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86 lines
12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07 | 如何避免陷入学乱了、学杂了的窘境?
你好,我是付晓岩。
前面几讲我们一起学习了不少内容,涉及数据思维、数据建模、网络生态、软件技能等等。不知道你的学习感受是怎样的?是不是觉得要学的内容可真多呀?甚至感觉很是烦躁?要知道,这些内容已经是我精简过的了,可以说是数字化技能的最小化版本。
其实,我和你一样。虽然我也赞同终身学习,但每天都被浩如烟海的资料折磨得很惨,我也是一直保持着“痛并快乐着”的心态,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今天呢,就来和你分享下我的学习心法。我会从知识编织、时间投入和积极分享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走出越学越乱、越学越杂的窘境。
## 知识编织
既然是学习,我们就从读书这件事儿说起吧。
你读过多少书了我估计不算少。以前一些介绍高效能人士的书中曾经说过阅读比较勤奋的CXO级人物们每周至少会读一本书这个效率还是挺高的了毕竟他们的时间是很紧张的一年下来总归会有3050本。如果久久为功在职业生涯进入巅峰状态时很可能是有6001000本图书的阅读量作为基础了。
如果你也羡慕这些人不仅事业成功还学富五车的话,那抓紧动起来吧,除了在实践中学习,还得在书本中学习。实践也许学习快,但是知识的深化还是需要通过阅读来完成对理论的学习,而且,知识获取的广度也离不开阅读。举个例子,我们讲数据能力的时候提到了数据模型,你见过有人没阅读过相关资料就能把这件事学得明明白白的吗,几乎没有,多少都得通过阅读补充很多信息来提升建模水平。
但是这么多书,这么多知识,是不是读了就完事儿了呢?显然不是,有个比方你一定经常听人提起,就是要把珍珠串成项链,否则,价值就难以提升,**知识如果能够深度连接起来才是我们说的智慧**。
那要怎样才能够把知识连接起来呢?这就是我要跟你聊的第一个点,**知识编织**。
知识编织这个概念,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其实很好理解。一横一纵编织起来,这就是知识编织了。横的是纬线,纵的是经线。在我们所有要学的内容里面,专业知识是一根一根水平的纬线,那么经线就是具有贯穿能力、可以帮助你理解“上下四方、古往今来”的东西,总结起来包括体系化知识、历史和生态。
我和你分享知识编织,其实是想强调我们要重视对经线知识的学习。纬线知识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知道,但是往往忽略了对经线知识的学习。所以接下来,我会具体展开刚才提到的经线知识三维度。
### 体系化知识
体系化知识,我主要指的是哲学类的。哲学是研究认知的学科,而认知正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了解才去学习吗?那对于认知本身的技能,确实是应该关注的。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是,对实用型能力的关注太多,对哲学类知识的关注太少。
如果你仔细品味下,大多数知识研究的都是规律,看事物在某个框架或者环境下是如何运作的。那怎样才能总结或者认知规律呢?这就是哲学可以帮助你的。
如果你在学习面向对象的语言编程那不妨去看看维特根斯坦大约在1921年写的一本很薄的书《逻辑哲学论》。不用读完读前边几十页就够了你会发现他讲的面向对象的思想非常透彻可能超越了今天大多数讲面向对象的书虽然维特根斯坦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将来的计算机长啥样。
我开始接触哲学类书籍是在上学的时候,比我接触企业架构要早。在我看来,企业架构就是个认知过程,是认知企业的过程。我也一直强调要先把企业架构当成思维模式去学,但是很多人是把它当成落地模式去学的,这就是认知上的偏差。后果就是对方法论的各种怀疑,甚至可能轻易地放弃一个你本可以有机会用好的工具。但是企业架构实际上是个思维模式,通过它尽量清晰地认知企业,再去根据环境寻找落地方案。
到数据方面的学习也是如此,数据的一些建模方式还是很成熟的,跨环境应用相对还好些,但是在数据治理上,就需要因企施策了。这里的考验是,到底是数据治理的知识束缚了你,还是你能驾驭得了这些知识。要把数据治理做好,你还得了解企业的管理环境,能够结合管理实际去落实治理措施。你看,这就回到了我们前面说的,各类知识在本质上都像是在研究事物在某个框架下的运行规律,那你如何把数据治理和企业管理两个学科编织在一起呢?这考验的就是你的认知能力了。所以,学点儿体系化知识,尤其是哲学,会有帮助的。
### 历史
那么历史类呢其实喜欢读历史的人不少不过相当一部分可能都当故事看了并没有系统地去尝试总结规律。有一句话“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适当关注历史中透露出来的规律性。我们都在往前走通常情况下对前路的期望越大可能越缺乏合适的参考物。而且我不得不说由于信息的有限性我们往往对参考物的误解多于对它的正确认知。我们常常听到“XX学不了”的说法其实反应的问题就是信息的有限性。不是人家的做法你学不了而是你往往并没有了解人家做法的前因后果、详细过程所以才学不了。
那么,从历史视角看相对会好些,会让你从某个特殊个体身上抽离出来,历史会帮你更好地看清方向,让你逐渐树立在某个方向下找寻自己落地策略的信心。
咱们看一下数据方面的例子。很多大银行兴师动众搞数据治理,这个事儿你可能觉得学不了。但是,如果从数据处理技术或者说数据行业发展的历史上来看,数据质量、数据治理的方向已经是确定的了,那大银行做的事情是没错的,也是大家都得干的,那剩下要做的其实就是参照他们已经做完的事情,看看自己的实施顺序和节奏应该怎样。
如果你认真做起来,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你真不能做的,或许只有它们的开销你确实负担不起,但是这些事情落在你身上未必就需要那么大的开销,因为你也没有大银行那么多的系统。你看,这不就是一次看清了趋势、再从特殊个体身上抽离出来的历史视角的认知吗?
### 生态
生态对知识编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互补上。之前讲过数字时代的工作技能之一就是网络意识要强。知识太多了,没有人能都学过来。但是工作有时很无奈,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他们不会在乎你会什么。当问题找上门,我们总要解决它,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将你需要、但未必有机会深入学习的知识,找到好的伙伴,补充进你的知识体系里。这就是生态思维,这里没有你我,只有基于定位的协同。如果你不能建好协同,就很难高效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好了,关于知识编织我们就讲到这里。将专项知识作为纬线,将体系化知识、历史、生态作为经线,你就可以逐渐完成对你自己知识的编织,使你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的点,而是一张随时准备好去兜住你目标的网。
## 时间投入
知识编织的愿景很好,但是怎么去实现呢?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去积累自己的纬线知识和经线知识。这时最大的挑战就来了,特别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讲,那就是时间上的投入。我们老说,时间是最公平的,没有人有额外的时间,但是人和人在利用时间上的差异却非常大,这时候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很关键。
说起时间管理,很多人都会跟自律联系起来。确实,管理时间自律是很重要的。不过,时间本身是一种资源,也许对待时间更合适的方式是将其作为一种投入来看。
为了取得预期目标,你要持续投入,就像企业经营一样,你自己就是个企业,在管理自己的各种预算,其中最特殊的就是不可再生的时间资源。那么,为了提高资源投入效率,就必须把它跟产出挂钩,这样才能衡量结果。换句话说,就是**不要把看多少本书当目标,这不是明确的产出,而是要跟某种效果结合起来**。比如,我能不能写出一篇文章,认真分析某个问题?我能不能做一次内部分享?做一次公开分享?有没有可能写一本书?这样更加具体的效果,更有可衡量性,也更有阶段性成果,可以看到自己点滴累积的成长。
所以时间投入真的可以是计划性的以某一个目标为阶段性终点通过常见的“PDCA”循环也就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方式,不断检验自己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执行方法,最终通过效果来衡量。日积月累,自己反而更容易成长为管理时间的高手。
这种做法,尤其是在大块时间的管理方面,尤为重要。为了能力上的精进,我们必须自己挤出大块时间来学习,因为深层次的能力提升离不开系统化学习,这是一定要有大块时间投入的,否则很难系统化。
时间投入中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我们大块时间很少,但是碎片化时间确实挺多,但**碎片化时间大多是用来补充信息的,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持续更新自己**,因此这种学习很难产生系统化的效果。关于这种“灵机一动”产生效果的案例,很多时候是故事性比较强的叙事手法,它较少提及到故事的主人公已经有了在系统化方面的深厚积累。比如,苹果砸了牛顿的故事,不论故事的真伪,我们都明白,牛顿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在研究上。
## 积极分享
懂得了知识编织,也能投入时间,我们是不是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呢?怎么确保学习效果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学习方法了,那就是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主张通过分享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你自己觉得懂了,还不算数,你要能给别人讲明白才算是真的理解。分享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充分理解并认可你分享的内容。
比如,你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对数字化转型中人的技能变化方向的理解,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并不是你自己逻辑上觉得理顺了就可以,而是要跟别人一起探讨下,毕竟这些问题会涉及众多方面,并非一个人能有效覆盖的。通过分享,你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认知,还能很好地获得外部的反馈,通过分享还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建立起自己的生态。
## 总结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从知识编织、时间投入、积极分享三个方面跟你聊了高效学习这件事。知识只有构成体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会掉入我们常说的“学杂了”、“学乱了”这个窘境中。学习注定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并不仅仅考验毅力,不是坚持下去成绩就会好,而是有战术要求的。终身学习也一样,要勤奋,也要有方法。
今天的内容我总结了一张图,你可以用来回顾下: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8/ac/689c0224567c079d3a80c1a7f1cf83ac.jpg?wh=1920x794)
## 思考题
今天我们讲学习,你一定也有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那就赶紧分享一下吧,就像课里提到的积极分享,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精彩发言。关于今天的内容,也欢迎你积极互动,在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