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如何读懂一首诗/docs/388767.md

146 lines
13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04元白友情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知己
好诗相伴,千金不换。你好,我是天博。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了三步读诗法,讲了怎么从[诗句](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6693)、[诗人](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7342)、[诗意](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8015)三个方面来读诗词。从这一讲开始,我将分不同的主题,带你一起品读经典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
我们的第一个主题是“见情真”。诗词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寄托着诗人许多刻骨铭心的情感,包括友情、亲情、爱情等。这些情感和你我是相通的。
今天我们就从诗词中的友情说起,来看看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知己。因为我猜,你生活中,肯定也会有非常要好的朋友,你看看,能否从这里找到共鸣。
先来看看这首诗: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f/25/0fa61529ddd449452c57a681c6e7b125.jpg?wh=1920x1080)
这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微之是元稹的字。
“元白”可以算得上是诗史上一对经典的“CP”他们二人唱和诗词长达三十多年写给对方的诗作加起来有近千首而且还用到了很多通常用于描述男女爱情的词汇比如元稹曾写过“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的“云雨”白居易“好去鸳鸯侣冲天便不还”的“鸳鸯”等。
看到这里,你可能多少会有些不解,俩男人为啥要写这些类似于情诗的诗句呢?不光你不解,连宋代诗人杨万里也说他们“半是交情半是私”。
之所以有人会这样看“元白”这对“CP”是因为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情确实古今罕见甚至已经胜似于亲情让我们借助《梦微之》一起走进这对千古CP。
## **“元白”CP**,一见如故
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出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诗人了连小朋友都能轻松地背诵他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元稹,字微之,比白居易要小八岁,他虽然诗名不及白居易,但是做官做得却比白居易要大,还当过宰相。
元白二人是同年登科及第,一见如故,又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经常同行出游。
后来白居易升官为左拾遗,类似于现在的监察部门,留京监察,而元稹则当上了监察御史,类似于现在的巡视组,经常要去各地办案。
在公元809年春天正赶上元稹出差办案白居易与弟弟好友同游长安曲江和慈恩寺在席间忽然就对大家说“这么好的日子可惜微之没在想来他现在应该已经到梁州了吧”于是就在慈恩寺的墙壁上题诗道“**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巧合的是,元稹此时真的到了梁州,更巧合的是元稹在这一天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和白居易这些好朋友在曲江和慈恩寺游览集会,玩得正高兴呢,被小吏惊醒了,于是他就写了:“**梦君同绕曲江头**”、“**忽惊身在古梁州**”。
要知道,古时候可没有现在的电话与定位,谁到哪儿了是非常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之所以知道两人是同一天写的诗,是因为古人写诗都会记录日期。
而元白二人身处两地,却同时写下了同一件事,就跟开了视频通话了一样,这种友谊的奇迹,用“心有灵犀”都不足以形容。
后来,元白二人因为得罪权贵,又不被君主赏识,相继被贬出京。白居易为元稹写下了,“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元稹写的是,“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随着唐穆宗继位,元稹和白居易的境遇又好了起来,不过再次回到长安,二人都不再是当时的少年郎,历经沧桑,已是暮年之人。
随后元稹患病而亡,不过五十三岁。元稹离世,白居易痛哭不止,为元稹写下了千古祭文[《祭微之》](https://www.gushiciju.com/shici/9ac3883)。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动人,你点链接可以去看看。
我把白居易和元稹一生的升迁经历做出了一张图,你可以看看: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2/5b/6277319caa50709728dfa6246e71775b.jpg?wh=2284x1285)
这两个难兄难弟就像被绑在一起了一样,基本上都是一起升官,一起被贬的。之后我们讲到新的诗人,我也会做这样一张直观的图,方便你记住诗人的经历,你可以保存一下。
## **知己共赏,“元轻白俗”**
说完了元白传奇故事,我们来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知己。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后世的人这样热捧白居易,除了因为白居易诗很多很好以外,还因为白居易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在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
白居易倡导诗歌不应该仅仅是贵族阶级的玩物,不能脱离现实,诗人也不应该总是去写风花雪月,而是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从现实生活中去选取各种事件,多写老百姓的事,多去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风花雪月是很好的,但是艺术不能天天围绕着风花雪月。**不扎根于人民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新乐府运动中,白居易自然是身体力行,诗作力求尚实、尚俗、务尽,就是要用最直白的语言,说出最朴素的道理。
而元稹也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领导人。白居易的倡议一出,元稹马上响应,按照新乐府运动的思想写了十九首诗,这些诗被世人都称为“**元和体”**,就是元稹附和白居易体裁的意思。
新乐府运动让当时整个文坛为之一震,被当时很多守旧的文人极力反对,招来一片骂声。当然,元稹和白居易是一起被骂的,被嘲笑为“**元轻白俗**”。
所谓“**元轻白俗**”,是说元稹的诗较为轻薄,白居易的诗较为浅俗。但是“浅俗”真的不好吗?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等会详聊《梦微之》的时候再谈。
不过至少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的是,白居易和元稹,对诗词创作的主张是一致的,他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们是真正的彼此欣赏,意趣相投。这就是元白能成为知己的原因。
## 梦微之,叙家常
了解了“元白”为什么能成为知己,我们再来看文章开头的这首《梦微之》。
这首诗写在元稹离世九年之后白居易的一生有很多好友有文坛巨擘韩愈也有和白居易组成“刘白”CP的刘禹锡然而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好友也无法替代元稹在白居易心中的位置。
因为白居易对韩愈、刘禹锡多是一种文人之间的欣赏,但对元稹,却有着**亲人一般的感情**。不信,我们来一起看看这首诗。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晚上做梦和你一起携手同游,早上起来泪水流满衣襟也止不住。
这句诗平铺直叙,意思很简单。是什么会让一个老人哭得泪流满面?答案是梦到了故人,还是已经离世九年的故人。那么这个老人对着梦中的故人又想说些什么呢?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从这开始,就是老人对故人元稹说的话了,在漳浦啊,我已经生了三次病了,咸阳你的墓前草长草生,已经八个年头啦。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对于自己曾三次患病的漳浦记忆清晰很正常,那咸阳这地方又有什么特别的呢?元稹的墓地就在咸阳,同时咸阳也是白居易和元稹二人共同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这句诗的前半句说的是白居易自己的事,后半句其实说的是已经离世元稹的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你在九泉之下,泥土消融着你的骨肉,而我则独活在人世,已经白发如雪了。
这句诗也是平铺直叙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我头发白了。但是却非常感人,感人的点不仅仅是我的头发白了和你在九泉之下形成的强烈对比,而更感人的是,这句诗中白居易没有说出来的话。
也就是,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哪怕你的骨肉都已消亡,你的肉体已经不复存在,但我对你的牵挂仍在,想念仍在,纵使我已满头白发,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都会无比地惦记你,想念你。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你的小儿子阿卫,女婿韩郎都相继去世了,你在那边知道么?见到他们了么?
夜台意思是指坟墓,因为坟墓见不到光亮的,所以就称为夜台,也用来指代阴间。
说实话,《梦微之》这首诗没什么难点,通篇大白话,老太太都能读懂,讲的不过是我头发白了,生病了,你的小儿子,女婿去世啦这些琐事。这就是白居易的写作风格,平铺直叙,诗句浅白,但是他却用浅白的句子,传递了非常动人的情感。
我们可以用我们在[读诗意](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8015)中讲的和诗人交流的方法,试着去问问白居易,去问问这个站在朋友坟墓旁边,一边抹泪,一边絮絮叨叨对着坟墓说话的老人,你为什么要和故人絮叨这些“废话”呢?
他说不定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只会呆呆地看着你。但是当你问出口的时候,其实你心里就有了答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和亲人我们才会说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话,类似谁谁谁结婚了,谁谁谁家吵架了。**越是家常之语,越是废话,我们越愿意说给真正在意我们的人听**。
元稹去世这么多年了,白居易仍然想没事就和元稹唠叨唠叨自己身边人和事,这就证明他和元稹的友谊,已经近乎亲情了。
体会到这一层,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元轻白俗”是贬义吗?事实上,用大白话来表达这么动人的感情,比用华丽的词语堆一个千字的赋更难。白居易的“浅俗”,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境界。
从这首《梦微之》的大白话中,你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于元稹的充沛感情,同时这首诗也能激发你的情感。
不知道你是否见证过生离死别。我读到这首诗时总会想到我逝去的长辈、亲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很多人都会引用这句诗来表达自己对逝去之人的思念。这句诗字里行间满是一种锥心的痛苦,和对生死的无奈。
逝者已逝,生者如何?死生无常。我们该怎么接受重要之人的死亡呢?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 天博说
我们这一讲先是了解了元稹和白居易这对CP的故事见证了这两个诗人的友情是如何一路成长的了解了两个人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之后,我们又着重讲了,白居易的这首《梦微之》,从白居易絮絮叨叨的家常话中,体会了元白之间深刻的友谊。
辛弃疾曾说过“**知我者,二三子**”。他活了一辈子,也觉得只有两三个人能真正了解他。绝大多数人活了一辈子,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元白就是彼此的知己。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知己呢?我觉得真正的知己,就像元白一样,贵在**彼此欣赏、****彼此认同**。你看到他,有时候看到的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说句题外话,我们现代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与人之间深入的交流也比较少。所以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愿意把感情埋藏起来,不轻易表露,为自己的心灵建起一道围墙。以至于遇到了元白这种深切的友谊,有些人第一反应是不愿意相信,是要怀疑他们的关系的。
但也正因为此,我们更需要诗词这种感情的载体,来触动我们埋藏心底深处的温柔,来打破我们的心墙,让我们的心灵重新柔软起来,变得敏感而真挚。
## 煮酒论诗
白居易和元稹互相唱和的诗词佳作有很多,下面这首《别元九后咏所怀》也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白居易送别元稹之后所作,其中最后四句对于知己的阐述尤为经典。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c/yy/cc150c8204f560bebbe31d50434572yy.jpg?wh=1920x1609)
结合我们今天讲述的内容,你在读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触呢?欢迎写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喜欢白居易,也欢迎你把今天讲的诗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