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76 lines
18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15 | 什么样的画才是一幅好画?
你好!我是罗桂霞。
今天这一讲是我们“看懂油画”大模块的最后一讲了,还记得我们在这个模块学了什么吗?一开始,我们学了色彩、光、构图等欣赏和评价一幅画的**外在因素**,当然,光有外在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在后来的四讲里分别学习了艺术符号、情绪、视觉传达和语言。从这四个维度出发,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去理解**一幅画的本质**。最后,我们通过三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图景,完成了从时代到流派、再从流派到个人的这条线。我们看到了,他们既是自己,也是**时代的缩影**。
我相信,每一讲都带给了你不同的思考,可能你自己都没意识到,你在艺术鉴赏上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那么,作为这个大模块的最后一讲,我们来聊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画才是一幅好画**
这个问题可能你也想过,但是你也没有一个很确定和很标准的答案。但其实,在之前每一讲结束的时候,你的内心都已经在向这个问题的答案更靠近一点了。
你可以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看看和我想的是否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一共有四条。
## 有正确的伦理观
第一点就是,一幅画的伦理观一定要是正确的。**这是最底层和基础的一个条件**。
什么叫伦理观正确呢?就是指一个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不能是反人类、反自然的**,它的价值观应该是正确的。我用一个例子来给你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对当代艺术有一点了解,你应该知道,当代艺术的门类特别多,有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五花八门的艺术种类。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在**装置艺术领域**很有名的一位艺术家。
这名艺术家叫**达米恩·赫斯特**1965年- ),是一名英国的装置艺术家,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拿过很多著名的奖项。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y/28/1yyde164fa86f42bcf106yy73c0a9d28.jpg?wh=1142*857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br]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br]创作于1991年")
从画面中你能看到在一个很大的玻璃柜子里有一条张着嘴的鲨鱼在悬空放置着。是的这就是整个作品整个作品就是把一条14英寸长的虎鲨放在**装满甲醛**(防腐)的玻璃柜里。而最受人争议的部分就在于此,因为这个虎鲨是赫斯特聘请一个渔民捕捉的,**它曾是一条真实的生命**。
它不仅要被泡在甲醛溶液里为了巩固整个外型不变形赫斯特还用了200根针穿插在它的身体里。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d/bd/3d49d9caf6dddd0fcafb7c604cfdcdbd.jpg?wh=1142*857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也许你会问了,这个作品的寓意和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鲨鱼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让人心生畏惧的动物,许多影视作品里的鲨鱼形象总会给人一种无法驾驭自然的恐惧感。观者第一次见到这件艺术品时,会立马感知到可怕,而**当人们发现这是一只死的鲨鱼,就会变得无动于衷**。
这种**思想上的冲击和改变**就是赫斯特想要传达的。虽然有很多评论家对这件作品大加赞赏,称它在“物理和诗意的撞击下产生矛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议论声和批评声也是此起彼伏。
* 动物权益协会和团体认为为了艺术,杀害这种稀有鲨鱼的行为是错误的;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指出,在作品周围的空气里,甲醛含量已经严重超标;
* 反概念艺术家团体展出了一个同样以鲨鱼标本为主题的艺术品,来反击赫斯特。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e/df/7e1b35b62df0f66fcf672b991cea73df.jpg?wh=486*400 "《死鲨鱼不是艺术》[br]反概念主义者")
后来,日子长了,鲨鱼标本慢慢变质了,甲醛溶液也浑浊了起来。赫斯特认为这个作品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让人感觉可怕和真实了,就更替了艺术品内的鲨鱼。新的鲨鱼和上一个来自于同一个海湾,同样是一条虎鲨,也同样被灌入了大量的甲醛溶液。
你对这件事情如何看待呢?在我看来,这样做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即使你是一名艺术家,但你只是在**通过牺牲其他生命来完成自己的艺术思想高度**。不管这件艺术品是好是坏,你有什么权力去这样做呢?我们没有权力,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怎么能决定其他生命的生死呢?
**你可以讽刺、可以批判、可以有政治立场,但是你不能做反人类的事情**。比如说,你可以画一幅表现战争、表现人性主题的作品,但是你不能用作品来鼓吹大家战争、鼓吹大家犯罪。
还记得我们在[第9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2134)学的《马拉之死》吗虽然路易·大卫1748-1825年美化了马拉的形象隐藏了历史事实但是这是因为他政治立场如此他并没有做违背伦理的事情。
我们这里所讲的伦理观也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要孝敬公公婆婆、追求客观真实之类的,而是即使你是艺术家,当你在大自然面前,你也要**保持一定的敬畏心**,你要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
## 能经受时间考验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条。第二条就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点你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不过,我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点分成了**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
首先,从内在的角度来说,就是指一幅画的内容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历史的推敲**。无论这个作品是在哪个时代创作出来的,它都不应该受限于它的时代。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作品只风靡一阵子,或者是只在自己的时代流行着,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它却慢慢地被时代忘却,那它就算不上是一件优秀的作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老师,那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还记得我们在[第6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8866)结尾说的吗?我们说,当一幅画表达的东西能**从艺术家的个性上升到普遍性、共通性,甚至上升到普世价值**,这幅画就成了。
你看《格尔尼卡》时,你能看到那个时候战争的残酷和民众们的悲愤;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9/d6/e9ed9494e48a6471fa43298121b028d6.jpg?wh=1142*519 "《格尔尼卡》Guernica[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37 年[br]现存于西班牙马德里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
你看《呐喊》时,你能感受到一阵深深的不安和压抑从心里开始蔓延;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2/3e/c27c1137b1037449dd396a05f415f53e.jpg?wh=2284*2910 "《呐喊》The scream[br]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br]创作于1863-1944年[br]现存于挪威国家美术馆")
你看戈雅的“黑色绘画”系列时,你能想象到他当时的时代和他身处的世界是多么地让他愤怒和难过。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2/1d/92033afb05798e6fed54323c05650e1d.jpg?wh=1142*660 "《两位老人喝汤》Two Old Ones Eating Soup[br]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br]创作于1823年[br]现存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所以,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就是那些表达出来了**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状态**的作品。无论你身处哪个时代,你看到它的时候,你都会为之触动和产生思考。
那什么是外在的角度呢?外在的角度就是指艺术品本身要受得住“岁月的痕迹”。比如说,一件艺术品,哪怕经过三百年、四百年,也是可以修复的。
达米恩·赫斯特的《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就不可修复,一条鲨鱼烂掉了,他只能换条新的。
在[第3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6221),我们知道了在当时的年代,梵高作品中的思想是比较超前的,后来人们才认可了他。但是,如果他的作品没有得到好好保存,或者是不可修复,我们说,不管梵高有多厉害,我们都无法认识他、理解他和走进他。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3/77/b3815481ee04f83f1bfc25a534626077.jpg?wh=1142*831 "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br]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br]创作于1885年[br]现存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很多艺术家都是思想超前的,我们要过个两三百年才能理解他当时的行为。可是,如果承载艺术家思想的载体不存在或者损坏了,就无济于事了。
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学,有多少文化瑰宝都因为忽视这点而湮灭在历史长河里。所以,**载体、材料和形式这些看起来很表面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条件,所以传承也很重要**。因为所有的技法都是经过历代艺术家们千锤百炼的试验和探索总结出来的。
## 留有意义的空间
当你看一部电视剧的结局是男主和女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很开心然后满足地关掉继续看下一个。那如果你看到的结局是男主和女主站在人群中彼此对视了一眼屏幕上写着The End你是什么心情呢
也许你会想,什么?这就结束了?到底在一起了吗?只看了一眼是什么意思呀?难道是分开了?你看,这个结尾**吊足了你的胃口,给你留下了悬念,让你自己想象后续情节**。
可是,你发现了吗?越是这样的结尾,越是令人遐想。因为**它给你留了一个意义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天马行空,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安排剧情。
一幅优秀的作品也是这样,它不会全盘托出,它会给你留很足的意义空间,让你自己去想象;它会给你打造**一个神秘的国度**,让你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它会和你拉开一定的距离,让你看到之后,就会好奇、就会想去一探究竟。
比如说,我们在[第11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4298)的时候,曾一同欣赏过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第一眼看的时候,我们感觉啥也看不懂,也不知道画家为什么这样安排,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可当你经过一层层深入,你发现自己不仅看懂了,还收获了**一种思考上的愉悦感。**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8/9c/08f910d228c5847bd7df9a335c07ff9c.jpg?wh=1142*826 "《记忆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br]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br]创作于1931年[br]现存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最令人迷惑的抽象画也是一个例子,我们在[第7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9353)欣赏过抽象主义的作品。抽象主义的作品,可以说,几乎就是把想象这匹野马的缰绳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怎么看、怎么想取决于我们自己,即使和艺术家不在一个频道,我们也可以自己花样解读**。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3/b2/03bcdc7cfb227008c9de4d6f636e64b2.jpg?wh=1142*750 "《构成第七号》Composition VII[br]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br]创作于1913年[br]现存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其实,我一直都在传达这一点给你。如果你有印象的话,你应该记得我说过很多次,画并不一定画得像才是好的。**画得再像,不过是在描摹形****体****,而非传情达意**。所以说“诗意”也是一幅好的作品必不可少的境界。如果一个艺术家只是追求画得像的话,我们面对他的作品时,除了承认他做到了,也实在说不出别的。
其实,在生活中,这一点也适用。比如说,在和恋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不把话说得太满,不把自己完全表露,而是留给对方玩味和探索的空间,从而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和新鲜感。
## 具有艺术的价值
在讲第四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很有名的作品《1948年第5号》。这幅画在2006年曾经以1.4亿美元的价格被转卖,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记录。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3/8f/23720346c63e8fbca353be666fa43b8f.jpg?wh=221*449 "《1948年第5号》No.5,1948[br]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br]创作于1948年[br]私人收藏")
看到这幅画是不是觉得即使已经懂了抽象画是什么,却依旧看不懂画家这样画是为什么?
曾经有一对中国的夫妇在美术馆看到这幅画时说,不就是把颜料洒在纸上吗?谁都能做到。是的,谁都可以模仿,但是,谁都成为不了波洛克。波洛克的画看似凌乱,实际上,**画的后面是有一个大的宏观意义在支撑的**。
我简单地给你解释一下,其实波洛克早期的画风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后来他受了**印第安人**的影响。印第安人有个传统,就是不管是洪涝,还是干旱,他们都有祈祷仪式。他们在祈祷仪式上,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找一块空旷的地,系上各种颜色的色带,开始跳舞。
色带上有各种色粉,在跳的同时,色粉就会撒一地,撒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来,就像他的画一样。最后色粉会被吹散、定型,仪式就结束了。波洛克的画就是根据这个来的,所以,有人称他这个绘画为“**行动绘画**”。
这幅画并不是随随便便撒出来的,不是你我随意地弄点颜色上去,多弄几层就出来了。即使我们可以在形式上造假,内容上却造不了。
我们认为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现在站在此时此刻的视角。看似很简单的东西,波洛克却是第一个这样做还成功的人。所以,我想说的是,一幅画除了技法高超,画面美妙绝伦等因素之外,它还有它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则是艺术价值中很大的一部分**。
比如说,你小时候画的一张画,可能笔法稚嫩,但在你心里,你视若珍宝。也许,在别人眼里,只是一张普通的纸。你觉得宝贵是因为它对你有价值。
价值这个事就是这样,许多我们现在看来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却是在那个时代里很珍贵的事物。当我们长大以后慢慢接受星星是黄色的,我们是很难把它画成绿色的。而艺术家也是要克服自身惯性思维、不断创新才能让艺术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的。
所以,思考一幅画的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它的背后有何深意,它在历史上曾有多无可替代等等,都是它成为一件优秀作品的条件。
## 不是艺术家,是研究者
至此,我已经给出了我的四条答案。你可以把这四条答案看作是总结,你也可以把它们当作灯塔,给你一个方向让你好好思考。
这四条答案看似在说一幅画如何才能成为一幅好画,但实际上,画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幅画能成为优秀的画和背后的艺术家是分不开的。
好多人都认为艺术者就是个娱乐工作者,为了陶冶情操才去画这些山山水水。其实并不是,从事艺术的人都是把艺术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研究技法、研究材质、研究如何表达、研究哲学、研究自然、研究规律等等。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2/a2/e2520ae8f354142b0ee8eaaccd8a8da2.jpg?wh=1142*761)
你可能会说,老师,他们怎么什么都研究?是的,他们不仅研究而且还都很精通,所以说艺术是一门学科,可以陶冶情操,但不是全部。
这个时代,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编程是艺术、摄影是艺术、文学是艺术,**万事皆可成艺术**。而那些持续深耕于自己的事业,一直思考和探索新的边界和不断扩展新的维度的艺术家,我更喜欢称他们为**研究者**。
艺术家常有,而研究者不常有。
##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通过四个方面学习了什么是好的作品。
有正确的伦理观让我们知道尊重自然和生命是艺术里的必修课;能经得住时间考验让我们了解到,不单单是内容值得推敲很重要,绘画的材质也尤为重要;
留有意义的空间告诉我们好的作品是跟观者互相对话的,而不是单纯的告知,好的作品是值得探索和玩味的;在具有艺术价值这一块我们看到,即使是看似很简单的艺术品,背后都是艺术家们系统的研究与学习的结果。
这四条看似很简单,却需要一个艺术家拥有**敬畏的心灵、普世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意识**。不仅艺术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修炼自己。
## 思考题
学完这一讲,你对艺术有何看法?你觉得什么样的画才是一幅好画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见解。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艺术之旅就要接近尾声了。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路,回忆自己进步的点点滴滴。
之后三讲,我们将**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艺术与生活是如何联系的**。可以期待一下哦。
最后,感谢你的坚持,如果可以的话,欢迎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b/5a/4ba6b4835452054226be30b9b80f455a.jpg?wh=2284*1285)
* * *
(课程研发:丁洋洋、易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