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04 lines
10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37 | 先做好DDD再谈微服务吧那只是一种部署形式
你好,我是郑晔。
在“自动化”模块的最后,我们来聊一个很多人热衷讨论却没做好的实践:微服务。
在今天做后端服务似乎有一种倾向,如果你不说自己做的是微服务,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一有技术大会,各个大厂也纷纷为微服务出来站台,不断和你强调自己公司做微服务带来的各种收益,下面的听众基本上也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准备用微服务拯救自己的业务。
我就亲眼见过这样的例子,几个参加技术大会的人回到公司,跟人不断地说微服务的好,说服了领导,在接下来大的项目改造中启用了微服务。
结果呢?一堆人干了几个月,各自独立开发的微服务无法集成。最后是领导站出来,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将这些“微服务”重新合到了一起,勉强将这个系统送上了线。
人家的微服务那么美,为什么到你这里却成了烂摊子呢?因为你只学到了微服务的形。
## 微服务
大部分人对微服务的了解源自 James Lewis 和 Martin Fowler 在2014年写的[一篇文章](http://www.martinfowler.com/articles/microservices.html),他们在其中给了微服务一个更清晰的定义,把它当作了一种新型的架构风格。
但实际上,早在这之前的几年,很多人就开始用“微服务”这个词进行讨论了。
“在企业内部将服务有组织地进行拆分”这个理念则脱胎于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只不过SOA 诞生自那个大企业操盘技术的年代,自身太过于复杂,没有真正流行开来。而微服务由于自身更加轻量级,符合程序员的胃口,才得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谈到微服务,你会想起什么呢?很多人对微服务的理解,就是把一个巨大的后台系统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服务,再往下想就是一堆堆的工具了。
所以,市面上很多介绍微服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讲工具的用法,或是一些具体技术的讨论,比如,用 Spring Boot 可以快速搭建服务,用 Spring Cloud 建立分布式系统,用 Service Mesh 技术作为服务的基础设施,以及怎么在微服务架构下保证事务的一致性,等等。
确实,这些内容在你实现微服务时,都是有价值的。但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微服务?
对这个问题的标准回答是相对于整体服务Monolithic而言微服务足够小代码更容易理解测试更容易部署也更简单。
这些道理都对,但这是做好了微服务的结果。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状态呢?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因素,**怎么划分微服务,也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分解。**
这是在很多关于微服务的讨论中所最为欠缺的,也是很多团队做“微服务”却死得很难看的根本原因。
不了解这一点,写出的服务,要么是服务之间互相调用,造成整个系统执行效率极低;要么是你需要花大力气解决各个服务之间的数据一致性。换句话说,服务划分不好,等待团队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偶然复杂度泥潭。只有正确地划分了微服务,它才会是你心目中向往的样子。
**那应该怎么划分微服务呢?你需要了解领域驱动设计。**
## 领域驱动设计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 Driven DesignDDD是 Eric Evans 提出的从系统分析到软件建模的一套方法论。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将业务概念和业务规则转换成软件系统中概念和规则,从而降低或隐藏业务复杂性,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业务问题。
这听上去很自然,不就应该这么解决问题吗?并不然,现实情况可没那么理想。
在此之前,人们更多还是采用面向数据的建模方式,时至今日,还有许多团队一提起建模,第一反应依然是建数据库表。这种做法是典型的面向技术实现的做法。一旦业务发生变化,团队通常都是措手不及。
**DDD 到底讲了什么呢?它把你的思考起点,从技术的角度拉到了业务上。**
贴近业务走近客户我们在这个专栏中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但把这件事直接体现在写代码上恐怕还是很多人不那么习惯的一件事。DDD 最为基础的就是通用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让业务人员和程序员说一样的语言。
这一点我在《[21 | 你的代码为谁而写?](http://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2581)》中已经提到过了。使用通用语言,等于把思考的层次从代码细节中拉到了业务层面。越高层的抽象越稳定,越细节的东西越容易变化。
有了通用语言做基础,然后就要进入到 DDD 的实战环节了。DDD 分为战略设计Strategic Design和战术设计Tactical Design
战略设计是高层设计,它帮我们将系统切分成不同的领域,并处理不同领域的关系。我在[前面的内容](http://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2581)中给你举过“订单”和“用户”的例子。从业务上区分,把不同的概念放到不同的地方,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无论你的代码写得再好,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以业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 DDD 战略设计带给我的。
战术设计,通常是指在一个领域内,在技术层面上如何组织好不同的领域对象。举个例子,国内的程序员喜欢用 myBatis 做数据访问,而非 JPA常见的理由是 JPA 在有关联的情况下,性能太差。但真正的原因是没有设计好关联。
如果能够理解 DDD 中的聚合根Aggregate Root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访问入口而非每个人随意读取任何数据。这就是战术设计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讨论的是不同层面的事情,不过,这也是 Eric Evans 最初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导致了人们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 DDD 的价值。
## 走向微服务
说了半天,这和微服务有什么关系呢?微服务真正的难点并非在于技术实现,而是业务划分,而这刚好是 DDD 战略设计中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的强项。
虽然通用语言打通了业务与技术之间的壁垒,但计算机并不擅长处理模糊的人类语言,所以,通用语言必须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表达,才是清晰的。就像我们说过的“订单”那个例子,交易的“订单”和物流的“订单”是不同的,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上下文,而这个上下文就是限界上下文。
**它限定了通用语言自由使用的边界,一旦出界,含义便无法保证。**正是由于边界的存在,一个限界上下文刚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而这个部署单元就可以成为一个服务。
所以要做好微服务,第一步应该是识别限界上下文。
你也看出来了,每个限界上下文都应该是独立的,每个上下文之间就不应该存在大量的耦合,困扰很多人的微服务之间大量相互调用,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划分好边界而带来的伪命题,靠技术解决业务问题,事倍功半。
有了限界上下文就可以做微服务了吧?且慢!
Martin Fowler 在写《[企业应用架构模式](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30559/)》时,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对象第一定律:不要分布对象。同样的话,在微服务领域也适用,想做微服务架构,首先是不要使用微服务。如果将一个整体服务贸然做成微服务,引入的复杂度会吞噬掉你以为的优势。
你可能又会说了,“我都把限界上下文划出来了,你告诉我不用微服务?”
还记得我在《[30 | 一个好的项目自动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http://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6561)》中提到的分模块吗?如果你划分出了限界上下文,不妨先按照它划分模块。
以我拙见,一次性把边界划清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大家在一个进程里,调整起来会容易很多。然后,让不同的限界上下文先各自独立演化。等着它演化到值得独立部署了,再来考虑微服务拆分的事情。到那时,你也学到各种关于微服务的技术,也就该派上用场了!
## 总结时刻
微服务是很多团队的努力方向,然而,现在市面上对于微服务的介绍多半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很多人看到微服务的好,大多数是结果,到自己团队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想要做好微服务,关键在于服务的划分,而划分服务,最好先学习 DDD。
Eric Evans 2003年写了《[领域驱动设计](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29512/)》向行业介绍了DDD 这套方法论立即在行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实话说Eric 在知识传播上的能力着实一般,这本 DDD 的开山之作写作质量难以恭维,想要通过它去学好 DDD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国外的技术社区中有很多人是通过各种交流讨论逐渐认识到 DDD 的价值所在,而在国内 DDD 几乎没怎么掀起波澜。
2013年在 Eric Evans 出版《领域驱动设计》十年之后DDD 已经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Vaughn Vernon 将十年的精华重新整理,写了一本《[实现领域驱动设计](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44633/)》,普通技术人员终于有机会看明白 DDD 到底好在哪里了。所以,你会发现,最近几年,国内的技术社区开始出现了大量关于 DDD 的讨论。
再后来因为《实现领域驱动设计》实在太厚Vaughn Vernon 又出手写了一本精华本《[领域驱动设计精粹](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33944/)》,让人可以快速上手 DDD这本书也是我向其他人推荐学习 DDD 的首选。
即便你学了 DDD知道了限界上下文也别轻易使用微服务。我推荐的一个做法是先用分模块的方式在一个工程内让服务先演化一段时间等到真的觉得某个模块可以“毕业”了再去开启微服务之旅。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学习领域驱动设计。
最后,我想请你分享一下,你对 DDD 的理解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