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00 lines
12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09 | 健康检测:这个节点都挂了,为啥还要疯狂发请求?
你好我是何小锋。上一讲我们介绍了超大规模集群“服务发现”的挑战服务发现的作用就是实时感知集群IP的变化实现接口跟服务集群节点IP的映射。在超大规模集群实战中我们更多需要考虑的是保证最终一致性。其实总结来说就一关键词你要记住“推拉结合以拉为准”。接着昨天的内容我们再来聊聊RPC中的健康检测。
因为有了集群所以每次发请求前RPC框架会根据路由和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个具体的IP地址。为了保证请求成功我们就需要确保每次选择出来的IP对应的连接是健康的这个逻辑你应该理解。
但你也知道,调用方跟服务集群节点之间的网络状况是瞬息万变的,两者之间可能会出现闪断或者网络设备损坏等情况,那怎么保证选择出来的连接一定是可用的呢?
从我的角度看,**终极的解决方案是让调用方实时感知到节点的状态变化**,这样他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道理像我们开车一样,车有各种各样的零件,我们不可能在开车之前先去挨个检查下他们的健康情况,转而是应该有一套反馈机制,比如今天我的大灯坏了,那中控台就可以给我提示;明天我的胎压不够了,中控台也能够收到提示。汽车中大部分关键零件的状态变化,我作为调用方,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
那回到RPC框架里我们应该怎么设计这套机制呢你可以先停下来想想汽车的例子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当然回到我们RPC的框架里这事用专业一点的词来说就是服务的健康检测。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 遇到的问题
在进一步讲解服务健康检测之前,我想先和你分享一个我曾经遇到过的线上问题。
有一天,我们公司某个业务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急匆匆跑过来,让我帮他解决个问题。仔细听完他的描述后,我才明白,原来是他们发现线上业务的某个接口可用性并不高,基本上十次调用里总会有几次失败。
查看了具体的监控数据之后,我们发现只有请求具体打到某台机器的时候才会有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集群中有某台机器出了问题。于是快刀斩乱麻,我建议他们先把这台“问题机器”下线,以快速解决目前的问题。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e/77/de02d702b4c2dc86400e59de8ae48277.jpg?wh=2583*1327)
但对于我来说问题并没有结束我开始进一步琢磨“接口调用某台机器的时候已经出现不能及时响应了那为什么RPC框架还会继续把请求发到这台有问题的机器上呢RPC框架还会把请求发到这台机器上也就是说从调用方的角度看它没有觉得这台服务器有问题。”
就像警察破案一样,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我查看了问题时间点的监控和日志,在案发现场发现了这样几个线索:
1. 通过日志发现请求确实会一直打到这台有问题的机器上,因为我看到日志里有很多超时的异常信息。
2. 从监控上看这台机器还是有一些成功的请求这说明当时调用方跟服务之间的网络连接没有断开。因为如果连接断开之后RPC框架会把这个节点标识为“不健康”不会被选出来用于发业务请求。
3. 深入进去看异常日志,我发现调用方到目标机器的定时心跳会有间歇性失败。
4. 从目标机器的监控上可以看到该机器的网络指标有异常出问题时间点TCP重传数比正常高10倍以上。
**有了对这四个线索的分析,我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台问题服务器在某些时间段出现了网络故障,但也还能处理部分请求。换句话说,它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但是(是转折,也是关键点),它还没彻底“死”,还有心跳,这样,调用方就觉得它还正常,所以就没有把它及时挪出健康状态列表。
到这里,你应该也明白了,一开始,我们为了快速解决问题,手动把那台问题机器下线了。刨根问底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服务检测机制有问题,有的服务本来都已经病危了,但我们还以为人家只是个感冒。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服务检测的核心逻辑。
## 健康检测的逻辑
刚刚我们提到了心跳机制我估计你会想搞什么心跳是不是我们把问题复杂化了。当服务方下线正常情况下我们肯定会收到连接断开的通知事件在这个事件里面直接加处理逻辑不就可以了是的我们前面汽车的例子里检测都是这样做的。但咱们这里不行因为应用健康状况不仅包括TCP连接状况还包括应用本身是否存活很多情况下TCP连接没有断开但应用可能已经“僵死了”。
所以,业内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用心跳机制。心跳机制说起来也不复杂,其实就是服务调用方每隔一段时间就问一下服务提供方,“兄弟,你还好吧?”,然后服务提供方很诚实地告诉调用方它目前的状态。
结合前面的文章,你也不难想出来,服务方的状态一般会有三种情况,一个是我很好,一个是我生病了,一个是没回复。用专业的词来对应这三个状态就是:
1. 健康状态:建立连接成功,并且心跳探活也一直成功;
2. 亚健康状态:建立连接成功,但是心跳请求连续失败;
3. 死亡状态:建立连接失败。
节点的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根据心跳或者重连的结果来动态变化,具体状态间转换图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7/ac/872d83cb7a604a49302c16ca993c4bac.jpg?wh=2509*1291)
这里你可以关注下几个状态之间的转换箭头,我再给你解释下。首先,一开始初始化的时候,如果建立连接成功,那就是健康状态,否则就是死亡状态。这里没有亚健康这样的中间态。紧接着,如果健康状态的节点连续出现几次不能响应心跳请求的情况,那就会被标记为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服务调用方会觉得它生病了。
生病之后(亚健康状态),如果连续几次都能正常响应心跳请求,那就可以转回健康状态,证明病好了。如果病一直好不了,那就会被断定为是死亡节点,死亡之后还需要善后,比如关闭连接。
当然,死亡并不是真正死亡,它还有复活的机会。如果某个时间点里,死亡的节点能够重连成功,那它就可以重新被标记为健康状态。
这就是整个节点的状态转换思路,你不用死记,它很简单,除了不能复活,其他都和我们人的状态一样。当服务调用方通过心跳机制了解了节点的状态之后,每次发请求的时候,就可以优先从健康列表里面选择一个节点。当然,如果健康列表为空,为了提高可用性,也可以尝试从亚健康列表里面选择一个,这就是具体的策略了。
## 具体的解决方案
理解了服务健康检测的逻辑我们再回到开头我描述的场景里看看怎么优化。现在你理解了一个节点从健康状态过渡到亚健康状态的前提是“连续”心跳失败次数必须到达某一个阈值比如3次具体看你怎么配置了
而我们的场景里,节点的心跳日志只是间歇性失败,也就是时好时坏,这样,失败次数根本没到阈值,调用方会觉得它只是“生病”了,并且很快就好了。那怎么解决呢?我还是建议你先停下来想想。
你是不是会脱口而出,说改下配置,调低阈值呗。是的,这是最快的解决方法,但是我想说,它治标不治本。第一,像前面说的那样,调用方跟服务节点之间网络状况瞬息万变,出现网络波动的时候会导致误判。第二,在负载高情况,服务端来不及处理心跳请求,由于心跳时间很短,会导致调用方很快触发连续心跳失败而造成断开连接。
我们回到问题的本源,核心是服务节点网络有问题,心跳间歇性失败。我们现在判断节点状态只有一个维度,那就是心跳检测,那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业务请求的维度呢?
起码我当时是顺着这个方向解决问题的。但紧接着,我又发现了新的麻烦:
1. 调用方每个接口的调用频次不一样有的接口可能1秒内调用上百次有的接口可能半个小时才会调用一次所以我们不能把简单的把总失败的次数当作判断条件。
2. 服务的接口响应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接口可能1ms有的接口可能是10s所以我们也不能把TPS至来当作判断条件。
和同事讨论之后,我们找到了**可用率**这个突破口,应该相对完美了。可用率的计算方式是某一个时间窗口内接口调用成功次数的百分比(成功次数/总调用次数)。当可用率低于某个比例就认为这个节点存在问题,把它挪到亚健康列表,这样既考虑了高低频的调用接口,也兼顾了接口响应时间不同的问题。
## 总结
这一讲我给你分享了RPC框架里面的一个核心的功能——健康检测它能帮助我们从连接列表里面过滤掉一些存在问题的节点避免在发请求的时候选择出有问题的节点而影响业务。但是在设计健康检测方案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从TCP连接是否健康、心跳是否正常等简单维度考虑因为健康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业务无损”所以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入业务请求可用率因素这样能最大化地提升RPC接口可用率。
正常情况下我们大概30S会发一次心跳请求这个间隔一般不会太短如果太短会给服务节点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太长的话又不能及时摘除有问题的节点。
除了在RPC框架里面我们会有采用定时“健康检测”其实在其它分布式系统设计的时候也会用到“心跳探活”机制。
比如在应用监控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不健康的应用实例进行报警好让运维人员及时处理。和咱们RPC的例子一样在这个场景里你也不能简单地依赖端口的连通性来判断应用是否存活因为在端口连通正常的情况下应用也可能僵死了。
那有啥其他办法能处理应用僵死的情况吗我们可以让每个应用实例提供一个“健康检测”的URL检测程序定时通过构造HTTP请求访问该URL然后根据响应结果来进行存活判断这样就可以防止僵死状态的误判。你想想这不就是咱们前面讲到的心跳机制吗
不过,这个案例里,我还要卖个关子。**加完心跳机制,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因为检测程序所在的机器和目标机器之间的网络可能还会出现故障,如果真出现了故障,不就会误判吗?你以为人家已经生病或者挂了,其实是心跳仪器坏了…
根据我的经验,有一个办法可以减少误判的几率,那就是把检测程序部署在多个机器里面,分布在不同的机架,甚至不同的机房。因为网络同时故障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只要任意一个检测程序实例访问目标机器正常,就可以说明该目标机器正常。
## 课后思考
不知道看完今天的分享之后你有何感触,你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健康检测的场景吗?你可以在留言区给我分享下你是怎么做的,或者给我的方案挑挑毛病,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反馈。
当然,也欢迎你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思考和疑惑,期待你能把今天的所学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邀请他一同交流。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