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54 lines
16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18 | HTAP是不是赢者通吃的游戏
你好我是王磊你也可以叫我Ivan。
这一讲的关键词是HTAP在解释这个概念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有关OLTP和OLAP的概念我们在[第1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1373)就已经介绍过了。OLTP是面向交易的处理过程单笔交易的数据量很小但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结果而OLAP场景通常是基于大数据集的运算。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8/1a/382508db9c5e251760d2eb443ebcc41a.jpg)
OLAP和OLTP通过ETL进行衔接。为了提升OLAP的性能需要在ETL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预计算包括数据结构的调整和业务逻辑处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控制OLAP的访问延迟提升用户体验。但是因为要避免抽取数据对OLTP系统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在日终的交易低谷期才能启动ETL过程。这样一来 OLAP与OLTP的数据延迟通常就在一天左右习惯上大家把这种时效性表述为T+1。其中T日就是指OLTP系统产生数据的日期T+1日是OLAP中数据可用的日期两者间隔为1天。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体系的主要问题就是OLAP系统的数据时效性T+1太慢了。是的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商业决策更加注重数据的支撑而且数据分析也不断向一线操作渗透这都要求OLAP系统更快速地反映业务的变化。
## 两种解决思路
说到这你应该猜到了HTAP要解决的就是OLAP的时效性问题不过它也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
1. 用准实时数据计算替代原有批量ETL过程重建OLAP体系
2. 弱化甚至是干脆拿掉OLAP直接在OLTP系统内扩展也就是HTAP。
### 重建OLAP体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思路。重建OLAP体系重视数据加工的时效性正是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Kappa架构就是新体系的代表它最早由LinkedIn的Jay Kreps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https://www.oreilly.com/radar/questioning-the-lambda-architecture/)中提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b/52/6b204f3de97cdf4b75dd197672db2452.jpg)
在Kappa架构中原来的批量文件传输方式完全被Kafka替代通过流计算系统完成数据的快速加工数据最终落地到Serving DB中提供查询服务。这里的Serving DB泛指各种类型的存储可以是HBase、Redis或者MySQL。
要注意的是Kappa架构还没有完全实现因为在实践中流计算仍然无法替代批量计算Serving DB也无法满足各种类型的分析查询需求。未来Kappa架构需要在两方面继续完善
1. 流计算能力的增强这需要用到Kafka和Flink等软件
2. Serving DB即时计算能力的增强这就寄希望于OLAP数据库的突破就像ClickHouse已经做的那样。
总的来说新的OLAP体系试图提升即时运算能力去除批量ETL降低数据延迟。这个新体系是流计算的机遇也是OLAP数据库的自我救赎。
### 新建HTAP系统
第二种思路是HTAP。HTAPHybrid Transaction/Analytical Processing就是混合事务分析处理它最早出现在 2014年[Gartner的一份报告中](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2657815)很巧和Kappa架构是同一年。Gartner用HTAP来描述一种新型数据库它打破了OLTP和OLAP之间的隔阂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同时支持事务型数据库场景和分析型数据库场景。这个构想非常美妙HTAP可以省去繁琐的ETL操作避免批量处理造成的滞后更快地对最新数据进行分析。
这个构想很快表现出它侵略性的一面由于数据产生的源头在OLTP系统所以HTAP概念很快成为OLTP数据库尤其是NewSQL风格的分布式数据库向OLAP领域进军的一面旗帜。
那么NewSQL在初步解决OLTP场景的高并发、强一致性等问题后能不能兼顾OLAP场景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呢
其实还很难讲因为从技术实践看重建OLAP路线的相关技术似乎发展得更快参与厂商也更加广泛在实际生产环境的落地效果也不断改善。
相比之下HTAP的进展比较缓慢鲜有生产级的工业实践但仍有不少厂商将其作为产品的演进方向。目前厂商官宣的HTAP至少包括TiDB和TBase,而OceanBase也宣布在近期版本中推出OLAP场景的特性。基于商业策略的考虑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分布式数据库竖起HTAP的大旗。那么接下来我们分析下HTAP面临的挑战让你更好地识别什么是HTAP。
## HTAP的两种存储设计
这就要先说回OLTP和OLAP在架构上它们的差异在于计算和存储两方面。
计算是指计算引擎的差异目标都是调度多节点的计算资源做到最大程度地并行处理。因为OLAP是海量数据要追求高吞吐量而OLTP是少量数据更重视低延迟所以它们计算引擎的侧重点不同。
存储是指数据在磁盘上的组织方式不同而组织方式直接决定了数据的访问效率。OLTP和OLAP的存储格式分别为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它们的区别我稍后会详细说明。
分布式数据库的主流设计理念是计算与存储分离那么计算就比较容易实现无状态化所以在一个HTAP系统内构建多个计算引擎显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而真的要将HTAP概念落地为可运行系统根本性的挑战就是存储。面对这个挑战业界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思路
1. Spanner使用的融合性存储PAXPartition Attributes Across试图同时兼容两类场景。
2. TiDB4.0版本中的设计,在原有行式存储的基础上,新增列式存储,并通过创新性的设计,保证两者的一致性。
### Spanner存储合一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Spanner的方案。Spanner2017论文“Spanner: Becoming a SQL System”中介绍了它的新一代存储Ressi其中使用了类似PAX的方式。这个PAX并不是Spanner的创新早在VLDB2002的论文 “[Data Page Layouts for Relational Databases on Deep Memory Hierarchies](http://research.cs.wisc.edu/multifacet/papers/vldbj02_pax.pdf)” 中就被提出了。论文从CPU缓存友好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存储方式进行了探讨涉及NSM、DSM、PAX三种存储格式。
#### NSM (行式存储)
NSMN-ary Storage Model就是行式存储也是OLTP数据库默认的存储方式始终伴随着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我们常用的OLTP数据库比如MySQLInnoDB、Postgre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等都使用了行式存储。
顾名思义行式存储的特点是将一条数据记录集中存在一起这种方式更加贴近于关系模型。写入的效率较高在读取时也可以快速获得一个完整数据记录这种特点称为记录内的局部性Intra-Record Spatial Locality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a/6c/aa9a1c530231f625d2fde65d59ba5c6c.jpg)
但是行式存储对于OLAP分析查询并不友好。OLAP系统的数据往往是从多个OLTP系统中汇合而来单表可能就有上百个字段。而用户一次查询通常只访问其中的少量字段如果以行为单位读取数据查询出的多数字段其实是无用的也就是说大量I/O操作都是无效的。同时大量无效数据的读取又会造成CPU缓存的失效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6/2b/b61bac48bd1d05f8fe58b7ae4904932b.jpg)
图中显示CPU缓存的处理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无效数据被填充到缓存中挤掉了那些原本有机会复用的数据。
#### DSM列式存储
DSMDecomposition Storage Model就是列式存储它的出现要晚于行式存储。典型代表系统是C-Store它是迈克尔 · 斯通布雷克Micheal Stonebraker主导的开源项目后来的商业化产品就是Vertica。
列式存储就是将所有列集中存储不仅更加适应OLAP的访问特点对CACHE也更友好。这种特点称为记录间的局部性Inter-Record Spatial Locality。列式存储能够大幅提升查询性能以速度快著称的ClickHouse就采用了列式存储。
列式存储的问题是写入开销更大这是因为根据关系模型在逻辑上数据的组织单元仍然是行改为列式存储后同样的数据量会被写入到更多的数据页page而数据页直接对应着物理扇区那么磁盘I/O的开销自然增大了。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d/96/bd96a2edb8bfe131bf0ec5aa91509596.jpg)
列式存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很难将不同列高效地关联起来。毕竟在多数应用场景中,不只是使用单列或单表数据,数据分散后,关联的成本会更高。
#### PAX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0/08/70c94c6aef3d1d8d27d263d52e6e2c08.jpg)
PAX增加了minipage这个概念是原有的数据页下的二级单位这样一行数据记录在数据页上的基本分布不会被破坏而相同列的数据又被集中地存储在一起。PAX本质上还是更接近于行式存储但它也在努力平衡记录内局部性和记录间局部性提升了OLAP的性能。
理论上PAX提供了一种兼容性更好的存储方式可让人有些信心不足的是其早在2002年提出但在Spanner之前却少有落地实现。
与这个思路类似的设计还有HyPer的[DataBlock](http://db.in.tum.de/downloads/publications/datablocks.pdf)(SIGMOD2016)DataBlock构造了一种独有的数据结构同时面向OLTP和OLAP场景。
### TiFlash存储分离
如果底层存储是一份数据那么天然就可以保证OLTP和OLAP的数据一致性这是PAX的最大优势但是由于访问模式不同性能的相互影响似乎也是无法避免只能尽力选择一个平衡点。TiDB展现了一种不同的思路介于PAX和传统OLAP体系之间那就是OLTP和OLAP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物理上是分离的然后通过创新性的复制策略保证两者的数据一致性。
TiDB是在较早的版本中就提出了HTAP这个目标并增加了TiSpark作为OLAP的计算引擎但仍然共享OLTP的数据存储TiKV所以两种任务之间的资源竞争依旧不可避免。直到近期的4.0版本中TiDB正式推出了TiFlash作为OLAP的专用存储。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f/83/7fd1f6b5fe9fa85bf85da382fec68083.jpg)
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TiFlash与TiKV之间的同步机制上。其实这个同步机制仍然是基于Raft协议的。TiDB在Raft协议原有的Leader和Follower上增加了一个角色Learner。这个Learner和Paxos协议中的同名角色有类似的职责就是负责学习已经达成一致的状态但不参与投票。这就是说Raft Group在写入过程中统计多数节点时并没有包含Learner这样的好处是Learner不会拖慢写操作但带来的问题是Learner的数据更新必然会落后于Leader。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一个异步复制吗换了个马甲而已有啥创新的。这也保证不了AP与TP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吧
Raft协议能够实现数据一致性是因为限制了只有主节点提供服务否则别说是Learner就是Follower直接对外服务都不能满足数据一致性。所以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设计。
Learner每次接到请求后首先要确认本地的数据是否足够新而后才会执行查询操作。怎么确认足够新呢 Learner会拿着读事务的时间戳向Leader发起一次请求获得Leader 最新的 Commit Index就是已提交日志的顺序编号。然后就等待本地日志继续Apply直到本地的日志编号等于Commit Index后数据就足够新了。而在本地 Region 副本完成同步前,请求会一直等待直到超时。
这里你可能又会产生疑问。这种同步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是TiFlash不能落后太多否则每次请求都会带来数据同步操作大量请求就会超时也就没法实际使用了。但是TiFlash是一个列式存储列式存储的写入性能通常不好TiFlash怎么能够保持与TiKV接近的写入速度呢
这就要说到TiFlash的存储引擎Delta Tree它参考了B+ Tree和LSM-Tree的设计分为Delta Layer 和 Stable Layer两层其中Delta Layer保证了写入具有较高的性能。因为目前还没有向你介绍过存储引擎的背景知识所以这里不再展开Delta Tree的内容了我会在第22讲再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当然TiFlash毕竟是OLAP系统首要目标是保证读性能因此写入无论多么重要都要让位于读优化。作为分布式系统还有最后一招可用那就是通过扩容降低单点写入的压力。
## 小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了,最后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一讲的要点。
1. OLTP通过ETL与OLAP衔接所以OLAP的数据时效性通常是T+1不能及时反映业务的变化。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重建OLAP体系通过流计算方式替代批量数据处理缩短OLAP的数据延迟典型代表是Kappa架构。第二种思路是Gartner提出的HTAP。
2. HTAP的设计要点在计算引擎和存储引擎其中存储引擎是基础。对于存储引擎也两种不同的方案一种是以PAX为代表用一份物理存储融合行式和列式的特点Spanner采用了这种方式。另一种是TiDB的TiFlash为OLTP和OLAP分别设置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通过创新性的同步机制保证数据一致。
3. TiDB的同步机制仍然是基于Raft协议的通过增加Learner角色实现异步复制。异步复制必然带来数据的延迟Learner在响应请求前通过与Leader同步增量日志的方式满足数据一致性但这会带来通讯上的额外开销。
4. TiFlash作为列存首先要保证读取性能但因为要保证数据一致性所以也要求具备较高的写入性能TiFlash通过Delta Tree的设计来平衡读写性能。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展开将在22讲继续讨论。
总的来说HTAP是解决传统OLAP的一种思路但是推动者只是少数OLTP数据库厂商。再看另一边以流计算为基础的新OLAP体系这些技术本身就是大数据技术生态的一部分有更多的参与者不断有新的成果落地。至于HTAP具有绝对优势的数据一致性其实在商业场景中也未必有足够多的刚性需求。所以从实践效果出发我个人更加看好后者也就是新OLAP体系。
当然HTAP也具有相对优势那就是通过全家桶方案避免了用户集成多个技术产品整体技术复杂度有所降低。最后TiDB给出的解决方案很有新意但是能否覆盖足够大的OLAP场景仍有待观察。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7/73/1782dfac5604f15f3daee70cfbfb4e73.jpg)
## 思考题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思考题。今天我们介绍了TiDB的OLAP组件TiFlash它保持数据一致性的方法是每次TiFlash接到请求后都会向TiKV Leader请求最新的日志增量本地replay日志后再继续处理请求。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保证数据足够新但比起TiFlash独立服务多了一次网络通讯在延迟上有较大的影响。我的问题就是你觉得这个模式还能优化吗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与Leader通讯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讨论我会在答疑篇回复这个问题。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对HTAP这个话题感兴趣你也可以把今天这一讲分享给他我们一起讨论。
## 学习资料
Anastassia Ailamaki et al.: [_Data Page Layouts for Relational Databases on Deep Memory Hierarchies_](http://research.cs.wisc.edu/multifacet/papers/vldbj02_pax.pdf)
Harald Lang et al: [_Data Blocks: Hybrid OLTP and OLAP on Compressed Storage using both Vectorization and Compilation_](http://db.in.tum.de/downloads/publications/datablocks.pdf)
Jay Kreps: [_Questioning the Lambda Architecture_](https://www.oreilly.com/radar/questioning-the-lambda-architecture/)
Nigel Rayner et al.: [_Hybrid Transaction/Analytical Processing Will Foster Opportunities for Dramatic Business Innovation_](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265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