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基于人因的用户体验设计课/docs/360513.md

191 lines
16 KiB
Markdown
Raw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22正确运用智能交互谁才是主人
你好我是Rocky。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一谈智能交互。在[15](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55099)课的时候我们谈了语音交互,今天我们来谈谈更广义的智能交互。
以前提到智慧交互的时候,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语音交互、智能音箱。现如今随着计算机视觉兴起,智能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去理解人的体态、表情、情绪。
而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脑机接口,让智能系统更加精准地去理解人的意图。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可能无处不在,比如智能家居、安防、金融、零售、交通、教育、医疗、健康、制造、交通等等。但从交互上来看,不管是什么场景,交互无非还是那么几种。所以这节课我尝试从人因的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带你探寻一个智能系统和人交互的基本特点。
## AI系统设计的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在AI系统设计中究竟会面对哪些挑战。
作为一个智能交互系统,有三个特点我们是必须要面对的:
* 智能系统会根据获取的信息自行作出一些判断和回应,而且这些回应很多时候是不完美的;
* 智能系统是一个进化系统,它在不停学习,进步或者退步完全取决于训练的数据(和教育一个孩子类似);
* 由于它会学习并能主动回应,因此未来演进的状况是未知的,并不能简单预测(和一个孩子的成长类似)。
人对智能体的态度是新奇并且警戒的,信任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接触的深度。最终信任的建立取决于:
* 人判断智能系统已经成长到有能力承担某个具体任务;
* 人发现智能系统对人的意图理解准确,不会曲解,更不会有恶意;
* 没有干扰智能系统正常运行的元素。
为什么目前大多数人难以建立对智能系统长期稳定的信赖关系?多半是自己深度使用后,发现真实体验和预期的差距太大,或者智能系统的能力成长太慢,显得太笨。
正是因为AI系统的这些特质导致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无从下手。我以前接触很多设计师在给AI相关的技术做界面设计的时候概念稿都非常漂亮。但真正做出来用户体验后用户的感知就是买家秀、不理想。我下面列了一些设计师在给AI系统做设计时一般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a/ee/dab11a7edea7ecdb0f4400f58f6e98ee.png)
## 应对不完美的AI
之所以存在这些挑战究其根源就是大部分设计师并非技术出身对AI和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存在诸多误解。
有的设计师对AI技术充满理想主义把人工智能的技术想象得非常完美。很多设计师基于智能技术最佳表现情况去设计交互体验。但实际上AI技术和传统自动化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会犯错而且犯错的概率还蛮高。比如对于下面这些图当前很多AI技术的确很难准确区出狗狗和美食。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d/f7/ed59314b54f88fef5e835597yy465af7.png)
谷歌因为在2015年误把黑人识别为大猩猩干脆在图像识别里面把大猩猩或者猿这一类的关键词给删除了。也就是说哪怕是6年后的现在你如果在Google以图搜图即便是个大猩猩的脸搜出来也没有大猩猩的词。
我得承认这是一个糟糕的、偷懒的设计。但是在当下“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权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至少算是一个安全的处理手法。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3/35/43a87c33bc5cb81683a93b1ece5ce435.jpg)
面对AI技术经常犯错的事实我们确实需要严肃地思考在设计中如何应对这种错误针对不同的技术成熟度水准我们有没有给用户足够的提示让用户意识到AI技术的局限从而降低用户的期待这本质是一个设计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 坦诚展示系统的可信度
当下很多AI产品在广告宣传里展示了谜一般的自信广告里会展示该AI产品的响应速度十分迅速。其实好的体验绝对不是响应的速度有多快也不是回答有多细致而是**答案是否精准正确**。
如果系统在判断时纠结,那就应该体现这种不确定。甚至直接说“不清楚、不知道”,都会比回答一个错误的答案要显得更为真挚和坦诚。
在AI技术识别一个物体的时候置信度累计是经常采用的方式。置信度的高低依赖于优秀样本的数量以及累积机器学习的时间。当AI不太自信存在置信度判断阈值不够就会出现纠结。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把这种不确信的情况展露在明处而不是隐藏起来
比如下面是一个图像识别应用的例子,左半部分是真实的情况,右半部分是改进的建议。显然改进后增加了置信度的信息,让这种图像识别显得更为真诚和可信。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6/ce/361b7280c2c064c5b1cfbd8ff7ebf4ce.png)
### 阐明系统的预测逻辑
告诉用户你的预测逻辑,其实也会让用户对你的算法产生理性的判断和评价。
我在微信阅读里面看到两个数据的展示方式一个是推荐值一个是匹配度。在推荐值方面给的信息很清楚其实就是根据历史阅读这本书的用户对其评价说好看的比例严格来说这也不算是AI算法。
但是对于匹配度就有些讳莫如深了。尽管点进去提示为你推荐的理由是“根据你的阅读记录推荐与你匹配度超过80%的书”。但用户会产生一连串的疑问到底分析了我的什么阅读记录是我看过的书的品类还是我读过的文字还是根据书名关键词这其中有没有侵犯隐私的情况80%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怎样才算80%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a/eb/6aff134d942fdf6bcb26de4694c604eb.jpg)
**在AI时代如果给用户展示的是黑盒子信任就会很难建立。**淘宝和拼多多在每个商品下面的推荐更多用的词分别是:“看了又看”和“相似商品”,在推荐逻辑上都没有讲透。用户不知道推荐商品的排序逻辑是什么样的,信任感的建立也不够。特别是如果用户买过一个商品,结果后续又推荐给用户一个他觉得更好的同类商品,那么用户会对系统的推荐产生一种排斥和警惕。
我们再来看看亚马逊的例子。亚马逊在推荐商品的前面加了一句话“看过这个商品的用户也同样看过”。别小瞧这句话,这就很明显讲出了背后的计算逻辑。相对于淘宝和拼多多,其实这种推荐更容易和用户建立信任。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e/b3/9e1589d9894734d8f69038d432e7fbb3.jpeg)
### 寻求用户的帮助和裁决
我们经常会用“空杯心态”去评价一个学习型人格。作为一个学习成长的系统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AI系统如果经常寻求用户的帮助也是一个成长学习的过程。比如你对着智能音箱说“给Zoe打电话”。假如系统发现通讯录有多个Zoe不确定是哪一个的时候会怎么办系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回应。
系统好的请问是昨天联系过的哪个Zoe吗
你:是的。
系统好的正在拨打Zoe的手机。
注意系统询问用户是哪个Zoe的时候坦诚地告知了用户它猜测应该是最近联系过的那个背后其实也披露了系统进行判断的算法逻辑。但是系统仍认为没有达到准确判定的阈值因此寻求用户的帮助和裁决进行了二次确认。
同样在Gmail的AI识别算法中当系统发现你的邮件正文提到“附件”这个关键词而你点击发送按钮时并没有附件时会和你进行二次确认是否要添加附件这也是寻求用户裁决的一种方式。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e/96/eeaeed77092b92487a53b92dab721f96.png)
通过用户的裁决来反向训练AI系统系统就会不断优化体验也会提升。**一个好的智能系统一定要懂得什么时机“可以交给我”以及“我不行,你要帮我”。**人机的信任需要建立在这种坦诚的基础上。
### 让用户训练正确的数据
现在有些App喜欢通过后台收集用户行为数据的方式去训练智能系统这其实是一种灰度的隐私侵犯。尽管有数据收集协议让用户在使用APP的时候点击确认签署但是很少有用户会去仔细读协议里大段的晦涩文字也就相当于默许了这种行为。
一些高级的让用户训练数据的方法,会把收集做在明面上。前面说的用户参与决策就是其中一种。
还有的高级方法会寻求用户的调研反馈。华为以前会随机地向其使用者手机发放一些电子调查问卷,用户选择答复后还会有对应的回馈和答谢。这也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的数据训练。
再比如很多智能音箱背后的AI算法数据训练都不够要如何去优质地持续训练这个系统呢讯飞就提供了讯飞听见的业务表面上是构建一个翻译业务的平台其本质是通过人工翻译业务去更加高质量地训练数据。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b/0e/4b46d8bf2d403771210027954634ab0e.jpg)
### 成长的系统需要成长的设计
人工智能的内核技术是机器学习而机器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不停通过数据训练学习来不断进步的技术。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不同工业自动化从都到尾都是一个确定的规则也同样意味着确定的交互界面随着AI学习的深入机器对人意图的判断会越来越准确如果训练数据质量高的话所以交互界面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正如两个人交往,随着了解越来越深,沟通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智能系统对人的意图了解更深了,但还是同样的交互界面,会让用户觉得无可理喻。注意,这里说的是交互界面,而不仅仅是交互内容的精准推荐。
在交互方式的选择上,无非是以下几种可能性。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8/b1/3873d6cfa49c8dc372b9f5171b209eb1.png)
一开始智能系统不了解用户,会谨小慎微,各种迟疑犹豫,让用户询问更多决策需要的细节。随着对用户的了解深入,就可以直接给推荐决策了。
如果了解再深入,就直接帮助用户把事情做完并给个提醒。甚至如果人对智能系统的信任默契达到一定程度,智能系统就会承担管家或者助理的角色,做事就可以润物细无声了。你可以参考下面语音交互中的例子。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7/8e/374e86408e3bf5c4999ac76b4f923f8e.png)
在智能系统的图形界面(比如对话机器人、智能助手)设计中,也要有类似量体裁衣的动态变化。
## 情感计算交互
关于如何去应对智能系统的不完美,这是从智能系统自学习的特点去考虑的。但是关于智能系统是否应该感知和表达情绪,进而是否应该具有自我认知、良知,这就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了。
从设计维度来看如果要AI正确地表达情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在真实的场景中绝对不止[11](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51883)里提到的这六种情绪。你可以参考下面这两个相对复杂的模型情感轮和情感沙漏模型里有8种情绪并且每种情绪还都分为了三种强度。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1/44/7154yy968f6872d08972583890fea344.png)
而且在现实中即便运用这些模型人的情绪也并非简单地单一出现而是不同强度的8个类别的组合。比如我们在微信里用得非常高频的一个捂脸表情符它到底是表示高兴、悲伤、尴尬、自嘲还是无奈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b/5d/4b5a184f485a3959750ca6e052d95f5d.jpg)
即便是人脸表情识别对智能系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挑战。迄今为止针对表情的情感计算在体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也仅仅是类似Animoji这种通过跟踪人脸42块肌肉的变化进而做出表情模仿这其实就是简化版的皮克斯动画表情捕捉和生成技术。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3/ba/139c10153c99c0911cfebc2544c37cba.gif)
尽管表情是识别情绪的最关键依据,但是绝不是不唯一。人说话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打字的文字表达方式的不同、体征的变化甚至手指滑动屏幕的力度和速度都可能会暴露情绪。
智能系统是否有能力捕获到这些变化后面隐含的情绪呢?很难。其实何止机器,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我们也很难正确捕捉到对方的情感变化并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
人和人沟通里的小误会可以宽容,但拟人机器错误的情绪判断和僵硬的情绪表达,会加深恐怖谷的感受。**对智能体主动表达情绪的视觉效果设计,请避免过于参照真人。**Cozmo的表情包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7/ea/973f81b7b8af9dc3690e22305f2207ea.jpg)
未来随着智能系统的学习成长,一定会对表情的识别、理解、表达越来越精准,到那个阶段新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人对情绪的掩饰也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如何准确地检测情绪并且要避免拆穿人刻意掩饰的情绪,这是对情感计算的高阶挑战。
所以回到前面那个“应对不完美的AI”的话题现在的表情识别的应用其实很少去寻求用户帮助比如去问用户当下这个表情具体代表什么你是否觉得合理
一旦缺乏这种正向反馈渠道所有的设计包括Animoji都更像是一个玩具而不是一种有演化前景的表情识别应用。
## 总结
好了,讲到这里,今天的内容也就基本结束了。最后我来给你总结一下今天讲的要点。
今天我们谈到了智能交互系统的三个特点:
* 主动判断并回应,容易出错;
* 进化学习系统;
* 未来演进存在未知性。
也同样谈到了,从人的心理分析,和智能系统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
* 认为智能体能力具备;
* 发现智能体对意图理解准确;
* 人认为当前环境是安全的。
很多设计师设计的AI系统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买家秀体验就是对以上AI不完美的状况理解不到位。改善AI系统的设计有5个方法
1. 坦诚展示系统的置信度情况,让用户理解自己纠结或者出错的原因。
2. 避免黑盒,阐明系统的预测逻辑,逐步建立和用户的信任。
3. 在出现决策判断纠结时,寻求用户的帮助和裁决,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优化的途径。
4. 把对智能系统的训练做在明处,不要完全做地下党。
5. 在交互设计中,要有演进思维,交互的形式会随着智能系统能力的提升而趋于“自信”。
情感计算交互是智能交互系统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类真实的情绪非常复杂,不要僵化在某一种或者两种模型的单一情绪运用。表情仅仅是情绪感知的一种手段,体征的变化,肢体语言、语音和文字的表达等都会体现情绪变化。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不要去过度拟人化,采用卡通方式处理情绪反应会减少恐怖谷效果。
即便情绪检测准确,也要在准确地检测情绪和避免拆穿人刻意掩饰的情绪之间做出平衡。
## 作业
最后我给你留了一个小作业,从今天我讲的内容,谈谈你对你熟悉的某款手机智能助手的理解,哪些设计做的好,哪些设计做的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