量的方式去衡量模型的好坏。比如,通过编写自动化脚本来尝试用不同的特征组合进行建模时,需要从中选出准确度最高的特征组合,由于组合的种类非常多,这就很难做到每次都让人来评判模型的准确度,我们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工具去衡量它。
下面我介绍一个工程界经常使用的模型准确性评判方法称为“K折交叉验证”。如下图所示K折交叉验证的步骤可以分为五步
1. 将原始数据集包含输入和输出划分为相等的K部分“折”
2. 从划分出的K部分中选取第1部分作为测试集其余作为训练集
3. 用训练集训练模型,然后用测试集验证模型输出结果,计算模型的准确度;
4. 每次用不同的部分作为测试集重复步骤2和3 K次
5. 将平均准确率作为最终的模型准确度。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3/3d/139861b78598af46c30e894ec0302b3d.png)
K折交叉验证使用了无重复抽样技术它的特点是每次迭代过程中每个样本点只有一次被划入训练集或测试集的机会因此得到的结论是比较稳定的。其中**对于K的取值有理论证明K取10的通用效果最好\[1\]。** 因此在实践中你也不妨采用10折交叉验证进行尝试。
K折交叉验证的实现也比较简单用伪代码可以描述如下
```
list[k] = 样本集.split(k); //切分k份
for(int i = 0; i < k; i++) {
test[] = list[i]; //第i份为测试集
train[] = remove(list[k], i); //样本集去除第i份为训练集
模型 = 训练(train[]); //用训练集建立模型
结果 = 模型(test[]); //用测试集得到结果
准确度[].add(比较(结果)); //比较结果的准确度,加入集合
}
result = average(准确度[]); //得到准确度的平均值,即所需结论
```
通过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我们可以对模型优劣进行定量分析提升模型准确度的评判效率。
## Badcase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基于AI模型的容量预测基础技术工作但任何事物在开始时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建立的模型也是一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一定不能放过每一个“Badcase”应该将这些Badcase抽象分析归纳出通用缺陷并修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模型的健壮性。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践中遇到的真实的Badcase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1/eb/71843cb52c719830de1da5fcc15e3deb.png)
上图的拟合情况非常糟糕几乎是完全不拟合。通过排查我们发现这个服务所依赖的服务TPS在某天有异常突增且幅度很大而当天的数据又恰好被“学习”进了模型导致模型失效。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3/3a/f3b3166a850cf63483b776e7d3c28f3a.png)
上图的拟合情况尚可,但显然不是最优。排查发现,原始的训练数据有很多毛刺点,对模型来说可以认为是噪点,这些噪点影响了模型的拟合程度。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2/94/d2b6395579156be08e2fa2d836a53394.png)
上图的情况很诡异随着QPS的增加CPU利用率始终保持在低位。经排查发现是数据源的问题CPU利用率数据采集出错。
总结一下会发现这些Badcase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数据原因**居多,有数据获取出错,也有数据存在噪点的问题。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要重视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去噪(去除无效和错误的数据),否则无论模型多么健壮,结果依然会大打折扣。
## 总结
这一讲我主要介绍了基于AI模型进行容量预测的详细过程它与人类学习知识和推理规律的过程高度相似通过识别特征、建立模型和准确度评价这三项工作来预测未来的服务容量情况。
其中特征选取是最重要的环节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少量特征不仅能减轻建模的复杂度还能有效规避过拟合的情况。我在探索容量预测工作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选取合适的特征上最后发现服务TPS和依赖服务的TPS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如果你的服务是计算型的我极力推荐使用这些特征进行建模。
不过虽然我一直谈到的是计算型服务但对于IO密集型或其他类型服务思路都是类似的通过找到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也就是模型对未来容量情况进行预测无非是输入输出的特征变成了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等。
神经网络是我们用来建模的工具,它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满足容量预测对模型的要求。通过使用开源机器学习工具搭建神经网络,能够有效降低技术门槛,使你可以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特征选取和模型调优上,拟合可视化是评价模型优劣的一个广泛采用的手段。
K折交叉验证是更为强大的模型准确度评价工具通过切分数据集每次取出不重复的一部分作为测试集从而得到模型准确度的定量结果这在一些辅助自动化模型评优的工作中会非常有用。
最后我介绍了一些容量预测中的典型Badcase并归纳了问题发生最多的地方数据提醒你要注重数据清洗和数据去噪防止对建模造成干扰。
**参考文献**
\[1\] Zhang, Y. and Yang, Y., 2015. Cross-validation for selecting a model selection procedur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87(1), pp.95-112.
## 课后讨论
留一个作业给你还记得上面我们提到过的一个Badcase吗如下图所示原始的训练数据有很多噪点影响了模型的拟合程度。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式可以尽可能消除这些噪点欢迎分享你的思路或show出你的代码。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3/3a/f3b3166a850cf63483b776e7d3c28f3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