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77 lines
12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25 | Netflix个性化推荐架构
你是否常常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推荐算法绕得如坠云中,觉得好像算法就是推荐系统的全部,哪怕就算不是全部,也肯定至少是个嫡生的长子。
然而,实际上工程实现才是推荐系统的骨架,如果没有很好的软件实现,算法不能落地产生效果,产品不能顺畅地服务用户,不能顺利地收集到用户的反馈,更不能让推荐系统往更好的方向进化。
一个好的推荐系统不仅仅是在线下模型评测指标多么好,也不仅仅是在某个时刻像是灵光乍现一样击中了用户某个口味,而是随着用户的不断使用,产品和用户一起变好,产品背后的人得到进步,用户也越来越喜欢产品。
虽然影响是否用户产品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否流畅地给用户提供服务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 架构的重要性
推荐系统向来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因此传统的观点是推荐系统更加注重线下的模型效果,而非线上的服务质量。但是你也知道,时至今日,推荐系统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承担了产品的核心功能。因此,对推荐系统架构的要求也高了很多。
一个好的推荐系统架构应该具有这些特质:
1. 实时响应请求;
2. 及时、准确、全面记录用户反馈;
3. 可以优雅降级;
4. 快速实验多种策略。
上一篇专栏文章介绍的是当下最热门的推荐系统产品形式——信息流的架构信息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推荐系统今天我要介绍一种更符合经典推荐系统的架构这就是著名的流媒体Netflix的推荐系统架构。
通过这篇文章,我会为你介绍,实现一个简化版的推荐系统架构应该至少包含哪些元素,同时,我会带你一起总结出,一个经典推荐系统架构应该有的样子。
## 经典架构
好了废话少说我先上图。下面这张图就是Netflix的推荐系统架构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8/b4/a81afe3013542c6b22617ea56c025bb4.png)
我先整体看一下这个架构,一共分成三层:在线、近线、离线。
你是不是也发现似乎有一个不太熟识的词出现:近线。对,这个近线是通常不太提的一个概念,或者通常就把它归入了在线的范畴。
实际上,可以这样定义这三个层级:
1. 离线:不用实时数据,不提供实时服务;
2. 近线:使用实时数据,不保证实时服务;
3. 在线:使用实时数据,要保证实时服务。
在具体介绍这些内容之前,我先来说说数据流的情况。
### 1.数据流
用户在产品UI上使用产品消费展示的内容产生行为事件数据实时地被收集走一边进入分布式的文件系统中存储供离线阶段使用另一边流向近线层的消息队列供近线阶段的流计算使用。
离线存储的全量数据被抽取出来,组成离线计算所需的训练数据,这些训练数据被一个管理数据生成和发布的组件统一管理,要使用数据的下游,比如模型训练会在离线数据生成时得到这个组件的通知,从而开始训练,训练得到的模型用于进一步为用户计算推荐结果。
离线阶段的推荐结果或者模型在近线阶段被更新,进一步在在线阶段被直接使用,产生最终的推荐结果,呈现给用户。
这是整个数据流情况。下面我一一详细介绍每个部分。
### 2.在线层
在线层的触发时机是当用户发出请求,也就是用户进入一个推荐场景,推荐位等着展示推荐结果时,这个时候需要承担责任就是在线层。在线层就是实时响应用户请求。简单说,在线层的特点就是“使用实时数据,要保证实时服务”。
在线层的优势有:
1. 直接首次接触到大多数最新数据;
2. 对用户请求时的上下文了如指掌;
3. 只需计算必须的信息,不需要考虑所有的信息。
在线层也有严格的制约:
1. 严格的服务响应时间,不能超时,或者让用户等太久;
2. 服务要保证可用性,稳定性;
3. 传输的数据有限。
在线层常常展现出的形式就是Rest API形式后端则通常是RPC服务内部互相调用以用户ID、场景信息去请求通常就在ms响应时间内返回Json形式的推荐结果。那么哪些计算逻辑适合放在在线层呢
1. 简单的算法逻辑;
2. 模型的预测阶段;
3. 商业目标相关的过滤或者调权逻辑;
4. 场景有关的一些逻辑;
5. 互动性强的一些算法。
在线阶段要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已经预处理后的推荐结果,是少量物品集合。
比如说当用户访问一个物品详情页需要做相关推荐那么在线阶段给在线服务的Rest API传入用户身份以及当前的物品ID实时地取出物品ID对应的相关物品ID再根据用户信息对这些物品ID做一些重排和过滤就可以输出了整个过程都是在ms级别完成。
这个实时响应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比如说这个物品ID就没有相关的物品那么这时候服务就需要降级所谓的降级就是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了但是不能低于最低要求这里的最低要求就是必须要返回东西不能开天窗。
于是,这就降级为取出热门排行榜返回。虽然不是个性化的相关结果,但是总比开天窗要好。这就是服务的可用性。
在线阶段还要实时地分发用户事件数据,就是当用户不断使用产品过程产生的行为数据,需要实时地上报给有关模块。这一部分也是需要实时的,比如用于防重复推荐的过滤。
### 3.离线层
讲完在线层,再来看看离线层。离线层就是躲在推荐系统的大后方,批量、周期性地执行一些计算任务。其特点是“不用实时数据,不提供实时服务”。
离线层的示意图如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c/a9/0c1c5458053a7e3481fb90db003065a9.png)
离线阶段主要面对的数据源就是Hadoop实质上是HDFS。收集到的所有日志都存在这里面是一个全量的数据中心。
通过Pig或者Hive等工具从全量日志中按照算法要求抽取出不同的数据再加上其他数据变成了不同算法所需的数据源。
如果这种数据源比较多时,就需要有专门的工具统一管理起来,这个管理上要求:
1. 数据准备好之后及时通知相关方,也就是要有订阅发布的模式;
2. 能够满足下游不同的存储系统;
3. 完整的监控体系,并且监控过程对于数据使用方是透明的。
在Netflix内部承担这个管理任务的工具叫做Hermes类似Kafka但是又有不同的内部工具。
离线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两类:模型训练和推荐结果计算。
通常机器学习类模型,尤其是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多次迭代,这类型的模型训练任务最适合放在离线阶段。
举个例子,你已经知道推荐系统中会有召回和融合排序这两个阶段。通常一些推荐算法,例如协同过滤就是在离线阶段计算出每个人的推荐结果,作为线上融合排序的候选集之一,也就是示意图中的“推荐结果”。
另一方面,假如融合排序模型时逻辑回归,那么逻辑回归模型的参数也通常在离线阶段就训练完成的,在线阶段也只是取出来参数用于计算而已。
离线阶段有以下这么几个好处:
1. 可以处理最大的数据量;
2. 可进行批量处理和计算;
3. 不用有响应时间等要求。
当然坏处也是明显的:
1. 无法及时响应前端需求;
2. 面对的数据较静态,无法及时反应用户的兴趣变化。
大多数推荐算法实际上都是在离线阶段产生推荐结果的。离线阶段的推荐计算和模型训练如果要用分布式框架通常可以选择Spark等。
### 4.近线层
最后,我来讲讲近线层。近线层的特点是“使用实时数据,不保证实时服务”,这实在是一个很不讲道理的计算层,因为把它的特点翻译得直白点就是:喂给我最新鲜的牧草,但是我不保证能马上给你挤奶。
虽然这看上去蛮不讲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层,它结合了离线层和在线层的好处,摒弃了两者的不足。
近线层,也叫做准实时层,所谓“准实时”,就是接近实时,但不是真的实时。
从前面的架构图中也可以看出,这一层的数据来源是实时的行为事件队列,但是计算的结果并不是沿着输入数据的方向原路返回,而是进入了在线数据库中,得到用户真正发起请求时,再提供服务。
一个典型的近线计算任务是这样的:从事件队列中获取最新的一个或少许几个用户反馈行为,首先将这些用户已经反馈过的物品从离线推荐结果中剔除,进一步,用这几个反馈行为作为样本,以小批量梯度下降的优化方法去更新融合模型的参数。
这两个计算任务都不会也不需要立即对用户做出响应,也不必须在下一次用户请求时就产生效果,就是说当用户实时请求时,不需要去等待近线任务的最新结果,因为两者是异步的。
近线计算任务一个核心的组件就是流计算因为它要处理的实时数据流。常用的流计算框架有StormSpark StreamingFLink等Netflix采用的内部流计算框架Manhattan这和Storm类似。
略有区别的是Spark Streaming实际上并不是实时流计算而是小批量计算。
## 简化架构
Netflix是为全球多个国家同时提供在线服务的因此推荐系统的架构略微复杂。倘若你现在刚刚接手一个新产品要从0开始搭建一个推荐系统那么可以以Netflix的架构作为蓝本做一定的简化。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1/ad/41e435ba13a8078314be8d24da74f2ad.png)
关键简化有两点:
1. 完全舍弃掉近线层;
2. 避免使用分布式系统。
其中第二点,在一个新产品的场景下, 当数据量还没有那么大时,使用分布式存储或者计算框架,非常不划算。
如果性能不足请升级单机配置。根据经验一个几千万用户几十万到百万的物品的协同过滤或者矩阵分解如果充分发挥单机的性能综合效率会远远优于在Spark上运行。
另外在一个推荐系统刚从0开始的阶段离线阶段的算法也没有那么多很多情况甚至都只有协同过滤结果这时候线上融合模型也不必那么复杂一个简单的加权融合就可以了因此在线层也不必复杂。
## 总结
今天我以Netflix架构为原型向你介绍了一个经典的推荐系统架构长什么样子。关于这个架构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它有三层三层分别是离线近线在线。
我用如下的表格将这三层综合对比,并且简单举例,我们看看每一层分别放哪些任务。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a/20/5aa4a361a2f0c480a15608e205553120.png)
以上就是对这个架构的宏观总结对比。如前所说,其实架构都是进化出来的,你千万不必在一开始就追求完美的架构,满足最低要求就好。
针对这个架构提一个问题前面讲到的Bandit算法你觉得应该在哪一层比较好呢欢迎留言讨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7/b0/873b086966136189db14874181823fb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