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396 lines
16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11 | 剖析Lua唯一的数据结构table和metatable特性
你好我是温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LuaJIT 中唯一的数据结构:`table`。
和其他具有丰富数据结构的脚本语言不同LuaJIT 中只有 `table` 这一个数据结构,并没有区分开数组、哈希、集合等概念,而是揉在了一起。让我们先温习下之前提到过的一个例子:
```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print(color["first"]) --> output: red
print(color[1]) --> output: blue
print(color["third"]) --> output: green
print(color[2]) --> output: yellow
print(color[3]) --> output: nil
```
这个例子中, `color` 这个 table 包含了数组和哈希,并且可以互不干扰地进行访问。比如,你可以用 `ipairs` 函数,只遍历数组部分的内容:
```
$ resty -e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for k, v in ipairs(color) do
print(k)
end
'
```
`table` 的操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 LuaJIT 对标准 Lua 5.1 的 table 库做了扩展,而 OpenResty 又对 LuaJIT 的 table 库做了更进一步的扩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别看下这些库函数。
## table 库函数
先来看标准table 库函数。Lua 5.1 中自带的 table 库函数并不多,我们可以大概浏览一遍。
### `table.getn` 获取元素个数
我们在 `标准 Lua 和 LuaJIT` 章节中曾经提到过,想正确地获取到 table 所有元素的个数,在 LuaJIT 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对于序列,你用`table.getn` 或者一元操作符 `#` ,就可以正确返回元素的个数。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会返回我们预期中的 3。
```
$ resty -e 'local t = { 1, 2, 3 }
print(table.getn(t)) '
```
而对于不是序列的 table就无法返回正确的值。比如第二个例子返回的就是 1。
```
$ resty -e 'local t = { 1, a = 2 }
print(#t) '
```
不过,幸运的是,这种难以理解的函数,已经被 LuaJIT 的扩展替代,后面我们会提到。所以在 OpenResty 的环境下,除非你明确知道,你正在获取序列的长度,否则请不要使用函数 `table.getn` 和一元操作符 `#`
另外,`table.getn` 和一元操作符 `#` 并不是 O(1) 的时间复杂度,而是 O(n),这也是尽量避免使用它们的另外一个理由。
### `table.remove` 删除指定元素
第二个我们来看`table.remove` 函数,它的作用是在 table 中根据下标来删除元素,也就是说只能删除 table 中数组部分的元素。我们还是来看`color`的例子:
```
$ resty -e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table.remove(color, 1)
for k, v in pairs(color) do
print(v)
end'
```
这段代码会把下标为 1 的 `blue` 删除掉。你可能会问,那该如何删除 table 中的哈希部分呢?也很简单,把 key 对应的 value 设置为 `nil` 即可。这样,`color`这个例子中,`third` 对应的`green`就被删除了。
```
$ resty -e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color.third = nil
for k, v in pairs(color) do
print(v)
end'
```
### `table.concat` 元素拼接函数
第三个我们来看`table.concat` 元素拼接函数。它可以按照下标,把 table 中的元素拼接起来。既然这里又是根据下标来操作的,那么显然还是针对 table 的数组部分。同样还是`color`这个例子:
```
$ resty -e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print(table.concat(color, ", "))'
```
使用`table.concat`函数后,它输出的是 `blue, yellow`,哈希的部分被跳过了。
另外,这个函数还可以指定下标的起始位置来做拼接,比如下面这样的写法:
```
$ resty -e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orange"}
print(table.concat(color, ", ", 2, 3))'
```
这次输出是 `yellow, orange`,跳过了 `blue`
你可能觉得这些操作还挺简单的,不过,我要说的是,函数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看上去没有太大用处的函数,在做性能优化时,它却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也是我们后面性能优化章节中的主角之一。
### `table.insert` 插入一个元素
最后我们来看`table.insert` 函数。它可以下标插入一个新的元素,自然,影响的还是 table 的数组部分。还是用`color`例子来说明:
```
$ resty -e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table.insert(color, 1, "orange")
print(color[1])
'
```
你可以看到, color 的第一个元素变为了 orange。当然你也可以不指定下标这样就会默认插入队尾。
这里我必须说明的是,`table.insert` 虽然是一个很常见的操作,但性能并不乐观。如果你不是根据指定下标来插入元素,那么每次都需要调用 LuaJIT 的 `lj_tab_len` 来获取数组的长度,以便插入队尾。正如我们在 `table.getn` 中提到的,获取 table 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所以,对于`table.insert` 操作,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热代码中使用,比如:
```
local t = {}
for i = 1, 10000 do
table.insert(t, i)
end
```
## LuaJIT 的 table 扩展函数
接下来我们来看LuaJIT 的 table 扩展函数。LuaJIT 在标准 Lua 的基础上,扩展了两个很有用的 table 函数,分别用来新建和清空一个 table下面我具体来介绍一下。
### `table.new(narray, nhash)` 新建 table
第一个是`table.new(narray, nhash)` 函数。这个函数,会预先分配好指定的数组和哈希的空间大小,而不是在插入元素时自增长,这也是它的两个参数 `narray``nhash` 的含义。自增长是一个代价比较高的操作,会涉及到空间分配、`resize` 和 `rehash` 等,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这里注意,`table.new` 的文档并没有出现在 LuaJIT 的官网,而是深藏在 GitHub 项目的[扩展文档](https://github.com/openresty/luajit2/blob/v2.1-agentzh/doc/extensions.html)中,即使你用谷歌也难觅其踪迹,所以知道的工程师并不多。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来带你看下它该怎么用。首先要说明,这个函数是扩展出来的,所以在使用它之前,你需要先 `require` 一下:
```
local new_tab = require "table.new"
local t = new_tab(100, 0)
for i = 1, 100 do
t[i] = i
end
```
你可以看到,这段代码新建了一个 table里面包含 100 个数组元素和 0 个哈希元素。当然,你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新建一个同时包含 100 个数组元素和 50 个 哈希元素的 table这都是合法的
```
local t = new_tab(100, 50)
```
另外,超出预设的空间大小,也可以正常使用,只不过性能会退化,也就失去了使用 `table.new` 的意义。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我们预设大小为 100而实际上却使用了 200
```
local new_tab = require "table.new"
local t = new_tab(100, 0)
for i = 1, 200 do
t[i] = i
end
```
所以,你需要根据实际场景,来预设好 `table.new` 中数组和哈希空间的大小,这样才能在性能和内存占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 `table.clear()` 清空 table
第二个我们来看清空函数`table.clear()` 。它用来清空某个 table 里的所有数据,但并不会释放数组和哈希部分占用的内存。所以,它在循环利用 Lua table 时非常有用,可以避免反复创建和销毁 table 的开销。
```
$ resty -e 'local clear_tab =require "table.clear"
local color = {first = "red", "blue", third = "green", "yellow"}
clear_tab(color)
for k, v in pairs(color) do
print(k)
end'
```
不过,事实上,能使用这个函数的场景并不算多,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把这个任务交给 LuaJIT GC 去完成。
## OpenResty 的 table 扩展函数
开头我提到过OpenResty 自己维护的 LuaJIT 分支,也对 table 做了扩展,它[新增了几个 API](https://github.com/openresty/luajit2/#new-api)`table.isempty`、`table.isarray`、 `table.nkeys``table.clone`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几个新增的 API 前,请记住检查你使用的 OpenResty 的版本这些API 大都只能在 OpenResty 1.15.8.1 之后的版本中使用。这是因为, OpenResty 在 1.15.8.1 版本之前,已经有一年左右没有发布新版本了,而这些 API 是在这个发布间隔中新增的。
文章中我已经附上了链接,这里我就只用 `table.nkeys` 来举例说明下,其他的三个 API 从命名上来说都非常容易理解,你自己翻阅 GitHub 上的文档就可以明白了。不得不说OpenResty 的文档质量非常高,其中包含了代码示例、能否被 JIT、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比起 Lua 和 LuaJIT 的文档,着实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好的,回到`table.nkeys`函数上,它的命名可能会让你迷惑,不过,它实际上是获取 table 长度的函数,返回的是 table 的元素个数,包括数组和哈希部分的元素。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替代 `table.getn`,比如下面这样来用:
```
local nkeys = require "table.nkeys"
print(nkeys({})) -- 0
print(nkeys({ "a", nil, "b" })) -- 2
print(nkeys({ dog = 3, cat = 4, bird = nil })) -- 2
print(nkeys({ "a", dog = 3, cat = 4 })) -- 3
```
## 元表
讲完了table函数我们再来看下由 `table` 引申出来的 `元表`metatable。元表是 Lua 中独有的概念,在实际项目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不夸张地说,在几乎所有的 `lua-resty-*` 库中,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元表的表现行为类似于操作符重载,比如我们可以重载 `__add`,来计算两个 Lua 数组的并集;或者重载 `__tostring`,来定义转换为字符串的函数。
而Lua 提供了两个处理元表的函数:
* 第一个是`setmetatable(table, metatable)`, 用于为一个 table 设置元表;
* 第二个是`getmetatable(table)`,用于获取 table 的元表。
介绍了这么半天,你可能更关心它的作用,我们接着就来看下元表具体有什么用处。下面是一段真实项目里的代码:
```
$ resty -e ' local version = {
major = 1,
minor = 1,
patch = 1
}
version = setmetatable(version, {
__tostring = function(t)
return string.format("%d.%d.%d", t.major, t.minor, t.patch)
end
})
print(tostring(version))
'
```
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 名为 `version`的table ,你可以看到,这段代码的目的,是想把 `version` 中的版本号打印出来。但是,我们并不能直接打印 `version`,你可以试着操作一下,就会发现,直接打印的话,只会输出这个 table 的地址。
```
print(tostring(version))
```
所以,我们需要自定义这个 table 的字符串转换函数,也就是 `__tostring`,到这一步也就是元表的用武之地了。我们用 `setmetatable` ,重新设置 `version` 这个 table 的 `__tostring` 方法,就可以打印出版本号: 1.1.1。
其实,除了 `__tostring` 之外在实际项目中我们还经常重载元表中的以下两个元方法metamethod
**其中一个是`__index`**。我们在 table 中查找一个元素时,首先会直接从 table 中查询,如果没有找到,就继续到元表的 `__index` 中查询。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我们把 `patch``version` 这个 table 中去掉:
```
$ resty -e ' local version = {
major = 1,
minor = 1
}
version = setmetatable(version, {
__index = function(t, key)
if key == "patch" then
return 2
end
end,
__tostring = function(t)
return string.format("%d.%d.%d", t.major, t.minor, t.patch)
end
})
print(tostring(version))
'
```
这样的话,`t.patch` 其实获取不到值,那么就会走到 `__index` 这个函数中,结果就会打印出 1.1.2。
事实上,`__index` 不仅可以是一个函数,也可以是一个 table。你试着运行下面这段代码就会看到它们实现的效果是一样的。
```
$ resty -e ' local version = {
major = 1,
minor = 1
}
version = setmetatable(version, {
__index = {patch = 2},
__tostring = function(t)
return string.format("%d.%d.%d", t.major, t.minor, t.patch)
end
})
print(tostring(version))
'
```
**另一个元方法则是`__call`**。它类似于仿函数,可以让 table 被调用。
我们还是基于上面打印版本号的代码来做修改,看看如何调用一个 table
```
$ resty -e '
local version = {
major = 1,
minor = 1,
patch = 1
}
local function print_version(t)
print(string.format("%d.%d.%d", t.major, t.minor, t.patch))
end
version = setmetatable(version,
{__call = print_version})
version()
'
```
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 `setmetatable`,给 `version` 这个 table 增加了元表,而里面的 `__call` 元方法指向了函数 `print_version` 。那么,如果我们尝试把 `version` 当作函数调用,这里就会执行函数 `print_version`
`getmetatable` 是和 `setmetatable` 配对的操作,可以获取到已经设置的元表,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
$ resty -e ' local version = {
major = 1,
minor = 1
}
version = setmetatable(version, {
__index = {patch = 2},
__tostring = function(t)
return string.format("%d.%d.%d", t.major, t.minor, t.patch)
end
})
print(getmetatable(version).__index.patch)
'
```
自然,除了今天讲到的这三个元方法外,还有一些不经常使用的元方法,你可以在遇到的时候再去查阅[文档](http://lua-users.org/wiki/MetamethodsTutorial)了解。
## 面向对象
最后我们来聊聊面向对象。你可能知道Lua 并不是一个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ation的语言但我们可以使用 metatable 来实现 OO。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lua-resty-mysql](https://github.com/openresty/lua-resty-mysql/blob/master/lib/resty/mysql.lua) 是 OpenResty 官方的 MySQL 客户端,里面就使用元表**模拟**了类和类方法,它的使用方式如下所示:
```
$ resty -e 'local mysql = require "resty.mysql" -- 先引用 lua-resty 库
local db, err = mysql:new() -- 新建一个类的实例
db:set_timeout(1000) -- 调用类的方法'
```
你可以直接用 `resty` 命令行来执行上述代码。这几行代码很好理解,唯一可能给你造成困扰的是:
**在调用类方法的时候,为什么是冒号而不是点号呢?**
其实,在这里冒号和点号都是可以的,`db:set_timeout(1000)` 和 `db.set_timeout(db, 1000)` 是完全等价的。冒号是 Lua 中的一个语法糖,可以省略掉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self`
众所周知,源码面前没有秘密,让我们来看看上述几行代码所对应的具体实现,以便你更好理解,如何用元表来模拟面向对象:
```
local _M = { _VERSION = '0.21' } -- 使用 table 模拟类
local mt = { __index = _M } -- mt 即 metatable 的缩写__index 指向类自身
-- 类的构造函数
function _M.new(self)
local sock, err = tcp()
if not sock then
return nil, err
end
return setmetatable({ sock = sock }, mt) -- 使用 table 和 metatable 模拟类的实例
end
-- 类的成员函数
function _M.set_timeout(self, timeout) -- 使用 self 参数,获取要操作的类的实例
local sock = self.sock
if not sock then
return nil, "not initialized"
end
return sock:settimeout(timeout)
end
```
你可以看到,`_M` 这个 table 模拟了一个类,初始化时,它只有 `_VERSION` 这一个成员变量,并在随后定义了 `_M.set_timeout` 等成员函数。在 `_M.new(self)` 这个构造函数中,我们返回了一个 table这个 table 的元表就是 `mt`,而 `mt``__index` 元方法指向了 `_M`,这样,返回的这个 table 就模拟了类 `_M` 的实例。
## 写在最后
好的到这里今天的主要内容就结束了。事实上table 和 metatable 会大量地用在 OpenResty 的 `lua-resty-*` 库以及基于 OpenResty 的开源项目中,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你更容易地读懂这些源代码。
自然,除了 table 外Lua 中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函数,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最后,我想给你留一个思考题。为什么 `lua-resty-mysql` 库要模拟 OO 来做一层封装呢?欢迎在留言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同事、朋友,我们一起交流,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