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lines
14 KiB
Markdown
187 lines
14 KiB
Markdown
|
# 19 | 基于Raft的分布式KV系统开发实战(一):如何设计架构?
|
|||
|
|
|||
|
你好,我是韩健。
|
|||
|
|
|||
|
学完前面2讲之后,相信你已经大致了解了Raft算法的代码实现(Hashcorp Raft),也掌握了常用API接口的用法,对Raft算法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那么,是不是掌握这些,就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实际场景的问题了呢?
|
|||
|
|
|||
|
在我看来,掌握的还不够,因为Raft算法的实现只是工具。而掌握了工具的用法,和能使用工具得心应手地处理实际场景的问题,是两回事。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掌握使用Raft算法开发分布式系统的实战能力,然后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实际场景的问题。
|
|||
|
|
|||
|
我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接下来的2节课中,我会分别从架构和代码实现的角度,以一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为例,具体说一说,如何基于Raft算法构建一个分布式KV系统。**那么我希望你能课下多动手,自己写一遍,不给自己留下盲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还可以按需开发实现需要的功能,并将这套系统作为自己的“配置中心”“名字路由”维护下去,不断在实战中加深自己对技术的理解。
|
|||
|
|
|||
|
可能有同学会问:“老韩,为什么不以Etcd为例呢?它不是已经在生产环境中落地了吗?”
|
|||
|
|
|||
|
我是这么考虑的,这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的代码比较少,相对纯粹聚焦在技术本身,涉及的KV业务层面的逻辑少,适合入门学习(比如你可以从零开始,动手编程实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
|
|||
|
|
|||
|
另外,对一些有经验的开发者来说,这部分知识能够帮助你掌握Raft算法中,一些深层次的技术实现,比如如何实现多种读一致性模型,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Raft算法。
|
|||
|
|
|||
|
今天这节课,我会具体说一说如何设计一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也就是需要实现哪些功能,以及在架构设计的时候,你需要考虑哪些点(比如跟随者是否要转发写请求给领导者?或者如何设计接入访问的API?)
|
|||
|
|
|||
|
好了,话不多说,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吧!
|
|||
|
|
|||
|
在我看来,基于技术深度、开发工作量、学习复杂度等综合考虑,一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块功能,就像下图的样子。
|
|||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e/6d/1e8e7cac5c9159aa1dbf9a72cd90416d.jpg)
|
|||
|
|
|||
|
* 接入协议:供客户端访问系统的接入层API,以及与客户端交互的通讯协议。
|
|||
|
* KV操作:我们需要支持的KV操作(比如赋值操作)。
|
|||
|
* 分布式集群:也就是说,我们要基于Raft算法实现一个分布式存储集群,用于存放KV数据。
|
|||
|
|
|||
|
需要你注意的是,这3点就是分布式KV系统的核心功能,也就是我们需要编程实现的需求。
|
|||
|
|
|||
|
在我看来,要实现一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现访问接入的通讯协议。因为如果用户想使用这套系统,对他而言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访问这套系统。那么,如何实现访问接入的通讯协议呢?
|
|||
|
|
|||
|
## 如何设计接入协议?
|
|||
|
|
|||
|
我想说的是,在早些时候,硬件性能低,服务也不是很多,开发系统的时候,主要矛盾是性能瓶颈,所以,更多的是基于性能的考虑,采用UDP协议和实现私有的二进制协议,比如,早期的QQ后台组件,就是这么做的。
|
|||
|
|
|||
|
现在呢,硬件性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后台服务器的CPU核数都近百了,开发系统的时候,主要的矛盾已经不是性能瓶颈了,而是快速增长的海量服务和开发效率,所以这时,基于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的考虑,我们就需要优先考虑标准的协议了(比如HTTP)。
|
|||
|
|
|||
|
如果使用HTTP协议,那么就需要设计HTTP RESTful API,作为访问接口。具体怎么设计呢?
|
|||
|
|
|||
|
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设计实现的是KV系统,肯定要涉及到KV操作,那么我们就一定需要设计个API(比如"/key")来支持KV操作。也就是说,通过访问这个API,我们能执行相关的KV操作了,就像下面的样子(查询指定key(就是foo)对应的值)。
|
|||
|
|
|||
|
```
|
|||
|
curl -XGET http://raft-cluster-host01:8091/key/foo
|
|||
|
|
|||
|
```
|
|||
|
|
|||
|
另外,需要你注意的是,因为这是一个Raft集群系统,除了业务层面(KV操作),我们还需要实现平台本身的一些操作的API接口,比如增加、移除集群节点等。我们现在只考虑增加节点操作的API(比如"/join"),就像下面的样子。
|
|||
|
|
|||
|
```
|
|||
|
http://raft-cluster-host01:8091/join
|
|||
|
|
|||
|
```
|
|||
|
|
|||
|
另外,在故障或缩容情况下,如何替换节点、移除节点,我建议你在线下对比着增加节点的操作,自主实现。
|
|||
|
|
|||
|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实现HTTP RESTful API,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在设计API时,考虑如何实现路由,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这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实现了多个API,比如"/key"和"/join",那么就需要将API对应的请求和它对应的处理函数一一映射起来。
|
|||
|
|
|||
|
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在serveHTTP()函数(Golang)中,通过检测URL路径,来设置请求对应处理函数,实现路由。大概的原理,就像下面的样子。
|
|||
|
|
|||
|
```
|
|||
|
func (s *Service) ServeHTTP(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 设置HTTP请求对应的路由信息
|
|||
|
if strings.HasPrefix(r.URL.Path, "/key") {
|
|||
|
s.handleKeyRequest(w, r)
|
|||
|
} else if r.URL.Path == "/join" {
|
|||
|
s.handleJoin(w, r)
|
|||
|
} else {
|
|||
|
w.WriteHeader(http.StatusNotFound)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上面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检测到URL路径为“/key”时,会调用handleKeyRequest()函数,来处理KV操作请求;当检测到URL路径为"/join"时,会调用handleJoin()函数,将指定节点加入到集群中。
|
|||
|
|
|||
|
你看,通过"/key"和"/join"2个API,我们就能满足这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的运行要求了,既能支持来自客户端的KV操作,也能新增节点并将集群运行起来。
|
|||
|
|
|||
|
当客户端通过通讯协议访问到系统后,它最终的目标,还是执行KV操作。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KV操作呢?
|
|||
|
|
|||
|
## 如何设计KV操作?
|
|||
|
|
|||
|
我想说的是,常见的KV操作是赋值、查询、删除,也就是说,我们实现这三个操作就可以了,其他的操作可以先不考虑。具体可以这么实现。
|
|||
|
|
|||
|
* **赋值操作:**我们可以通过HTTP POST请求,来对指定key进行赋值,就像下面的样子。
|
|||
|
|
|||
|
```
|
|||
|
curl -XPOST http://raft-cluster-host01:8091/key -d '{"foo": "bar"}'
|
|||
|
|
|||
|
```
|
|||
|
|
|||
|
* **查询操作:**我们可以通过HTTP GET请求,来查询指定key的值,就像下面的样子。
|
|||
|
|
|||
|
```
|
|||
|
curl -XGET http://raft-cluster-host01:8091/key/foo
|
|||
|
|
|||
|
|
|||
|
```
|
|||
|
|
|||
|
* **删除操作:**我们可以通过HTTP DELETE请求,来删除指定key和key对应的值,就像下面的样子。
|
|||
|
|
|||
|
```
|
|||
|
curl -XDELETE http://raft-cluster-host01:8091/key/foo
|
|||
|
|
|||
|
```
|
|||
|
|
|||
|
在这里,尤其需要你注意的是,操作需要具有幂等性。幂等性这个词儿你估计不会陌生,你可以这样理解它:同一个操作,不管执行多少次,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这个操作是可以重复执行的,而是重复执行不会对系统产生预期外的影响。
|
|||
|
|
|||
|
为什么操作要具有幂等性呢?
|
|||
|
|
|||
|
因为共识算法能保证达成共识后的值(也就是指令)就不再改变了,但不能保证值只被提交一次,也就是说,共识算法是一个“at least once”的指令执行模型,是可能会出现同一个指令被重复提交的情况,为什么呢?我以Raft算法为例,具体说一说。
|
|||
|
|
|||
|
比如,如果客户端接收到Raft的超时响应后,也就是这时日志项还没有提交成功,如果此时它重试,发送一个新的请求,那么这个时候Raft会创建一个新的日志项,并最终将新旧2个日志项都提交了,出现了指令重复执行的情况。
|
|||
|
|
|||
|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你一定要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在使用Raft等共识算法时,要充分评估操作是否具有幂等性,避免对系统造成预期外的影响,比如,直接使用“Add”操作,就会因重复提交,导致最终的执行结果不准了,影响到业务。这就可能会出现,用户购买了100Q币,系统却给他充值了500Q币,肯定不行了。
|
|||
|
|
|||
|
说完如何设计KV操作后,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分布式KV系统,那么,就让我们回到分布式系统最本源的一个问题上,如何实现分布式集群?
|
|||
|
|
|||
|
## 如何实现分布式集群?
|
|||
|
|
|||
|
我想说的是,正如在09讲中提到的,我推荐使用Raft算法实现分布式集群。而实现一个Raft集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建集群,为了简单起见,我们暂时不考虑节点的移除和替换等。
|
|||
|
|
|||
|
**创建集群**
|
|||
|
|
|||
|
在Raft算法中,我们可以这样创建集群。
|
|||
|
|
|||
|
* 先将第一个节点,通过Bootstrap的方式启动,并作为领导者节点。
|
|||
|
* 其他节点与领导者节点通讯,将自己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领导者节点,然后领导者节点调用AddVoter()函数,将新节点加入到集群中。
|
|||
|
|
|||
|
创建了集群后,在集群运行中,因为Raft集群的领导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写请求是必须要在领导者节点上处理的,那么如何实现写操作,来保证写请求都会发给领导者呢?
|
|||
|
|
|||
|
**写操作**
|
|||
|
一般而言,有2种方法来实现写操作。我来具体说说。
|
|||
|
|
|||
|
**方法1:**跟随者接收到客户端的写请求后,拒绝处理这个请求,并将领导者的地址信息返回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直接访问领导者节点,直到该领导者退位,就像下图的样子。
|
|||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9/c8/591314be65729ae2ca242e5e016e84c8.jpg)
|
|||
|
|
|||
|
**方法2:**跟随者接收到客户端的写请求后,将写请求转发给领导者,并将领导者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也就是说,这时跟随者在扮演“代理”的角色,就像下图的样子。
|
|||
|
|
|||
|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c/96/ac7f6e9226c0dc3f323abb70b9a3b596.jpg)
|
|||
|
|
|||
|
在我看来,虽然第一种方法需要客户端的配合,但实现起来复杂度不高;另外,第二种方法,虽然能降低客户端的复杂度,客户端像访问一个黑盒一样,访问系统,对领导者变更完全无感知。
|
|||
|
|
|||
|
但是这个方法会引入一个中间节点(跟随者),增加了问题分析排查的复杂度。而且,一般情况下,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比如Google Chubby团队观察到的值是数天),领导者是处于稳定状态的,某个节点一直是领导者,那么引入中间节点,就会增加大量的不必要的消息和性能消耗。所以,综合考虑,我推荐方法1。
|
|||
|
|
|||
|
学习了Raft算法后,我们知道,相比写操作(只要在领导者节点执行就可以了)而言,读操作要复杂些,因为如何实现读操作,关乎着一致性的实现,也就是说,怎么实现读操作,决定了客户端是否会读取到旧数据。那么如何实现读操作呢?
|
|||
|
|
|||
|
**读操作**
|
|||
|
其实,在实际系统中,并不是实现了强一致性就是最好的,因为实现了强一致性,必然会限制集群的整体性能。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场景特点进行权衡折中,这样,才能设计出最适合该场景特点的读操作。比如,我们可以实现类似Consul的3种读一致性模型。
|
|||
|
|
|||
|
* default:偶尔读到旧数据。
|
|||
|
* consistent:一定不会读到旧数据。
|
|||
|
* stale:会读到旧数据。
|
|||
|
|
|||
|
如果你不记得这3种模型的含义了,你可以去09讲回顾下,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
|
|||
|
|
|||
|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实现多种读一致性模型,将最终的一致性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去选择,就像下面的样子。
|
|||
|
|
|||
|
```
|
|||
|
curl -XGET http://raft-cluster-host02:8091/key/foo?level=consistent -L
|
|||
|
|
|||
|
```
|
|||
|
|
|||
|
## 内容小结
|
|||
|
|
|||
|
本节课我主要带你了解了一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的架构,和需要权衡折中的技术细节,我希望你明确的重点如下。
|
|||
|
|
|||
|
1.在设计KV操作时,更确切的说,在实现Raft指令时,一定要考虑幂等性,因为Raf指令是可能会被重复提交和执行。
|
|||
|
|
|||
|
2.推荐你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写操作:跟随者接收到客户端的写请求时,拒绝该请求并返回领导者的地址信息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直接访问领导者。
|
|||
|
|
|||
|
3.在Raft集群中,如何实现读操作,关乎一致性的实现,推荐实现default、consistent、stale三种一致性模型,将一致性的选择权交给用户,让用户根据实际业务特点,按需选择,灵活使用。
|
|||
|
|
|||
|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基本的分布式KV系统,除了适合入门学习外,也比较适合配置中心、名字服务等小数据量的系统。另外我想补充一下,对于数据层组件,不仅性能重要,成本也很重要,而决定数据层组件的成本的最关键的一个理念是冷热分离,一般而言,可以这么设计三级缓存:
|
|||
|
|
|||
|
* 热数据:经常被访问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将它们放在内存中,提升访问效率。
|
|||
|
* 冷数据:有时会被访问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将它们放在SSD硬盘上,访问起来也比较快。
|
|||
|
* 陈旧数据:偶尔会被访问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将它们放在普通磁盘上,节省存储成本。
|
|||
|
|
|||
|
在实际系统中,你可以统计热数据的命中率,并根据命中率来动态调整冷热模型。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冷热分离理念在设计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时尤为重要,比如,自研KV存储的成本仅为Redis数十分之一,其中系统设计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冷热分离。希望你能重视这个理念,在实际场景中活学活用。
|
|||
|
|
|||
|
## 课堂思考
|
|||
|
|
|||
|
我提到了其他节点与领导者节点通讯,将自己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领导者节点,然后领导者节点调用addVoter()函数,将新节点加入到集群中,那么,你不妨思考一下,当节点故障时,如何替换一个节点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与我一同讨论。
|
|||
|
|
|||
|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