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面试现场/docs/85478.md

158 lines
12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15 | 如何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面试官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我很少听到眼前一亮的回答。下面我列几个常见的,你来体会一下:
* “我太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太高,会给别人带来压力。”
* “我是个急性子,工作一安排下来,加班加点也要提前干完。”
* “我能为别人着想,有时候宁可自己的事情晚点做,也要帮别人帮到底。”
* “我事业心太强,总忍不住加班,导致对家庭照顾不够,深感亏欠。”
还有很多类似上面的答案,都比较差强人意。为什么这么说呢?
* 首先,看完这些答案,你知道哪条在说优点,哪条在说缺点么?不明显吧?有的是把优点包装成缺点,有的本来想说优点,却暴露了缺点。能不能少些套路,多些诚意呢?
* 其次,你的这些优缺点,听起来与你无关呀!没有融入你的经历,没有你的感情,没有你的观点和感悟,而且还那么俗套,可以怀疑你抄的百度知道么?
面试官问你的优缺点时,至少希望你的回答是:
* **真实的。**你要用真实的经历、大家的反馈、实实在在的结果来证明你的优缺点,而不是只靠表白。
* **走心的。**你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入观点和感悟。这是在说你自己,不是说别人。如果你平时就很在意自己的优缺点,在意自己的做事结果和别人对你的评价,怎么可能会说得肤浅平淡,甚至千篇一律呢?
碰到以上不解渴的回答,我作为面试官往往不得不继续深挖,再追问两句,像下面这样:
* “针对你说的这点,你的老板和同事,在什么事情上,怎么评价过你呢?”
* “请说一件事,在这点上,你哪些地方做得比同事更好?”
* “你怎么做到这点的?”
* “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 “这个优点让你获得了哪些满意的结果?”
* “这个缺点怎么避免呢?”
如果你没有基于自己的真实经历和他人的反馈,来深入思考过你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扬长避短的话,这些问题就很难回答好。
## 询问优缺点的意图
面试中为什么经常要问你的优缺点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呢大致有3点
* 看你的自省自知能力;
* 看你和职位的匹配度;
* 完善或者印证对你的评价。
**自省自知能力,是一种自己看到自己,给自己反馈的能力。**我们的所感、所思、所为、所得,大部分是跟外界的交互,其中的自省自知才是跟我们自身的交互。当我们自己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行为,及其优劣得失,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产生认可、改变、优化、创新的想法和动力。
发现优点很好,可以增加自信,但不能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缺点谁都有,看没看见,愿不愿改,能不能改,这就是自省自知的重要性。面试官想看应聘者能否客观地看到自己的擅长和局限,开诚布公地用实例自我剖析,进而推断他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的表现。
**与职位的匹配度,是说你的优缺点对面试的职位来说是不是合适。**在第一篇文章“[01 | 公司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9796)”中,我通过“应聘者素质模型”中的经验、技能、潜力、动机四层内容,指出了面试官考查的能力范围。我们的优缺点也分布在这四层中。假如你的优点正是职位需要的,而你的缺点是职位不关注的,这样的匹配度就很好了。在“[09 | 职业规划二:程序员后来都去干啥了](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1615)”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技术、业务和管理人员的一些不同特征和关注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有助于你判断自己的特质对所申请的职位,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特别要指出的是,**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于具体场景和工作对象而言的,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同样的一个特质用在某个地方上是优点但换个地方可能就成了缺点。比如技术人员追求技术细节是个好的品质但是管理团队时就需要避免微观管理micro-management。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一个人在某家外企表现很好但跳到国企可能一团糟。
**完善或者印证对你的评价**,这是因为在前面的考查中,面试官很可能对你已经形成了一些评价和认知,或是看到了你的一些优点或是缺点。现在他抛出这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和他的评价相吻合,他会觉得对你的评价得到了印证;如果你的回答有悖于他的评价,他更倾向于听从自己的判断,而把你的回答当作辩解、没诚意;如果你的回答避开了他的评价点,他将其视为对你评价的补充。
## 回答提问的原则及实操建议
由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一些**回答这类问题的原则**
1. 有理有例。**(让面试官信任你的自省自知能力)**
2. 优缺点与职位匹配。**(给公司带来价值)**
3. 表述与表现匹配。**(表里如一,前后一致)**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按照以上原则去回答好这一问题。
#### 1\. 如何自知自省,找到优缺点
优缺点,从哪里找呢?可以到“应聘者素质模型”的四层内容中去找:经验、技能、潜力、动机。举几个例子:
* “我在银行信贷业务方面,经验非常丰富。”**(经验层的优点)**
* “精通Java后端开发但是Web前端开发较弱。” **(技能层的优点和缺点)**
* “入选公司接班人计划。” **(潜力层的优点实例)**
* “对新技术有好奇心,微信刚推出小程序时,两个周末搞定一个记事本小程序。”**(动机层的优点+实例)**
优缺点怎么找呢?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首先是问自己,也称为“内部反馈”:**
* What这段时间/这个事情,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
* How我是怎么做到这么好或者不好这是技能和经验方面的自省。
* Why我这么做出于什么目的这个目的是对谁好对谁不好长期看呢这是在自省动机。
* 以上反映出我的什么优点和缺点?
**其次是问别人,也称为“外部反馈”:**
* What你看到我做出来什么结果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
* How你看到我是怎么做的
* 以上反映出我的什么优点和缺点?
**最后是进行专业的测试。**这可以是专业的性格特质测试比如MBTI、DISC、盖洛普优势识别器等“[07 | 职业规划一:你真的想好要怎么发展了吗?](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1429)”一文中已有涉及,这里不再多提)。
> **小提示:**
> 人人都爱听故事,事例更能打动人心。在“[12 | 经历没有亮点可讲?你需要做份‘详历’](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2733)”一文中,我介绍了提炼故事,汇编到详历的做法。找到了优缺点以后,你还应该连同经历以及一两个细节,一起组织成故事。尤其不要忽略一些数字,以及他人的评价等细节,这是使你的故事更加精彩动人的关键要素。
#### 2\. 挑选与职位匹配的优缺点
你若知道职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就很容易将对应的优点故事找出来讲给面试官听,包括你在这点上有什么优点,表现出来过什么细节,得到过他人的什么反馈等。
讲优点大家都容易说多,因为讲优点本身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一定要注意,这时候你应该讲讲这些做法带给周围环境的正向影响,还有没有进步空间,而不是自己沾沾自喜。
讲缺点是比较令人痛苦的,所以能自知并且剖析的人,就更显得了不起。有些人以“想不到缺点”为由拒绝回答,这其实暴露了他的固化思维,而不是时下被广泛认可的成长型思维。值得提醒的一点是,说缺点不是为了承认错误,而是为了让面试官知道,你清楚自己的这个缺点,而且知道解决方法,已经在尝试纠正了。
如果发现你的优点对这个职位不相关,而缺点又直接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你性格内向,面试的职位是销售时,你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你的求职方向需要调整一下呢?
#### 3\. 注意照应前面的表现
在前面的问答中,你应该有些感知,面试官肯定了你的哪些方面,怀疑了哪些方面。在回答优缺点时,你可以适当地呼应一下前面的表现,加强好印象,挽救差表现。 比如:
* “我对细节很在意就像刚才我回答您说的XX问题时非要弄懂它的前提条件一样我……。”
* “我有个毛病爱较真儿。刚才回答您那个XX问题就是个例子。我的回答时间长了点是因为我觉得必须得分三种情况考虑。不过我现在也意识到如果是对于客观逻辑的推理需要较真而主观判断类问题上较真应该适可而止因为世界上不存在非黑即白、绝对正确的东西。”
> **小提示:**
> 在讲优缺点时,一定要是你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否则你就不能加入真情实感,也不能融入你的观念和理解,就打动不了面试官。
##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面试中通常会问“优缺点”的问题,这里面试官主要有三个意图:考查你的自省自知能力、考查你与职位的匹配度,以及完善或者印证他对你的评价。因此,回答此类问题可以遵循三个原则:有理有例、优缺点与职位匹配、表述与表现匹配。要做到以这三个原则回答问题,你需要首先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挑选与面试职位相匹配的部分,同时注意与前面表现一致。
人人都有优缺点,面试官很多时候并不会把你所说的优缺点当成面试成败的关键。关键是,你应当保持成长型思维,有足够的胸襟和灵活性,去吸纳批评,完善自我,才是迎接未知挑战的法宝。
## 思考时间
下面是一个说缺点的例子,你来看一下说的好不好?
> 刚毕业那会,我负责开发一个功能模块,因为自身技术能力有限,加上时间紧,有些技术细节没有吃透,最后提交的代码质量不够好,导致功能上线延迟了一周。
>
> 后来,我仔细反思了这件事,发现根源在于自己过于自信,明明考虑得不够周到,却自满地觉得没有问题。 后来,为了避免同类事情再次发生,每次我都要先团队一起讨论实现方案,自己设计完后,都要再请团队中资深的同事帮忙检查是否有疏漏。也正是缘于我的这个做法,完善了项目的设计评审流程。
>
> 我慢慢发现一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不够全面,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把问题更全面的解决。通过这么多年的训练,现在的我看问题的视角越来越全面,解决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了。当然,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查缺补漏,争取做得更好。
欢迎把你的想法和评价写在留言区,我们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内容让你感同身受,不妨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