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OpenResty从入门到实战/docs/107937.md

262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24 | 实战处理四层流量实现Memcached Server
你好,我是温铭。
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介绍了不少处理请求的 Lua API 不过它们都是和七层相关的。除此之外OpenResty 其实还提供了 `stream-lua-nginx-module` 模块来处理四层的流量。它提供的指令和 API ,与 `lua-nginx-module` 基本一致。
今天,我就带你一起用 OpenResty 来实现一个 memcached server而且大概只需要 100 多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在这个小的实战中,我们会用到不少前面学过的内容,也会带入一些后面测试和性能优化章节的内容。
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明确一点,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不在于你必须读懂每一行代码的具体作用,而是你要从需求、测试、开发等角度,把 OpenResty 如何从零开发一个项目的全貌了然于心。
## 原始需求和技术方案
在开发之前,我们都需要明白需求是什么,到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否则就会在迷失在技术选择中。比如看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你就应该先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实现一个 memcached server 呢?直接安装一个原版的 memcached 或者 redis 不就行了吗?
我们知道HTTPS 流量逐渐成为主流,但一些比较老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session ticket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服务端把 session ID 存下来。如果本地存储空间不够,就需要一个集群进行存放,而这个数据又是可以丢弃的,所以选用 memcached 就比较合适。
这时候,直接引入 memcached ,应该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案。但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我还是选择使用 OpenResty 来造一个轮子:
* 第一,直接引入会多引入一个进程,增加部署和维护成本;
* 第二,这个需求足够简单,只需要 get 和 set 操作,并且支持过期即可;
* 第三OpenResty 有 stream 模块,可以很快地实现这个需求。
既然要实现 memcached server我们就需要先弄明白它的协议。memcached 的协议可以支持 TCP 和 UDP这里我选择 TCP下面是 get 和 set 命令的具体协议:
```
Get
根据 key 获取 value
Telnet command: get <key>*\r\n
示例:
get key
VALUE key 0 4 data END
```
```
Set
存储键值对到 memcached 中
Telnet commandset <key> <flags> <exptime> <bytes> [noreply]\r\n<value>\r\n
示例:
set key 0 900 4 data
STORED
```
除了 get 和 set 外,我们还需要知道 memcached 的协议的“错误处理”是怎么样做的。“错误处理”对于服务端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编写程序时,除了要处理正常的请求,也要考虑到各种异常。比如下面这样的场景:
* memcached 发送了一个get、set 之外的请求,我要怎么处理呢?
* 服务端出错,我要给 memcached 的客户端一个什么样的反馈呢?
同时,我们希望写出能够兼容 memcached 的客户端程序。这样,使用者就不用区分这是 memcached 官方的版本,还是 OpenResty 实现的版本了。
下面这张图出自memcached 的文档,描述了出错的时候,应该返回什么内容和具体的格式,你可以用做参考: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7/b0/3767ed0047e34aabaa7bf7d568438ab0.png)
现在再来确定下技术方案。我们知道OpenResty 的 shared dict 可以跨各个 worker 来使用,把数据放在 shared dict 里面,和放在 memcached 里面非常类似——它们都支持 get 和 set 操作,并且在进程重启后数据就丢失了。所以,使用 shared dict 来模拟 memcached 是非常合适的,它们的原理和行为都是一致的。
## 测试驱动开发
接下来就要开始动工了。不过,基于测试驱动开发的思想,在写具体的代码之前,让我们先来构造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案例。这里我们不用 `test::nginx` 框架,毕竟它的上手难度也不低,我们不妨先用熟悉的 `resty` 来手动测试下:
```
$ resty -e 'local memcached = require "resty.memcached"
local memc, err = memcached:new()
memc:set_timeout(1000) -- 1 sec
local ok, err = memc:connect("127.0.0.1", 11212)
local ok, err = memc:set("dog", 32)
if not ok then
ngx.say("failed to set dog: ", err)
return
end
local res, flags, err = memc:get("dog")
ngx.say("dog: ", res)'
```
这段测试代码,使用 `lua-rety-memcached` 客户端库发起 connect 和 set 操作,并假设 memcached 的服务端监听本机的 11212 端口。
看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了吧。你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执行一下这段代码,不出意外的话,会返回 `failed to set dog: closed` 这样的错误提示,因为此时服务并没有启动。
到现在为止,你的技术方案就已经明确了,那就是使用 stream 模块来接收和发送数据,同时使用 shared dict 来存储数据。
衡量需求是否完成的指标也很明确,那就是跑通上面这段代码,并把 dog 的实际值给打印出来。
## 搭建框架
那还等什么,开始动手写代码吧!
我个人的习惯,是先搭建一个最小的可以运行的代码框架,然后再逐步地去填充代码。这样的好处是,在编码过程中,你可以给自己设置很多小目标;而且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测试案例也会给你正反馈。
让我们先来设置好 Nginx 的配置文件因为stream 和 shared dict 要在其中预设。下面是我设置的配置文件:
```
stream {
lua_shared_dict memcached 100m;
lua_package_path 'lib/?.lua;;';
server {
listen 11212;
content_by_lua_block {
local m = require("resty.memcached.server")
m.run()
}
}
}
```
你可以看到,这段配置文件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
* 首先,代码运行在 Nginx 的 stream 上下文中,而非 HTTP 上下文中,并且监听了 11212 端口;
* 其次shared dict 的名字为 memcached大小是 100M这些在运行期是不可以修改的
* 另外,代码所在目录为 `lib/resty/memcached`, 文件名为 `server.lua`, 入口函数为 `run()`,这些信息你都可以从`lua_package_path` 和 `content_by_lua_block` 中找到。
接着,就该搭建代码框架了。你可以自己先动手试试,然后我们一起来看下我的框架代码:
```
local new_tab = require "table.new"
local str_sub = string.sub
local re_find = ngx.re.find
local mc_shdict = ngx.shared.memcached
local _M = { _VERSION = '0.01' }
local function parse_args(s, start)
end
function _M.get(tcpsock, keys)
end
function _M.set(tcpsock, res)
end
function _M.run()
local tcpsock = assert(ngx.req.socket(true))
while true do
tcpsock:settimeout(60000) -- 60 seconds
local data, err = tcpsock:receive("*l")
local command, args
if data then
local from, to, err = re_find(data, [[(\S+)]], "jo")
if from then
command = str_sub(data, from, to)
args = parse_args(data, to + 1)
end
end
if args then
local args_len = #args
if command == 'get' and args_len > 0 then
_M.get(tcpsock, args)
elseif command == "set" and args_len == 4 then
_M.set(tcpsock, args)
end
end
end
end
return _M
```
这段代码,便实现了入口函数 `run()` 的主要逻辑。虽然我还没有做异常处理,依赖的 `parse_args`、`get` 和 `set` 也都是空函数但这个框架已经完整表达了memcached server 的逻辑。
## 填充代码
接下来,让我们按照代码的执行顺序,逐个实现这几个空函数。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 memcached [的协议](https://github.com/memcached/memcached/blob/master/doc/protocol.txt)[文档](https://github.com/memcached/memcached/blob/master/doc/protocol.txt),解析 memcached 命令的参数:
```
local function parse_args(s, start)
local arr = {}
while true do
local from, to = re_find(s, [[\S+]], "jo", {pos = start})
if not from then
break
end
table.insert(arr, str_sub(s, from, to))
start = to + 1
end
return arr
end
```
这里,我的建议是,先用最直观的方式来实现一个版本,不用考虑任何性能的优化。毕竟,完成总是比完美更重要,而且,基于完成的逐步优化才可以趋近完美。
接下来,我们就来实现下 `get` 函数。它可以一次查询多个键,所以下面代码中我用了一个 for 循环:
```
function _M.get(tcpsock, keys)
local reply = ""
for i = 1, #keys do
local key = keys[i]
local value, flags = mc_shdict:get(key)
if value then
local flags = flags or 0
reply = reply .. "VALUE" .. key .. " " .. flags .. " " .. #value .. "\r\n" .. value .. "\r\n"
end
end
reply = reply .. "END\r\n"
tcpsock:settimeout(1000) -- one second timeout
local bytes, err = tcpsock:send(reply)
end
```
其实,这里最核心的代码只有一行:`local value, flags = mc_shdict:get(key)`,也就是从 shared dict 中查询到数据;至于其余的代码,都在按照 memcached 的协议拼接字符串,并最终 send 到客户端。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 `set` 函数。它将接收到的参数转换为 shared dict API 的格式,把数据储存了起来;并在出错的时候,按照 memcached 的协议做出处理:
```
function _M.set(tcpsock, res)
local reply = ""
local key = res[1]
local flags = res[2]
local exptime = res[3]
local bytes = res[4]
local value, err = tcpsock:receive(tonumber(bytes) + 2)
if str_sub(value, -2, -1) == "\r\n" then
local succ, err, forcible = mc_shdict:set(key, str_sub(value, 1, bytes), exptime, flags)
if succ then
reply = reply .. “STORED\r\n"
else
reply = reply .. "SERVER_ERROR " .. err .. “\r\n”
end
else
reply = reply .. "ERROR\r\n"
end
tcpsock:settimeout(1000) -- one second timeout
local bytes, err = tcpsock:send(reply)
end
```
另外,在填充上面这几个函数的过程中,你可以用测试案例来做检验,并用 `ngx.log` 来做 debug。比较遗憾的是OpenResty 中并没有断点调试的工具,所以我们都是使用 `ngx.say``ngx.log` 来调试的,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
## 写在最后
这个实战项目到现在就接近尾声了,最后,我想留一个动手作业。你可以把上面 memcached server 的实现代码,完整地运行起来,并通过测试案例吗?
今天的作业题估计要花费你不少的精力了,不过,这还是一个原始的版本,还没有错误处理、性能优化和自动化测试,这些就要放在后面继续完善了。我也希望通过后面内容的学习,你最终能够完成一个完善的版本。
如果对于今天的讲解或者自己的实践有什么疑惑,欢迎你留言和我讨论。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同事朋友,我们一起实战,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