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lines
16 KiB
Markdown
187 lines
16 KiB
Markdown
|
# 19 | 配置项详解:哪些参数会影响应用程序执行性能?
|
|||
|
|
|||
|
你好,我是吴磊。
|
|||
|
|
|||
|
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Broadcast Join这种执行高效的Join策略。要想触发Spark SQL选择这类Join策略,可以利用SQL Functions中的broadcast函数来强制广播基表。在这种情况下,Spark SQL会完全“尊重”开发者的意愿,只要基表小于8GB,它就会竭尽全力地去尝试进行广播并采用Broadcast Join策略。
|
|||
|
|
|||
|
除了这种比较“强势”的做法,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比较温和方式,来把选择权“下放”给Spark SQL,让它自己来决定什么时候选择Broadcast Join,什么时候回退到Shuffle Join。这种温和的方式,就是配置项设置。在第12讲,我们掌握了Spark常规配置项,今天这一讲,咱们来说一说与Spark SQL有关的那些配置项。
|
|||
|
|
|||
|
不过,打开Spark官网的 [Configuration页面](http://spark.apache.org/docs/latest/configuration.html),你会发现,这里有上百个配置项,与Spark SQL相关的有好几十个,看得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实际上,绝大多数配置项仅需采用默认值即可,并不需要我们过多关注。因此,我们把目光和注意力聚集到Join策略选择和AQE上。
|
|||
|
|
|||
|
Join策略的重要性不必多说,AQE(Adaptive Query Execution)是Spark 3.0推出的新特性,它帮助Spark SQL在运行时动态地调整执行计划,更加灵活地优化作业的执行性能。
|
|||
|
|
|||
|
## Broadcast Join
|
|||
|
|
|||
|
接下来,我们先来说说,如何使用配置项来“温和”地让Spark SQL选择Broadcast Join。对于参与Join的两张表来说,我们把其中尺寸较小的表称作基表。
|
|||
|
|
|||
|
如果基表的存储尺寸小于广播阈值,那么无需开发者显示调用broadcast函数,Spark SQL同样会选择Broadcast Join的策略,在基表之上创建广播变量,来完成两张表的数据关联。
|
|||
|
|
|||
|
那么问题来了,广播阈值是什么,它是怎么定义的呢?广播阈值实际上就是一个标记存储尺寸的数值,它可以是10MB、也可是1GB,等等。**广播阈值由如下配置项设定,只要基表小于该配置项的设定值,Spark SQL就会自动选择Broadcast Join策略**。
|
|||
|
|
|||
|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4/c2/94842ac81446fdb91942eccf9664fbc2.jpg?wh=1920x411 "广播阈值配置项 ")
|
|||
|
|
|||
|
如上表所示,广播阈值的默认值为10MB。一般来说,在工业级应用中,我们往往把它设置到2GB左右,即可有效触发Broadcast Join。广播阈值有了,要比较它与基表存储尺寸谁大谁小,Spark SQL还要还得事先计算好基表的存储尺寸才行。那问题来了,Spark SQL依据什么来计算这个数值呢?
|
|||
|
|
|||
|
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如果基表数据来自文件系统,那么Spark SQL用来与广播阈值对比的基准,就是基表在磁盘中的存储大小。如果基表数据来自DAG计算的中间环节,那么Spark SQL将参考DataFrame执行计划中的统计值,跟广播阈值做对比,如下所示。
|
|||
|
|
|||
|
```scala
|
|||
|
val df: DataFrame = _
|
|||
|
// 先对分布式数据集加Cache
|
|||
|
df.cache.count
|
|||
|
|
|||
|
// 获取执行计划
|
|||
|
val plan = df.queryExecution.logical
|
|||
|
|
|||
|
// 获取执行计划对于数据集大小的精确预估
|
|||
|
val estimated: BigInt = spark
|
|||
|
.sessionState
|
|||
|
.executePlan(plan)
|
|||
|
.optimizedPlan
|
|||
|
.stats
|
|||
|
.sizeInBytes
|
|||
|
|
|||
|
```
|
|||
|
|
|||
|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有点不耐烦:“何必这么麻烦,又要设置配置项,又要提前预估基表大小,真是麻烦!还不如用上一讲提到的broadcast函数来得干脆!”
|
|||
|
|
|||
|
从开发者的角度看来,确实broadcast函数用起来更方便一些。不过,广播阈值加基表预估的方式,除了为开发者提供一条额外的调优途径外,还为Spark SQL的动态优化奠定了基础。
|
|||
|
|
|||
|
所谓动态优化,自然是相对静态优化来说的。在3.0版本之前,对于执行计划的优化,Spark SQL仰仗的主要是编译时(运行时之前)的统计信息,如数据表在磁盘中的存储大小,等等。
|
|||
|
|
|||
|
因此,在3.0版本之前,Spark SQL所有的优化机制(如Join策略的选择)都是静态的,它没有办法在运行时动态地调整执行计划,从而顺应数据集在运行时此消彼长的变化。
|
|||
|
|
|||
|
举例来说,在Spark SQL的逻辑优化阶段,两张大表的尺寸都超过了广播阈值,因此Spark SQL在物理优化阶段,就不得不选择Shuffle Join这种次优的策略。
|
|||
|
|
|||
|
但实际上,在运行时期间,其中一张表在Filter过后,剩余的数据量远小于广播阈值,完全可以放进广播变量。可惜此时“木已成舟”,静态优化机制没有办法再将Shuffle Join调整为Broadcast Join。
|
|||
|
|
|||
|
## AQE
|
|||
|
|
|||
|
为了弥补静态优化的缺陷、同时让Spark SQL变得更加智能,Spark社区在3.0版本中推出了AQE机制。
|
|||
|
|
|||
|
**AQE的全称是Adaptive Query Execution,翻译过来是“自适应查询执行”。它包含了3个动态优化特性,分别是Join策略调整、自动分区合并和自动倾斜处理**。
|
|||
|
|
|||
|
或许是Spark社区对于新的优化机制偏向于保守,AQE机制默认是未开启的,要想充分利用上述的3个特性,我们得先把spark.sql.adaptive.enabled修改为true才行。
|
|||
|
|
|||
|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2/53/6213e9819da6a63be3f9714932da0c53.jpg?wh=1920x437 "是否启用AQE")
|
|||
|
|
|||
|
好啦,成功开启了AQE机制之后,接下来,我们就结合相关的配置项,来聊一聊这些特性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
|||
|
|
|||
|
### Join策略调整
|
|||
|
|
|||
|
我们先来说说Join策略调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Join策略调整指的就是Spark SQL在运行时动态地将原本的Shuffle Join策略,调整为执行更加高效的Broadcast Join**。
|
|||
|
|
|||
|
具体来说,每当DAG中的Map阶段执行完毕,Spark SQL就会结合Shuffle中间文件的统计信息,重新计算Reduce阶段数据表的存储大小。如果发现基表尺寸小于广播阈值,那么Spark SQL就把下一阶段的Shuffle Join调整为Broadcast Join。
|
|||
|
|
|||
|
不难发现,这里的关键是Shuffle,以及Shuffle的中间文件。**事实上,不光是Join策略调整这个特性,整个AQE机制的运行,都依赖于DAG中的Shuffle环节**。
|
|||
|
|
|||
|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到动态优化,Spark SQL必须要仰仗运行时的执行状态,而Shuffle中间文件,则是这些状态的唯一来源。
|
|||
|
|
|||
|
举例来说,通过Shuffle中间文件,Spark SQL可以获得诸如文件尺寸、Map Task数据分片大小、Reduce Task分片大小、空文件占比之类的统计信息。正是利用这些统计信息,Spark SQL才能在作业执行的过程中,动态地调整执行计划。
|
|||
|
|
|||
|
我们结合例子进一步来理解,以Join策略调整为例,给定如下查询语句,假设salaries表和employees表的存储大小都超过了广播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两张表的关联计算,Spark SQL只能选择Shuffle Join策略。
|
|||
|
|
|||
|
不过实际上,employees按照年龄过滤之后,剩余的数据量是小于广播阈值的。这个时候,得益于AQE机制的Join策略调整,Spark SQL能够把最初制定的Shuffle Join策略,调整为Broadcast Join策略,从而在运行时加速执行性能。
|
|||
|
|
|||
|
```sql
|
|||
|
select * from salaries inner join employees
|
|||
|
on salaries.id = employees.id
|
|||
|
where employees.age >= 30 and employees.age < 45
|
|||
|
|
|||
|
```
|
|||
|
|
|||
|
你看,在这种情况下,广播阈值的设置、以及基表过滤之后数据量的预估,就变得非常重要。原因在于,这两个要素决定了Spark SQL能否成功地在运行时充分利用AQE的Join策略调整特性,进而在整体上优化执行性能。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广播阈值的设置方法,以及数据集尺寸预估的方法。
|
|||
|
|
|||
|
介绍完Join策略调整,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AQE机制的另外两个特性:自动分区合并与自动倾斜处理,它们都是对于Shuffle本身的优化策略。
|
|||
|
|
|||
|
我们先来说说,自动分区合并与自动倾斜处理都在尝试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知道,Shuffle的计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Map阶段和Reduce阶段。Map阶段的数据分布,往往由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源数据决定,因此数据集在这个阶段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
|
|||
|
|
|||
|
Reduce阶段的数据分布则不同,它是由Distribution Key和Reduce阶段并行度决定的。并行度也就是分区数目,这个概念咱们在之前的几讲反复强调,想必你并不陌生。
|
|||
|
|
|||
|
而Distribution Key则定义了Shuffle分发数据的依据,对于reduceByKey算子来说,Distribution Key就是Paired RDD的Key;而对于repartition算子来说,Distribution Key就是传递给repartition算子的形参,如repartition($“Column Name”)。
|
|||
|
|
|||
|
在业务上,Distribution Key往往是user\_id、item\_id这一类容易产生倾斜的字段,相应地,数据集在Reduce阶段的分布往往也是不均衡的。
|
|||
|
|
|||
|
数据的不均衡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部分数据分区的体量过小,而另一方面,则是少数分区的体量极其庞大。AQE机制的自动分区合并与自动倾斜处理,正是用来应对数据不均衡的这两个方面。
|
|||
|
|
|||
|
### 自动分区合并
|
|||
|
|
|||
|
了解了自动分区合并的用武之地,接下来,我们来说说,Spark SQL具体如何做到把Reduce阶段过小的分区合并到一起。要弄清楚分区合并的工作原理,我们首先得搞明白:“分区合并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呢?”
|
|||
|
|
|||
|
具体来说,Spark SQL怎么判断一个数据分区是不是足够小、它到底需不需要被合并?再者,既然是对多个分区做合并,那么自然就存在一个收敛条件。原因很简单,如果一直不停地合并下去,那么整个数据集就被捏合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分区,并行度也会下降至1,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
|||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d/cb/2d9d860cde0375a061f9cf4628c514cb.jpg?wh=6986x2876 "分区合并示意图")
|
|||
|
|
|||
|
事实上,Spark SQL采用了一种相对朴素的方法,来实现分区合并。具体来说,**Spark SQL事先并不去判断哪些分区是不是足够小,而是按照分区的编号依次进行扫描,当扫描过的数据体量超过了“目标尺寸”时,就进行一次合并**。而这个目标尺寸,由以下两个配置项来决定。
|
|||
|
|
|||
|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4/3f/443a5062311169174b96d7c9bd73843f.jpg?wh=1920x528 "分区合并相关配置项")
|
|||
|
|
|||
|
其中,开发者可以通过第一个配置项spark.sql.adaptive.advisoryPartitionSizeInBytes来直接指定目标尺寸。第二个参数用于限制Reduce阶段在合并之后的并行度,避免因为合并导致并行度过低,造成CPU资源利用不充分。
|
|||
|
|
|||
|
结合数据集大小与最低并行度,我们可以反推出来每个分区的平均大小,假设我们把这个平均大小记作是#partitionSize。那么,实际的目标尺寸,取advisoryPartitionSizeInBytes设定值与#partitionSize之间较小的那个数值。
|
|||
|
|
|||
|
确定了目标尺寸之后,Spark SQL就会依序扫描数据分区,当相邻分区的尺寸之和大于目标尺寸的时候,Spark SQL就把扫描过的分区做一次合并。然后,继续使用这种方式,依次合并剩余的分区,直到所有分区都处理完毕。
|
|||
|
|
|||
|
### 自动倾斜处理
|
|||
|
|
|||
|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分析完自动分区合并如何搞定数据分区过小、过于分散的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自动倾斜处理如何应对那些倾斜严重的大分区。
|
|||
|
|
|||
|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动分区合并实际上包含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确定合并的目标尺寸,一个是依次扫描合并。与之相对应,自动倾斜处理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检测并判定体量较大的倾斜分区,第二步是把这些大分区拆分为小分区**。要做到这两步,Spark SQL需要依赖如下3个配置项。
|
|||
|
|
|||
|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8/6b/480177b03202283aa493684672207c6b.jpg?wh=1920x607 "自动倾斜处理的配置项")
|
|||
|
|
|||
|
其中,前两个配置项用于判定倾斜分区,第3个配置项advisoryPartitionSizeInBytes我们刚刚学过,这个参数除了用于合并小分区外,同时还用于拆分倾斜分区,可以说是“一菜两吃”。
|
|||
|
|
|||
|
下面我们重点来讲一讲,Spark SQL如何利用前两个参数来判定大分区的过程。
|
|||
|
|
|||
|
首先,Spark SQL对所有数据分区按照存储大小做排序,取中位数作为基数。然后,将中位数乘以skewedPartitionFactor指定的比例系数,得到判定阈值。凡是存储尺寸大于判定阈值的数据分区,都有可能被判定为倾斜分区。
|
|||
|
|
|||
|
为什么说“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呢?原因是,倾斜分区的判定,还要受到skewedPartitionThresholdInBytes参数的限制,它是判定倾斜分区的最低阈值。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尺寸大于skewedPartitionThresholdInBytes设定值的“候选分区”,才会最终判定为倾斜分区。
|
|||
|
|
|||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判定的过程,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数据表salaries有3个分区,大小分别是90MB、100MB和512MB。显然,这3个分区的中位数是100MB,那么拿它乘以比例系数skewedPartitionFactor(默认值为5),得到判定阈值为100MB \* 5 = 500MB。因此,在咱们的例子中,只有最后一个尺寸为512MB的数据分区会被列为“候选分区”。
|
|||
|
|
|||
|
接下来,Spark SQL还要拿512MB与skewedPartitionThresholdInBytes作对比,这个参数的默认值是256MB。
|
|||
|
|
|||
|
显然,512MB比256MB要大得多,这个时候,Spark SQL才会最终把最后一个分区,判定为倾斜分区。相反,假设我们把skewedPartitionThresholdInBytes这个参数调大,设置为1GB,那么最后一个分区就不满足最低阈值,因此也就不会被判定为倾斜分区。
|
|||
|
|
|||
|
倾斜分区判定完毕之后,下一步,就是根据advisoryPartitionSizeInBytes参数指定的目标尺寸,对大分区进行拆分。假设我们把这个参数的值设置为256MB,那么刚刚512MB的大分区就会被拆成两个小分区(512MB / 2 = 256MB)。拆分之后,salaries表就由3个分区变成了4个分区,每个数据分区的尺寸,都不超过256MB。
|
|||
|
|
|||
|
## 重点回顾
|
|||
|
|
|||
|
好啦,到此为止,与Spark SQL相关的重要配置项,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很多,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
|||
|
|
|||
|
首先,我们介绍了广播阈值这一概念,它的作用在于,当基表尺寸小于广播阈值时,Spark SQL将自动选择Broadcast Join策略来完成关联计算。
|
|||
|
|
|||
|
然后,我们分别介绍了**AQE(Adaptive Query Execution)机制的3个特性,分别是Join策略调整、自动分区合并、以及自动倾斜处理**。与Spark SQL的静态优化机制不同,AQE结合Shuffle中间文件提供的统计信息,在运行时动态地调整执行计划,从而达到优化作业执行性能的目的。
|
|||
|
|
|||
|
所谓Join策略调整,它指的是,结合过滤之后的基表尺寸与广播阈值,Spark SQL在运行时动态地将原本的Shuffle Join策略,调整为Broadcast Join策略的过程。基表尺寸的预估,可以使用如下方法来获得。
|
|||
|
|
|||
|
```scala
|
|||
|
val df: DataFrame = _
|
|||
|
// 先对分布式数据集加Cache
|
|||
|
df.cache.count
|
|||
|
|
|||
|
// 获取执行计划
|
|||
|
val plan = df.queryExecution.logical
|
|||
|
|
|||
|
// 获取执行计划对于数据集大小的精确预估
|
|||
|
val estimated: BigInt = spark
|
|||
|
.sessionState
|
|||
|
.executePlan(plan)
|
|||
|
.optimizedPlan
|
|||
|
.stats
|
|||
|
.sizeInBytes
|
|||
|
|
|||
|
```
|
|||
|
|
|||
|
自动分区合并与自动倾斜处理,实际上都是用来解决Shuffle过后,数据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自动分区合并的作用,在于合并过小的数据分区,从而避免Task粒度过细、任务调度开销过高的问题。与之相对,自动倾斜处理,它的用途在于拆分过大的数据分区,从而避免个别Task负载过高而拖累整个作业的执行性能。
|
|||
|
|
|||
|
不论是广播阈值,还是AQE的诸多特性,我们都可以通过调节相关的配置项,来影响Spark SQL的优化行为。为了方便你回顾、查找这些配置项,我整理了如下表格,供你随时参考。
|
|||
|
|
|||
|
![图片](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8/aa/b85084c1f228a649cd1f3d2cfyy762aa.jpg?wh=1920x932)
|
|||
|
|
|||
|
## 每课一练
|
|||
|
|
|||
|
结合AQE必须要依赖Shuffle中间文件这一特点,你能说一说,AQE有什么不尽如人意之处吗?(提示:从Shuffle的两个计算阶段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
|
|||
|
|
|||
|
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交流讨论,也推荐你把这一讲分享给更多的同事、朋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