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book/从0开始学游戏开发/docs/12757.md

131 lines
8.9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2022-09-03 22:05:03 +08:00
# 第25讲 | 如何判断心跳包是否离线?
在初学网络,编写过阻塞和非阻塞网络代码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非阻塞的情况下,不知道对方的网络何时断开。
因为在非阻塞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接收到消息recv的数值一直会是0。如果以这个来判断显然是错误的。而在阻塞情况下只要对方一断开接收到0就说明断开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非阻塞的情况下确定连接是断开还是没断开呢
我们可以采用离线超时的方案来判断对方连接是否断开。那什么是离线超时呢?
我们都知道,人累了就要休息。你在休息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你在快要睡着的时候,忽然脚会蹬一下,或者人会抽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说,其实大脑是在不停地检测人有没有“死”,所以发送神经信号给手和腿。抽动一下,检验其是否死亡。这个就有点儿像我们检测超时,看看有没有反应。
现在我们先看一段Python代码让它运行起来。
```
import socket
import time
def server_run():
clients = []
my_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my_server.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my_server.bind(("", 1024))
my_server.listen(256)
my_server.setblocking(False)
```
这是我节选的一部分代码。其中在函数server\_run里面我们先定义了一个clients这是一个列表用于后面保存客户端连接用。my\_server获得socket句柄并且将之设置为TCP模式随后我们绑定地址为本地bind函数端口号为1024并且开始侦听随后我们看到 setblocking函数将之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
while True:
time.sleep(1)
try:
client, addr = my_server.accept()
print client
client.setblocking(False)
clients.append(clien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 "no client incoming"
for cli in clients:
try:
data = cli.recv(1024)
if data:
print data
else:
cli.close()
clients.remove(cli )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 "no data from ", cli
my_server.close()
```
在一个大循环内我们做了如下几件事情第一个是accept只要有客户端进来我们就accept如果没有客户端进来一直等待状态下就打印 no client incoming字符串如果有客户端进入的话就直接将新客户端放入列表。
我们在启动函数的时候,如果没有客户端连接,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
然后我们使用Windows下的telnet命令来模拟客户端。输入telnet 127.0.0.1 1024服务器端代码会出现这样的字符串
我们打印新的客户端连接的对象地址并且将新的客户端连接句柄放入列表里面。随后循环进入到了取出新客户端列表并且做出判断每次接收1024字节。如果没有则显示 no data from <xxxx地址>;如果有,那就显示输入的字符串。
好了现在我们打开Windows任务管理器找到拥有telnet的程序并且“杀死”它。
随后,我们会发现,命令行提示符出现了如下内容的字符串:
按照道理,服务器不是应该断开连接了吗?它应该能知道客户端断开了不是吗?
服务器端根本不知道对方已经被“杀死”了所以它的状态仍然在接收中。由于是TCP握手除非你正常将telnet程序关闭才会让服务器端正常接收到客户端关闭的消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已经退出连接了。
所以**心跳包的作用**就在这里,心跳包**允许你每隔多少毫秒发送数据给服务器端,告诉服务器我还活着,否则服务器就当它已经死了,确认超时,并且退出**。
事实上在TCP/IP的协议层中本身是存在心跳包的设计的就是TCP协议中的SO\_KEEPALIVE。
系统默认是设置2小时的心跳频率。需要用setsockopt选项将SOL\_SOCKET.SO\_KEEPALIVE设置为1打开并且可以设置三个参数tcp\_keepalive\_timetcp\_keepalive\_probestcp\_keepalive\_intvl分别表示连接闲置多久开始发keepalive的ACK包、发几个ACK包不回复就当连接端“死”了。
这种心跳检测包是属于TCP协议底层的检测机制上层软件只是解析显示网口的有用数据包收到心跳包报文属于TCP协议层的数据一般软件不会将它直接在应用层显示出来所以用户是看不到的。以太网中的心跳包可以通过以太网抓包软件分析TCP/IP协议层的数据流看到。报文名称是TCP Keep-Alive。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应用层的心跳包检测我们在编写游戏服务器的时候就可以自定义心跳服务TCP层的心跳服务是为了保持存活的但是应用层的心跳则是拥有更明确或者其他的目的比如对方是否还活着
我们专门独立一台服务器做心跳服务器,连接客户端和真正的游戏逻辑服务器,那么我们希望逻辑服务器的同步率和心跳服务器统一,也就是说,**心跳服务器负责的就是发送心跳包和客户端数据给逻辑服务器**,逻辑服务器每一次获取数据,也是从心跳服务器获得的,那么心跳服务器能做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多。
为了调试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心跳服务器,将客户端传送过去的数据包存储在本地磁盘上。如果应用或者游戏在测试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那些发送的内容,甚至可以回滚任意时段的数据内容,这样调试起来就相对方便,而不需要客户端大费周章地不停演练重现出现的错误。代码看起来是这样:
```
def SendToServer(is_save = 0):
package = socket.recv(recv_len)
ticktock()
if is_save:
SaveToDisk(package)
server_socket.send(package)
```
在逻辑服务器内部,每一次接收数据,都根据心跳服务包的心跳来接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调整心跳的频率,而不需要调整逻辑服务器的代码。
在应用层的心跳模式下,我们会有两种策略需要进行选择。
我们假定把逻辑运算设为A心跳时间比如代码的Sleep或者挂起设为B。
第一种是运算时间A和心跳时间B相对固定。也就是说不管A运算多久B一定是固定挂起多久。
第二种策略是运算时间A和心跳时间B是实时调整。A运算时间长挂起时间就短如果A运算时间加上B挂起时间超过约定心跳总时间那B就不挂起直接进行另一个A运算。这两种策略究竟哪种好呢
在CPU负载并不是那么严重的情况下策略二是比较好的选择。
假设心跳Sleep时间是1000ms运行时间规定为2000ms。如果运行时间小于等于2000ms的话Sleep时间不变如果运行时间超过2000ms的话那么Sleep时间就等于Sleep时间 - (运行时间 - 2000ms)。
这样一来平均心跳有了保障但是在运算量加大的时候Sleep时间已经完全被运行时间所占据那么心跳Sleep时间就会减少到最少甚至不存在CPU的负载就会变得很高这种时候就需要用到策略一。
你可以这么理解。策略一是说不管我们的运行时间多久Sleep时间始终是一致的1000ms这种方式保证了服务器一定会进行心跳而不会导致负载过高等情况。
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模型在进行大规模运算或者有多台服务器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两种方式合并起来进行策略交互。任务不繁重的时候采用策略二当服务器发现任务一直很多且超过Sleep时间几次就切换到策略一这样可以保证心跳时间基本一致。
我们可以将心跳服务和逻辑服务分开运行,而是否放在同一台物理机并不是首要的问题,这样心跳服务器只提供心跳包,而逻辑服务通过心跳包自动判断并且调整运行频率。
## 小结
好了,我给今天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 判断非阻塞模型的网络是否断开可以使用心跳包和计算超时的方式进行断开操作比如30秒没收到心跳包则可以强制关闭Socket句柄断开。
* 心跳包是一种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方法也可以用作服务器数据调试和回滚的策略方案。心跳包有两种策略第一种就是运算时间A和心跳时间B相对固定第二种策略是运算时间A和心跳时间B是实时调整。CPU的负载很高的时候用策略一CPU负载并不是那么严重的情况下策略二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吧。
如果编写的是阻塞方式的服务器代码,心跳包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我在下一节的挑战中等你!