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容器实战高手课/docs/338413.md

177 lines
14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加餐01 | 案例分析怎么解决海量IPVS规则带来的网络延时抖动问题
你好,我是程远。
今天我们进入到了加餐专题部分。我在结束语的彩蛋里就和你说过在这个加餐案例中我们会用到perf、ftrace、bcc/ebpf这几个Linux调试工具了解它们的原理熟悉它们在调试问题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加餐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专题的第1讲我先完整交代这个案例的背景带你回顾我们当时整个的调试过程和思路然后用5讲内容对这个案例中用到的调试工具依次进行详细讲解。
好了,话不多说。这一讲,我们先来整体看一下这个容器网络延时的案例。
## 问题的背景
在2020年初的时候我们的一个用户把他们的应用从虚拟机迁移到了Kubernetes平台上。迁移之后用户发现他们的应用在容器中的出错率很高相比在之前虚拟机上的出错率要高出一个数量级。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们首先分析了应用程序的出错日志发现在Kubernetes平台上几乎所有的出错都是因为网络超时导致的。
经过网络环境排查和比对测试,我们排除了网络设备上的问题,那么这个超时就只能是容器和宿主机上的问题了。
这里要先和你说明的是尽管应用程序的出错率在容器中比在虚拟机里高出一个数量级不过这个出错比例仍然是非常低的在虚拟机中的出错率是0.001%而在容器中的出错率是0.01%~0.04%。
因为这个出错率还是很低,所以对于这种低概率事件,我们想复现和排查问题,难度就很大了。
当时我们查看了一些日常的节点监控数据比如CPU使用率、Load Average、内存使用、网络流量和丢包数量、磁盘I/O发现从这些数据中都看不到任何的异常。
既然常规手段无效,那我们应该如何下手去调试这个问题呢?
你可能会想到用 **tcpdump**看一看,因为它是网络抓包最常见的工具。其实我们当时也这样想过,不过马上就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个方法存在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遇到的延时问题是偶尔延时,所以需要长时间地抓取数据,这样抓取的数据量就会很大。
第二,在抓完数据之后,需要单独设计一套分析程序来找到长延时的数据包。
第三,即使我们找到了长延时的数据包,也只是从实际的数据包层面证实了问题。但是这样做无法取得新进展,也无法帮助我们发现案例中网络超时的根本原因。
## 调试过程
对于这种非常偶然的延时问题,之前我们能做的是依靠经验,去查看一些可疑点碰碰“运气”。
不过这一次我们想用更加系统的方法来调试这个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会从ebpf破冰perf进一步定位以及用ftrace最终锁定这三个步骤带你一步步去解决这个复杂的网络延时问题。
### ebpf的破冰
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延时产生在节点上所以可以推测这个延时有很大的概率发生在Linux内核处理数据包的过程中。
沿着这个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想到,可以给每个数据包在内核协议栈关键的函数上都打上时间戳,然后计算数据包在每两个函数之间的时间差,如果这个时间差比较大,就可以说明问题出在这两个内核函数之间。
要想找到内核协议栈中的关键函数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下面的这张示意图里就列出了Linux内核在接收数据包和发送数据包过程中的主要函数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a/9d/7aeb58d336ab808b74e8a34e56efa69d.jpeg)
找到这些主要函数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想给每个数据包在经过这些函数的时候打上时间戳做记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不修改内核源代码的情况,要截获内核函数,我们可以利用[kprobe](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kprobes.txt)或者[tracepoint](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trace/tracepoints.txt)的接口。
使用这两种接口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直接写kernel module来调用kprobe或者tracepoint的接口第二种方法是通过[ebpf](https://www.kernel.org/doc/html/latest/bpf/index.html)的接口来调用它们。在后面的课程里我还会详细讲解ebpf、kprobe、tracepoint这里你先有个印象就行。
在这里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也就是使用ebpf来调用kprobe或者tracepoint接口记录数据包处理过程中这些协议栈函数的每一次调用。
选择ebpf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ebpf的程序在内核中加载会做很严格的检查这样在生产环境中使用比较安全二是ebpf map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内核态与用户态的通讯这样实现一个工具也比较容易。
决定了方法之后这里我们需要先实现一个ebpf工具然后用这个工具来对内核网络函数做trace。
我们工具的具体实现是这样的针对用户的一个TCP/IP数据流记录这个流的数据发送包与数据接收包的传输过程也就是数据发送包从容器的Network Namespace发出一直到它到达宿主机的eth0的全过程以及数据接收包从宿主机的eth0返回到容器Network Namespace的eth0的全程。
在收集了数十万条记录后我们对数据做了分析找出前后两步时间差大于50毫秒ms的记录。最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下面这段记录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1/4a/31da6708b94be43cccfd5dd70aa34e4a.jpg)
在这段记录中我们先看一下“Network Namespace”这一列。编号3对应的Namespace ID 4026535252是容器里的而ID4026532057是宿主机上的Host Namespace。
数据包从1到7的数据表示了一个数据包从容器里的eth0通过veth发到宿主机上的peer veth cali29cf0fa56ce然后再通过路由从宿主机的obr0openvswitch接口和eth0接口发出。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在下面画了一张示意图,描述了这个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9/67/8941bdb41a760382e7382124e6410f67.jpeg)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发现了当数据包从容器的eth0发送到宿主机上的cali29cf0fa56ce也就是从第3步到第4步之间花费的时间是10865291752980718-10865291551180388=201800330。
因为时间戳的单位是纳秒ns而201800330超过了200毫秒ms这个时间显然是不正常的。
你还记得吗?我们在容器网络模块的[第17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4122)说过veth pair之间数据的发送它会触发一个softirq并且在我们ebpf的记录中也可以看到当数据包到达cali29cf0fa56ce后就是softirqd进程在CPU32上对它做处理。
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关注点放到CPU32的softirq处理上了。我们再仔细看看CPU32上的sisoftirq的CPU使用情况运行top命令之后再按一下数字键1就可以列出每个CPU的使用率了会发现在CPU32上时不时出现si CPU使用率超过20%的现象。
具体的输出情况如下:
```
%Cpu32 : 8.7 us, 0.0 sy, 0.0 ni, 62.1 id, 0.0 wa, 0.0 hi, 29.1 si, 0.0 st
```
其实刚才说的这点在最初的节点监控数据上我们是不容易注意到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节点上有80个CPU单个CPUsi偶尔超过20%平均到80个CPU上就只有 0.25%了。要知道对于一个普通节点1%的si使用率都是很正常的。
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缩小了问题的排查范围。可以看到使用了ebpf帮助我们在毫无头绪的情况找到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那么下一步我们自然要顺藤摸瓜进一步去搞清楚为什么在CPU32上的softirq CPU使用率会时不时突然增高
### perf 定位热点
对于查找高CPU使用率情况下的热点函数perf显然是最有力的工具。我们只需要执行一下后面的这条命令看一下CPU32上的函数调用的热度。
```
# perf record -C 32 -g -- sleep 10
```
为了方便查看,我们可以把 `perf record` 输出的结果做成一个火焰图,具体的方法我在下一讲里介绍,这里你需要先理解定位热点的整体思路。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f/2e/7f66d31a3e32f8bcfc8600abe713962e.jpg)
结合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出现在softirq的处理过程中那么在查看火焰图的时候就要特别关注在softirq中被调用到的函数。
从上面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到run\_timer\_softirq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而在run\_timer\_softirq中的绝大部分比例又是被一个叫作estimation\_timer()的函数所占用的。
运行完perf之后我们离真相又近了一步。现在我们知道了CPU32上softirq的繁忙是因为TIMER softirq引起的而TIMER softirq里又在不断地调用 **estimation\_timer() 这个函数**
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分析对于TIMER softirq的高占比一般有这两种情况一是softirq发生的频率很高二是softirq中的函数执行的时间很长。
那怎么判断具体是哪种情况呢?我们用/proc/softirqs查看CPU32上TIMER softirq每秒钟的次数就会发现TIMER softirq在CPU32上的频率其实并不高。
这样第一种情况就排除了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Timer softirq中的那个函数estimation\_timer(),是不是它的执行时间太长了?
### ftrace 锁定长延时函数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estimation\_timer()函数的执行时间呢?
你还记得我们在容器I/O与内存[那一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1330)里用过的[ftrace](https://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trace/ftrace.txt)么当时我们把ftrace的tracer设置为function\_graph通过这个办法查看内核函数的调用时间。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查看estimation\_timer()的调用时间。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在CPU32上的estimation\_timer()这个函数每次被调用的时间都特别长比如下面图里的记录可以看到CPU32上的时间高达310毫秒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8/29/880a8ce02a8412d2e8d31b4c923cdd29.png)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问题就出在estimation\_timer()这个函数里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读一下estimation\_timer()在内核中的源代码,看看这个函数到底是干什么的,它为什么耗费了这么长的时间。其实定位到这一步,后面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
estimation\_timer()是[IPVS](http://www.linuxvirtualserver.org/software/ipvs.html)模块中每隔2秒钟就要调用的一个函数它主要用来更新节点上每一条IPVS规则的状态。Kubernetes Cluster里每建一个service在所有的节点上都会为这个service建立相应的IPVS规则。
通过下面这条命令我们可以看到节点上IPVS规则的数目
```
# ipvsadm -L -n | wc -l
79004
```
我们的节点上已经建立了将近80K条IPVS规则而estimation\_timer()每次都需要遍历所有的规则来更新状态这样就导致estimation\_timer()函数时间开销需要上百毫秒。
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estimation\_timer()是TIMER softirq里执行的函数那它为什么会影响到网络RX softirq的延时呢
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看一下softirq的处理函数[\_\_do\_softirq()](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219d54332a09e8d8741c1e1982f5eae56099de85/kernel/softirq.c#L280)就会明白了。因为在同一个CPU上\_\_do\_softirq()会串行执行每一种类型的softirq所以TIMER softirq执行的时间长了自然会影响到下一个RX softirq的执行。
好了,分析这里,这个网络延时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已经完全弄清楚了。接下来,我带你系统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
## 问题小结
首先回顾一下今天这一讲的问题我们分析了一个在容器平台的生产环境中用户的应用程序网络延时的问题。这个延时只是偶尔发生并且出错率只有0.01%~0.04%,所以我们从常规的监控数据中无法看到任何异常。
那调试这个问题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想到的方法是使用ebpf调用kprobe/tracepoint的接口这样就可以追踪数据包在内核协议栈主要函数中花费的时间。
我们实现了一个ebpf工具并且用它缩小了排查范围我们发现当数据包从容器的veth接口发送到宿主机上的veth接口在某个CPU上的softirq的处理会有很长的延时。并且由此发现了在对应的CPU上si的CPU使用率时不时会超过20%。
找到了这个突破口之后我们用perf工具专门查找了这个CPU上的热点函数发现TIMER softirq中调用estimation\_timer()的占比是比较高的。
接下来我们使用ftrace进一步确认了在这个特定CPU上estimation\_timer()所花费的时间需要几百毫秒。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最终锁定了问题出在IPVS的这个estimation\_timer()函数里,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的节点上存在大量的IPVS规则每次遍历这些规则都会消耗很多时间最终导致了网络超时现象。**
知道了原因之后因为我们在生产环境中并不需要读取IPVS规则状态所以为了快速解决生产环境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内核[livepatch](https://www.kernel.org/doc/html/latest/livepatch/livepatch.html)的机制在线地把estimation\_timer()函数替换成了一个空函数。
这样我们就暂时规避了因为estimation\_timer()耗时长而影响其他softirq的问题。至于长期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把IPVS规则的状态统计从TIMER softirq中转移到kernel thread中处理。
## 思考题
如果不使用ebpf工具你还有什么方法来找到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和我交流讨论。如果这一讲的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同事,和他一起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